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创造有意义的人生通过有意义的历史教育

如何创造有意义的人生通过有意义的历史教育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育的目的是让健全发展、有思考能力的人过有意义的人生。作为历史教育者的李树全老师,在30余年的历史教学中,用他自己的智慧课堂践行着这一理念:“教有意义的历史,引领学生过有意义的人生。”有意思的人物和故事选择,有意义的讲述和课堂展示,将有意思与有意义在短短的3分钟里完美结合、恰当呈现,给了学生有意义的人生指引。

如何创造有意义的人生通过有意义的历史教育

闫 璟

树全老师是我的好友,也是我的老师。

我听过树全老师几十节课,第一次是13年前他受邀在陕师大附中为西安市历史教师上的题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的公开课。这节课有温度、有高度,给我印象深刻,除了从墙上的照片里走进学生心中的伟人马克思外,就是逻辑顺畅、思维清晰、充满智慧的教学呈现,赢得了听课老师的满堂喝彩。我也激动不已,为此写下了教研员生涯中的第一篇评课文章《博取约存 厚积薄发——〈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课的感触》,并在全国知名的历史教育教学杂志《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上发表。“博取约存,厚积薄发”不仅是对课的评价,更是对树全老师专业功底的敬服。曾在上海听过著名校长、特级教师程红兵先生的课堂教学三层次理论,即规范课堂、高效课堂和智慧课堂。我想,树全老师的课堂就是智慧课堂!他在多年的学习、实践、反思与改善中,博取约存,厚积薄发,不仅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历史教学特色,同时也成为“陕派”历史教学风格的缔造者之一。在冠名为“陕西省李树全历史名师工作室”“陕西省李树全学科带头人工作坊”和“西安市李树全历史名师工作室”的集体凝聚下,一批陕西省和西安市中学历史教学的后起之秀和中流砥柱茁壮成长,他们在树全老师的影响和引领下,正奋力地在中学历史教育教学智慧之路上奔跑、追逐、探索、磨砺。

美国教育家杰克森一生都在研究“什么是教育”。他在《什么是教育》中说:“教育是一种促进文化传播的社会活动,其明确的目标是让受教育者的性格和精神福祉(人格)产生持久的好的转变,而且,间接地,让更广泛的社会环境发生好的变化,最终延伸至整个世界。”即教育的意义在于从个人好到社会好再到世界好。《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主编任鹏杰先生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使学习者健全成长,即服务学习者的人生。教育之根在健全人格,教育之命在思考问题,教育之魂在价值引领。”即教育就是在正确的价值引领下,培养健全发展的人和有思考能力的人。教育的目的是让健全发展、有思考能力的人过有意义的人生。而历史教育给了我们洞察世事的能力,给了我们认识自己的能力,给了我们思考问题的能力,给了我们寻找有意义的生活的能力。作为历史教育者的李树全老师,在30余年的历史教学中,用他自己的智慧课堂践行着这一理念:“教有意义的历史,引领学生过有意义的人生。”

意义的含义丰富,《穀梁传·襄公二十九年》云:“殆其往而喜其反,此致君之意义也。”指事物所包含的思想和道理。晋葛洪“性好清澹,常闲居读《易》,小小作文,皆有意义”;唐韩愈“仆少好学问,自五经之外,百氏之书,未有闻而不求,得而不观者,然其所志,惟在其意义所归”,也是指事物所包含的思想和道理。而且,意义还指一件事情对其他事物的影响,事物存在的原因、作用及其价值。简言之,是关于一切事物为什么可以存在的探询与解答。而对我们今天的历史教育而言,便是学生为什么学习历史、教师为什么教授历史、学习和教授之所以存在的原因是什么、历史教育存在的价值在哪里等,这是每一个历史教育者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生动有趣是历史教学的追求之一,但绝不是历史课堂的最高境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形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得到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持续发展。”“学生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拓展历史视野,发展历史思维,提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能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并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为未来的学习、工作与生活打下基础。”课程标准为历史教育指明了方向,历史知识也只有在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时,才是有意义的!但课堂教学中比较普遍的现象则是为了让课堂生动有趣、有意思而采取各种方法、手段,对教学内容进行过度包装和设计,忽略了历史教学的意义所在。缺少价值和意义引领的历史教学,是很危险的!树全老师躬体力行,追寻有意义的历史教育!

