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阅读对智商和情商的影响

阅读对智商和情商的影响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情商与智商相辅相成,互为影响。据2001年10月31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一项22省市的调查显示,我们国儿童青少年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2.97%,其中人际关系、情绪稳定、学习适应方面问题尤为突出。2003年9月8日中国青年报报道:自杀已成为我们国青少年人群首位死因。他通过科学论证得出结论,智商最重要的传统观念是不准确的,情商才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能力;人生的成就至多20%可归诸于智商,另外80%则要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阅读对智商和情商的影响

(一)情商与智商综述

情商(EQ)是相对于智商(IQ)提出来的概念,相互独立。情商主要是指人在情绪认知、情绪管理、挫折耐受、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能力。情商与智商相辅相成,互为影响。情商是一种能力,主要是后天习得的,经人指导后可以大幅提升。可以采用团队动力方式进行促进,实践中取得重大成效。

1.自知

自知就是能准确地识别、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情绪情感,能及时察觉自己情绪变化,能归结情绪产生的原因。

自知的特点是:(1)准确识别情绪,包括情绪对象特征、情绪强度特征、情绪时间特征和情绪变化特征;(2)准确识别情绪原因,准确归因,包括能准确识别自己的需要特征、动机特征和自己的角色特征;(3)准确识别环境关系,包括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自己所处的任务目标特征和环境的结构特征。

2.自控

自控就是适应性地调节、引导、控制、改善自己和他人的情绪,能够使自己摆脱强烈的焦虑忧郁,能积极应对危机,能增进实现目标的情绪力量。自控包括自我们监督、自我管理、自我们疏导、自我们约束和尊重现实。尊重现实包括尊重己的现实、他人的现实和周围环境的现实。

高度自控是职业人或职业管理者的主要特征,但高度自控不是压抑。压抑是把自己的情绪,尤其是不好的情绪,深埋心灵之中,不愿回忆。压抑的结果是更猛烈的爆发。自控是有目的的疏导自己的情绪,是积极地释放升华性的情绪。压抑是“堵”,自控是“疏”。高度自控者能认清和融入自己的工作环境处境,摆正和适应自己的角色,自己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应做什么,不应做什么;现在能做什么,将来能做什么。

领导干部要有肚量,“肚量”这就是自控。当别人做了一件不合你意的事,你能不能容?当别人没有征求你的意见,就做了一件与你有关但不合你的观念的事,你能不能容?当有一个有能力,有个性,但有棱角人,你能不能宽容?这时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体现的都是情商的高低!不宽容的具体表现很多,有的急躁狂妄,有的抑郁难耐,有的绝望自尽。

据2001年10月31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一项22省市的调查显示,我们国儿童青少年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2.97%,其中人际关系、情绪稳定、学习适应方面问题尤为突出。2003年9月8日中国青年报报道:自杀已成为我们国青少年人群首位死因。每年至少有25万人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

3.自励

自励就是利用情绪信息,整顿情绪,增强注意力,调动自己的精力和活力,适应性地确立目标,创造性地实现目标。自励就是上进心、进取心、上进心、进取心就是确立奋斗目标,并为之积极努力。

自励意味“主动追求”,对一个情商高的人来说,会主动完成自己的工作,而不是等着别人来安排或督促。自励意味“开放性学习”,只有具有开放性学习品质,才能接受新的知识,不断地完善和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而一个意识完全封闭的人,不可能有什么发展和进步。

自励意味“负责忠诚”,对一个情商高的人来说,会忠诚自己的诺言,对行为负责,而不是推诿或找借口。

自励意味“求实坚毅”,对一个情商高的人来说,面对困难能够一点一滴地从事自己的工作,坚强自己的信念,而不是抱着“干得了就干,干不了就算了”的心态。

4.通情达理

通情达理就是能设身处地考虑他人的情感感受和行为原因,具备换位思考的能力和习惯,理解和认可情感差别,能与自己的观念不一致的人和平相处,理解别人的感受,察觉别人的真正需要,具有同情心。

Empathy作为心理咨询学的专业词汇,常被翻译为“共情”“共情”的基本特征是“准确理解他人”和“准确表达他人的思想”。准确理解他人就需要换位思考和高位思考。只有换位思考才能达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效果;只有高位思考,才能达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佳境。

