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选择适合的写作训练方式

如何选择适合的写作训练方式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命题作文训练这是一种传统的作文训练方式,老师给一个既定命题,学生课后完成。(三)半命题作文训练半命题作文既有所限制又留有空间,在立意、选材、构思等方面给学生适当的选择余地。(四)材料、话题作文训练材料、话题作文是现在最常见的作文考试形式,尤其在高考中已经占据半壁江山。加强并拓展想象作文的训练是作文教学中的重点。

如何选择适合的写作训练方式

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的方式多种多样,灵活多变的方式不仅会让学生在体验不同写作方式的同时增加学习写作的兴趣,更会让学生了解不同方式的特点和要求,以开拓视野,发展思维。

(一)单项作文训练

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小作文,主要是针对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出现的具体环节进行局部或片段训练。比如,学生的作文普遍存在命题随意或题目不新颖的问题,老师就可以进行“让作文题目亮起来”的专门针对题目的训练;比如,学生的作文中只是叙述,缺少生动的描写和有深度的议论性语句,教师就可以进行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的训练。让学生将叙述、描写、抒情、议论放在一起做综合训练,或者直接针对作文的立意、命题进行训练,对于提高学生作文中的文采进行训练,等等。这种训练针对性强,一次作文解决一个问题,目的明确,篇幅短小,易操作,见效快。

(二)命题作文训练

这是一种传统的作文训练方式,老师给一个既定命题,学生课后完成。教师会在作文课上进行统一讲评。这种方式的优点和缺点都很突出。优点是目标一致,学生行动统一,教师好评好改;缺点是不易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体现自主性。甚至这种统一要求的题目会让学生无从下笔。比如,如果有的孩子是单亲,老师留作文“我的妈妈”,就会让这样的孩子非常尴尬而伤心。

这种统一命题的作文,教师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应符合学生实际,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在命题的时候也尽可能给学生多一些选择性,可以在几个题目中选做一个;或者在题目给定后给一些提示语,帮助学生去发散思维,多一些思维的延伸和拓展。

命题作文的写作要注意如何抓住文题中的“题眼”,确定写作重心;如何注意题目前后的提示语,挖掘题目内涵;如何找准材料的切入口,便于引发人生哲思等。

(三)半命题作文训练

半命题作文既有所限制又留有空间,在立意、选材、构思等方面给学生适当的选择余地。半命题作文训练的形式很丰富,最常见的形式就是把题目补充完整。通常有如下形式,“只是因为_____”,在下面三个词中选择一个补充完整“那本书”“那条路”“那个人”;“藏在_____中的精彩”,在下面词中选择一个补充完整“书本”“故事”“诗词”“竞争”“节日”等词语中选;有的还用了复句形式,增加了思维的深度,“因为_____,我更_____”。

除此之外,还有续写、仿写、改写、扩写等。比如学完《晏子使楚》后,可以引导学生续编故事:当晏子出色地完成外交任务回到齐国后,齐王和齐国的大臣们是怎么夸赞晏子的,齐国的百姓是怎么议论的,等等。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改写成一篇记叙文,想象杜甫的状态……

这些与阅读紧密结合的作文训练方法,不仅拓展了语言文字的训练面,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潜在的创造力。

(四)材料、话题作文训练

材料、话题作文是现在最常见的作文考试形式,尤其在高考中已经占据半壁江山。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

1.审题上:材料作文要求行文的主旨要与材料吻合;而话题作文强调的是和材料“有关”。

2.文体上:材料作文常常有明确的要求,一般以写议论文为主;而话题作文淡化文体意识,一般没有特殊限制。

3.结构上:材料作文中的“材”是必须使用的,如果是议论文,材料还应放在文章的开头,作为引出论点的依据;而话题作文所提供的材料不是必须使用的。

4.思维方式上:材料作文的写作多为“线性思维”,考生的认知趋同现象比较严重;而话题作文则是“发散思维”,这种开放性的思维方式可以使考生充分发挥创造力,从理论上讲,这样的写作更尊重创作主体,更好地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2017年全国高考ⅠⅠ卷作文题就是典型的材料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3)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4)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5)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

(6)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这是典型的材料作文,我们要带着学生对这样的材料作文做好分析,作文要求的关键是在六个诗句中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所以,在写作时首先应明确每个诗句的立意,然后选出两三个在立意上有内在逻辑关联的句子确定出一个立意,可寻每个句子立意的共同点、因果关系等;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准确审题、明确立意,并选择其中两至三句在文中合理引用,在行文之中言之成理即可。

