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邵阳十年春》:一座城市的记忆

《邵阳十年春》:一座城市的记忆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邵阳十年春》收入的每一篇讲话,几乎都是我当年的所见所闻。《邵阳十年春》结构精巧、逻辑严密,能让人全焦段地见识作者谋篇布局的独运匠心这部集子辑录的是光文同志在邵阳工作期间,各种场合的部分大小报告和长短讲话等,共计306篇。比如他在邵阳市长岗位上任职5年,先后在邵阳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上作过5次《政府工作报告》。

《邵阳十年春》:一座城市的记忆

周吉平

光文同志担任邵阳市政府市长时,我担任邵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光文同志担任邵阳市委书记时,我担任邵阳市政协主席。两人在一起共事十个年头、整整九年。《邵阳十年春》收入的每一篇讲话,几乎都是我当年的所见所闻。光文同志十年磨一剑,他以挚爱邵阳的赤胆忠心、富民强市的责任担当和契而不舍的顽强韧劲完成的这部作品,既是他人生奋斗历程成就的难得佳作,更是他向党和人民交出的满意答卷。我们从中可以品赏一段人生、一种风景和一座城市。

《邵阳十年春》结构精巧、逻辑严密,能让人全焦段地见识作者谋篇布局的独运匠心

这部集子辑录的是光文同志在邵阳工作期间,各种场合的部分大小报告和长短讲话等,共计306篇。全书分为上中下三册,上册政治建设篇:系统梳理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社会建设等党建思政工作;中册经济工作篇:深刻论述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等科学发展状况;下册社会事业篇:全面勾勒科教工作、文化工作和卫生工作等协调推进风貌。篇与篇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紧密相连,构建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文与文之间,既论述专一,又彼此呼应,形成了一根完整的链条。

文章无定体,结构没常态。这是光文同志文章谋篇布局的显著特征。同一种体裁的文章,他善于用不同的外在结构方法表述;同一个主题的报告,他长于以不同的内在结构形式阐述。比如他在邵阳市长岗位上任职5年,先后在邵阳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上作过5次《政府工作报告》。对于这种人们十分熟悉而又极其典型的公文类体裁文章,他在写作时能够跳出惯用的结构方式,要么在标题制作方法上出新招;要么在段落层次组织上求新意;要么在内容编排顺序上辟新路,从而使读者为之耳目一新。又比如他作为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曾经连续5年出席一年一度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年会议期间,在湖南代表团的讨论发言;每年会议之后,在邵阳大会上的传达讲话,他都能精准把握会议精神,紧密结合全市实际,运用不同的结构形式,把自己的认识体会和落实措施表达出来,进而使大会精神转化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今天当我们读到光文同志这些年复一年且又体裁一样或主题相同的报告或讲话时,你丝毫不会产生半点枯燥乏味之感,相反地会为其别具一格的文章结构技巧拍案叫绝。平时,无论是庄重严肃场合的大会报告,还是各种会议形式的即兴演说;无论是面向上级领导的汇报发言,还是着眼全市干群的工作讲话,光文同志都十分留心在结构形式上创新。这样的例子,在书稿中可谓俯拾皆是,举不胜举。