5.和睦相处

和睦相处就是能妥善处理人际问题,与他人和谐相处。在专业分工越来越细的前提下,相互协作变得越来越重要,时代呼唤团队合作精神,时代需要人人相互信赖、相互尊重和相互协作。协作的作用在于提高组织的绩效,使团队的工作业绩超过成员个体业绩的简单之和,从而形成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和整体战斗力,最终实现团队目标。只有真正融入了团队,才能保证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如何与人相处呢?心理咨询学提出了两个很重要的技术,一个是“无条件积极关注”,另一个是“真诚”。

“无条件积极关注”就是无条件地关注他人的言语、行为和需要,不能视而不见,更能无端厌恶他人。

“真诚”就是接纳他人,真诚与他人合作。表里不一会影响合作的基础。

概括地说,情商是指人识别和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感,运用“共情技术”恰当地维护心理适应和心理平衡,形成以自我们激励为核心和的内在动力机制,形成以理性调节为导向的坚强意志,妥善处理自身情绪情感、与人交往和个人发展等方面问题的心理素质和能力。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丹尼尔戈尔曼在1995年发表了《情感智商》,书中提出“情绪智慧”,通常称为“情商”或EQ,这一理论在全球教育界掀起了一股强劲的旋风。他通过科学论证得出结论,智商最重要的传统观念是不准确的,情商才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能力;人生的成就至多20%可归诸于智商,另外80%则要受其他因素(尤其是情商)的影响。

(二)智商情商平衡发展,促进儿童身心健康

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陈宇教授在研究中发现儿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发展的失衡。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尚属“襁褓中的婴儿”,因为在美国有40万的心理工作者,而且绝大部分都是从事临床心理治疗的心理咨询师,巴西有17万心理工作者,也是绝大部分从事临床心理,而在中国只有2万心理工作者,而且50%是搞心理研究的,而不是在做心理治疗。现在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心理问题越来越多,和中国十几亿人口相比,从事真正心理治疗的工作人员确实太少了。我们也想通过这个机会把在我们实践过程中反映出来的心理问题,和大家做一些交流。实际上在我们家庭教育的过程中,每个家长都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责任,就是要让我们的孩子能够健康地发展。在中国心理学大会上,我们提交的论文也是关于这个问题的,就是平衡发展和儿童心理健康的关系,平衡发展非常重要。

不知道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是不是考虑过这些问题:你关注孩子的心理成熟、心理发展的问题吗?心理发展成熟你应该关注哪些问题?如果一个人的发展按照100分来计算的话,你认为情商的发展应该占多大比重?智商的发展又占多大比重?你认为促进孩子情商增长、心理发展成熟的“营养”是什么?有的家长说“我们想让孩子少犯错误,少走弯路,少花时间,把我们的经验都告诉他,这样可以让孩子更好更快地成长”,你觉得这种说法对吗?等等。

1.生理、心理发展的失衡问题

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孩子的身高、体重的发育都比过去快了,这很好理解,因为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吃的营养成分要比过去多得多,就使得孩子的生理成熟提前。从青少年性成熟的调查统计来看,也得出了同样的结果。我们说,这种生理的发展速度随着年代的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快,生理的成熟速度加快了,时间也提前了,心理的发展是不是也以同样的速度发展呢?我们就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的“成家立业”两项指标来说。大家知道,在城市里现在和普遍的现象是,结婚的年龄越来越晚,大龄产妇越来越多,当然这有社会压力增大的原因,但是更主要的一个原因实际上是心理的不成熟。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常说一个人到了什么年龄就应该做这个年龄应该做的事情,该成家了就应该结婚,但是现在很多年轻人都说害怕结婚,实际上就是他没有做好“成年了,应该承担起一个家庭的责任”的准备,他还觉得自己是个孩子,不想长大,害怕长大,害怕承担家庭的责任。晚育也是这个道理。现在的丁克家庭非常多,他们觉得有了孩子好吃的要先给孩子,自己的时间得被孩子占用,这同样也是一种害怕承担责任的表现。所以现在城市里晚婚晚育的现象非常普遍。其中有一个很深层的、没有被大家注意到的原因就是心理成熟的速度在放慢。

