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的外在美:形象对学生的重要影响

教师的外在美:形象对学生的重要影响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位毕业多年的学生,当他回忆起某位教师时,也许具体的上课内容已不记得,但是教师的外在形象美却会深刻地留在学生的脑海中。因此,教师的外在美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一个人内在气质的自然流露。中学语文教师的风度美是指中学语文教师的举止谈吐、各种姿势、表情神态等优雅得体,符合美的标准。

教师的外在美:形象对学生的重要影响

在交往中,第一印象往往是非常深刻的,社会心理学中称之为“首因效应”。处于青少年时期的中学生既有一定的独立性又有一定的依赖性,他们对事物的感觉判断更具有主观性,第一印象对他们来说更具诱惑力。如果第一印象良好,学生很可能就会喜欢上这个教师,进而喜欢这个教师所教授的科目;相反,第一印象极差的话,学生很可能就对这个教师所教授的科目不再感兴趣。一位毕业多年的学生,当他回忆起某位教师时,也许具体的上课内容已不记得,但是教师的外在形象美却会深刻地留在学生的脑海中。因此,教师的外在美是非常重要的。

(一)修饰之美

第一印象不仅仅是仪表的美不美,但仪表的美是最直接、最能先入为主的。身材相貌是不容易改变的,然而我们却可以通过穿着打扮的修饰来达到美的效果。

首先,根据《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教师的着装打扮要得体大方。教师作为一个光辉的职业,作为人类文化的传播者,要时刻注意自身的形象。自身的形象要符合教师的身份,着装打扮给人一种得体大方的感觉。不修边幅,让学生觉得教师太土、太随便。

其次,教师也不能囿于传统的“艰苦朴素”的观念,要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与时俱进。比如,在正式的场合参加学术会议时,男教师要刮干净胡子、穿西装、打领带、把皮鞋擦亮;女教师也要根据需要适当化淡妆、佩戴合适的首饰,以显示对其他参与者的尊重。上海虹口区某小学出台一项规定,教师上课前必须化淡妆。此举一出,引出了一片叫好声,一位教师感慨地说:“化淡妆让我在学生面前更加自信了。”的确,淡妆使人精神了许多,而且增添了健康的色彩。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教师的审美观念应该也是与时俱进的。当然,这种与时俱进并不是要求教师为了美而盲目地追赶所谓的时髦,毕竟穿着超短裙、露背装上讲台也是不合理的。

最后,中学语文教师还要考虑作为语文教师的身份。著名礼仪与公关专家金正昆教授讲道:“大庭广众之前,对教师个人着装的基本规范是应己、应人、应时、应景,此谓‘四应规则’。也就是说,教师选择个人着装时要从自身特点出发,兼顾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具体关系,还要明确季节、时间观念及所处的场合。”具有较高审美素养的中学语文教师应该注重着装打扮的修饰与自己授课的内容、授课环境的一致性和协调性。比如,语文教师要讲授《周总理你在哪里》一文,这篇文章的感情基调是极为深沉的,如果教师穿得花红柳绿,这显然不符合审美性的要求。总之,穿着打扮的修饰是一门学问,是体现一个人审美素养的重要方面,也是教师审美化教学的要求。

(二)风度之美

风度,《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人的举止姿态(多指美好的)。”它是一个人内在气质的自然流露。中学语文教师的风度美是指中学语文教师的举止谈吐、各种姿势、表情神态等优雅得体,符合美的标准。一个得体的中学语文教师应是斯文而不迂腐、庄重而不呆板、幽默而不油滑、热情而不轻浮的。

首先,教师是吃开口饭的,尤其是语文教师对于语言的要求应该更高。要讲究语言的丰富多彩、风趣幽默、言之有物,做到谈吐优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其次,教师的风度美也表现在他一笑一颦的举止中。加里宁认为,孩子的眼睛是最精细、最敏锐的,对于人的心理的微妙变化最具敏感。因此,语文教师要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结合课堂讲述的内容,做到适当的感情流露,使表情神态能有效地服务于课堂教学。例如,有些中学语文教师在讲授《陋室铭》时,能够做到让学生觉得教师就是那甘于清贫,酌一壶小酒,与朋友盘腿席上,捋袖手谈的刘禹锡。当然,这种效果的达到还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摸索自己的经验。(www.xing528.com)

(三)教态之美

教态之美也就是教师的体态语言之美,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行为方式美的总和。教师在课堂上保持形态举止的庄重、文雅、潇洒,呈现出一种优美的姿态,才能引起学生更加浓厚的听课兴趣。教态之美包括教师的姿态、手势、表情三个方面的内容。

1.姿态

教师从走上讲台那一刻起,学生就开始了对教师的关注。因此,教师的行姿应该自然大方、轻捷稳健;站姿必须体现出教师精神的饱满,给学生一种生动有活力、积极向上的感觉。这不仅能增强教师自身的魅力,而且良好的精神状态也可以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产生一种积极的听课状态。这无形中也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2.手势

手势语在人类生活中使用的频率最高,表现力最强,其表达的含义也相当丰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恰如其分地应用手势,不仅能更好地驾驭教学内容,还能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作者的思想情感有更好的理解。所以有人把手势称为讲课的“第二语言”。中学语文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选用不同含义、不同指向的手势;同时做到目的的鲜明,动作的适度,不宜幅度过大或过小;尽量讲究动作准确,优美多样。

3.表情

面部表情是最集中表现教师情感的体态语。教师要保持表情的优美,让学生感到亲切,尤其是要面带微笑,甚至把微笑看作教师的“职业表情”。当某个学生对所要回答的问题因不确定而沉默,这时教师的一个微笑就可以鼓励学生尽力地去尝试回答而不怕被嘲笑。当学生回答错误,教师的一个微笑可以给学生以鼓励和信心。中学语文教师的表情还要随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发生喜、怒、哀、乐的变化。当然,教师的面部表情要自然,要让自己的内心活动与外在表情相一致,同时教师脸色的变化不可过分、过频,要恰如其分,做到嬉笑而不失态,哀痛而不失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