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产与工作环境中的物理性有害因素及其影响

生产与工作环境中的物理性有害因素及其影响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生产和工作环境中,与劳动者健康密切相关的物理性因素包括气象条件,如气温、气湿、气流、气压;噪声和震动;电磁辐射,如X线、γ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激光、微波和射频辐射等其他因素。物理因素在一般条件下,若强度低、剂量小或作用时间短,对人体无害;有一些则是人体生理活动所必需的外界条件,但当强度、剂量超过一定限度或接触时间过长,则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引起病损。

生产与工作环境中的物理性有害因素及其影响

在生产和工作环境中,与劳动者健康密切相关的物理性因素包括气象条件,如气温、气湿、气流、气压;噪声和震动;电磁辐射,如X线、γ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激光、微波和射频辐射等其他因素。

物理因素在一般条件下,若强度低、剂量小或作用时间短,对人体无害;有一些则是人体生理活动所必需的外界条件,但当强度、剂量超过一定限度或接触时间过长,则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引起病损。各因素的物理特性不同,其生物学作用除了非特异性影响外,也表现出各自的特殊作用。

一、高温作业

1.高温生产环境中的气象条件及其特点 生产环境中的气象条件主要指气温、气湿、气流和热辐射,由这些因素构成了工作场所的微小气候。

(1)气温:生产环境中的气温除取决于大气温度外,还受太阳辐射和生产性热源散热等的影响。辐射虽不直接加热生产环境中的空气,但可加热四周的物体,从而形成二次热源。这使受热空气的面积增大,温度进一步升高。

(2)气湿:生产环境中的气湿以相对湿度表示,相对湿度在80%以上称为高气湿,低于30%称为低气湿。高气湿主要是由于水分蒸发和蒸汽释放所致,如纺织、印染、造纸、制革、缫丝、屠宰和潮湿的矿井、隧道等作业。低气湿可见于冬季高温车间中的作业。

(3)气流:生产环境中的气流除受自然界风力的影响外,多与厂房中的热源有关。热源使空气受热而上升,室外的冷空气从门窗空隙或通风处进入室内,造成空气对流。室内外温差愈大,产生的气流也愈强。

(4)热辐射:主要指红外线及一部分可见光的辐射。太阳和生产环境中各种热源均能产生大量热辐射;红外线不直接加热空气,但可加热周围物体。当物体表面温度超过人体表面温度时,则向人体辐射而使人体受热,称为正辐射;反之,称为负辐射。热源辐射的能力(E)大小取决于辐射源的温度,并与其绝对温度(T)的4次方成正比(E=KT4)。其中,K为热辐射系数,除受温度影响外,它与辐射源的表面积和表面热度等因素有关。热源温度愈高,表面积愈大,辐射能量也愈大。另一方面,辐射能量与辐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故离辐射热源越远,物体受到的辐射强度也越小。热辐射强度以每分钟每平方厘米表面接受多少焦耳(J)热量来表示[J/(cm2·min)]。

生产环境中的气象条件不仅受厂房建筑、通风设备、工艺过程和热源情况的影响,而且与地理位置、自然季节和昼夜时间有关。

因此,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季节,生产环境的气象条件差异很大,同一工作场所在一天内的不同时间和同一工作地点的不同高度,气象条件也会有显著的变化。

2.高温作业的类型与职业接触 高温作业系指工作地点有生产性热源,当室外实际出现本地区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时,工作地点的气温高于室外2℃以上的作业。一般也将热源散热量大于23W/m3的车间称为高温车间。

(1)高温、强热辐射作业:如冶金工业的炼焦、炼铁车间,机械工业的铸造、锻造车间等,这些生产场所的气象特点是气温高、热辐射强度大,而湿度较低,呈干热环境。

(2)高温、高湿作业:其特点是高气温和高气湿,而热辐射强度不大,呈湿热环境。主要是由于生产过程产生大量蒸汽或生产上要求车间内保持较高湿度所致,如印染、缫丝、造纸、深矿井作业等。