在中国城市中,还有一个现象就是现在有65%的家庭存在老养小的现象,30%左右的成年人在靠父母供养,这些人被称为“啃老族”。“啃老族”这个词最早出现在英国,后来日本也开始风行,现在在我们国家也开始流行了。2006年的时候,北京曾经在18个城区做过“啃老族”的调查,发现这族人主要集中在26~30岁之间,占被访人群的31%。其实在我们身边也会看到这种现象,有些孩子职高或者大学毕业了,高不成低不就,老呆在家里,一切消费全都由父母来供养;或者有的人尝试过不停地跳槽,最后还是跳到家里了,因为他们适应不了社会,不会与人交往,害怕承担责任。我们还发现,一些大学生毕业以后都去考研究生,你说他是爱读书吗?未必。他是特有理想,特别爱学习吗?也未必。很多人是为了躲在“壳里”,躲避社会。他们觉得社会太复杂了,没办法应对,相比之下学校还是相对清净的,也没有工作的压力,所以他才考研,尽可能地多读书。晚婚晚育——成家的指标;“啃老族”——立业的指标。这些拖后的现象都说明人的心理成熟速度在放慢。心理和生理的发展就像人有两条腿,如果一条腿粗,一条腿细,就是发展上的失衡。人的很多发展都是要讲究平衡,我们刚才说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失衡,就造成了许多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www.xing528.com)

从心理内部来讲,心理成长又包括什么呢?

实际上我们通常说的情商和智商就是心理成熟的内部因素。就这种内部因素来讲,现在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现在孩子一上小学你就会发现,绝大多数家长给绝大多数孩子报的绝大多数的班都是培养孩子智商的。比如学琴的、学画画的、学奥数的,家长大都关心孩子知识的学习。那情商包括什么呢?心理成熟的很多方面就是如何做人,如何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问题。

情商包括很多方面,比如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这个适应力其实非常重要,有一句话“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孩子上儿童园,有的孩子适应得就快,有的适应得就慢;上小学也有个适应过程,有的孩子整个一年级都在适应,有的孩子小学第一学期就适应了小学的节奏。从物种进化方面讲,人应该像老鼠学习,老鼠是适应力最强的,虽然恐龙看上去非常的强壮,但它只能横及一时,它适应不了后面的变化。很多物种都灭亡了,但是老鼠一直生存着。

2.情绪控制和调节能力问题

大家都有体会,有的孩子哭起来能达到“抽筋”的程度,有的孩子就没有这么强烈的反应,他哭一会,自己能控制,这是情绪的控制力。情绪的调节能力也是很重要的。实际上,我们现在成人情绪的控制和调节也是很重要的,我们每个家长自己也应该完善。很多困难的事情孩子能不能坚持去做完,在有了一些要求的时候,特别是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时,孩子能不能控制自己,这种控制力是很重要的,是需要家长培养的。

人际交往的能力。在儿童园或学校里,你会发现有的孩子特别受大家的欢迎,他不一定是学习最好的,但他比较会和小朋友交往,有一种人际交往能力;有些孩子不愿意和别人交往,就愿意在家,在班级里别的孩子就不愿意理他;有的孩子是老师喜欢的,但是小朋友不喜欢。

3.心态和情感的问题

有的孩子非常的阳光,这也是情商中的一个方面。

情感。人有七情六欲,尤其是现在的独生子女,很多孩子长大以后,家长没法和他沟通,甚至成了仇人,家长就觉得特别的委屈。这也是现在很普遍的一种现象。

责任感,守时,诚信。一个朋友说,他们公司有一个男孩出国留学回来,业务能力非常强,而且人际关系也非常好。但是有一个最严重的问题,就是重要的工作不敢交给他。有过几次这样的情况,就是交给他的任务要求他第二天拿出来,他头一天晚上还在玩游戏,第二天他拿不出来,其实这就是一种责任感。这也是心理不成熟的一种表现,他应该承担的一种社会责任他没有承担。他虽然人际关系很好,见谁都嘻嘻哈哈,男孩女孩都愿意和他相处,但是大家觉得和他一起玩可以,要是和他一起工作可就不愿意了,因为他没有责任感,没法合作。

