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欧盟与俄罗斯关系:紧密博弈及能源议题的影响

欧盟与俄罗斯关系:紧密博弈及能源议题的影响

时间:2023-07-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97年双方启动欧盟—俄罗斯峰会。总体上,目前欧盟与俄罗斯维持一种既紧密又紧张的关系。能源问题在欧盟—俄罗斯经济关系中占据突出位置。2017年3月,欧盟与俄罗斯达成妥协:欧盟结束对俄罗斯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的反垄断调查,而后者同意遵守欧盟的反垄断规定。能源问题仍将是欧盟不同成员国、俄罗斯和美国持续博弈的敏感议题。安全上,欧盟、北约与俄罗斯在欧洲相持不下,欧洲安全形势恶化。

欧盟与俄罗斯关系:紧密博弈及能源议题的影响

1994年签署的《伙伴关系与合作协定》(PCA)是俄罗斯与欧盟的第一份官方条约和管理双方政治经济关系的框架,也是过去二十多年欧盟—俄罗斯关系的基础。1997年双方启动欧盟—俄罗斯峰会。2003年5月,欧盟—俄罗斯圣彼得堡峰会同意在《伙伴关系与合作协定》框架下,以共同价值和利益为基础,在经济与环境,自由、安全与公正,外部安全,研究与教育四大“共同空间”强化相互合作。2007年,欧盟发布《俄罗斯联邦国家战略文件2007—2013》[29],提出按战略伙伴关系来构想和设计欧盟与俄罗斯的合作。由于欧盟希望能够引导俄罗斯向成为一个民主的欧洲国家方向迈进,而俄罗斯却越来越把自己与欧盟相区分并把欧盟视为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的竞争者,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以后,俄罗斯—欧盟关系进展越来越缓慢。总体上,目前欧盟与俄罗斯维持一种既紧密又紧张的关系。[30]

经济上,2013年,俄罗斯50%以上出口货物流向欧盟国家,46%的进口货物来自欧盟国家。在金融部门,2014年第2季度俄罗斯约75%的外国银行贷款来自欧洲银行。即便是在乌克兰危机以后,欧盟仍是俄罗斯最大的贸易伙伴。2015年,欧盟占俄罗斯对外贸易总额的48.7%(2014年为51.9%);俄罗斯对欧盟天然气出口增长了8%;尽管有40%的下降,俄罗斯仍是世界上持申根签证赴欧人数最多的国家。

能源问题在欧盟—俄罗斯经济关系中占据突出位置。欧盟1/3的石油和天然气从俄罗斯进口。由于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留下的油气管道网络、储存设施以及长期供应合同,俄罗斯特别是俄罗斯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Gazprom)在中东欧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经济权力。油气供应被俄罗斯视为一种收买朋友、威胁敌人的“武器”,切断或威胁切断天然气供应常常引发相关政府对俄罗斯意图和行动的严重关切。1991—2004年间,中东欧及波罗的海国家总共遭遇40多次断气或断气威胁,2006年、2009年西欧遭遇两次。2014年4月,普京向18个欧盟国家致信暗示由于乌克兰争端,欧洲天然气供应有可能再次被切断。

为了摆脱对俄罗斯能源的过度依赖并防范俄罗斯的能源讹诈,2014年4月,在克里米亚通过公投加入俄罗斯以后,波兰总理图斯克呼吁为摆脱欧盟的对外能源依赖,特别是对俄罗斯的天然气依赖,建立欧盟能源联盟。2015年2月,欧盟能源联盟一揽子计划重新设定了自2006年以来处于欧盟能源政策核心的三大支柱——能源安全、可持续和竞争力,并列出了能源供应、能源市场、能效、去碳化(De-carbonization)和研究五个未来几年努力的方向。2017年3月,欧盟与俄罗斯达成妥协:欧盟结束对俄罗斯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的反垄断调查,而后者同意遵守欧盟的反垄断规定。目前,俄罗斯把能源贸易作为政治胁迫杠杆的能力与十年之前相比已大为削弱。(www.xing528.com)

不过,目前欧盟内部在欧盟能源市场建设及与俄罗斯关系问题上存在较大分歧。2015年9月,德国等西欧国家提出建设“北溪2号”(Nord Stream 2)输气管道。[31]这是一条与2011年开通的连接俄罗斯与西欧的“北溪”(Nord Stream)波罗的海输气管道平行的天然气管道,年输气能力达550亿立方米。担心被“北溪2号”边缘化的波兰一方面对拟议中的“北溪2号”强烈反对,另一方面又在2016年波兰与克罗地亚共同发起12个波罗的海、黑海和亚德里亚海国家[32]参与的“三海倡议”(TSI),试图打造中东欧南北能源走廊,并开始从美国进口液化天然气。能源问题仍将是欧盟不同成员国、俄罗斯和美国持续博弈的敏感议题。

安全上,欧盟、北约与俄罗斯在欧洲相持不下,欧洲安全形势恶化。作为对北约强化在东欧的前沿存在的回应,2016年5月,俄罗斯宣布在其西部军区新建两个师,在南部军区新建一个师,每个师规模上万人,并配备T-90坦克、BMP-3步兵战车等先进装备。为了应对北约快反部队,俄罗斯也积极加强自己的快反部队建设,并将空降部队从4.5万人扩充到约6万人。为了应对美国及北约的反导部署,俄罗斯通过完善战略核力量的基础设施、增加部署新型战略导弹系统等,积极强化其核威慑力量。此外,俄罗斯还实施了一系列参演人数在10万到16万之间的大规模军事演习。位于立陶宛与波兰之间的俄罗斯军事飞地加里宁格勒的军事态势则堪称西方与俄罗斯针锋相对的缩影。在反对美国在欧洲部署反导系统无果的情况下,俄罗斯在加里宁格勒不仅部署了约2.5万驻军,而且部署了具备核打击能力的“伊斯坎德尔-M”(Iskander-M)导弹、S-400陆基防空导弹、“壁垒”(Bastion)导弹防御系统,以及2艘装备“口径”(Kalibr)巡航导弹的“暴徒”(Buyan)轻型护卫舰[33]射程500公里的“伊斯坎德尔-M”导弹能够覆盖从波兰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的军用机场和军事基地;射程400公里、射高30公里的S-400导弹是俄罗斯最先进的远程防空系统,能够围绕加里林格勒建立一个反介入/区域拒止区;射程达1500公里的“口径”巡航导弹能够打击中欧、西欧目标。另外,波兰东北部苏沃基地峡(Suwalki Gap),东南接邻白俄罗斯、西北紧邻加里宁格勒,作为北约与俄罗斯军事对抗的最前线,其当前战略地位恰如冷战时期的傅尔达地峡。

在军事对峙的同时,欧洲现存军控和裁军体制也有崩塌之虞。以美国计划在波兰、捷克部署反弹道导弹防御系统为由,2007年7月,俄罗斯决定中止执行《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CFE)[34]。而随着乌克兰及克里米亚事态的发展,2015年3月,俄罗斯停止参加《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联合协商工作组,正式退出了《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为其部署相关武器装备反制美国的欧洲反导系统解除了形式上的法律束缚。此外,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的两份透明度与信任建设文件(TCBMs)——1992年的《开放天空条约》(Open Skies Treaty)[35]和2011年《维也纳文件》(Vienna Document)也越来越不起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