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强化民族意识与加强民族建设的《民族志》

强化民族意识与加强民族建设的《民族志》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明确编写名族志的职责与加强名族建设的目标。对此,可从《新安名族志》与《休宁名族志》的序、跋、引、帖、凡例来看编辑者所说的编书宗旨和书中的内容两方面来观察。表明《新安大族志》与《新安名族志》都记载有义行的人物事迹。《休宁名族志》在“勋贤”类亦书写程明远祖孙履历,与《新安名族志》相同。劝诫激励族人光前裕后,令名族亦加修美洪垣《序》说《新安名族志》叙事,“以详著各族先世之善,核而不滥,侈而不

强化民族意识与加强民族建设的《民族志》

元顺帝至元三年(1337)纂辑《新安大族志》的陈栎在《序》中写道:“族志何为而作也?士君子上以推本得姓之源,下以载派脉之远而作也。”进而说修谱是令人“继宗祖之义,正风化之遗,使不忘乎本也。”特别指出:“族志者,为宦任甚重,所以不可不作也。”[152]纂修名族志,就是要写出名族的源远流长,写出族人的派系关系,遵守人伦,发扬光大祖宗的事业;士绅官宦应当承担撰著重任。明确编写名族志的职责与加强名族建设的目标。

怎样才能编写好名族志?嘉靖三十年(1551)王讽在《新安名族志·序》中说:“志之纂,纂于谱也。”[153]指明刚刚论及的家谱与名族志的关系,即谱牒为撰写名族志之基础。

1.名族志一般编纂过程与程式

(1)编纂人。南京吏部左侍郎休宁人汪辉于天启六年(1626)在《休宁名族志·序》中,谓此书编纂者曹嗣轩,“其人韶举都雅,有志不朽”[154]。称赞修志者具有高雅气质,应是不虚之言,且看几位名族志的编纂者。名族志肇兴者陈栎,休宁陈村人,“延祐甲寅(元年,1314)中江浙乡试”,“为时硕儒”,著《四书发明》《书传纂疏》《礼记集义》《三传节注》等书,被学者尊称为“定宇先生”[155]。曹嗣轩在《刻名族志通知帖》说编纂《新安名族志》中,洪垣“实为总裁”[156]。洪垣(1507—1593),婺源官源人,嘉靖十一年(1532)进士,历官监察御史、广东按察使温州知府。戴廷明,是始终参与编纂事务者,郑佐《序》谓其“终始弗懈”;洪垣序称戴廷明为“戴子”,戴廷明显系诸生或贡生。参加编纂的,在《休宁名族志》中,列有编辑乡绅,为陈栎、郑佐、洪垣,还有曹嗣轩之父曹诰,系隆庆五年(1571)进士、礼部祠祭司郎中。戴廷明被列入同校诸生行列,同列者有汪孟沚、叶本静、程尚宽等人。[157]曹嗣轩本人是诸生,著有《曹氏统宗谱》《玉华编》《尺牍寸玉》《草堂诗余》《古今诗选》。《新安名族志》《休宁名族志》主编及编辑都是徽州籍官绅和生员。

(2)制作“名族志”需要录入对象名族的认可和不能遗漏。名族志所“志”的名族,一方面以进入志书为一种荣誉,另一方面是否每一个名族都赞成作“名族志”,是否会认为写进志书的某个或某几个氏族没有资格进入,羞与为伍而反对?洪垣《序》讲:“元儒陈定宇以不得行其志,惧乡俗日且疚戾,乃窃取新安名族,叙其原委,以微存昭鉴之权于十一,识者亮之。”将陈栎之作《新安大族志》视为“窃取”行为,即没有先征得各个名族同意,是不对的,只是体察到他编书的目的可取,所以谅解他。可知各名族自视甚高,制作名族志得由名族认可,具体讲,写进志书的名族,既不能滥,又不能漏,不够资格的家族不能著录,够格的家族也不能遗漏。清人龚自珍为《徽州府志》撰作《氏族表义例》云,著录氏族的原则是“弗漏弗滥”,这正是明人作名族志的准则。不滥,不可将不够格的氏族写进来,也不能把真正的名族摈除在外,特别是后一点,事关社会地位和荣誉,合格名族势在必争,编辑者怕出这类事故。程尚宽《新安名族志·引》讲编纂过程,叶本静、戴廷明等人用十年工夫,勤勉搜集资料,“阅其名家,尚多缺略”。这是客观情形决定的——“此盖情限于力之所不及,而义睽于势之所弗能故也”。是以本人联合“六邑明公及诸同志”进行补充,不是为标新立异,是“情有不能不然者耳”[158]。表明怕有遗漏的谨慎态度。曹嗣轩亦然。他再三阅览《新安名族志》,发现犹有缺失,乃尽力发掘资料,写进书中,力争“寻源浚派,不遗三家之村。述旧增新,岂失有人之行”,仍怕将故家遗漏,有望于群策群力予以改进——“倘乡绅父老更以见闻垂教,以咨余不逮,使得补而改之,固所愿也”[159]。从编辑的情况看,不只是那几个编辑的事,是徽州六县名族绅衿参与其事,提供本族有关资料,因而使产品成为名族认可之作。

(3)编辑技术。设计凡例,依例进行。《新安名族志》与《休宁名族志》的《凡例》,明确编辑方法是:以姓氏为单元,并以迁入徽州时间为序;按县著录该族历史,同邑同姓同宗则合而书之;述各姓氏来历、世系与迁入徽州史、名人成就;各族的人名,遵从其家谱,称字称号,以表景仰忠厚之意;出赘、出继而从他姓者,仍书原姓,以示不忘本。《休宁名族志》凡例另有两条:原来进入名族志的阀阅旧族,如今衰落,不忍芟除,仍予保留;没有提供新资料的各族,不能书写,由自家负责,并非编者故意遗漏。[160]