(3)夏季露天作业:夏季农田劳动、建筑、搬运等露天作业,除受太阳辐射外,还受被加热的地面和周围物体的热辐射,可形成高温、强热辐射的作业环境。

二、低温作业

1.低温作业对机体的影响

(1)体温调节:寒冷刺激皮肤,冷感受器发放神经冲动传入脊髓和下丘脑,反射性地引起皮肤血管收缩、寒战、立毛并动用贮存的脂肪和糖,这导致机体散发到环境的热量减少、代谢产热增加,因而体温能够维持恒定。人体具有适应寒冷的能力,但有一定的限度,若在寒冷( -5℃以下)环境下工作时间过长,或浸于冷水中(可使皮肤温度及中心体温迅速下降),超过适应能力,体温调节发生障碍,则体温降低,甚至出现体温过低,影响机体功能。

(2)中枢神经系统:低温条件下,脑内高能磷酸化合物代谢降低,可出现神经兴奋与传导能力减弱,并与体温有依赖关系:当体温降至35~32.2℃时,可出现手脚不灵、运动失调、反应减慢及发音困难。寒冷引起的这些神经效应可致低温作业工人易受机械和事故的伤害。

(3)心血管系统:低温作用初期,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后期则出现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体温过低并不降低心肌收缩力而是影响心脏的传导系统,房室结的传导障碍表现为进展性心动过缓,进而表现为心收缩不全,传导障碍可在心电图上有明显变化。

(4)体温过低:通常将中心体温降低到35℃或以下称为体温过低。此时寒战可达到最大程度,体温再下降,寒战则停止。体温34℃时,意识受到一些影响;32.2~31.1℃时,呈半昏迷状态;28℃时可出现心室纤颤;27℃时自发动作停止,瞳孔对光反应消失,肌肉强直;26℃时意识完全丧失;24℃时可出现肺水肿;23~21℃时室颤加重;20℃时心脏停止跳动;18℃时恢复可能性甚低。

在寒冷环境时,大量血液由外周流向内脏器官,外周与中心之间形成很大的温度梯度,所以中心体温尚未至过低时,即可表现四肢或面部的局部冻伤。此外,体温降低和血液循环不足还可引起其他疾患。

2.防寒保暖措施

(1)做好防寒保暖工作:设置必要的采暖设备,使低温作业地点保持合适的温度。冬季露天作业时,应在工作地点附近设立取暖室,供工人取暖休息之用。此外,应加强健康教育:①让工人知道体温过低的危险性及其预防知识;②劳动强度不可过高,防止过度出汗;①禁止饮酒,因酒精可使血管扩张,减少寒战,增加身体散热而诱发体温过低。

(2)注意个人防护:为低温作业人员提供御寒服装,其面料应具有导热性低、吸湿和透气性强的特性。在潮湿环境下劳动,应发给防湿劳保用品;工作时若衣服浸湿,应及时更换。

(3)增强耐寒体质:在长期寒冷作用下,人体皮肤表皮会增厚,御寒能力增强,而适应寒冷。此外,可适当增加富含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

三、异常气压

有些特殊工种需要在异常气压下工作,如高气压下的潜水或潜函(沉箱)作业、低气压下的高空或高原作业等。由于工作气压与正常气压相差较大,如不注意防护,可发生严重的生理功能障碍。

1.高气压 高气压作业包括以下几种。

(1)潜水作业:为最常见的高气压作业、如水下施工、打捞沉船或海底救护等。潜水员在水下工作,须穿特制潜水服,通过一条导管将压缩空气送入潜水服内,其压力等于从水面到潜水员作业点的绝对压。潜水员下潜和上升到水面时,需要不断调节压缩空气的阀门

(2)潜函作业:又称沉箱作业,如建桥墩时,将潜函逐渐下沉,到一定深度时需通入等于或大于水下压力的高压空气,以保证水不至于进入潜函内。

(3)其他:如临床上的加压治疗舱和高压氧舱、气象学上高气压科学研究舱的作业等。

2.低气压 一般地说,海拔在3000m以上的地区,称为高原地区。海拔越高,氧分压越低。在海拔3000 m时,气压为70.66 k Pa,氧分压为14.67k Pa。而当海拔达到8000m时,气压降至35.99k Pa,氧分压仅为7.47k Pa。此时肺泡气氧分压和动脉血氧饱和度仅为前者的一半。在高山与高原作业,还会遇到强烈的紫外线和红外线、昼夜温差大、温湿度低、气候多变等不利条件。

低气压下进行的作业主要见于高原考察、地质勘探、登山等。飞行员短时间快速升到万米左右的高空,如果机舱密封不良或泄露,气压在短时间内大幅度降低,可发生航空减压病。

四、噪声

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震动时发出的声音,是一种人们不希望听到的声音,经常会影响人的情绪和健康,干扰工作、学习和正常生活,已成为社会公害之一。

