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写出自己的精彩人生:望军的写作之路

写出自己的精彩人生:望军的写作之路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望军之奇,还在于,她是一名“写出来”的青年名师。不“赛”,就必须“写”——用文字表达自己,用思想征服世界。活得精彩才能写得精彩。持续地活得带劲儿才能持续地写得带劲儿。写作,归根结底,靠的还是生命的活力、创造力,还有持恒力。而且最为关键的是,因为写作,望军的生命状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仅仅八年的时间,她把自己写成了一个真正有故事的人。但写作,是“取经之路”,通向专业成长的无限之远方。

写出自己的精彩人生:望军的写作之路

望军的意义

王 君

这些年,我行走教育江湖,结识了一批非常优秀的“80后”“90后”青年教师。望军,无疑属于其中最杰出的一类。

望军不可复制。她是她自己的传奇。

传奇表现之一,“跨界”。

教语文还能教生物,这在广大农村中学,本不算稀奇,但如果还能神奇地拿下省级生物学科赛课的冠军,那不是传奇是什么?这个年轻人,做什么都充满好奇,且全情投入,孜孜不倦。她被上天眷顾,是因为她感动了上天。

教中学还能教小学,这在语文界,本也不算稀奇。因为特殊的原因,望军在即将打开中学名师之门的时候去了小学,这非她所愿。在我眼里,这也是一步稍觉遗憾的险棋。但望军,既来之则安之,不管是在中学还是在小学,她都能初心不变,勤勉探索。短短几年时间,小学名师的风范就出来了。我亲眼见她蹚过教育的万水千山,那不是传奇是什么?

教语文,还当班主任,这在中小学是“标配”,亦不算稀奇。但如果不仅研究语文、数学,还研究班主任工作,那就不简单了。说语文,才华横溢;论班级管理,创意不断。一路走来,她的教育、教学成果都斐然。已经成名成家的中语、小语界名师中,能做到双肩挑的,也不多啊。所以,望军老师,奇女子也。

更不用说她农村起步、县城蓄力、城市发展的经历——有这样故事的老师也不少——敢于“走出去”,在这个开放的时代已经不算“奇”了。但一个女教师,这么一路折腾下来,教育激情不见褪色,教育智慧不见萎缩,越走越有力量,越走越有情怀。走到38岁,走出了教育的山花烂漫、姹紫嫣红,那不是传奇是什么?

……

“跨界”的背后,就是我以为的“望军的意义”之核心——不挑!

不挑地点,不挑时间,不挑气候,不挑环境……在哪里都是成长,在哪里都是追寻,在哪里都能思考,在哪里都在创造,在哪里都活得热热烈烈、蓬蓬勃勃。正如望军书中的心灵呼唤“长成一棵树”——这就是望军成为望军的核心奥妙。

每个人都想成为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但那个“自己”却常常必须面临选择,必须肩负重担,甚至会被“流放”、被遗忘……在这些时刻,你敢不敢说“我不挑”!因为我想成长为一棵树,所以,无论怎么样,我都会成长为一棵树。

望军不挑。天太冷,她就长成一株雪松;天太热,她就长成一片红树林。在教育的四季里,她经历一切,也享受一切。没有什么能够挡住她的成长。她就是《肖申克的救赎》中那种“羽毛太漂亮”,所以“关不住的鸟儿”。这种鸟儿飞翔的渴望太强烈。于是,她飞向自由,飞向光明,越飞就越学会了飞,见识的世界也越宽广。

事实上,你飞翔的天空就是你的内心世界

你大气,你的世界就大气。

你辽阔,你的世界就辽阔。

决定我们命运走向的,永远是我们自己。

望军之奇,还在于,她是一名“写出来”的青年名师。

她跟我还不一样。30岁以前,我是“赛课专业户”。但大部分教师,没有我这样的幸运。望军也没有这样的幸运。

赛课,是教师成长的快速通道。没有这条通道,要想脱颖而出,则更艰难。

不“赛”,就必须“写”——用文字表达自己,用思想征服世界。

所以,当年朱永新老师开办“教师成长保险公司”(大意如此),说是一名教师,如果坚持撰写教育教学手记十年,还成不了名师,就给予多少“赔付”……

我知道,朱老师的“公司”,肯定“赚钱”。

“写”是什么?仅仅是码字吗?不是!写法就是活法!你怎么活就怎么写,你怎么写就怎么活。活得精彩才能写得精彩。持续地活得带劲儿才能持续地写得带劲儿。

你在你的文本里活得不够隆重,你写不出教学手记;你在自己的教室里活得不够深情,你写不出教育手记。

这是假装不出来的。你可以假装一天两天、一月两月,但假装不了三年、五年、十年。

这就是很大部分教师轰轰烈烈开始、垂头丧气收场的原因。

写作,归根结底,靠的还是生命的活力、创造力,还有持恒力

十年,3650天,那是多少小时?一名教师,能在一个岗位上十年如一日,把职场当情场,把职业当事业,他不成为名师才是怪事!

