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美国教师引领活动与专业学习共同体实践

美国教师引领活动与专业学习共同体实践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此,美国的教育工作者积极寻求教师教育的变革,就组织形式而言,最明显的转变莫过于在职前、职中以共同体的形式开展教师研修。(三)对我国教研活动的启示美国的“教研”虽然与我国的教研活动有相同之处,但本质上存在着差别。

美国教师引领活动与专业学习共同体实践

(一)教师研修和教师引领活动

美国中小学领域并没有统一建立起类似我国的教研组制度,同一学科的教师常常“各自为政”,传统上的美国中小学主要是在不同教育理念的指导背景下实施着不同的教研项目或计划。随着教师专业化浪潮的推进,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发现教师专业发展个人主义的倾向日益加剧,教师拘泥于自己所属的课堂和学科,封闭于自我的世界中,很少或不愿与同事合作,这种现象严重阻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此,美国的教育工作者积极寻求教师教育的变革,就组织形式而言,最明显的转变莫过于在职前、职中以共同体的形式开展教师研修。

从教师专业发展研究领域可以发现,美国的教师研修活动总体而言可以概括为五类:①支持职前教师的协作教学活动;②支持初任教师的同伴指导活动;③专业水平相近的非初任教师之间组织和开展的、相对随意的同伴互助活动;④由州教育厅或学区教育局等教育机构统一组织的、旨在促进所有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的校本辅助活动;⑤教师引领活动,这是“教研”的进一步发展,包括教师同伴指导活动、同伴互助、校本辅助甚至部分的职前教师实习活动。[37]

教师引领活动是指教师除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之外,还开展另一些教育活动以促进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影响所在学区和社区的教育政策制定,或在所在学区兼任一定的职务以促进课堂教学实践的改革等。我国的教研活动强调教师针对自己工作领域中产生的问题开展研究,解决实际的教育教学问题,参与课程开发,研究课程实施方法和影响课程改革等。事实上,这也是提倡教师在自己的专业生活中充当“引领者”,而不是行政指令的执行者和跟随者。

教师充当引领者的动机在于,他们不满足于周围的教育水平和现状,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为学生开发合适的课程、满足身边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改进学校的教学质量,而不是出于对经济回报和权力欲望的追求。一般而言,对领头教师或引领教师的界定如下:他们仍旧担任教学工作;他们还担任除教学以外的其他工作,并产生一定的影响;他们不是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或督导人员,由同事选任,在开展其工作的过程中享有相当程度的自主性。

教师引领活动的主要方式和内容,主要包括:①教师引领者担任一定的教学工作,其必须是自己学科领域中的教学模范;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活动,如为教师设计专业发展计划、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等;③在学校层面上促进学校整体发展的活动,参与学校层面上的行政管理、决定学校未来发展与走向方面的工作,如在计划预算、参与决策、选拔优秀教师、决定学校是否开展变革等方面展开工作并承担相关责任;④作为联结学区领导、学校行政人员以及学校教师群体之间的纽带,促进交流;⑤组织课程开发、选择教科书、探寻有效的教学策略、制定适当的学生行为准则,等等。其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校整体上的发展”及“组织课程开发、探寻有效的教学策略”是教师引领活动的主要内容。[38]

(二)“专业学习共同体”(www.xing528.com)

作为一个专业术语,“专业学习共同体(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或“教师专业共同体(Teachers'Professional Community)”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进入美国教育研究者的视野,它的出现与彰显是20世纪西方社会变迁及思想转换的产物。虽然目前学界对该概念的表述还存在争议,但是普遍认同是指教师群体围绕学生学习或教师发展这一共同目标而展开的集体合作活动,且有效的专业学习共同体应该包括共享的目标、合作活动、关注学生学习、分享实践和反思对话等核心要素。而专业学习共同体的理论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887年德国学者滕尼斯(Tonnies)的共同体理论;第二个阶段是1990年圣吉(Senge)提出的学习型组织理论;第三个阶段是1995年博伊尔(Boyer)的学习共同体理论;第四个阶段是1997年霍德(Hord)提出的专业学习共同体理论。[39]

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为其专业发展提供了一个相互信任、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环境,通过多种途径为其专业发展提供活动载体,如实现权力共享、推动全员学习、建构合作文化、促进共同发展等。在专业学习共同体中,教师之间没有上下级的科层制限制,平等交流、对话和协商。不管是引领教师还是普通教师都是平等的学习者、合作者和协商者,他们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学习和探究教研实践中的问题,共同为教学研究、课程改革和教学管理等献言献策、谋求发展。

专业学习共同体这一西方舶来概念引入我国教育领域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研究者多用以解释我国中小学教师的教学研修活动。从理论上来看,一方面,专业学习共同体所强调的学习型组织、教师专业自主、平等协商等理念被视为我国教研组发展的理想模式;另一方面,我国教师呈现的专业学习共同体有别于西方国家,如我国中小学教研组并非单纯的专业组织,同时也兼具基层管理组织的特点,教研组织是独具“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习共同体。

(三)对我国教研活动的启示

美国的“教研”虽然与我国的教研活动有相同之处,但本质上存在着差别。在内容上,我国教研活动更注重解决实践层面的问题;在形式上,我国的教研活动有着制度化的组织形式,发展更为完善;另外,美国的教师专业引领受到“教师成为研究者”的重要影响,各种类型的活动主旨都在于提倡教师成为教学研究者,更加关注教师个体的成长。

还有研究指出,美国教研的专业引领活动中出现了几种新的倡导和趋向:①专业引领人员在提倡新理念的同时,还应以亲自上课等形式向教师展示新理念在实践中的应用;②大学教师到实习生所在的中小学里,与中小学里的指导教师一起观摩和指导实习生上课等;③实习生毕业参加工作成为新教师后,大学教师可跟踪指导之,包括观察他们上课、就其目前所面临的教学问题而开展讨论以及为其上示范课等。这也为我国教研活动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