1.生产性噪声的概念和分类

(1)生产性噪声的概念: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声音其频率及强度没有规律,听起来使人感到厌烦,称为生产性噪声或工业噪声。

(2)生产性噪声的分类:方法有多种,按照来源,生产性噪声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机械性噪声:由于机械的撞击、摩擦、转动所产生的噪声,如冲压、打磨等发出的声音。

2)流体动力性噪声:气体压力或体积的突然变化或流体流动所产生的声音,如空气压缩或施放(汽笛)发出的声音。

3)电磁性噪声:如变压器所发出的声音。

根据噪声随时间的分布情况,生产性噪声又可分为连续噪声和间断噪声。前者包括稳态噪声和非稳态噪声。随着时间的变化,声压波动小于5d B的称为稳态噪声,否则则为非稳态噪声。后者又称为脉冲噪声,即声音持续时间小于0.5秒,间隔时间大于1秒,声压有效值变化大于40d B的噪声。

对于稳态噪声,根据频率特性,又可分为低频噪声(主频率在300Hz以下)、中频噪声(主频率在300~800Hz)和高频噪声(主频率在800Hz以上)。此外,还可以分为窄频带和宽频带噪声等。

生产性噪声的特点是声级高,多属宽频带,中、高频噪声的比例大。有些作业还可能接触脉冲噪声或强度较大的连续性噪声。当强噪声与震动、不良气象条件、有害物质联合作用于人体时,增加了对健康的危害。

2.噪声评价的物理参量及卫生学意义

(1)声压与声压级

1)声压:声波使空气致密时压强增高,稀疏时压强降低,这种声波对空气产生的压力称为声压。声压可以看作垂直于声波传播方向上单位面积所承受的压力,声压的单位为帕(Pa)或牛顿/米2 (N/m2)。1Pa=1N/m2。声压大小可反映声音音响程度的强弱。

2)声压级:指被测声压与基准声压的倍比关系的对数值,单位为分贝(d B)。

声压级(d B) =20lg(被测声压/基准声压)

基准声压指1000Hz纯音的听阈声压,其值为20μPa。

(2)声频、频带和频谱

1)声频:引起音响感觉的声波振动的频率范围为20~20000Hz,称声频。小于20Hz称次声,大于20000Hz称超声。

2)频带(又称频程):由单一频率发出的声音称纯音,由各种不同频率组成的声音为复合音。将声频范围(20~20000Hz)内所有频率按大小次序排列,并按一定比例划分为若干小频段称频带或频程。通常按等比的方法分为1/1倍频带、1/2倍频带、1/3倍频带,每个频带以其中心频率为代表,最常采用的是1/l倍频带和1/3倍频带。

3)频谱:把组成复合音的各种频率由低到高进行连续排列,可绘制出该复合音的频谱。

(3)响度和响度级

1)响度:人对声音产生音响感觉的大小称为响度,是声压和频率两者综合对人耳引起的一种主观感觉。响度的单位是宋。以频率为1000Hz、声压级为40d B的声音,由听者所感觉的响度为基准,定为1宋。若某声音听起来比基准音响n倍,则该声音的响度为n宋。

2)响度级:是一个相对量,由响度引出响度级,将1000Hz纯音的声压级的d B值定为响度级的基准值,单位为方。如1000Hz基准音的声压级为10 d B、50 d B和100 d B,其响度级相应为10方、50方和100方。其他频率的声音其响度与基准音的声压级等响时,则其声音的响度级就等于该基准音的响度级,如100 Hz纯音的声压级62d B的响度听起来与1000 Hz纯音的声压级40d B的响度一样,那么100Hz、62d B的响度级则为40方。

3)等响曲线:通过与基准音1000Hz比较,可以给出各种不同频率主观感觉响度相同的等响度曲线,由等响曲线可以看出人耳对高频声敏感,而对低频声不敏感。

(4)计权声级:采用声级计测试声音时,考虑人不对高频声敏感的特性,以等响曲线为基础,设计出A、B、C三种计权网络即三种类型的滤波器,所测出的声级称计权声级。

A声级(A计权网络):模拟人耳对40方纯音的响应曲线,对低频声较大幅度衰减,而对高频声不衰减,这与人耳对高频声敏感,对低频声不敏感的感音特性相似。故A声级作为噪声评价指标。