光文同志的文章,不仅高度重视文章外在结构的形式美,而且特别注意文章内在结构的缜密性。比如他在中共邵阳市第十三届三次全体(扩大)会上所作的题为《高举加快发展旗帜,再创邵阳历史辉煌》的即席讲话中,紧扣“加快发展”的主题,首先,从“责任感、危机感、紧迫感”三个方面,深刻地阐述了“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必须加快发展”的重要意义;其次,从“天时优势、地利优势、人和优势”三个方面,系统地总结了“其势已成、其时已至,能够加快发展”的现实条件;再则,从“振作三种精神、抓好五大重点、落实七个文件”三个方面,科学地提出了“振作精神、发愤图强,实现加快发展”的基本途径。尽管这篇讲话,篇幅达到一万多文字,时间占用两个多钟头,但由于结构紧凑和逻辑严密,不仅会上收获了全场同志的阵阵掌声,而且会后带来了邵阳发展的勃勃生机。又比如他在邵阳市第四次文联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抓住历史机遇,繁荣文化事业》的讲话,若不是录音整理成文,几乎谁都不敢相信这是一位市长在手无只字片纸的背景下所作的即席讲话。他面对会场400多位文艺界的精英,叙说典故、旁征博引,咏赞诗文、贯通古今,评述世事、广涉中外,现场互动、妙趣横生。尤其令人惊奇的是,两个多小时纵横捭阖的讲话不枝不蔓,无论是骨架、布局,还是文理、语义却始终围绕主题,其结构之紧密令人赞叹不已。

《邵阳十年春》内容丰富、涉猎广泛,能让人全方位地领略作者忠诚担当的初心使命

邵阳市,拥有800多万人口,21000多平方公里面积,它集“老少边穷山”于一身,不仅是全省人口第一大市和面积第二大市,而且是一个工作困难较大和社会矛盾众多的地方。光文同志踏上这块土地之后,他和他的同事们,经过深入调查研究,顺应人民群众呼声,从邵阳市情出发,提出了把邵阳建设成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享誉中外的文化名城、国家重要的交通枢纽、湘桂边陲的物流中心、产业兴旺的经济强市、我省西南的生态屏障、民主法治的和谐社会、全面小康的幸福家园”的奋斗目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部书稿就是“八个建成”的真实纪录。它在内容上涉及政治军事、民族宗教和工农财商、教科文卫等方方面面;在时间上纵贯两个年代、十个春天的日日夜夜。十年间,光文同志无论是在纷繁复杂、百事缠身的政府市长岗位,还是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市委书记任上,他将责任当己任,视使命如生命,把自己的全部忠诚和满腔热血献给了这方神奇的土地和这里可爱的人民!仔细品味书里书外的摸爬滚打,深入研读字里行间的艰难困苦,我们对书稿内容的赞叹之感和对作者为官的敬佩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它凝结着作者忠贞不渝的政治品质。光文同志对党忠诚老实,爱民情真意切。他想问题、作决策和办事情,组织观念强,政治站位高。他的这种思想特质在其文章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比如面对腐败问题,他一方面,慎独慎微,严于律己;另一方面,与之斗争,毫不留情。他在《坚决抵制诱惑,不断完善自我》《自觉反对腐败,坚持廉洁从政》《守住清贫,耐住寂寞,挡住诱惑,管住小节》《领导干部要做廉洁从政的楷模》等文章中,时而语重心长地劝说:“要抵制金钱的诱惑,要抵制美色的诱惑,要抵制官位的诱惑,要抵制吃喝的诱惑”,以此提醒全市党员干部要时刻防止腐败;时而入木三分地指出:“腐败一害政党、二害国家、三害人民、四害自己”,以此教育全市党员干部要绝对不搞腐败;时而旗帜鲜明地要求:“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人员做起,从每件事情做起”,以此号召全市党员干部要自觉反对腐败;时而震耳发聩地疾呼:“谁搞了腐败,不管他客观原因有多少,不管他社会背景有多硬,不管他过去功劳有多大,不管他任职资格有多老,我们都要按照党纪国法惩处!绝不能心慈手软和姑息迁就”,以此警醒全市党员干部要坚决远离腐败。读着这些文章,作者对党和人民的耿耿忠心,对党员干部的殷殷深情,对腐败分子的铮铮铁骨,仿佛跃然纸上。