4.智商和情商的发展问题

在心理内部来讲也是要讲平衡的。智商,我们要重视,这是现在中国的考试制度决定的,是高考这个独木桥决定的。但是作为家长来讲,咱们真的要注意平衡发展这个问题。不但要在生理上提供很好的营养,还要注重孩子的心理成熟,而心理成熟中特别要注意的是在发展孩子智商的同时培养孩子的情商。只有发展平衡了,他的人生才可能是顺利的。我们曾经遇到过好几个好学生辍学的案例,主要发生在初中到高中的孩子身上。为什么呢?有这样一个孩子,从十一二岁开始,她的反抗期到了,她的独立意识开始出现了,这个时候孩子就觉得自己是一个成人了,不想再像以前那样一切都听从家长的,想自己做出一些判断和抉择。而她以前是个好学生,特别听话。但是到了初中以后一件事情整个把这个孩子改变了,她妈妈哭着说:这个孩子现在天天奇装异服,浓妆艳抹,想上学就去,不想去就不去,原因是她看上班里的一个男孩子,但是无意中听见这个男孩子说她一点都不漂亮,就这么一句话整个把这个女孩改变了。还有一个男孩子,从小就是好学生,到了高中,这个班的老师没有以前的老师对他那么好,就这么一个挫折,就使他的学习成绩每况愈下。到了高考的时候,他认为自已的成绩不理想,只能上二本,就复读,他连续考了4年,今年才考上。现在这种现象非常的普遍,大学生自杀的情况也在增加。前几天听一个朋友说,一个孩子是农村来的,家里环境不好,全家人供养他上大学,他是学生会主席,是很好的一个孩子,突然有一天他从楼上跳下来了。我们了解情况以后,觉得这个孩子不是抑郁症,是心态不健康。他经常把一些事情想得过于严重,把自己的责任想得过于重大,当一件事情发生的时候只想消极的东西,就喜欢钻牛角尖,最后导致自杀。实际上这样的孩子更让人觉得可惜。大学生自杀情况的增加也和心理的不成熟有关系,发生了挫折或者出现了人际交往的困难以后,他们不会处理。

5.极端行为问题

咱们知道的有云南马加爵事件,还有前一段时间美国出现的学生枪击事件,这些都是极端行为,也是孩子心理不成熟的一种表现。当遇到问题凭自己的能力没有办法去处理的时候,就会出现一些过激的行为。再有就是我们刚才提到的“啃老族”,这些孩子害怕人际交往,害怕进入社会,害怕承担社会责任、承担家庭责任,这些都是智商情商发展的失衡,生理心理发展的失衡所引发的。2002年我们统计18岁以下的人口有3.67亿,其中中小学生心理障碍的比例占31%~32%。对16所大学的学生做的辍学原因调查也发现,在1982年以前辍学退学的原因主要是生理健康问题,而1982年以后心理健康问题的增加就成了主要的退学辍学原因。所以,作为家长一定要注意孩子发展中的平衡问题!

在家庭教育里,家长特别承担了情商培养的工作,这个责任真的在我们家长。如果一个人的发展按100分来计算,你认为情商发展应该占多少?很多家长都认为占50分以上。我们在1986年前后和中科院心理所做过一些超常儿童的研究,我们的观点是:超常儿童的智商资源应该很好地利用,可以为社会提前作贡献。但是现在我们和过去的观点就不一样了,当年的很多超常儿童现在都已经大学毕业了,他们成长的事实、发展的事实让我们看到更多的是这种发展失衡问题。正是由于这种失衡,所以限制了他们智商的发挥。这些孩子可能13岁就上大学了,15岁就大学毕业了,但是心理上他并不是一个大人,他们生活不能自理,不会和同班比他大得多的孩子相处。一个人到了社会上他的工作成绩是完全取决于智商么?不是的。虽然他很聪明,但是和领导、同事相处不好,他的工作也照样没法完成。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协作发展的社会,有些超常儿童不懂得这些东西,他的智商高就仅仅是考试成绩好而已。所以有些少年大学生做研究工作可以,但是真正进入到社会和别人协作的时候,他就会出问题了。其实一些女孩子比男孩子在这方面强一点,好像男孩子开悟得比较晚。

现在有些家长经常这样告诉孩子: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觉得自己犯的错误不应该让孩子再犯,想让孩子少走弯路,少犯错误,觉得这样孩子成长得快,成长得好。有一句经常要对家长和老师讲的话是:“该犯的错误要犯,该花的时间要花。”这就和食品一样,你能每天都吃方便面么?不能。那种东西虽然快速,但是营养成分不够。作为人的成长也是同样的道理,他应该用10年的时间去成长,你非要给他缩短到5年,这不就和速成食品一样了吗?孩子自己少经历了很多东西。

对于情商的增长和心理成熟来讲,你认为促进成长的营养成分是什么?这里我们讲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有个人想观察蝴蝶是怎么破茧而出变成一只美丽蝴蝶的。他在树上看到一个茧,就开始观察:这只茧不停地蠕动,一会儿出来一会儿又缩回去,他觉得这个过程非常痛苦也非常漫长,于是他就决定帮助这只蝴蝶,他就把这个茧给剪开了,蝴蝶很容易地就出来了。可是这只蝴蝶身体干瘪,翅膀非常小。这个人继续观察,他特别希望这只蝴蝶能羽翼丰满,能飞起来,但是他的希望落空了。

