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与实践

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与实践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更新观念,积极投身新课改教师应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教师应转变观念,要认识到新课程改革不仅是一次教材的变化,而是一种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教学方式与行为的变革。教师专业素养是实现“三转变”的专业支撑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专业功底和科研素养等专业素养,是实现课堂教学“三转变”最重要的专业支撑。

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与实践

(一)更新观念,积极投身新课改

教师应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教师应转变观念,要认识到新课程改革不仅是一次教材的变化,而是一种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教学方式与行为的变革。真正做到:更新理念促教改,与时俱进育人才。教师只有切实转变了观念,从旧的观念、经验和旧的教学模式中摆脱出来,注意学习和借鉴当代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并在教学中不断摸索和总结经验,确立教学的新理念,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提升课堂品质品位,彰显教学个性,形成教学风格,演绎出更加精彩的生命课堂,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要求的终身受用的学习能力。

教师还应该提高自身的情感修养。教学面对的是鲜活的生命,教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与能力,更重要的是能用你的情感与态度去感染学生,让学生从你的身上领悟到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若课堂上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我想学”的欲望,进而达到乐学、会学、学好的境界,那么,教师才可以说是很好地发挥了“教”的功能,也才算得上是一个优秀而有魅力的教师。学无止境,教也无止境,要引领学生达到这样的学习境界,教师则需不断修炼,要时常通过学生的学习效果来找出教学中的得失,反省自身行为,以提升专业素养、教学水平。所以教师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树立三个信条:第一,不管你有多强大,依然需要提升自己;第二,没有任何借口,想卓越,先超越;第三,雷锋的“钉子精神”。

营造三种氛围:第一,学习研究氛围;第二,实干巧干氛围;第三,创新争优氛围。

重视三种教育理论的学习与实践:第一,皮亚杰的智力操作图示说,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第二,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为掌握而教,为掌握而学;第三,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用最少的时间达到最大的效果。

强化三个意识:第一,时间意识;第二,体验意识;第三,成功意识。

处理好三对关系:第一,课程目标与学情实际,既大气,又接地气;第二,思想真情与知识技能;第三,学生时间与教师时间。

注重三个转变:第一,重教向重学转变;第二,教师“讲理”向引导学生“悟理”转变;第三,重课外作业向课内当堂过关转变。

推进三个融合:第一,基础与提高;第二,讲与练;第三,动与静。

注意三项差异:第一,实验班与二平台;第二,新课与复习课;第三,平时训练与考试。

实现三大改观:第一,学生课堂精神面貌改观;第二,学生学习策略方法改观;第三,学生学习效率效果改观。教师要营造好宽容、尊重、民主的互动交往氛围,最大范围、最大限度实现师生、生生共同成长。

教师专业素养是实现“三转变”的专业支撑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专业功底和科研素养等专业素养,是实现课堂教学“三转变”最重要的专业支撑。要有一种空杯心态:认识自己、自我更新;一种辩证思想:相辅相成、矛盾统一;一种游戏精神:审美情趣、体验快乐;一种行动勇气:实践探索、实证研究。我们只有真正转变了观念,积极探索教改之路,才能保障课程的实施,也才能真正保证高效的课堂,让学生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受益者。

(二)追求教学目标与课堂生成的良性互动

把思想与真情带进课堂,把激情带进课堂,把教师的人格魅力带进课堂,把博大的师爱带进课堂,把德育带进课堂,把文化带进课堂,把真善美带进课堂,让学生在道德情感的生长、思想的激进和文化的引领中生成情感态度价值观,全面贯彻三位一体新课改教育目标,实现教学目标与课堂生成的良性互动。

1.精心设问,明确目标(www.xing528.com)

课堂提问应有明确的目的,便于有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课堂提问忌不分主次轻重,而要紧紧围绕重点、针对难点、扣住疑点,避免随意性、盲目性和主观性,体现强烈的目标意识和明确的思维方向。因此,教师备课时就要明确提问的目的,尽可能剔除可有可无、目标模糊不清的提问,保留针对性强,有实际意义的提问体现强烈的目标意识和明确的思维方向,避免随意性、盲目性和主观性。

2.巧设提问,难易适度

课堂提问,教师首先找到问题的切入口,要钻研教材,其次针对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掌握程度,合理地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问题的设置应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及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注意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简到繁,由小到大,层层递进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由“未知区”向“最近发展区”最后向“已知区”转化,这样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就都得到发展,教师可根据教学活动中的具体情况,灵活设计出一些问题,以调整和改善教与学的活动。

3.掌握时度,及时反馈

学生是积极能动的学习主体,他们思考问题要一定的时间。教师设置问题时必须安排好学生思考时间,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即教师在实施课堂提问后,应留有一定的停顿时间以适应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维过程。一要注意提出问题后,不能马上指定学生回答,应等待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考虑;二要注意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要等待足够时间,才能评论学生的答案或提出另一个问题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应做出及时、明确的反应,使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问题的设置应疏密相间,安排合理,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4.适时启发,启迪思维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取决于教师引导启发作用发挥得如何,取决于教师启发作用发挥的程度,因此课堂提问必须具有启发性。教师应设计富有启发、诱导、思维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杜绝提些不经思考回答的“是不是”、“对不对”只要教师心中有“课标”,目中有“学生”,具有启发性的课堂提问就能够创造性地设计出来。

5.科学提问,面向全体

合理的课堂提问正是“学”与“思”的最佳结合点,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联系学生实际和教材实际,精心设计课堂提问,难度要适中,所提问题要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能让学生“跳一跳,摸得够”如果教师在课堂提问时统统都让好学生回答,而忽略了学习困难的学生,就会造成两极分化。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应注意要面向全体,使学生都能参与思考,把回答问题的机会平均分配给全班的学生,要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准备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对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展示空间,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激发学生参与动机,引导学生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尤其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提问、启发、引导、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注意提问的适度性、梯度性和个体差异性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合理巧妙的课堂提问,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只有合理巧妙的课堂提问,才能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才会活跃,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更应该研究课堂提问,使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形式更完善、内容更丰富,使课堂提问的教学功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三)加强时间管理,还学生学习的主动权

把智慧与方法带进课堂,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提倡借鉴学习双流棠中外语学校“‘3+1’教学策略”,通过“自主学习”“点拨归纳”和“自检互评”这个“3”和“拓展迁移”这个“1”相结合,做到“预习课堂化、学习问题化和作业课内化”,实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及时补正、当堂过手”,用好课程资源和课堂时间,达到时间管理的科学化,既提高教学质量,又减轻课业负担。

(四)培养兴趣发挥主体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导师。学生对学习有兴趣,既能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投入、深入,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防止出现半途而废,又能为学习提供足够的动力,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学生对课程学习有兴趣,从不把学习当着一项繁重的任务完成,而是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愉悦。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兴趣。通过课堂教学的目标、情感价值观的引领和有效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强大的学习原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各种有效地过程性发展评价,让学生在学习原动力基础上,不断产生学习的持续动力,激励他们学习兴趣;通过视频、音乐和多媒体等手段,不断点燃学习思维的火花,让学生的学习思维从沉寂的状态中“活”起来,在不断思考与追问中,对学习产生“疑”,从而激励了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在教学过程中“激”的策略的实施,给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主动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和内在持续动力,让他们的学习主人意识真正觉醒,并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变“讲堂”为“学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