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阅读典型题型及训练经验分享

阅读典型题型及训练经验分享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专题训练一、1.答A给3分,答E给2分,答D给1分。(2分)③有利于表现主题。(2分)鲁老师后人打听“花瓷细腰鼓”又惭愧离去,前后对比,引发了对孝道的拷问。

阅读典型题型及训练经验分享

一、题型1:环境

典型题例

一、1.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A给1分;答BD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本题不给分。

2.“一只鹰在空中移来移去”,强化了峡谷的荒凉僻静,为骑手的出现提供了独特的背景;②“那鹰却忽地不见去向”,暗示骑手来了;③“那只鹰又出现了”空中自由飞翔的鹰与独来独往的骑手相互比照,丰富了骑手的形象内涵。

二、1.答C给3分,答A给2分,答B给1分。

2.①银杏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小说从二货提酒去幺爷家游说卖银杏树一事写起,以村长大军与幺爷围绕银杏树展开的较量为主要情节,以银杏树叶飘落在幺爷骨灰上收尾,银杏树贯穿小说始终,是各方矛盾的焦点。②银杏树是小说抒情的载体。小说第五六七这三段对银杏树的描写,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突出了银杏树在村人生活中的意义;小说最后一段描写银杏树叶如漫天纸钱飘撒在幺爷骨灰上的动人景象,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表达了对幺爷的哀思。③银杏树衬托了幺爷的形象。银杏树古老而充满生机,用自己的阴凉和金黄的树叶给村人以庇护,就像幺爷年高而睿智,为守护银杏树、守护乡村的传统文化和生态环境而斗争不止。④银杏树是乡村传统文明的象征。银杏树历史悠久,是先人给予后人的荫庇,也是质朴、和谐宁静的乡村文明的象征。(6分;答出一点给2分,其中点明作用1分,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1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理解,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专题训练

一、1.答E给3分,C给2分,D给1分。

2.①提供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描绘了一个典型的陕北农村的环境,简单、质朴、有生活气息。

②清澈的小河、弯曲的小路、黑黑的蝌蚪、勤劳的妇人、鲜艳的衣服,渲染了一种美丽、宁静、富于生机与活力的氛围。

③衬托了人物的简单纯朴,也表现出他们爱情的纯净美好。

二、1.答E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分,答AC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

2.①突然出现的黑骏马,是两人过去美好情感的载体,见证了两人昔日的美好时光;②突然出现的黑骏马,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使情节走向高潮;③突然出现的黑骏马,打破了索米娅压抑的平静,引发了情绪的突变,丰富了人物形象;④通过黑骏马与索米娅的亲昵行为,反衬了“我”与索米娅之间现实的疏离,突出了“我”内心难言的感伤。(每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3点即可)

二、题型2:情节类

典型题例

一、1.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D给1分。

2.第一问(2分)明线是马兰花一家为借款而引发的冲突,暗线是麻婶母女的还款过程。

第二问(4分)①设置麻婶母女还款这一暗线,虽然着墨不多,但仍可以展现她们的品质,丰富小说的主题;②明暗线索交织,使小说情节更为集中紧凑,突出了主人公的形象。

二、1.答D给3分,答B给2分,答A给1分。

2.①倒叙,小说先写陶洛丽斯的忧愁,后文才交代她忧愁的原因,即最心爱的动物鸽子在外面流浪不归;②以鸽子为线索。小说围绕鸽子展开,写了女主人喂鸽子,寻鸽子,鸽子最终回来等情节。③情节有波澜。小说先写鸽子逃跑,女主人万分着急,多处寻找未果,最终鸽子却又意外归来。(6分)

专题训练

1.BD

2.①从线索角度:线索清晰(1分),小说以鱼为线索,把事情串联起来,清晰明了(1分)。

②从情节角度:层层推进(或者环环相扣)(1分),由捕鱼到吃鱼到梦鱼,三个故事层层推进,引人深思(1分)。

③从主题角度:内容丰富,深化主题(1分)。通过捕鱼的故事,写出了自然给予人们丰厚的馈赠;通过吃鲜美的毒鱼差点丧命和梦见小鱼姑娘的故事,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的敬畏(1分)。

三、题型3:人物形象类

典型题例

一、1.答D给3分,答C给2分,答B给1分,AE不给分。

2.①大方热情、机智幽默,懂得及时化解生活矛盾;②乐观向上、热爱生活,战争和不幸都不能阻止她对美好生活和爱情的追求;③善良真诚、理性克制,有责任感,关心母亲,思念儿子,真诚待“我”。