一、有意思的课堂传递有意义的历史教育价值

第一次听树全老师课时便被他课堂教学中生动有趣的人物和故事背后传递的意义所吸引,至今仍为各种培训班和讲座常提及的案例。

案例:《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成长的故事。

马克思是伟大的,但马克思也是一个凡人,马克思用生面做成脏兮兮的面团,强迫自己的姐妹吃下;他在中学时代就因调皮而闻名学校,他爱讲离奇古怪的故事,说出别人想不出的花样,老师和校长曾把马克思列为中等的、希望不大的一类学生之中。他因成绩不好也曾向父亲谎报成绩,学业成绩也很一般。17岁,马克思进入波恩大学,又经历了一段生活上比较颓废的时期:他加入特里尔同乡会,经常和同乡在一起喝酒,曾因喝酒被学校关过禁闭;还曾与别人决斗,在决斗中眼部受伤。马克思是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了。

马克思在波恩大学读了一年,后来转入柏林大学,这是马克思一生的转折。在柏林大学期间,他认真钻研历史和哲学。毕业后一直为当时一家报纸《莱茵报》撰稿,后成为该报的主笔。当他创立《共产党宣言》的时候,仅有30岁。

短小浅显的故事,把一个平凡、真实的马克思展现在学生面前,马克思不再是挂在墙上供我们膜拜的伟人,而是有血有肉、有苦有乐、有喜有悲、有感性有理性的凡人,这样的人物故事深深打动了学生,促使学生认识和思考:伟大的人物也都是凡人,都是从平凡走向伟大的。学生从马克思的成长足迹中汲取营养,对学生一生的成长有积极的影响。有意思的人物和故事选择,有意义的讲述和课堂展示,将有意思与有意义在短短的3分钟里完美结合、恰当呈现,给了学生有意义的人生指引。(www.xing528.com)

二、有智慧的教学构建有思维度的历史教育情怀

在历史课中,首先闻到的应该是历史味儿。听课经历中,虽然很少感到历史课的数学味、物理味、化学味,但却常常遇到有些历史课的语文味、政治味。什么是历史的味道呢?怎样的课堂才有历史味呢?丰富多样的史料实证,感同身受的历史理解,高屋建瓴的历史解释,“论从史出”的学科本真,穿越古今的时空定位,历史人物的家国情怀,无不散发出浓浓的历史味儿。翻阅树全老师的书稿,每一篇教学文章、每一个教学案例,都能闻到那久违的悠远绵长的历史味道。2016年树全老师在深圳进行教学交流,讲了一节被同行认为是难以驾驭的课《挑战教皇权威》。对学生来讲,欧洲史内容、思想史范畴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太遥远了,“陌生”的知识,高深的理论,理解需要一个过程,融入课堂学习需要一个过程。历史教育需要理想,历史教育更需要脚踏实地的探索。马丁·路德挑战教皇,树全老师“挑战”自己,同样的风采和勇气。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树全老师用马丁·路德这个人物引领起欧洲宗教改革,通过讲马丁·路德的心路历程——从一个虔诚的修士转变为叛逆者,学生理解了其思想主张,理解了欧洲宗教改革发生的时代背景。通过讲马丁·路德的斗争历程——马丁·路德与教皇、与皇帝的斗争,展现了一个伟大宗教改革家实实在在的活动以及勇气和胆略,凸显了欧洲思想解放历程的艰难,用史实说明了宗教改革的意义与历史智慧。通过讲马丁·路德的晚年生活——将一个有血有肉的马丁·路德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感受到了一个伟大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情感以及面对时代责任的担当精神。这样有意义的课堂组织与教学转化,历史的距离缩短了,历史的人物丰满了,历史的意义实现了,而且,在学生与历史中架起一座理解之桥,修建一座沟通之路,老师带领学生走进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了解历史人物的生活状况,理解历史人物的睿智抉择,感悟历史人物的精神历程,从而引领学生寻找有意义的人生之途。