B声级(B计权网络):模拟人耳对70方纯音的响应曲线,对低频声有一定程度的衰减。(www.xing528.com)

C声级(C计权网络):模拟人耳对100方纯音的响应曲线,对高频声和低频声都不衰减,故C声级为总声级。

五、振动

振动(vibration)是一种物理现象,是指一个质点或物体在外力作用下沿直线或弧线围绕平衡位置来回重复地运动。振动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关系密切。由生产或工作设备产生的振动称为生产性振动。

1.振动的物理量 描述振动物理性质的基本参量包括振动的频率、位移、速度和加速度。频率指单位时间内物体振动的次数,单位为赫兹(Hz)。位移指振动体离开平衡位置的瞬时距离,单位为mm,而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称振幅。速度指振动体单位时间内位移变化的量,单位为m/s。加速度指振动在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的量,单位为W/s2

位移、速度、加速度均是代表振动强度的物理量,其中加速度是目前评价振动强度大小最常用的物理量。加速度可用平均值和有效值表示,平均值是振动物理量随时间变化的各点绝对值的平均数,而有效值是按能量平均的方法,取各点的平方值进行平均,再将此均值开方,故也称均方根值。

生产中产生的振动,很少由单一频率构成,绝大多数都含有极其复杂的频率成分,而且不同频率的振动强度比不相同。为了解振动源的特性,需要对振动的频谱进行分析。振动频谱是按频带大小分别测振动强度(加速度有效值),将测得数值按频带大小排列起来并绘制成图形,即为频谱图。常用的频带有1/3倍频带和1/1倍频带(简称倍频带)两种,按中心频率,前者的频率范围为6.3~1250Hz,后者为8~1000Hz。

2.振动的分类与接触机会 生产性振动可根据作用于人体的部位和传导方式,划分为局部振动和全身振动。这种分类具有重要卫生学意义,因为无论从对机体的危害还是所采取的防治措施方面,两者都存在很大的差别。

局部振动常称为手传振动或手臂振动,是指手部接触振动工具、机械或加工部件,振动通过手臂传导至全身。使用风动工具(如风铲、风镐、风钻、气锤、凿岩机、捣固机或铆钉机)的作业,使用电动工具(如电钻、电锯、电刨等)的作业,使用高速旋转工具(如砂轮机抛光机等)的作业,都涉及局部振动。

全身振动是指工作地点或座位的振动,人体足部或臀部接触振动,通过下肢或躯干传导至全身。在交通工具上作业如驾驶拖拉机、收割机、汽车火车船舶和飞机等,或在作业台如钻井平台、振动筛操作台采矿船上作业时,作业工人主要受全身振动的影响。

有些作业如摩托车驾驶,可同时接触全身振动和局部振动。

六、非电离辐射

在电磁辐射中量子能量小(12电子伏特以下),不足以致组织电离的辐射线称为非电离辐射,如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高频电磁场和微波。

1.高频电磁场和微波

(1)高频电磁场:我国的民用交流电频率为50Hz,在其导线周围存在有交变的电场和磁场。当交流电的频率经高频振荡电路提高到10k Hz以上时,电场和磁场就能以波的形式向周围空间发射传播,称电磁波。频率从100 k Hz到300MHz的频段范围称高频电磁场。其接触机会主要见于以下两种情况。

1)高频感应加热:高频淬火、金属熔炼、热轧工艺、钢管焊接等,使用频率通常在300k Hz~3MHz。

2)高频介质加热:对非导体如塑料的热合,高频融合,木材与电木粉加热,粮食干燥与种子处理,纸张、布匹、皮革棉纱及木材烘干,橡胶硫化等,其频率一般在1~100MHz。

(2)微波:当高频振荡电流的频率达300MHz以上时,作业人员处于辐射场区内。此区的特征是电磁能量以波的形式向四周空间辐射,人们受到的是辐射波能的作用。通常把波长在1mm~1m的电磁波称微波,也属非电离辐射。微波的强度常用功率密度表示,其单位为毫瓦/平方厘米(m W/cm2)或微瓦/平方厘米(μW/cm2)。

微波广泛应用于雷达导航、测距、探测雷达和卫星通信等方面;在工农业上主要用微波加热干燥粮食、木材及其他轻工业产品;在医学上主要用于理疗、诊断和治疗癌瘤等。家用微波炉的普及,使接触微波机会增多,但由于功率很小,只要屏蔽质量合格,通常不引起危害。

