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实践活动迈向事业发展的优化探索

从实践活动迈向事业发展的优化探索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馆藏文献建设作为一种社会文献收藏活动,最早始于王室的藏书和归档工作。1915年民国教育部同时颁发《图书馆规程》和《通俗图书馆规程》,在各地掀起了中国近代组建图书馆和调整馆藏的高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图书馆事业不断发展,馆藏文献总体规模大大扩充。

从实践活动迈向事业发展的优化探索

馆藏文献建设作为一种社会文献收藏活动,最早始于王室的藏书和归档工作。5000年前,在两河流域古巴比伦尼尼微王宫图书馆遗址上,人们发现了75万块保存完好的编号泥板文献,文献上面保存着大量的楔形文字,遗址的墙体上刻录着大量泥板文献的索引。这说明当时泥板文献的制作、收藏、组织和检索等,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文献记载,公元前290年古埃及国王托勒密一世建立的亚历山大图书馆,收藏着以莎草纸卷为主的文献达70万卷。

我国是世界上文献收藏延续史最长,文献作为文化遗产保存得最多的国家。考古表明,周代的文献收藏具有系统和分工的特点:周王室和诸侯国在宗庙专设刻辞卜甲收藏室,另设太史府收藏“典籍”,司盟之府则收藏“盟书”。宗庙和太史府可以收藏盟书副本,司盟之府却不可以收藏“六艺”等典籍。

秦汉以来,各代都设执掌典籍文献的机构和官员。秘书监是东汉桓帝延熹二年(159)第一次设立的总管禁中图书密记的机构,这一机构制度一直延续到明初洪武十三年(1380),才被改而隶属于翰林院

我国另一个重要的文献收藏系统是书院藏书,它始于唐代,盛于宋代,前后延续了一千多年。1902年8月清廷下令将书院全部改学堂。书院藏书,包括19世纪在中国逐步出现的教会书院藏书,就一并成了我国学校藏书的前身。(www.xing528.com)

1915年民国教育部同时颁发《图书馆规程》和《通俗图书馆规程》,在各地掀起了中国近代组建图书馆和调整馆藏的高潮。不少学堂藏书因此调用而成为有关图书馆的藏书。如湖广总督张之洞博文书院收为省有,再调用一些学堂藏书扩充为湖北省立图书馆。据民国教育部统计,1918年全国有通俗图书馆286所,其他图书馆170所,估计藏书不超过135万册。这是中国近代图书馆初期的藏书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馆藏发展高峰期是1936年。据民国教育年鉴(第二版)统计,1936年全国图书馆达5196所,藏书估计达1500余万册,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1947年,由于战乱,图书馆数量降到2626所,藏书至少损失一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图书馆事业不断发展,馆藏文献总体规模大大扩充。到1994年,全国普通高校馆藏文献达41800万册,公共馆藏文献达32300万册,科学专业图书馆(包括科研系统图书馆和大型厂矿技术图书馆)文献达10600万册。如果加上我国约4万余所中等学校的馆藏文献,估计当时全国拥有馆藏文献10亿多册。

上述沿革情况表明,馆藏文献建设从来就是一种国家所必须进行的专门工作。近代以来,随着我国教育、科研和文化的快速发展,馆藏文献建设从主要是国家行政行为转变为主要是国家公共事业,成为一项对国家的教育、科研和文化起着支撑性作用的专项事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