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构建立体育人网络,家庭、学校和社会密切联系

构建立体育人网络,家庭、学校和社会密切联系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育人是全方位的,单纯靠学校一方抓是不够的,必须密切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系,构建集学校、家庭、社会于一体的立体育人网络。因为所有留守孩子会电话邀请父母参加,他们的内心最渴望的就是与父母一起过“六一”,所以在选演员的时候,我特别留心挑选的都是感情比较脆弱的孩子,经常想念父母而掉眼泪。

构建立体育人网络,家庭、学校和社会密切联系

育人是全方位的,单纯靠学校一方抓是不够的,必须密切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系,构建集学校、家庭、社会于一体的立体育人网络。笔者所在学校主要从创设良好的学校育人氛围、营造温馨的家庭育人磁场和倡导人文的社会育人格局三个层面实施。

(一)创设良好的学校育人氛围

春秋战国时的荀况在《劝学》中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道出了环境对人的成长所起的巨大作用。就像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一样,小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他们朝夕相处的学校。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素质的人。学校育人氛围,不仅体现着学校的精神面貌,而且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学校里整齐、美观、清洁的布局,会给人赏心悦目之感;教室里温馨舒适的空间,催人奋进,让学生在学校里、在教室中保持饱满的情绪。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校园应该像伊甸园一样引人入胜。”虽然每所学校的环境建设并不一样,许多学校在硬件建设上与优质教育资源要求相比尚有较大差距,但如果有着“墙壁说话”意识的校长、班主任,一定会努力地将学校、班级亮化、绿化、美化,变成师生迷恋的精神家园。有些学校,校舍虽小,却清新迷人,师生一走进校园,就能感觉到学校的美、班级的雅,流连忘返;有些学校,校园面积大,远看豪华大气上档次,进去后,却发现校园内果皮纸屑到处都是,学生在墙壁上乱涂乱画,不免让人遗憾。

请看下面一位小学生眼中的美丽校园:

早春时节,春雨淅沥,满目葱翠。走进武穴市第二实验小学,阵阵清香扑鼻而来,眼前的鲜花绿草、假山喷泉令人心旷神怡,大气典雅的校园在绿树新枝的掩映下更显勃勃生机。

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个圆形的大花坛,花坛正中间是一座巨型的红漆雕塑。远远望去,一条“龙”正在两根红柱子上蜿蜒盘旋,跃跃欲飞;稍近些,这雕塑又好像是音乐简谱中的五线谱,动人心弦;再近些,我觉得它又好像是我们慈祥的老师,拿着教鞭在为我们上课。

我们走进希望林,林中的小草刚刚探出它的小脑袋,远远望去这儿一丛,那儿一丛,走近看却又不明显,若隐若现,我不禁想起了“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

心中有深情,笔下景才美。这位孩子因为爱学校,才能欣赏到学校的美;反过来,学校的美景又在不知不觉地影响着她的心情,以及对周围同学、教师的看法。

当然,创设良好的学校育人氛围,既要注意关注学校的显性环境,又要关注学校的隐性环境。从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校风校训的彰显,到班级图书角的建立,文化墙裙黑板报宣传栏的浸润,都要自觉地统一到“启迪学生思想、陶冶学生情操、升华学生人格、帮助学生自觉养成学习生活各种好习惯”的高度。

(二)营造温馨的家庭育人磁场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要成为孩子的榜样,就要让家庭充满和谐、民主、文明、向上的气氛,变成对孩子充满吸引力的磁场。

下面的一则教师笔记,反映出家庭是否温馨对孩子的重要影响。(www.xing528.com)

师生、家长同演一出戏

庆“六一文艺汇演,我们考虑到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对父母爱渴望,特别编导话剧《让留守儿童的心不再孤单》。剧情中,对留守儿童特别关爱的有离退休老人、老师,想到家校联欢,又增加了父母特邀嘉宾。因为所有留守孩子会电话邀请父母参加,他们的内心最渴望的就是与父母一起过“六一”,所以在选演员的时候,我特别留心挑选的都是感情比较脆弱的孩子,经常想念父母而掉眼泪。事先,我就与主演的父母通电话,确认他们能否抽空赶回来。当得知他们两人之中母亲能回来时,我又请他们不要透露回家的事,为的是给孩子更大的惊喜。因为他们打工的地方确实很远——“海角天涯”,又确实很忙,所以六一之前我多次通电话,以免节目最后一个情节落空。

六一那天八点半,我还在化妆,就接到周秀萍母亲的电话。我匆匆赶到约定地点,交代两句以后就把她交给导演之一——江艳红老师,把她带到不容易与孩子碰上面的地方安顿下来,上台时再与孩子见面。

节目上演时,家长在一旁看的时候就感动的泪流满面,上台与女儿见面时已泣不成声,她本来还想多说几句话,可是心情太激动。其真情地流露打动了在场的家长、学生,还有其他观众的心,他们被孩子思念家长、渴望父母之爱的心灵所感动,也在不停地抹眼泪,给了留守的孩子深切的同情。

有感动就会有行动,相信今后有更多人会更深入地投入到“关心孩子成长”中来。

案例中的同学因思念家人而失去了往日的欢声笑语,她的心事被教师发觉。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让家长配合,给孩子创设一个温馨的氛围,让孩子敞开胸怀,得到快乐。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又有多少学生因家庭教育的缺失而呈现出这样那样的教育问题,令人深思。

(三)倡导人文的社会育人格局

学生不是在真空中成长,他们的学习生活不只停留在学校、家庭,社会对他们的影响也与日俱增。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小学生其实也有着自己的思辨: 为什么许多社会现象和学校、家庭里的教育形成如此大的反差?社会上这些丑恶、虚伪的现象为什么有这样大的空间,甚至于有时候相当嚣张?

面对着这些天真烂漫的孩子,我们的教育很多时候是苍白无力的。虽然我们无法要求社会只呈现出真、善、美的一面,但我们可以呼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一个人文的环境。生命化德育呼唤着人文的社会育人格局。与其让社会上的不良现象侵蚀学生心灵,不如积极挖掘社会正能量教育学生;与其让孩子被动接受社会感染,不如让学生主动走向社会生活。

比如,在市消防中队、科技馆农业园、福康油脂公司、法院、特教学校、福利院和烈士陵园分别建立学军、学科学、学农、学工、学法、助残、社区服务和革命传统教育等德育实践基地,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夏令营活动,充分拓宽孩子个性发展的空间。

又如,抓住爱心图书馆落成时机,宣传发动企业家、爱心人士向学生募捐图书、学习设备,经常邀请一些演讲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等与学生进行交流,聘请一些社会人士担任德育辅导员,经常来校指导德育工作。同时,学校还组织学生与武昌区实验小学以及灾区的小朋友、农村留守儿童等友谊牵手,开展互通书信、互相鼓励、互赠书籍、结对互助、节日联欢、角色互换等活动;鼓励爱心社的学生到体育广场进行爱心义卖;市长与留守孩子共庆生日。这样既能增长见识,接受帮助,又能服务社会,奉献爱心,充分感受到社会正能量,体验到人间的幸福,幼小的生命变得丰盈起来。

一支竹篙难渡汪洋海,万人划桨开动大帆船,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只有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合力,生命化德育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