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提升学生的变通思维能力:语文教师引入目标导航的实践方法

提升学生的变通思维能力:语文教师引入目标导航的实践方法

时间:2023-07-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语文教师把目标导航引入到儿童写话中,试图从丰富内容、教予方法两个方面进行实践研究,给儿童写话搭脚手架。在“目标导航”的设计上,“我能行”、“我收获”两个版块由老师进一步引导,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以“目标导航”搭建平台,可以有效丰富学生的系统思维、结构思维以及变通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学习的效率,保证教学的质量。

提升学生的变通思维能力:语文教师引入目标导航的实践方法

思维的变通性是指摆脱生活习惯中原有思维方式和思维定式,使思维具有变通性,能够举一反三。

图3-9 学生“目标导航”作品

低年级写话是习作的启蒙阶段,可是教材没有明确的要求,教师少研究,学生不会写,儿童写话正遭遇没有设定边界的尴尬。语文教师把目标导航引入到儿童写话中,试图从丰富内容、教予方法两个方面进行实践研究,给儿童写话搭脚手架。回归儿童,目标导航遵循儿童写话的心理特点,提供儿童思维成长的支架、架起儿童语言发展的云梯。以猜谜游戏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语文实践活动,“一样东西人人有,一只左来一只右,吃饭穿衣都靠它,它是我的好朋友。”谜语一出,小手如林。最后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大声喊出:“手!”教师接着说:“对呀,这就是我们的小手,快在目标导航上画一画自己的小手。”听闻这么有趣的事情,学生们欣喜若狂,左手牢牢地按在纸上,右手拿起铅笔从小拇指开始认真地描摹着。目标导航尝试用儿童的方式教儿童,让写话充满儿童味,并在目标导航的引领下自主实现言语创造。目标导航依据课标,立足教材,引领儿童“留心周围事物”, 通过创造、丰富和优化儿童写话的内容,让写话与生动的家庭和学校生活牵手,与真实的社会实践接轨,弥补了“课标有要求、教材没落实”的尴尬,从而使写话全过程都充满自然、自在的生活气息。

思维的变通性不受习惯思维方式的束缚,也不受固定模式的制约,可以从不同途径解决问题,一题多变是培养学生变通能力的途径之一。以数学《乘法计算》中的0的特殊性复习为例:乘法计算中口算复习的重点在体会0的特殊性。在“目标导航”的设计上,“我能行”、“我收获”两个版块由老师进一步引导,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0是一个特殊的数,很多计算的错误往往错在“0”上。“0乘任何数都等于0”、“0加任何数等于任何数”,以及“整百数乘一位数积的末尾可能是3个0,也可能是2个0。”这些话学生都能概括总结出来,也就是所谓的基础,这些孩子都必须掌握的。但是我们总感觉学生课堂上个个积极、活跃,回答的头头是道,怎么一做就错呢?原因在于他们的思维发展不够,老师没有做进一步挖掘,相当一部分孩子在这里还是机械地重复、记忆。所谓“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设计“目标导航”时,第一、二环节的“我举例”、“我知道”就是帮助学生巩固基础、从记忆中搜索各种相关知识,“我能行”让学生完成老师精心设置的几道题:0×2×3×4、4×2×3×0、1 + 2 + 3×0、0 + 1 + 2 + 3,穿插加减法在里面,让学生养成审题的习惯,同时避免思维定式。最后“我收获”环节,学生在做完这些题目后还有一些自己的想法,这里就是提供平台给他们思考的空间,同时老师要用心倾听,结合学生的总结、思考进一步追问,如“0加任何数都不等于0对吗?”、“整百数乘一位数积的末尾可能是1个0或4个0吗?”的同时发展数学的变通性思维。

学习迁移能力是将先前活动中学到的知识、技能等运用到之后的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能力。学习迁移能力具备较强的知识概括能力和思维灵活性。(见图3-10)(www.xing528.com)

图3-10 “目标导航”设计

基于学习迁移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即使没有教师的指导,学生也可以在反复练习中归纳总结,增强思维的灵活性,感悟数学思维之美。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说过:“教学活动的最终思维在于人脑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高品质思维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学科知识,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以“目标导航”搭建平台,可以有效丰富学生的系统思维、结构思维以及变通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学习的效率,保证教学的质量。

(储明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