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方工业革命的前提的介绍

西方工业革命的前提的介绍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工业革命的前提英国率先在世界上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工业化国家,除了圈地运动与农业革命的基础性影响以外,也有不同于其他欧美国家的众多基础性社会环境因素的变化推动着工业革命的发生、发展以致完成。1742年,沃尔波内阁因其政策遭议会反对辞职,创下内阁政策遭议会反对必须辞职的惯例。同时,殖民地也成为英国工业革命丰富原料的来源地。

西方工业革命的前提的介绍

2.工业革命的前提

英国率先在世界上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工业化国家,除了圈地运动农业革命的基础性影响以外,也有不同于其他欧美国家的众多基础性社会环境因素的变化推动着工业革命的发生、发展以致完成。

第一,英国率先形成了有利于工业资本主义生长的政治制度框架——君主立宪与责任内阁制

光荣革命”建立了一个稳定的君主立宪制度,资产阶级开始掌握政权,财产被作为“自由”的基本条件;封建王权受到限制,保护私产,鼓励生产经营与合理谋利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在“光荣革命”前400多年中,英国的政治发展主要内容是国会限制王权与国王反限制的斗争。1215年封建贵族武力胁迫国王在限制王权的文件《大宪章》上签字,从而确立了王权有限、法律至上的原则,这为以后限制王权的斗争奠定了法律基础。“光荣革命”前,国王与国会斗争的特点是,国王掌握行政司法权,议会掌握立法与财政权,但国王经常侵犯议会的权力;由国王任命,执行国王命令的大臣只对国王负责,议会无权干涉国家行政事务。“光荣革命”后,议会经过一系列斗争,改变了这种状况,逐步建立起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确保了资产阶级和土地农场主贵族的统治,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的速度,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政治保障。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是经过了一系列的与封建势力的较量才最终确立。首先是限制王权。1689年10月,议会通过《权利法案》内容:①凡未经国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②近来以国王权威擅自废除法律或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③设立审理宗教事务之钦差法庭之指令,以及一切其他同类指令与法庭,皆为非法而有害;④凡未经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⑤向国王请愿,乃臣民之权利,一切对此项请愿之判罪或控告,皆为非法;⑥除经国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非法;⑦凡臣民系新教徒者,为防卫起见,得酌量情形,并在法律许可范围内,置备武器;⑧国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⑨国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国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讯问;⑩不应要求过多的保释金,亦不应强课过分之罚款,更不应滥施残酷非常之刑罚;〇11陪审官应予正式记名列表并陈报之,凡审理叛国犯案件之陪审官应为自由世袭地领有人;〇12定罪前,特定人的一切让与及对罚金与没收财产所做的一切承诺,皆属非法而无效;〇13为申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国会应时常集会。“十三条”权利法案主要涵盖了两方面内容:一是限制国王的权力,约束英王的实际统治权;二是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

1701年作为对《权利法案》的补充,议会通过并颁布了《王位继承法》。该法规定:王位继承人必须是新教徒;直接依附于国王的人,不能担任下院议员;国王签署的一切法律必须由有关大臣附署方为有效,而所有大臣必须执行议会决议;国王任命法官的权力移交给议会,以后议会谴责、定罪的人,国王不能任意赦免。

《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两大法案确立了英国“议会至上”的原则,是迈向君主立宪制度的重要一步,议会逐渐成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其次是内阁制的确立。威廉三世在位期间(1688—1702年),经常召集少数枢密大臣在最高咨询机构枢密院的小密室议事,之后又从下院多数党内选任枢密大臣,内阁逐渐取代小密室,此后,从下院多数党中选任内阁大臣成为英国议会制重要惯例。汉诺威王朝乔治一世在位期间,因不懂英语,厌烦冗长的议会辩论,长期不参加内阁会议,议会行政权力上升。1721年起,下院多数党领袖沃尔波担任财政大臣,主持日常内阁会议,成为事实上的内阁首相,开创了英国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先例。1742年,沃尔波内阁因其政策遭议会反对辞职,创下内阁政策遭议会反对必须辞职的惯例。内阁对议会负责的责任内阁制原则就此形成。1783—1784年,小皮特内阁政策遭议会反对,内阁决定解散下院,提前进行议会选举,从而创下内阁拥有解散议会、提前进行大选的权力的先例,英国式责任内阁制的代议制度最终得以奠定。

第二,殖民掠夺与海外贸易。

英国资本原始积累除了所谓“羊吃人”的圈地运动外,残酷的殖民掠夺与海外贸易也成为其重要的资本原始积累的来源。早在克伦威尔统治时期,为争夺海外的殖民霸权,英国发动了对荷兰的战争。经过三次英荷战争,彻底打败了当时的“海上马车夫”荷兰。1689—1763年期间,英国跟法国争夺殖民霸权进行多次战争,最后击败海上劲旅法国,从而一跃成为拥有广大殖民地,操纵海上贸易的第一号殖民强国,即所谓“日不落帝国”。英国资产阶级在殖民地采用海盗掠夺、奴隶贸易、洗劫印度(通过1600年成立的东印度公司)等残酷手段,使大量财富源源不断地流入英国,转化为大量的工业资本,保证了工业革命的顺利进行。同时,殖民地也成为英国工业革命丰富原料的来源地。