它体现了作者潜心事业的责任担当。作者的文风是其作风的再现。光文同志无论在什么地方工作和在什么岗位任职,一贯坚持事业至上,扑下身子实干。凡与他共过的同志都知道他的“六问工作法”,即他每部署一项重要工作或每交办一件具体事情,都要把这样六个问题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如何做?由谁做?什么时候做好?做好了如何奖励?没做好怎样处罚?”比如他在全市抗洪救灾大会上所作的《加强山洪地质灾害防御,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讲话中,针对绥宁县发生的山洪地质灾害,一口气从10个方面提出了20个质疑问题,同时结合过来的经验教训对后段工作进行了严谨科学而又切实可行的安排,并且加强督促落实,确保了全市抗洪救灾工作的顺利推进。阅读光文同志的书稿,人们不难发现其中:“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维护稳定”和“顽强拼搏”“争先创优”“甘于奉献”等方面的论述篇幅最长;“邵阳武冈机场”“沪昆高铁”“怀邵衡铁路”和“宝庆电厂”“三一重工”“湘窖酒业”等项目的重复次数最多;“生态保护”“社会就业”“尊师重教”和“富民强市”“脱贫攻坚”“改善民生”等词组的出现频率最高。

它折射出作者钟情邵阳的赤子之心。光文同志对邵阳人民情之深,可谓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对邵阳山水爱之切,可谓不是家乡,胜似家乡。他在《高举加快发展旗帜,致力造福邵阳人民》讲话中赞道:“邵阳文化底蕴深厚,古往今来名人荟萃。近代思想解放的先驱魏源,用‘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非凡胆识,表现了邵阳人民敢为人先、知耻后勇的开拓精神;‘护国讨袁再造共和’的蔡锷,用血荐轩辕的英雄气慨,表现了邵阳人民深明大义、肝胆相照的忠勇精神;人民音乐贺绿汀,用激情磅礴的音乐旋律,表现了邵阳人民意气风发、坚定豪迈的乐观精神;乒坛皇后邓亚萍,用18次世界冠军的骄人成绩,表现了邵阳人民不畏强敌、永不言败的拼搏精神;世界计算机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国杰,用他的超人智慧,表现了邵阳人民攻坚克难、敢于担当的创新精神。”邵阳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资源禀赋丰厚,自然景观迷人。光文同志对这里的奇特地貌、奇瑰珍宝和奇美风光、奇异民俗的描写,更是达到了“出神入化”和令人“心驰神往”的境界。(www.xing528.com)

光文同志的文章,既有情怀、有温度,更有大义、有担当。心生而言立。他以这些含情凝血之作在邵阳指导工作和推动发展,让人们在其文辞背后,读到了一位共产党人的铁肩道义,读出了一名领导干部的民生情怀。如果说光文同志在他的作品里寄托了自己的理想家园的话,那么他寄托的是期盼邵阳在湘中大地的快速崛起,寄托的是希望这方热土上的黎民百姓幸福安康,寄托的是自己的使命担当能为党和人民增添荣光。

《邵阳十年春》文字清新、语言鲜活,能让人全角度地体会作者裁章摘句的身手功夫

光文同志为人处事的严谨作风,同样体现在其推敲细嚼文字的修炼上。他历来酷爱学习、嗜书如命,长期手不释卷、笔耕不倦。读书学习,不仅使他赢得了知识渊博、才华横溢的社会美誉,而且让其练就了文情并茂、炉火纯青的文字功底。

他的语言内涵丰富、思维辩证,能给人以增智添慧的哲理美。他既善于以小见大,让人们在细微处窥测全局;又善于以谐代庄,让人们在愉慰中领悟真理;更善于以正清误,让人们在迷雾里把握方向。比如他在《高扬主旋律,汇聚正能量》讲话中,当谈及如何坚持新闻工作的政治属性和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时直言:“那种简单地用经济效益检验新闻工作综合功能的模糊观念,那种片面地用市场规则曲解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错误倾向,那种抽象地用服务社会掩盖新闻工作正确导向的不良行为,都是与新闻工作的政治属性格格不入的。我们在任何情况下,不管新闻工作的方式怎样变,但党和人民喉舌的根本属性不能变;不管新闻工作的队伍怎样变,但党管新闻干部的重大原则不能变;不管新闻工作的形态怎样变,但党所要求坚持的正确导向不能变。这既要作为新闻工作者思想上的‘座右铭’,更要作为新闻工作者政治上的‘老三篇’。”现在读来,仍然使人醍醐灌顶,受益匪浅。