微波的波长短、频率高、量子能量大,其生物学效应大于高频电磁场。微波随频率、波长不同又分成分米波、厘米波和毫米波。由于厘米波段应用最多,故目前所述的微波生物学效应,多数是根据厘米波的研究所得。近年来,毫米波段的应用日趋增多,关于它的生物学效应特点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2.红外辐射 即红外线,亦称热射线。可分为长波红外线(远红外线)、中波红外线和短波红外线(近红外线)。长波红外线波长为3 μm~1mm,能被皮肤吸收,只产生热的感觉。中波红外线波长为1400nm~3μm,能被角膜及皮肤吸收。短波红外波长为760~1400nm,可被组织吸收引起烧伤。

(1)接触机会:自然界中最强的辐射源是太阳。工业上产生红外线的作业很多,如加热金属、熔融玻璃、炼钢、锻铁、轧钢、冶炼、电焊等。

(2)红外线对皮肤的作用:红外线照射皮肤时大部分被吸收,使局部皮肤温度升高,毛细血管扩张,血循环加快,皮肤发红,出现红斑反应;当机体受过量的辐射,除发生皮肤急性灼伤外,还可产生过热,甚至引起中暑。

(3)红外线对眼睛的损伤:①慢性充血性睑缘炎;②虹膜损伤及瞳孔括约肌痉挛;③角膜的热损伤;④红外线白内障(热性白内障);⑤红外线视网膜灼伤。

(4)防护措施:严禁裸眼注视强光源。工人应戴红外线防护镜。对各种红外线热辐射源应加以屏蔽,工作时远离炉口,以降低辐射强度,减少接触红外线的时间。对接触红外线的工人应定期检查眼睛。

3.紫外辐射 波长范围在100~400nm的电磁波称为紫外辐射(ultravioletradiation,UV),又称紫外线,可分为远紫外线(190~300nm)和近紫外线。太阳是紫外线的最大天然源。根据生物学效应可将紫外线分为三个区带:①远紫外区(短波紫外线,UV-C),波长100~290nm,具有杀菌和微弱致红斑作用,为灭菌波段;②中紫外线区(中波紫外线,UV-B),波长290~320nm,具有明显的致红斑和角膜、结膜炎症效应,为红斑区;③近紫外区(长波紫外线,UV-A),波长320~400nm,可产生光毒性和光敏性效应,为黑线区。波长短于160nm的紫外线可被空气完全吸收,而长于此波段则可透过真皮、眼角膜,到达晶状体。

(1)接触机会:自然界的紫外线是由太阳辐射产生的。生产中的辐射源有以下两类:①温度在1200~2000℃的生产性辐射源(高炉、马丁炉),产生波长320nm以上的长波紫外线,其生物学作用弱;②温度在3000℃以上的生产性辐射源(电焊、气焊、电炉炼钢),可产生短于280nm的短波紫外线,生物作用强。

(2)紫外线对皮肤的作用:不同波长的紫外线被不同深度的皮肤组织所吸收,波长297nm的紫外线对皮肤作用最强,能引起明显的红斑反应,皮肤接触沥青后,再经紫外线照射,皮肤呈现高度过敏,能产生严重的光感性皮炎。长期受波长340~280nm紫外线辐射,尤其是300~280nm波长的紫外线可诱发皮肤癌。

(3)紫外线对眼睛的作用:电焊时产生3000℃以上的高温,有大量的中、短波紫外线形成(波长320~250nm),可致急性角膜结膜炎,称为电光性眼炎。

(4)防护措施:电焊弧所产生的紫外线辐射是致眼紫外线伤最多、最直接的原因。电焊时电焊弧光能产生相当大强度的光辐射,除有一定量的紫外线外,还有大量的红外线。因此,所戴的防护镜不仅要能完全防止紫外线的透射,还要能防止红外线的透射。

4.激光 激光是物质受激辐射发出的光放大(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 LASER),故称激光。它是一种人造的、特殊类型的非电离辐射,具有高亮度、方向性和相干性好等优异特性。在工业、农业、国防、医疗和科学研究中都得到广泛应用。

激光器由产生激光的工作物质、光学谐振腔及激励能源三部分组成。激光器按其工作物质的物理状态,分为固体、液体及气体激光器;根据发射的波谱,分为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激光器及近年新发展的X线、γ射线激光器;因激光输出方式不同,分为连续波激光器、脉冲波激光器,并包括长脉冲、巨脉冲及超短脉冲激光器。