(五)想象作文训练

作文的创新,离不开丰富的想象。中国古代的大文人、大作家,有好多都是靠想象力成全的。没有去过天姥山的李白,在梦游之后,把天姥山写成不朽的旅游圣地;没有去过岳阳楼范仲淹,仅凭一幅《巴陵胜景图》,把岳阳楼描绘得气象万千,成为千古名楼。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加强并拓展想象作文的训练是作文教学中的重点。(www.xing528.com)

想象作文常见的题目:人生,总是充满了再次相见的机缘。儿时的那个玩伴,再见时已成翩翩少年。请根据想象写出与你最好的朋友十年后相见的场面;梦回大唐,如果穿越时空的隧道,你真的回到了唐朝,你希望和谁成为同学呢?写一件你和他(或她)一同游学所经历的事情吧!

此外,想象作文的训练形式还有假想作文:假如你醒来突然发现自己变成了一条会飞的鱼;假如变成了小雨滴;假如你钻进了时空隧道;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假如你成了月球移民;假如你可以七十二变;假如你是爸爸或妈妈……这一个个“假如”都可以引发学生进行想象,创造别样人生。

在国外非常注重想象作文的训练。我们来看一组美国芝加哥大学作文考题。

1.想象你是某两个著名人物的后代,谁是你的父母呢?他们将什么样的素质传给了你?

2.假如一个平常的日子被加上了4小时35分钟,你将会做什么不同的事?

3.开车进芝加哥市区,从肯尼迪高速公路上能看到一个表现著名的芝加哥特征的建筑壁饰。如果你可以在这座建筑物的墙上画任何东西,你将画什么?为什么?

(六)研究性作文训练

“顾名思义就是把‘研究’的方式方法引入中学作文教学,让学生在作文中不仅学习如何用语言去表达思想感情,而且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并以文字的形式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反映出来。这就与现行常见文体的写作有了较大差异,它的目标不仅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更是要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习惯和意识,进而教给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其中设计写作训练专题是学生进行研究性写作的第一步,也是培养学生研究能力的关键环节。”[1]

研究性作文的题目包括诸如:我幸福吗?贫困山区的少年幸福吗?怎样珍惜幸福和体会幸福;信心、勇气、毅力、乐观、顽强、独立等优秀心理品质的内涵都是什么?你具备哪些?你希望培养自己哪些品质?

这样的研究性作文,在当今语文教学现场做深入研究的并不多,一般是和综合性学习放在一起来做,因为我们的中、高考很少涉及这个角度和深度,所以很多老师也只是浮于表面,很难真正地让学生开展研究。但是这样的题目在法国很流行。法国的高考又叫高中毕业会考,一般是每年6月中旬举行,会考分为文科、理科、社会经济科三类。会考通过后可以拿到中学毕业文凭,有了这个文凭之后就可以直接申请法国大学了。参加毕业会考的法国学生第一门考试科目为哲学类考试,每位考生可在三个备选题目中任选一题,考试时间为4个小时。法国哲学考试的形式通常类似于命题论文。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他们题目:

2016年:

⊙文科

1.我们的道德信念是建立在经验经历的基础上吗?

2.欲望是否源于人们不愿受限的天性?

⊙理科

1.少工作我们是否就能活得更好一些?

2.证明是否是认知的必须?

2015年:

⊙文科

1.尊重一切生灵是道德义务吗?

2.是过去的经历形成了现在的我吗?

⊙理科

1.艺术品是否总是蕴含着某种寓意?

2.政治是否可以不受真相的约束?

我们只要粗略感知一下就会得出一个结论,这样的研究性作文题目,考查的绝不仅仅是学生的写作技巧,更多的是学生的思想,对问题的认识,个人的理解和判断,这是更高一层级的写作。

(七)自由作文训练

在所有的作文训练中,学生最愿意写的应该是日记、周记或是随笔了。因为,这种作文不受体裁、题材、题目的限制。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想写多少就写多少。这种自由的形式,让学生可以表达最真实的情感。有时候学生也会将自己乍现的灵感,瞬间的体悟,一时的情绪写在上面。如果学生感觉不知道写什么,教师可以帮助提供一下方向,比如:美丽一瞬、家庭记事、心灵独语、友情传递、读报有感、新闻点击、世事杂谈、人生感悟等。这种作文与其说是作文,不如说是学生的成长的见证,生活的表达和心路历程的书写。老师在学生的周记、日记和随笔上的批改要尤其注意,少一些说教,少一些要求,少一些技法的指导,多一些鼓励,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关心。让自由作文训练,成为学生成长的家园,成为师生沟通的桥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