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民民主国家联邦方案的失败及其优化

人民民主国家联邦方案的失败及其优化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二战”后巴尔干人民民主国家的早期对外关系中,建立保加利亚与南斯拉夫联邦问题是保加利亚与南斯拉夫两国外交政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两天后,在黑海边的小镇埃夫克西诺格勒德,南斯拉夫与保加利亚两国代表团正式缔结联邦条约,双方“对所有问题看法完全一致”。

人民民主国家联邦方案的失败及其优化

在“二战”后巴尔人民民主国家的早期对外关系中,建立保加利亚与南斯拉夫联邦问题是保加利亚与南斯拉夫两国外交政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短短几年中,保加利亚和南斯拉夫两国之间的国家和政党关系经历了从好到坏的复杂过程。

从目前公布的档案材料来看,谈判建立保加利亚和南斯拉夫联邦的问题始于1944年秋季。这年9月25—27日,季米特洛夫和铁托在莫斯科举行了两次会谈,双方就“新保加利亚和新南斯拉夫之间相互关系基本问题达成了共识”,“制定的路线是建立‘保南联盟’,它将导致从亚得里亚海到黑海的南部斯拉夫人的联邦”。[4]

当时斯大林认为,为了稳定“二战”后的欧洲局势,需要加强斯拉夫世界的团结,建立斯拉夫各民族的平等联邦。首先,使南保两国结成政治军事文化关税联盟。随着时间的推移,将联盟变成南部斯拉夫联邦。

接着,保加利亚和南斯拉夫两国政府为组建联邦做准备。保加利亚与南斯拉夫两国和两国共产党频繁交换文件和派团互访,共商联合大事。从1944年11月—1945年1月,共拟订了8个建立保加利亚与南斯拉夫联邦的条约草案,其中保加利亚3个、南斯拉夫3个、苏联l个和保加利亚与南斯拉夫共同方案1个。出台这么多条约草案,既反映了双方建立联邦的迫切心情,也反映出两国在一系列问题上存在分歧,需要进行磋商和向苏联领导人咨询。

1944年12月21日,保加利亚与南斯拉夫两国共产党人经过反复讨论和交换意见后,商定在彻底打败德国法西斯后,保加利亚与南斯拉夫联邦条约将包括:建立防御联盟,两国不参加签署一方反对另一方的协议;就共同安全问题相互磋商;签订关税同盟和贸易、铁路运输协定;改变和取消签证制度;在各个领域互相帮助,全面合作,兄弟友好;保加利亚同意皮林马其顿地区同马其顿合并,但在实现保加利亚与南斯拉夫联邦时,南斯拉夫应将“一战”后划给塞尔维亚的土地归还保加利亚;等等。

可以说,保南两国对于尽快结成联邦没有分歧。但是,在如何组建联邦的原则上一开始就存在不同观点。南斯拉夫主张成立一个由7个联邦单位组成的联邦国家,即一元联邦(“6+1”),它们是: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马其顿、黑山、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设立一个共同议会、一个联邦政府、一个统一的关税区、一个统一的军队司令部,等等;保加利亚则坚持成立一个南部斯拉夫人的联邦,即二元联邦(“1+1”),也就是以保加利亚与南斯拉夫两国各代表一方为基础,而不是7个单位的联邦关系。

由于两国的立场相差悬殊,谈判有被搁浅的危险。斯大林决定召见两国代表团,亲自过问此事。1945年1月28日,斯大林在接见保加利亚与南斯拉夫两国代表团时指出:“保加利亚和南斯拉夫联盟在欧洲历史上具有转折性质,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由此便奠定了建立斯拉夫各国人民联邦的基础。这些人民需要互相帮助,互相保护。”同年4月8日,季米特洛夫和铁托在莫斯科再次会晤,进一步讨论了未来两国签订联邦条约的问题。