他的语言铿锵有力、大气磅礴,给人以奋发向上的精神美。比如他在以山为主题,推介邵阳旅游的《青山着意化为桥》一文的结尾呼吁:“亲爱的读者,‘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我们真诚地邀请您以山为桥前来邵阳:感受大山的雄伟气势,领略大山的宽阔胸怀,瞻仰大山的高大形象和呼吸大山的新鲜空气,探寻大山的无限神秘,描绘大山的美好未来。”又比如他在我国第一个烈士纪念日发表的《缅怀革命先烈功勋,加快邵阳发展步伐》讲话中说道:“邵阳是一块无比神奇而又令人向往的红色土地。千百年来。‘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大批优秀的邵阳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了伟大祖国的振兴和繁荣,为了我们邵阳的建设和发展,抛头颅,洒热血,用他们的宝贵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惊天撼地的时代赞歌,竖起了一座座璀璨夺目的历史丰碑,留下了一笔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读着这些鼓点似的文字和号角般的语言,谁都会精神为之一振,顿觉浑身力量倍增。

他的语言声情并茂、文采斐然,给人以韵味无穷的诗意美。读光文同志的作品,强烈地感受到古韵犹存,那些雅洁的章句,那种拟古的精神,不仅将古今诗文“格、律、声、色”的表现形式透彻理会,而且把中外文人“神、理、气、味”的精神境界贯穿始终。比如他在北京召开的邵阳老乡新春座谈会上,发表的题为《真情厚谊聚家乡,同心协力建邵阳》的即席讲话,其结尾就是一例:“今天是农历12月14日,再过半个月就是中华民族普天同庆的春节。因此,我们真诚地邀请大家回家乡,感受故里的沧桑巨变,品味百姓的多彩生活,领略田园的秀美风光,追寻当年的生活足迹,祭拜自己的祖辈先灵!家乡咿呀婉转的祁剧小调等着您!鲜美爽口的宝庆米粉等着您!乡味独特的猪血丸子等着您!醇和芳香的开口笑酒等着您!牵肠挂肚的白发父母等着您!”他的作品辞采声韵兼备,为文行云流水,读来恰似珠落玉盘。他的文章中,时而能读出唐诗的绿意,时而可闻到宋词的芬芳,恍如吟唱着优秀文化的赞歌,徜徉在世界的山水画廊之中。正如读者在《一个大写的惊叹号》的评述文章中所说的:他“那喷涌澎湃的激情,那如诗似词的语言,那严谨缜密的逻辑,那扣人心弦的魅力,不仅给人至真至美的享受,而且给人插上想象的翅膀。”

人们常说,文章要引人入胜,关键就是要发之于诚和动之于情。光文同志写文章的独特之处是,既发之于诚,又动之于情,更躬之于行。他是表里一致和知行统一的典范。不仅善于用自己的辛勤耕耘成就他的文章,尤其乐于用自己的顽强拼搏践行他的诺言。他在邵阳工作的十个春天,也是春满邵阳的十年。十年人和事,十载苦与乐。十年间,邵阳基础建设突飞猛进、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八个建成”已经和正在变为美好现实。感谢光文同志用深深的情爱和浓浓的笔墨在《邵阳十年春》里还原出这段峥嵘岁月!假如它从你的世界路过,随便翻阅一篇,那么就可以感知这方山水历史脉动的节奏,就能够留下这座城市令人难忘的记忆!

2019年11月23日于邵阳

(作者系湖南省邵阳市原政协主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