(1)接触机会:工业上应用激光打孔焊接、切割、画线。军事上用于通讯、测距、追踪或制导导弹。科学研究方面用于微量元素分析、等离子研究、热核程序控制、全息技术、大气污染测定和地质测量等。医学上用于眼病、外科、皮肤科、肿瘤科等多种疾病的治疗。

(2)对机体的影响

1)对眼睛的伤害:激光能烧伤生物组织,尤以对视网膜的灼伤多见。

2)对皮肤的损害:激光对皮肤的危害仅次于眼睛。大功率激光器在较远距离即可灼伤皮肤。皮肤损伤的表现有多种形式,从红斑到水疱、溃疡、结疤。

(3)防护措施

1)安全教育与安全制度:做好参加激光作业的人员安全防护知识教育。作业场所应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必须确定操作区与危险带,要有醒目的警告标志。

2)防护设施:操作室围护结构用吸光材料制成,色调宜稍暗;工作区照明应充足,室内不得设置和安放能较强反射、折射光束的设备、用具和物件;激光束防光罩应用耐热、阻燃、不透光材料制成,它的开启应与光束制动闸、光束放大系统截断器相连。

3)个体防护用品:穿着阻燃工作服,颜色略深以减少反光。防护眼镜使用前必须经专业人员选择、鉴定,并需定期测试其效率。

七、电离辐射

凡能使受作用物质发生电离的辐射,称电离辐射。它可由不带电荷的光子组成,具有波的特性和穿透能力,如X线、γ射线和宇宙射线,而α射线、β射线、中子、质子等属于能引起物质电离的粒子型电离辐射。电离辐射来自自然界的宇宙射线及地壳岩石层的铀、钍、镭等,也可来自各种人工辐射源。与职业卫生有关的辐射类型主要有五种,即X线、γ射线、α粒子、β粒子和中子(n)。

1.接触机会

(1)核工业系统:核原料的开采、冶炼和加工,以及核反应堆、核电站的建立和运转。

(2)射线发生:铅的生产,以及使用加速器、X线和γ射线的医用和工农业生产用辐射源。

(3)放射性核素的加工生产和使用:核素化合物、药物的合成,及其在实验研究及诊疗上的应用。

(4)天然放射性核素:伴生或共生矿生产,如磷肥、稀土矿、钨矿等开采和加工。

2.电离辐射对机体的影响 电离辐射过量照射人体可致严重后果,如急性放射病、慢性放射病、白血病、肺癌、甲状腺癌、乳腺癌、骨癌、结肠癌、染色体畸变等。

3.防护措施

(1)放射卫生防护的基本原则

1)实践正当化:任何产生电离辐射的工作都应经过论证,不符合卫生标准者则不应进行。

2)放射防护最优化:使必要的防护措施,符合卫生要求。

(2)个人剂量限值

1)放射工作人员的剂量限值:为了防止有害的非随机效应,机体所受的年剂量当量不得超过150m Sv(0.15Sv),其他任一器官或组织的年剂量当量不得超过500m Sv(0.5Sv)。为了防止随机效应,放射工作人员受到全身均匀照射时的年剂量当量应不超过50m Sv(0.05Sv)。任何单个组织或器官应不超过50m Sv(0.05Sv)。

2)公众中个人的剂量限值:公众中个人受到的年剂量当量全身不应超过5m Sv(0.005Sv),任何单个组织或器官不应超过50m Sv(0.05Sv)。

当长期、持续受到电离辐射的照射时,公众中个人在其一生中每年的全身照射的年剂量当量应不高于1m Sv(0.001Sv)。

(3)放射卫生防护的基本措施

1)控制辐射源。

2)外防护:主要采用屏蔽防护、距离防护和时间防护三种。

3)内防护:基本措施为封闭隔离、除污保洁和个人防护等综合性防护措施。

4.放射卫生防护管理 国务院颁布的《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是我国放射卫生防护管理的重要法规。规定要求从事放射工作的单位需获得许可,进行登记,并划定放射性工作场所;应定期进行放射卫生防护监测,包括个人剂量监测、工作场所监测、环境监测和电离辐射源监测;要做好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监护,进行就业前和定期健康检查,建立健康档案,禁止有职业禁忌证者参加此项工作;同时要积极开展放射卫生防护知识的宣传教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