第二个故事:井里的驴。一天,农夫的驴不小心掉进井里了,农夫要想办法救他,但是几个小时过去了,这个驴还在井里痛苦地哀嚎,最后农夫决定请左邻右舍帮忙把这只驴埋了,减少它的痛苦。于是他们就往井里铲土。开始的时候,驴意识到自己的险境还是不停地哀嚎,但是过了一会儿,农夫听不见井里的声音了,就往井里看。结果发现,当泥土落在驴背上的时候,这只驴就把泥土抖落到一边,然后站在泥土堆上一点一点地把泥土踩实,最后升到了井口。这实际上就是一种自救。

对于人的情商增长、心理成熟来讲最好的营养是什么,这个问题其实不光只用在孩子身上,对我们每个成年人的成长也是一样的。说一个人很坚强,自强不息,是说这个人面对各种困难的时候,能够把这种困难和挫折变成提升自己的一种动力、一种资源。现在我们大家都知道了,对于情商的增长、心理的成熟来讲,最好的营养是挫折、困难和问题。蝴蝶的一生恰恰是被好心人的帮助葬送的。实际上我们大家应该有一种危机感了,你要问自己在培养孩子的时候你对孩子的给予和帮助是不是过多了,这种过多的给予和帮助很多时候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是不利的。所以如果上帝让我们生活毫无障碍,我们也会变成残废,不会像今天这样强壮。我们需要勇气和力量,上帝就给我们困难,使我们在挫折中磨炼变得强壮;我们需要智慧,上帝就给我们问题,让我们在解决中变得聪慧。这些困难、问题、挫折在我们家长教育孩子的很多时候是想回避的,想让孩子少犯错误,少经历困难,一遇到困难就帮助他,实际上你是把孩子成长的养分给剥夺了,所以孩子才会出现心理的不成熟。孩子应该经历的事情,应该经受的摔打,家长们是应该给他机会的,而不要因为心疼孩子就剥夺了他经历苦难的机会。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我们现在都望子成龙,希望他以后的人生是美好的、成功的,但是现在所有人的成功都是经过风雨磨难出来的。

所以家长“让孩子少犯错误,少走弯路,少花时间”的观点是错误的,这样并不能使孩子成长得更快更好。对孩子来讲,犯错误,走弯路,撞南墙是孩子成长的经历,是孩子成长的一种养分。我们不能剥夺这种机会,我们要给孩子犯错误的机会。我们在十几年前就写过这样的一篇文章,叫“给孩子犯错误的机会”,但是那时候包括一些专门做教育研究的人都不能同意我们的观点。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吃一堑,长一智”,我们可以回忆一下自己的成长经历,给你印象最深、对你的成长帮助最大的,绝对不是你哪次非常出彩,肯定是你遇到的困难、遇到的挫折,这个才是你印象中最深刻的。从生理方面讲也会有这种情况,很多孩子发过一次高烧之后,他好像突然就进入了另一个境界,就好像开了窍一样。尤其是男孩子特别明显,开窍不开窍对他特别的重要。当他没开窍的时候,你怎么教他,他就和傻子似的,懵懵懂懂的,但是他一旦到了某个年龄,可能通过一件事情,他突然就懂事了,心理学把叫这个叫挫折理论,就是说孩子不经历挫折,就不会成长。如果成人一味地保护他,让他经历不到错误,不让他吃一堑,那他的那一智也长不出来。而且这样做的潜在危险是,孩子很少体会内心的冲突,他的内心过于简单,这也是现在大学生自杀、好学生辍学等问题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的原因。其实这些错误对孩子的成长来讲是他的资源。

到什么时候犯什么错,这有一定的时间性,是孩子自身发展的一个规律。孩子的困难、缺点、毛病可能都是过渡性的,会随着时间逐渐消退,我们家长不要把这些问题扩大化。曾经有一对父母带着孩子来做咨询,孩子10岁了还啃手指头,他的父母对此都感到很头疼。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过啃手指头这个行为,这是时间性的,有的孩子刚上儿童园不适应,他会用一种肢体的表达方式来排解,但是当他适应了以后,他可能就不再啃手指了,因为有更多新鲜的事情等着他呢,他不会再注意这个事情了。但是恰恰是家长老让孩子注意这件事情,家长天天说“你不要啃手指头”,孩子本来都不啃了,家长一提醒就又想起来了。而且爸爸提醒完妈妈提醒,妈妈提醒完爸爸提醒,正是由于家长这种不断地“提醒”,虽然你说的是“不要啃手指头”,但结果却是在提醒孩子“有啃手指头的毛病”。