1946年6月5日,季米特洛夫与铁托率领各自代表团在莫斯科再次举行会谈,继续讨论两国关系问题。6月7日,保加利亚与南斯拉夫两国代表团在克里姆林宫受到斯大林接见。保加利亚与南斯拉夫双方达成如下协议:两国联邦条约等到战后对保加利亚和约签订后再签署,双方同意塞尔维亚与保加利亚接壤的边界地区与皮林马其顿地区同时交换。

季米特洛夫于1947年7月26日率团前往南斯拉夫访问,受到铁托等领导人的热烈欢迎和热情招待。7月30日在铁托的行宫布列德岛发表了两国未来关系的《布列德协议》。南斯拉夫宣布,放弃巴黎和会上规定的保加利亚应向南斯拉夫承担的战争赔款要求,同时南斯拉夫也不要求皮林马其顿地区直接并入马其顿共和国。双方还确定了友好合作和互助条约的文本。

根据《布列德协议》,双方将立即着手下列工作:(1)缔结长期友好互助合作条约;(2)发展经济合作,确定各自货币的比价,成立关税同盟,协调两国的经济计划;(3)签订专门协定,建立有关双方边界地区共有财产的新规定,取消两国居民出入境签证和解决有关的国籍问题;(4)扩大两国铁路和公路之间的联系;(5)对边界事件和联合国安理会调查委员会的工作,以及涉及两国利益的一切重大国际问题(特别是多瑙河管理问题),进行密切的磋商和协调一致的工作;(6)促进两国人民之间的文化合作;(7)发表一项专门公告,说明南斯拉夫政府代表南斯拉夫各族人民放弃《凡尔赛和平条约》中对保加利亚所规定的2500万美元赔款这一兄弟情谊的举动。应该说,《布列德协议》为实施近一个世纪以来南部斯拉夫人建立联邦的思想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反映了南部斯拉夫人长期以来联合的愿望。

1947年11月25日,铁托率团访问保加利亚。两天后,在黑海边的小镇埃夫克西诺格勒德,南斯拉夫与保加利亚两国代表团正式缔结联邦条约,双方“对所有问题看法完全一致”。两国领导人都为最终取得的成果感到满意和高兴。他们做了一件前人一直努力想做而未能做到的事。他们开始构想未来联邦的蓝图。

铁托与季米特洛夫在索非亚会谈(1947年11月)(www.xing528.com)

1948年1月14日,季米特洛夫怀着喜悦的心情出访罗马尼亚。也许是出于想进一步实现南部斯拉夫人梦寐以求的大联合,也许是被保加利亚与南斯拉夫谈判的成功所激动,1月17日,季米特洛夫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竟讲了一些关于将保加利亚与南斯拉夫联邦扩大成巴尔干联邦或多瑙河联邦的设想。但是,他的讲话和观点立即激起了斯大林的强烈不满。1月24日,斯大林急电季米特洛夫,指出他在记者招待会上的发言是“轻率的”和“有害的”。电报称:

您在罗马尼亚记者招待会上讲到建立人民民主国家联邦或者邦联,其中包括希腊、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和其他国家。在莫斯科的朋友们认为这是有害的,因为它对新民主主义国家有害,而有助于英美同这些国家作斗争……很难理解是什么迫使您在记者招待会上作出如此匆忙和轻率的讲话。

斯大林突如其来的批评像一声惊雷,使季米特洛夫无所适从。他当即电复斯大林,称“电报奉悉,感谢您的批评,定将做出必要的结论”。1月30日,他又正式急电斯大林,表示以后一定“吸取教训,三思而行”,决不“重犯错误”。

其实,斯大林的这种指责未免文过饰非。据南斯拉夫学者的研究,“二战”后斯大林也是主张人民民主国家“大联合”的。他的设想是首先由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结成联邦,然后罗马尼亚和匈牙利实现联邦,最后是南斯拉夫和保加利亚组成联邦。第一步将东欧建设社会主义的6国结成联邦;第二步,这些联邦都纳入苏联。至于阿尔巴尼亚,斯大林要南斯拉夫“吞掉”阿尔巴尼亚,然后阿尔巴尼亚自然也加入了巴尔干联邦。

