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法》的宗旨和立法目标介绍

《教师法》的宗旨和立法目标介绍

时间:2023-07-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制定和施行《教师法》,是为了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保障教师待遇和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使教师成为社会上受人尊敬的职业群体。所以,制定和施行《教师法》,在法律上明确规定教师的权利和义务,规定侵犯教师合法权益的法律责任,对于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激发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为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就必须制定《教师法》,运用法律的手段来提高师资队伍的水平。

《教师法》的宗旨和立法目标介绍

(一)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

制定和施行《教师法》,是为了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保障教师待遇和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使教师成为社会上受人尊敬的职业群体。教师是现代化建设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尊师重教是民族兴旺、国家发达的重要标志。重视教育必须从尊重教师开始,振兴教育必须以尊重教师为本。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仍有相当一部分的教师特别是一些中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经济待遇和工作条件还不尽如人意,而且,侵犯教师合法权益的现象如侮辱和殴打教师、拖欠教师工资、干扰教师正常工作等屡见不鲜。由于教师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必然会挫伤教师的积极性,影响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所以,制定和施行《教师法》,在法律上明确规定教师的权利和义务,规定侵犯教师合法权益的法律责任,对于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激发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颁布《教师法》,是为了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思想品德修养和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培养师资的师范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从数量上说,目前我国教师队伍已基本上能满足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但从质量上看,我国的教师队伍还远远不能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尤其是与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的师资相比,我国教师队伍的素质则明显偏低。目前,在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小学教师都是由获得大学科学历并具有学士学位的人来担任。为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就必须制定《教师法》,运用法律的手段来提高师资队伍的水平。通过《教师法》的颁布和实施,能够形成比较系统的具有法律保障的提高教师素质的制度和措施,可以使我国教师队伍的建设步入现代化、法制化和规范化的新阶段。(www.xing528.com)

(三)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

实施《教师法》的根本目的,是促进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早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就反复强调,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科技关键,教育是基础。在党的十二大上首次把教育作为三大战略重点之一。党的十四大指出:“必须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坚持教育创新。这是总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教训得出来的科学结论。科学的发展、经济的振兴,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教育的兴旺和发达。教育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因素,是影响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远景的战略重点。

要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需要争取很多措施,如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改革落后的教育体制、广泛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不断地根据科技的发展来更新课程等,但是,关键的措施是要建设一支数量充足、质量优良的教育队伍。没有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任何先进的教育制度都可能被束之高阁,无人执行;任何现代化的教育设备和教育手段都可能成为废物一堆,无人使用。只有通过广大教师的教育科学实践,先进的教育制度和教育设施才能发挥实实在在的作用。由于教师是制约教育事业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所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十分明确地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教师法》的颁布,就是运用法律的形式,把党中央和国务院建设教师队伍的政策规范化、法制化,使之成为发展教育的可靠保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