首页 理论教育 图书馆管理的特点及其与管理技巧的关系

图书馆管理的特点及其与管理技巧的关系

时间:2023-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书馆管理也不例外。图书馆管理的变革性是由图书馆本身的运动决定的,具有客观性。图书馆管理的变革性更重要地表现为其发展演化。此外,对新管理对象所采取的非程序性活动只能依据过去的科学结论进行,否则,对这些对象的管理便失去了可靠性,而这本身也体现了图书馆管理的科学性。因此,图书馆具体管理活动的成效与管理主体管理技巧的娴熟程度密切相关。

图书馆管理的特点及其与管理技巧的关系

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图书馆管理具有一般社会实践所共有的客观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特性,不过这些特性在图书馆管理中有具体地表现形式。整个实践的特性对于不同的实践活动来说是一种共性,而具有这种共性的各种实践活动又表现出不同的特性。图书馆管理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一)综合性

所谓图书馆管理的综合性,从空间来说,它贯穿于图书馆活动中,存在于图书馆活动的各个方面和领域,有图书馆活动的地方,就有图书馆管理存在。在中国商代,不仅有藏书之所、掌书之人,而且有管书之法。商代设史官掌管藏书,虽然这一时期尚未形成书籍分类和编目体例,但对藏书的管理已存在一定之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的形态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但我们认为,只要还存在图书馆活动,不管其形式如何,仍然离不开管理。因此,在图书馆发展的长河中,管理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在图书馆系统中横贯各个层次,具有综合性。

(二)依附性

图书馆管理者必须依附于一定的图书馆业务工作,它的实际内容和具体形式离开了其他的业务活动就不能单独存在,图书馆管理总是对某种业务活动(文献采选、分类编目、书刊借阅、参考咨询、文献检索、情报研究等)的管理。

图书馆管理的这种依附性主要表现在:图书馆管理的目标必须依托于具体的业务活动才能实现,图书馆管理的过程总是伴随着其他业务活动的进行而展开,图书馆管理的结果则总是融合在其他业务活动的成果之中。也就是说,图书馆管理必须以其他某一种、某几种或全部业务活动作为自己的“载体”。

(三)协调性

所谓协调性,是指调节和改造各种管理对象之间的关系,使它们能相互适应,按照事物自身固有的规律性在整体上处于最佳的功能状态。

图书馆管理是一种柔性的社会活动,图书馆管理者一般并不直接从事信息产品的生产或信息服务活动,他们主要是通过协调各种业务活动的内外关系,特别是馆员之间的关系,以及馆员和读者之间的关系,使各种要素、各个环节在共同目标——最有效地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在它的指引下,消除彼此在方法、时间、力量和利益上存在的分歧和冲突,统一步调,使图书馆的各种业务活动实现和谐运转,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四)组织性

图书馆管理的组织性,一方面指的是图书馆管理活动总是通过一定的组织(如学校图书馆、科学图书馆、企业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工会图书馆等)进行的,这种组织是由进行管理活动的人所组成的一个有序结构。组织既是管理的主体,因而图书馆管理是由一定的组织机构(即特定的图书馆)去进行的。同时,组织又是管理的对象,因为图书馆管理都是对一定组织(即特定的图书馆)的管理,孤立的个人,离开了一定组织的人,是无所谓图书馆管理的。另一方面,图书馆管理活动本身就是一种组织活动,这种组织活动将分散的资源如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组合起来,形成一个稳定的,能够不断根据客观环境的变化而进行调整的物质和社会双重结构的过程。

这种组织过程既把各种离散的、无序的事物结合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管理组织系统,这是图书馆管理活动得以进行的物质和社会实体。同时又能不断地根据变化的外部和内部情况,对管理活动的各种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整,以寻求相适应的最佳物质与社会的匹配关系,使图书馆系统朝着管理的目标运动

(五)变革性

管理在本质上是变革活动,是使人获得真正自由的活动。“管理的特点就是变革——迅速地、不断的、根本的变革。唯一不变的事就是变革”。图书馆管理也不例外。从现象上看,图书馆管理有保守的一面,它要维持图书馆系统一定程度的稳定,要用一定的原则、规章制度约束图书馆的成员。(www.xing528.com)

图书馆管理的变革性是由图书馆本身的运动决定的,具有客观性。图书馆管理的变革性更重要地表现为其发展演化。图书馆管理是一种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它不仅要反映图书馆的变化,还要反映图书馆现时的变化;不仅要反映图书馆变化的趋势,还要反映趋势的转变。这只有通过科学预测、设立目标、制订计划、完善组织、实施控制等一系列动态管理活动反复循环才能实现。

(六)科学性

图书馆管理的动态特性并不意味着图书馆管理没有规律可循。尽管图书馆管理是动态的,但还是可以将其分成两大类:一是程序性活动。二是非程序性活动。

所谓程序性活动,就是指有章可循。照章运作便可取得预想效果的管理活动,如制定读者服务工作中的各种规章制度,制定人员管理工作中的录用、奖惩、培训等方面的条例,制定行政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制定后勤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等。

所谓非程序性活动,就是指无章可循。需要边运作边探讨的管理活动,如建造新馆、建设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图书馆组织机构的调整、复合图书馆的设计等。

这两类活动虽然不同,但又是可以转化的。实际上现实的程序性活动就是以前的非程序性活动转化而来的,这种转化的过程是人们对这类活动与管理对象规律性和科学性图书馆管理的科学性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此外,对新管理对象所采取的非程序性活动只能依据过去的科学结论进行,否则,对这些对象的管理便失去了可靠性,而这本身也体现了图书馆管理的科学性。

(七)艺术性

由于图书馆管理对象分别处于不同系统(如科学院系统、文化系统、教育系统、工商企业系统等)、不同部门(如采访部、编目部、流通阅览部、典藏部、参考咨询部、研究辅导部、信息技术部、特藏部等)、不同环节(如出纳台借还、书库整理)、不同的资源供给条件等环境中,这就导致了对每一个具体管理对象的管理没有一个有章可循的模式,特别是对那些非程序性的、全新的管理对象更是如此。因此,图书馆具体管理活动的成效与管理主体管理技巧的娴熟程度密切相关。

事实上,管理主体对管理技巧的运用与发挥,体现了管理主体设计和操作管理活动的艺术性。一方面,由于在达成图书馆资源有效配置的目标与现行责任的过程中,可供选择的管理方式、手段多种多样。另一方面,如何在众多可供选择的管理方式中选择一种合适的用于现实的图书馆管理之中,也是管理主体进行管理的一种艺术性技能。

(八)经济

众所周知,图书馆存在着以资源稀缺性为核心的经济问题,如社会对图书馆的投资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才能充分发挥图书馆的各项社会功能?为了节约社会投资,提高图书馆的投资效益,对图书馆的社会投资应如何分配给各种不同类型的图书馆才能使图书馆资源达到合理配置?怎样选购和组织藏书才能使有限的购书经费发挥最大的效益?

要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就必须对图书馆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进行配置。而资源配置是需要成本的,因此管理就具有以下三种经济特性:①图书馆管理的经济性反映在图书馆资源配置的机会成本上。管理者选择一种资源配置方式是以放弃另一种资源配置方式为代价而取得的,这里有机会成本的问题。②图书馆管理的经济性反映在管理方式方法选择上的成本比较。在众多可帮助进行资源配置的方式方法中,因成本不同,如何选择就有经济性的问题。③图书馆管理是对资源有效整合的过程。因此选择不同资源供给和配比,就有成本大小的问题,这是经济性的另一种表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