望军的坚持,给了很多还在观望、还在犹豫应不应该出发的青年教师一个响亮的答案:开始吧!出发吧!咬紧牙关吧!

今天,距离望军出发的日子——2011年8月18日,她在新浪开写博文的那天——还不到十年。

仅仅八年的写作,望军就把自己写成了青年名师。而且最为关键的是,因为写作,望军的生命状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的收获,绝不仅仅是源源不断地发表的那些文章、获得的那些荣誉、即将出版的那些书,以及可以预见的灿烂未来……我相信,写作,完全打开了望军的生命视野,拓宽了望军的生命疆域,改变了望军的生命质地。仅仅八年的时间,她把自己写成了一个真正有故事的人。从岳阳县的农村学校到岳阳县的县城中学再到岳阳市的市直小学,望军的路,是她自己一个字一个字码出来的,而且,正在延伸,向无限延伸。

赛课有终点。比赛的舞台,终归会让给年轻人。但写作,是“取经之路”,通向专业成长的无限之远方。望军在这条路上走得很稳健、很诗意。她拿到的是永不过期的入场券。

望军的文字里,藏着她更多的传奇——那是她成长的全部密码。

欣赏望军,享受望军,学习望军,最好的桥梁就是她的文字。你会沉醉其中,欣欣然而不知归路。

于我而言,在这个阶段,我觉得望军文字中最让我着迷、钦佩的,不是她天生的清澈通达,不是她作为女教师自然而然的优雅熨帖,亦不是她已经崭露峥嵘的思辨力,甚至不是她已经得到大家认可的创造力……

最打动我的,是她活在生命现场、教育现场的仪式感。

“仪式感”,是我人到中年之后越来越喜欢的一个词语。

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当对名利的追逐越来越赤裸裸,我们身不由己地被各种外力推着跌跌撞撞向前,没头没脑向前。于是,我们的生命变得越来越粗糙,越来越潦草现代人都喜欢说“当下”,但“当下”又是多么奢侈的一个词语啊!我们不是被过去绑架,就是被明天迷惑。而当下,反而最容易被我们轻易出卖。

读望军,你能深刻地感受到什么叫“珍惜当下”。

因为,对当下的每一个瞬间,望军都是盛装出席的。

她不仅以珍重万分的心情经营着她的每一天、每一节课、每一个教育细节,更以珍重万分的心情小心翼翼地记录了每一个课堂故事、每一个班级创意、每一个孩子的改变,甚至自己和孩子在这些现场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表情、每一瞬间的心理图式……当年我尚年轻时,也如望军,总处在教育高潮,我开玩笑说,“学生放个屁,我都兴高采烈地记录下来了”。我觉得,这些年的望军比我当年更投入、更痴迷。

没有对自己生命的万千珍惜,没有对学生生命的万千珍惜,不可能有这样的记录状态。

记录,是定格,是镌刻,是潜意识中把自己和学生都当成“大人物”,创造我们共同的历史,书写我们共同的历史。

我觉得,做老师,太需要这样的一种情怀,这样的一种生命姿态。

我觉得,做人,也太需要这样的一种情怀,这样的一种生命姿态。

上天借我们一段匆匆岁月,让我们到人世间走一趟,感受和寻找生而为人的意义。我们有什么资格把这段岁月浪掷了呢?(www.xing528.com)

如果每一天我们都用庄重的心态来活,每一天我们都当作生命的最后一天来活,我们用热烈深情的关注,赋予每一个平凡瞬间以意义,创造它们,延续它们,那么我们的日子便都将成为传奇。

记录,是一种情怀诠释,更是一种毅力表达。

34岁那年,我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其文字,不知比望军的这本书粗糙浅薄多少倍,但李镇西老师给了我热情洋溢的鼓励。

我觉得,望军更配得上这样的鼓励。

李镇西老师说(且把原文中的“王君”换成“望军”来读):

我同意望军老师的观点:教育的幸福,首先体现于教育细节的幸福。这些细节可能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眼神、微笑、泪水、叮咛、抚慰……它们也许不能直接带来班级流动红旗,带来很高的升学率,带来领导的表扬,进而获得至高的荣誉,但无数幸福的细节便构成了校园生活全部的美丽和教育生命的所有魅力。

望军老师正是怀着对朴素而简单的幸福生活的愿望,朴实而平凡地过着每一天的教育生活。本书展示了望军老师普通而鲜活的生命在讲坛上欢快流淌的情景:上课、备课、谈心、读书、反思、写作……一切都是那么平淡,但绝不平庸。她把自己的生命从容不迫地融进课堂,更融进学生的生命。学生的生命因此而获得生长的力量,老师的生命因此而永远青春勃发。