2.提升名族社会风尚及其成员修养的手段

名族志,不是为作志而写作,“以彰家声”[161]也,目标是在提高名族社会风尚及其成员修养,光大家族声名。对此,可从《新安名族志》与《休宁名族志》的序、跋、引、帖、凡例来看编辑者所说的编书宗旨和书中的内容两方面来观察。

(1)修志为提升名族素质,以光前裕后

《新安名族志·凡例》表示,“各族实迹,凡忠孝、节义、勋业、文章,有关世教者,不拘隐显存殁,悉在所录。”或云“明贤宦达与夫忠孝节义、勋业文章者”必录。[162]《休宁名族志·凡例》与《新安名族志》有雷同处,但有加详,设有“人物纲目”,为硕儒、勋贤、忠臣、孝子、文苑、宦业、风雅、风节、隐逸、笃行、乡善、期寿、学林、材武、贤烈(烈女)十五类。[163]所关注的是“有关世教”“有关风教”、有“补于世教”的名族事迹。书写这种内容,在于扬善,教忠教孝,提高名族及其成员的素质,汲取先人美德懿行为养料,发扬光大。(www.xing528.com)

(2)名族志书写名族忠孝节义事迹

《新安名族旧志》记叙韩庆七在元朝治至年间(1321—1323)迁居休宁断石村,其“世为巨商,遍交一时名士,以岁饥输粟赈,膺冠带,定宇陈先生已梓入《新安名族旧志》”[164]。表明《新安大族志》与《新安名族志》都记载有义行的人物事迹。如《新安名族志》记录程明远历史:“号清隐,洪武初诏明经,举知江州,托疾不就,著有《史记》及《清隐稿》。明远子邦衡,有儒行。孙曰云兴,弘治间主鄱阳簿正。”《休宁名族志》在“勋贤”类亦书写程明远祖孙履历,与《新安名族志》相同。[165]无须多事征引,名族志是记录人们“有关世教”的行事。

(3)劝诫激励族人光前裕后,令名族亦加修美

洪垣《序》说《新安名族志》叙事,“以详著各族先世之善,核而不滥,侈而不夸,夫其无所为哉?”仅仅是为叙事实事求是、不虚美吗?不是的,是为传承周朝以来的优良风尚——“存遗俗流风”,就是立宗法,令人懂得怎样按照宗法伦理做人行事:“夫宗法立,则人知所自出,尊祖敬宗体统正,而朝廷重名族行,则人知所自保,宪宗述祖,风俗厚而国脉长。”“族之隆替与风俗盛衰,顾志存诸人何如耳!”[166]原来族之兴衰系于风俗美恶,应有美风善俗,得到朝廷的肯定,来维持与强化名族地位。王讽《新安名族志·序》深入说明名族志劝诫、激励人的作用:“一郡名族之志,使阅之者不烦晷刻而周知无遗”,令后人“皆知所以观感警劝,以谓族之所以得名者谓何,而吾之今日其所以振举其门第而耀光其先世者在何,莫不后先相师,以衍作祖作孙之意脉于无穷”。“借名族之志,以厘正新安之风俗,以寓观感警劝之机。”[167]绩溪人进士、监察御史胡晓《新安名族志·序》,强调名族加强对自身要求,绍述先德,以期“知名于新安,至于天下”[168]。举人吴守教《新安名族志·跋》从光前耀后角度讲解名族志育人作用:“光前耀后,以世其录,以懋其能,而绳其祖武,贻厥孙谋者,将谁责乎?”[169]子孙应尽力发扬前人业绩,为祖先增彩。生员朱莹《新安名族志·跋》云阅读名族志:“斯可以成性以成身,而于族也,将由是而益名。”[170]笔者不厌其烦地过录王讽、朱莹的言论,乃因他们说明“名族志”内容是激励名族成员上进、提升名族品质

3.提升徽州在全国州郡中的地位

徽州是望郡,名族甲天下,徽州人、外府州人是如此看待徽州,徽州人也以此自豪,同时知道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保持并提升这种地位。而制作名族志,在提高名族素质,也是与维护、提升甲天下地位相一致。举人黟县人程光显《序》从徽州理学之邦讲解修志对于徽州地位的作用:“志云何?述先德,而迪后之机寓焉。迪后之机活,则夫兴于仁让者亦久而不替矣。仁让之风旁以流,而新安之望加重于天下矣。新安,紫阳夫子乡也,以仁让教天下者,紫阳夫子之学也。”名族修志兴仁,是“翼紫阳夫子之教”,扬理学仁义思想,影响及于全国,“沛然溢乎四海,而天下平矣,新安之望顾不加重耶?”[171]意思是说,徽州名族以朱熹之学严格要求自身,德性敦厚,进入师师亲亲贤贤之化境,同时显扬徽州名声于天下。

4.延国脉的作用

前述洪垣《序》讲名族兴盛的社会“风俗厚而国脉长”,是众多名族有益于隆国势、延国脉。所以名族盛衰事关家国兴衰,是多么重要之事呀!

总之,名族志以先人有关世教的内容,启迪其成员,提高自身修养,为祖先增光,令家族亦发兴旺,从而提升徽州在全国州郡地位,同时因风俗淳厚,有利于社会安定,国脉延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