二、1.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C给1分。

2.①演艺精湛:能说会道,善于捕捉观众心理,赋予无声的影子以独立的生命;②地位卑微:人前强颜欢笑,依靠表演取悦观众,却遭观众厌弃和警察驱逐;③忍辱负重:为养家糊口而奔走卖艺,却只能独自忍受精神的孤独和痛苦。

专题训练

1.答D给3分,答C给2分,答B给1分。

2.①自家设私塾而允许别家孩子随听,是个大方的人;②关注老汪“乱走”并尽力开导安慰,是个友善的人;③不再追问老汪的隐情,是个有分寸的人;④不因银瓶而辞退老汪,是个识大体的人。

四、题型4:主旨类

典型题例

1.答D给3分,答B给2分,答E给1分;答AC不给分。

2.六安爷层面(4分):①六安爷用这句话来回应村人的劝阻,由此能感受到他温和而又固执的性格特征;②百亩园即将不复存在,六安爷的眼睛也快要失明,他要过在百亩园劳作的“瘾”,由此能体会到他内心的隐痛。

主旨层面(4分):①在大地上劳作是一种“瘾”,即劳动者的精神需要;②随着传统的农业生产、生活方式的结束,耕种的意义只剩下“过瘾”,令人叹惋又发人深省。

专题训练(www.xing528.com)

一、1.答A给3分,答E给2分,答D给1分。

2.①情节安排上,“花瓷细腰鼓”是小说的线索。(2分)鲁老师的生活,眉间坊人所受到的感染和熏陶,鲁老师后人的出现,所有的情节都与之有关,“花瓷细腰鼓”串联各相关情节,使得情节紧凑聚焦。(2分)②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花瓷细腰鼓”暗示鲁老师身世不凡;击鼓念经的场景,暗示出他儿孙不孝和人生沧桑。(2分)老宋击鼓众人念词,表现鲁老师对眉间坊人的影响,从侧面烘托了鲁老师的形象。(2分)③有利于表现主题。围绕“花瓷细腰鼓”,老宋关心鲁老师而学会击鼓,众人在熏染中学会念经,凸显了人性的美好和对传统道德的敬慕。(2分)鲁老师后人打听“花瓷细腰鼓”又惭愧离去,前后对比,引发了对孝道的拷问。(2分)(选择两个方面,每个方面4分,共8分。意思相近即可)

二、

观点一:合适。

①小故事冠以大题目,对比鲜明,强化了艺术张力;②战争是故事发生的契机与悲剧的根源,是小说构思的基础;③小说写的虽是爱情故事,但主题却是对战争的“失望”与反思。

观点二:不合适。

①小故事冠以大题目,故作高深,不符合写作的一般原则;②小说的艺术感染力源自战争中的爱情,而不是战争;③小说情节设置以小人物的坚强与不幸为主干,战争只是引起情节变化的背景。

三、2018全国Ⅰ卷

4.B

5.①文人的气质:喜欢丁香花情趣不俗;时常深情、甜蜜地回忆战斗生活,文雅浪漫;用大义与真情感化青年,智慧过人;②军人的冷峻:遭受严刑拷打而不屈服。意志坚定;笑对即将到来的死亡,从容淡定;充满母爱又不忘大义,理智沉稳。

6.①既能表现当代人对赵一曼女士的尊敬之情,又能表现赵一曼精神的当下意义,使主题内蕴更深刻;②可以拉开时间距离,更加全面地认识英雄,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③灵活使用文献档案,与小说叙述相互印证,使艺术描写更真实。

四、2018全国Ⅱ卷

4.C

5.①对待新奇事物,还没亲见就先有说法。“不知为知之”,揭示出二姐等人傲慢无知的自大;②听说有声电影真有新奇之处,就想“开开眼”,是一种从众,趋新的心态;③到了电影院后也不真的看电影,不愿对新奇事物进一步了解探究。实质上是一种故步自封的心态;④对有声电影胡乱作出“共识”评价,隐含的是二姐等人面对新奇事物时无所适从的焦虑不安。

6.①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知之”,或“一部伦理从何处说起”,借用并改换了经典语句,以造成幽默效果;②如出门时二姥姥找眼镜,三舅妈找钮子,四狗子洗脸。同一行为模式重复多次,产生喜剧效果;③如“既来之则安之,打了票”,或“忽前忽后,忽左忽右,离而复数,分而复合,主张不一,而又愿坐在一块儿”。将书面语与口语混搭,庄谐并出;④如“直落得二姐口干舌燥,二姥姥连喘带嗽,四狗子咆哮如雷,看座的满头是汗,”使用了排比手法描写人物窘态,带有打油诗的诙谐意味,⑤如二姐等人打架似的推让座位,“把前后左右的观众都感化得直喊叫老天爷,”把抱怨说成“感化”,反话正说,既讽刺又幽默;⑥如二姐喊卖糖的,声音之大令人“以为是卖糖的杀了人”。这种夸张令人忍俊不禁。