这就是望军的意义,也是所有渴望成长的青年教师的意义。

望军愿意为每一个学生写诗,她自己的生命便成为最美的诗行。

望军愿意为每一个学生作传,她自己的生命便成为一部精彩的“史记”。

你奉献什么,你就得到什么。

你创造什么,你就成为什么。

望军是个“发明家”。她的作品是“岁月”。

一群又一群的小孩,经由她的“发明创造”,成为隆重热烈的生命庆典中的主角。望军的教育舞台上,永远星光灿烂。遇到这样的一位老师,实在是童年之大幸,青春之大幸。

而作为“导演”的望军,也在策划创作这样一台又一台的青春大剧的过程中,从幕后走到了台前。她自己也变得星光熠熠、美丽非凡。

她越来越细腻,也越来越大气。

她越来越丰富,也越来越单纯。

她越来越柔软,也越来越坚强。

她越来越能思考,也越来越能实践。

她越来越能阅读,也越来越能沉淀。

她越来越有机会走向更大的舞台,也越来越谦逊和专注。

……

她的学生越来越优秀,她自己也越来越杰出。

成就学生,就是成就自己。

生命成长的规律,让人击节,让人感叹!

让日子像鲜花,一朵一朵绽放。望军做到了。于是,她自己的生命,便也如花绽放。

38岁,年近不惑,对于一个女教师而言,是一个敏感的年龄。

有人说,如果一个女人38岁之前还没有很好的积累,便很难有真正的突破了。望军是幸运的,她38岁之前的奋斗,让现在的她坐拥一座属于自己的故事和思想的城池。这虽然是她的第一本书,但其实,她还能拿出很多东西,马上出版第二本、第三本、第四本……38岁的望军,真的很富有。

有人说,38岁之后,女人要自我突破和自我超越,会变得格外艰难。身体器官会逐渐不再青春,女性的各种自我设限会造成灵魂的巨大冲突。能够承受住这样的冲突,继续往前走的女性,比例不大,这是实话。我就亲眼见到相当部分曾经满怀梦想的优秀女教师,在走向不惑之年的途中,慢慢弄丢了自己。祝福我们的望军,如她博客题词所言,“以最初的心,做永远的事,向前向前再向前”。

我是的的确确“偏爱”望军的。

偏爱的其中一种方式,就是给她挑刺儿。

我们之间发生的争论,不止一次两次。

最激烈的一次,可怜的望军被我“一无是处”的苛刻评课激怒了。她“奋起反抗”,于是掀起了一次颇有声势的评课、议课活动。

至今想来,那都是我们交往中最最美好的篇章。

不仅跟我争,望军还跟李镇西老师争,跟其他名家争。她正处在虎虎有生气的年龄,她的文字也虎虎有生气。

我爱着这样的她!在这些争论中,我看到了一个天真烂漫、心无机巧的望军。她执拗,她坚定,她率性,她冲动,她不盲从,她永远保持独立教师的状态。面对生活、面对教育,她既能浪漫抒情,又能理性反思。

对错不是最重要的。38岁的年龄有38岁的优势和局限。许多谜底,藏在未来的路上,正等待着望军。她只要向前走,便能和那些谜底相遇。她的人和她的文字,都会因此而变得更加温柔。

事实上,对于一个聪明的女人而言,时光的加持庄重且盛大。这些年,望军成了两个孩子的母亲,望军经历了更多更多的故事,我真的很欣喜地看到望军越来越多地拥有了谦逊和温柔。我完全知道这些谦逊和温柔的意义:它们预示着一个优秀生命的再一次出发——真正的出发。

望军几乎比我小十岁。她遇到了更好的时代。她配得上这样的时代。

她现在已经发生的,即将发生的,是我已经经历过并且能够想象到的。我的愿望是,她必须要超越我们,走向我们不能想象的远方。

这样,我们的教育才有未来,人的发展才有未来。

有一段话,我特别喜欢,在此送给望军。望军的新书中,也全面展示了这样的追求。所以,我视望军为知音。

把教育看成是发现、创造、享受生活的一种艺术,乃是一种理想的教育观,教育本身也即一种对人性社会理想的追求。但是,现实无情,理想与现实常常不能牵手

即便如此,总要有人在过分功利的教育红尘中执着追寻在水一方的教育诗意;总要有人在现实的教育困境中为灵魂深处的教育理想辗转反侧;总要有人肩扛着闸门,让我们的子孙后辈去发现、去创造,去享受最人性最幸福的生活;总要有虔诚的跋涉者即使在人性的荒原上也依旧翩翩起舞……

——摘自王君《教育与幸福生活》自序

以此祝望军新著出版。

(2019年8月18日于清澜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