斯大林之所以反对这种全巴尔干或泛巴尔干联邦,是因为人民民主国家推行类似的独立外交政策,既会脱离苏联的控制和与其分庭抗礼,又会引起欧美大国的干预和打乱苏联的外交部署。更令斯大林不能容忍的是,这些卫星国在采取如此重大的步骤时不同他事先商量。

1948年2月10日,斯大林决定邀请保加利亚与南斯拉夫两国代表团立即访问莫斯科,举行苏联、保加利亚、南斯拉夫三方最高级秘密会谈。斯大林临时召集这次会晤,表面上是为了研究《布列德协议》,而实际上是为了重新讨论和评价苏联与保加利亚、南斯拉夫的分歧问题。这时,斯大林既担心保加利亚与南斯拉夫两国消除历史积怨建立联邦,也担心出现更强大的“人民民主国家”联邦,这将对苏联向它们发号施令形成威胁。斯大林还认为,南斯拉夫想在巴尔干地区扮演“领导角色”,对铁托等领导人的疑心越来越重。同时,南斯拉夫方面也出现动摇,怕斯大林将其传统盟友保加利亚作为“特洛伊木马”加入南斯拉夫与保加利亚二元联邦。

莫斯科秘密会晤没有就建立保加利亚与南斯拉夫联邦达成一致,因为斯大林的态度模棱两可。从此,苏联、保加利亚、南斯拉夫三方再也无法坐在一起协商了!面对斯大林转变态度,保加利亚与南斯拉夫两国领导人已预感到组建联邦要放慢速度,它也不能扩大到其他国家。而且,其“出生证”牢牢掌握在斯大林手里。

1948年3月15日,季米特洛夫率领保加利亚代表团访苏,同苏联签订了《保加利亚、苏联友好、合作和互助条约》。他在莫斯科一直停留到3月24日,但双方只字未提及保加利亚与南斯拉夫联邦问题。相反,苏方却给了季米特洛夫一份材料,是南共中央会议上的一些发言。苏共认为,这是一些“托洛茨基式的和反苏的”言论。同时,苏联领导人还向季米特洛夫介绍了苏共中央致铁托和南共中央信函的内容。

回到索非亚后,季米特洛夫对保加利亚与南斯拉夫联邦已打上问号。保共中央书记处强烈谴责南斯拉夫共产党人的“反苏立场”。5月10日,保共中央致信苏共中央,表示站在苏共一边,同意召开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会议,批判铁托和南共的“错误”,公开加入反对南斯拉夫行动的行列。

这就可以认为,保加利亚与南斯拉夫联邦的半途而废,是因为发生了两件意外的事情:首先,斯大林站出来表示反对正在酝酿中的保南联邦,认为建立联邦的计划有可能使巴尔干国家和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独立于苏联,并为此严厉批评了季米特洛夫的“轻举妄动”;接着,1948年共产党情报局抛出了一个关于南共的“决议”,对南斯拉夫发起围攻,苏南关系开始恶化。保加利亚正是在苏联的压力下指责说,建立联邦的阻力“来自南共”。保南两国的政治关系也开始恶化,一切协定都被废除,成立联邦的谈判自然告吹。

显然,建立保加利亚与南斯拉夫联邦的尝试胎死腹中,这与斯大林突然改变态度有直接关系。这样,保加利亚与南斯拉夫联邦也就无法摆脱流产的厄运。巴尔干历史学家认为,1944—1948年组建保南联邦和巴尔干人民民主国家联邦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至少有三个至关重要的因素:第一,南斯拉夫和保加利亚领导人就联邦共同体的形式和马其顿问题存在分歧;第二,苏联的西方盟友反对建立强大的巴尔干共产党国家;第三,斯大林与铁托之间爆发了冲突。其结果是,巴尔干半岛处于冷战之中,南斯拉夫遭到孤立和封锁,希腊和土耳其与西方一体化,而保加利亚和阿尔巴尼亚仍留在东方集团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