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先生说:“作为一个教育者,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教会学生锻炼身体,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树全老师的课堂即是如此。这里列举的两个案例仅是树全老师教学智慧的冰山一角,多年来对他教育思想的理解也难免管中窥豹。相信阅读了树全老师这本近三十年历史教育的思考和教学案例的结晶,一定会有更深的感受与更大的收获。

三、有追求的坚守成就有真情的历史教育人生

优秀的教师就是在平常中做出自己的不平常。树全老师是一步一个脚印、实实在在从一线教学中成长起来的学者型教师,是真正从课堂“摔打出来的名师”。与众多名师一样,他对历史教育的执着,对学生成长的倾心,对课堂教学的情有独钟,即使今天“誉满三秦”,仍然坚守“三尺讲台”。因为曾经做西安市历史教研员的缘故,听过树全老师的各类公开课数十节,每一次都会有意外的惊喜,每一次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全国很多同行认为陕西历史教师的教学有独到的风格,称之为“陕派”风格。树全老师不仅是“陕派”历史教学风格的缔造者之一,而且,他有着和大多数中学历史教育教学同行相似的经历,所以在专业发展方面的经验,对一线教师更有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树全老师很低调、很谦虚,总是说自己是一个普通的历史教师。这恐怕也是优秀教师的共同品质。据我所知,树全老师有着一系列头衔和荣誉: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成员;正高级教师,陕西省特级教师;陕西省李树全历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陕西省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西安市中小学教学名师、西安市李树全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西安市学术技术带头人、西安市首届中小学学科带头人;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合作导师,陕西师范大学教师干部教育学院、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和西安文理学院的教师培训专家;“陕西省优秀教师”“西安市最美教师”等。树全老师很勤奋、很务实,每一节课都认真地琢磨与提升,每一个主题都深入地挖掘与总结,曾连续三年获陕西省西安市新课程优质课比赛一等奖,有数十篇文章在国家级专业刊物上发表。在北京、广东、河北、新疆、安徽、黑龙江、四川、山西、江苏等全国二十多个省区市和陕西各地开展各类教育教学讲座、教师培训和示范课教学上百场次,在全国中学历史教学界已经形成广泛的影响力。

教育就是教师通过教学,把“学生”和“价值”连接在一起。怎样才算教学真正“发生”了呢?教师把教学与学生生命内部的鲜活内核联系起来,激活了人生的意义,教学就真正“发生”了。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要关注“学问”,更要关注“智慧”,要关注成长,更要关注成长的意义。我们不是培养“活动书橱”,我们要引领学生“过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树全老师真正理解并践行了人们常说的教材就是个“引子”,教师只有以超越的视野、创造性地运用,才可能引领学生站得更高、看得更广、走得更远,不仅实现了学生的人生价值,也成就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温度·厚度·向度——追寻有意义的历史教育》一书,浓缩了树全老师近十几年来历史教学的实践和思考。书中所涉及的教学案例,无论是旧教材教学内容,还是新教材教学内容,树全老师都能站在历史教育的高度审视和思考,努力追寻和实现历史教学的意义,展现了一个历史教师深厚的历史积淀,散发着历史教学的浓厚味道,绽放着历史教师的教学智慧,蕴含着历史教育的深刻启示,也彰显了树全老师的教学风格和理念。在新一轮历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的背景下,细心阅读树全老师的这本著作,老师们一定能深刻感受到树全老师历史课堂的温度、厚度和向度,体会到李老师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和教育追求,为广大一线历史老师用好新教材,上好历史课,提供很好的启示。

树全老师的历史教育人生,让我不由得想起《在与众不同的教室里》一书的前言中这样一段话:“教室里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国民。在杰出的教师身上,我们既能看到一个国家的传统,也能看到一个国家的未来。”我真诚地祝愿李老师在专业发展道路上取得更大成绩,为中学历史教育做出更大贡献!为了孩子!

是为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