有的时候孩子的一些毛病,家长不要过度地担心。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要有一种顺其自然的态度,不要强制孩子按照大人的时间表和意识标准去做。比如说“叼奶嘴”这个问题,前几年,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很多青年人流行用奶瓶喝水,仔细地分析起来,有这个行为的人肯定是小时候被强行剥夺了叼奶瓶的机会了,甚至有些孩子因为这个会有咬人的习惯。其实人的成长都有一个自然而然的自主的系统,这个自主的系统我们希望大家在家庭教育中去尊重它。如果你的孩子属于开悟比较晚的孩子,你就要顺其自然,给他多一点时间,没有什么影响。我们每个人都有这种自主系统,就像今天我们和大家交流的这些内容,大家会根据自己的经验、自己的知识去理解这些东西,运用在自己的家庭教育中。

(三)家庭教育是要讲求方法的

(1)我们要尊重孩子的自主性,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要尊重他的自主系统。作为家长来讲,教育不是强制的,是要引导的,这是一个原则,也是一个方法。要认识到孩子的成长有他自动完成的时间表,不是你能够左右的。不要给孩子设限,什么叫设限呢?在家里爸爸说你不能这样,奶奶也说你不要这样不要那样,最后连孩子也认为自己不行,最后孩子就变成了一个“囚犯”,变成了一个精神囚犯。就是因为家长设的框框太多了,孩子被这种限制囚禁在框框里了。比起西方教育下的孩子来,中国的这种应试制度使中国孩子的创造力很差,我们整个的教育过程给孩子设的限制太多了。这是第一个教育方法——尊重孩子的自主性。

(2)家庭教育的方法是创造积极的心态。这个积极的心态是需要慢慢培养的,在家庭教育中我们习惯性地总是和孩子说你别这样,你别那样,你真笨等等,这些词汇说出来以后,孩子的意识会怎么反应?实际上90%的生理疾病是因为心理不健康造成的,是自找的。你看寺庙里一些高僧,他们是不生病的,为什么?这是他们自己决定的,那种佛的大爱、超脱的境界使他们自己保持了一种既平静又非常祥和的状态。他一定也有癌细胞,但是为什么不发病?因为他们的心态永远是祥和的。所以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自身要创造一个积极的心态,给孩子也要创造一个积极的心态。这个时候我们特别要提到心理学经常讲的要关注积极,比如,这个孩子一天里某一方面表现得特别好你就夸他,这种积极的被关注的东西就不断地生长;你不去关注消极的东西,那些东西自然而然就消失了。鼓励孩子积极的东西,而忽略他的错误,实际上这是把孩子往好的方面去推。就像我们说的,中国的饭店里吃饭总是吵吵嚷嚷的,但是到了国外,不自觉地就融入人家那种环境了,不自觉地就小声说话了,是大环境逼得你就变成了一个绅士。所以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们也要用这种方法。总是指责孩子,不但会使他没有自信,而且还会提示他的错误。

(3)言传身教。身教重于言谈,作为家长责任很重,因为自己处处要先做典范。比如:有个家长说他儿子总是挑别人的毛病,于是他要求孩子每天写同班同学的10条优点,但他儿子和别人相处时仍然是个爱挑别人错的不受欢迎的小朋友,其实原因在于这个妈妈每天都在指责自己的儿子这不对、那不好,她的儿子又怎么能养成关注他人积极面的习惯呢?

(4)培养好习惯,这很重要。有一个故事讲:父子俩住在山上,每天赶着牛车下山去卖柴,因为山路比较崎岖,老父亲有经验就坐在前面驾车,儿子坐在后面,每到拐弯的时候就会告诉父亲“拐弯了”。一天,父亲病了,只有儿子一个人驾车下山了,但是到了该拐弯的地方,这个牛车怎么也不拐弯。最后这个儿子想了半天,就冲着牛耳朵大喊:“爹,转弯了!”,这头牛应声而动,就拐弯了。其实这个就是条件反射,牛每天都能听到“爹,转弯了!”,它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对于孩子来讲,好习惯的养成也是非常重要的,要注意一些细节,好习惯积累多了,他的人生才会变得非常的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