五、2018全国Ⅲ卷

4.B

5.①先行者着陆之前,已经知道地球灾难的发生,一方面心存侥幸,一方面又深知连侥幸也不过是幻想,心情复杂纠结;②着陆后亲身感受到地球的荒凉,自认是宇宙间最后一个人类,巨大的孤独感和绝望使他濒临崩溃;③意识到画面有可能并非虚拟,感到震撼,重新燃起了希望。

6.①科幻小说中的“科学”是“幻想”的基础,本文情节的基本框架,即地球灾难及文明重生,就是在宇宙科学基础上演绎的;而文中细节如宇宙飞船的星际航行、虚拟游戏、视频眼镜等,都已是或部分是科学事实。②科幻小说中的“幻想”虽然立足于“科学”,但更要突破具体科技的限制,充分发挥想象力,将人文关怀与科学意识融汇在一起,本文幻想出来的“宏纪元”与“微纪元”,有一定科学因素,主旨则是对人类文明的思考。

综合训练

一、2019全国Ⅰ卷

7.D

8.①形象描写。将禹及其随员描写为“乞丐似的大汉”,写出艰苦卓绝的实干家形象。②言行描写。文中的禹坚毅寡言,一旦说话,则刚直有力。③对比手法。始终在同众大员的对比中塑造禹及其随员,从而凸显其“中国的脊梁”形象。

9.①大禹治水的“故事”本身于史有据,作品查考典籍博采文献,富有历史韵味;②“新编”表现为新的历史讲述方式,如细节虚构、现代语词掺入、杂文笔法使用,作品充满想象力及创造性;③对“故事”进行“新编”,着眼于对历史与现实均作出观照,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

二、2019全国Ⅱ卷

7.B

8.①用特征鲜明的细节凸显人物的个性,如老舞蹈师过时的穿戴、木偶似的舞姿等,表明他是一个怀旧的人;②用个性化的对话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老舞蹈师与“我”的交谈,流露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③用典型化的场景烘托人物状态,如被人遗忘的苗圃,衬托了老舞蹈师失落的心态。

9.①故事切入自然。“我”不太喜欢喧闹,而老舞蹈师又天天来这里,两人相遇才有可能,以此切入故事,自然而不做作。②有利于情节的集中与展开。苗圃既是表演的舞台,也是人生的舞台。③使故事有余味。苗圃铲平了,故事自然结束,但主人公怎样了,让人牵挂。

三、2019全国Ⅲ卷

7.B

8.①到梨花屯去的沿途风景,为故事展开提供自然的背景;②以景物描写的插入来配合氛围的变化及谢、赵二人的心理变化;③使小说具有清新的田园风格,流露出生机勃勃的时代气息。

9.第一问:两个乘客的沉默,是由于赶车老人的话使他们产生触动,并陷入沉思。

第二问:①首尾两度写到沉默,既是结构上的呼应,也强调了沉默之中含有深意;②小说在开头提示“回过头来看一看”,结尾又说“不知为什么”,都指引读者去思考这个看似平淡的故事所包含着的深刻意味。

四、1.B

2.①省去许多不必要的叙述交代,使情节更简洁。②描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状态和感受,使主题更突出。

3.①小说人物“他”所知有限,这样写很真实。②故事戛然而止,强化了小说的神秘氛围。③打破读者的心理预期,留下了更多想象回味的空间。

五、1.D(A项中秋水问棉花钱主要是希望金保将钱用来养鱼,并不是想用钱为他们办婚事;B项对人物“不思进取、胆小无能”的评价不准确;C项错在“诠释贫困的农村生活中的人们抗争的不易”上,过分拔高了主题。)

2.写出水的清澈和环境的清幽(1分),侧面烘托(1分)秋水善良美好的心灵、勤劳(能干)的品格、充满活力的形象(2分),与下文秋水指着水塘说的话相照应,也为写秋水建议金保承包水塘的情节做铺垫(1分)。

3.①塑造以金保为代表的农村创业青年形象(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概括,1分),金保投稿、学修理都失败了,想创业致富缺少勇气与决心,最后在未婚妻的鼓励下重新找到了奋斗的目标。(情节分析,1分)②作者借此肯定年轻一代农民有理想有追求,同时揭示他们创业时缺乏远见,有畏难情绪。(创作人物形象意图,2分)③启示读者,人不仅要有理想有追求,而且要审时度势,找准自身的定位(或者“创业只有热情是不够的,还要有科学的头脑与眼光”“在创业过程中遇到失败不应气馁,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与决心”)。(给读者的启示,2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