第三,南海泡沫事件与近代国债和近代金融制度。

南海泡沫事件的始作俑者是英国的南海公司。南海公司成立于1711年,成立之初,为支持英国政府债信的恢复,该公司认购了总价值近1000万英镑的政府债券。作为回报,英国政府对该公司经营的酒、醋、烟草等商品实行永久性退税政策,并把对南美的贸易垄断权给予它。南海公司在成立之初就有一个众所周知的企图,就是攫取蕴藏在南美东部海岸的巨大财富。当时,人人都知道秘鲁和墨西哥的地下埋藏着巨大的金银矿藏,只要能把英格兰的加工商送上海岸,数以万计的“金砖银石”就会源源不断地运回国内。社会公众对南海公司的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同时股票供求关系严重失衡,使得南海公司的股票多年来一直十分抢手,价格不断上涨。(www.xing528.com)

1719年,英国政府允许中奖债券与南海公司股票进行转换。同年年底,南美贸易障碍的扫除,加上公众对股价上扬的预期,促进了债券向股票的转换,进而带动了股价上升,从1720年1月起,南海公司的股票价格直线上升,从1月的每股128英镑上升到7月份的每股1000英镑以上,6个月涨幅高达700%。

在南海公司股票价格扶摇直上的示范效应下,全英170多家新成立的股份公司的股票以及所有的公司股票,都成了投机对象,社会各界人士,包括军人和家庭妇女,甚至物理学家牛顿都卷入了这股旋涡。人们完全丧失了理智,根本不关心这些公司的经营范围、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只相信发起人说他们的公司如何能获取巨大利润,人们唯恐错过大捞一把的机会。一时间,股票价格暴涨。平均涨幅超过5倍。

然而,南海公司的经营并未如愿,赢利甚微,公司股票的中场价格与上市公司实际经营前景完全脱节。1720年6月为了制止各类“泡沫公司”的膨胀,英国国会通过了“反泡沫公司法”。自此,许多公司被解散,公众开始清醒过来。对一些公司的怀疑逐渐扩展到南海公司身上。从7月开始,外国投资者首先抛出南海股票,撤回资金,军队下达了要求军人回到岗位的命令。随着投机热潮的冷却,南海股价一落千丈,9月直跌至每股175英镑,12月最终跌为124英镑。“南海气泡”终于破灭。

1720年底,政府对南海公司资产进行清理,发现其实际资本已所剩无几,那些高价买进南海股票的投资者遭受了巨大损失。“南海泡沫”事件使好多地主、商人失去了资产,也引发了政治问题。此后较长一段时间,民众对参与新兴的股份公司,闻之色变,对股票交易也心存怀疑。直到一个世纪以后,股份公司和股票市场才得以重新正名。

1720年英国“南海泡沫”事件后,政府与国债信用降至低点,为挽救国债信用,英格兰银行与东印度公司出手相救,危机逐渐得以解除。

1742年,英格兰银行与政府达成协议,英格兰银行向政府提供新贷款,但同时获得在英格兰发行银行券的垄断权,这使该行具有中央银行(1844年银行法正式确定英格兰银行为中央银行)的基本功能。国债信誉逐渐恢复,英国债券市场逐渐恢复正常。国家通过英格兰银行发行国债券,而把债权人的利息转嫁到全国纳税人身上,使巨额国债成为信用扩张工具,这为工业革命提供了非常宽松的信贷环境。经过“南海泡沫”事件的教训,英国的国债与股票市场开始重视制度建设,在19世纪恢复了理性与元气,而逐渐走向成熟的资本市场机制进一步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开展。

第四,实验科学的发展、尊重私人投资和英国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

18世纪英国的自然科学有了极大的发展。人们崇尚科学,政府鼓励科学研究。私人投资盛行,合理谋利思想深入人心。另外,英国有丰富的煤矿资源和高品位的铁矿资源,炼铁技术欧洲一流。英国是温带海洋性气候,雨量充足,河流众多,便于通航,在铁路出现前就在廉价运输煤、铁矿石等笨重货物。英国海岸线长达上万千米,海岸线曲折,水位深适宜于建设港口

第五,清教思想。

16世纪,清教思想在英国开始传播。清教徒并不是一种派别,而是一种态度,一种倾向,一种价值观,它是对信徒群体的一种统称。清教徒是最为虔敬、生活最为圣洁的新教徒,他们认为“人人皆祭司,人人有召唤”。认为每个个体可以直接与上帝交流,反对神甫集团的专横、腐败和繁文缛节、形式主义。他们主张简单、实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信徒生活。

清教徒时代,人类历史上才真正出现了“职业”这个概念。在清教徒理解中,“职业”就是一件被冥冥之中的神所召唤、所安排的任务,而完成这个任务,既是每个个体天赋的职责和义务,也是感谢神的恩召的举动。清教徒肯定现实生活,与出世厌世观念相反,他们认为“世界就是我们的修道院”,而尘世中的工作是我们修道的方式,是上帝安排的任务,是神圣的天职。每个人要入世修行,将自己在世间的工作和生活做好,就是在修行和敬拜,就是在尽一个人的本分。清教思想也肯定营利活动,认为人是上帝财富的托管人,作为托管人,有天职将财富增值。

清教徒是创业精神的代言人,他们认为开创产业必须要禁欲和俭省节约。他们限制一切纵欲、享乐甚至消费行为,将消费性投入和支出全部用在生产性投资和扩大再生产上,如此必然导致资本的积累和产业的发展。不是纵欲和贪婪积累了财富,而是克制和禁欲增长了社会财富。清教徒崇尚商业和工业活动,在商业中诚实守信,珍视信誉,对社会具有回馈意识。清教徒的上述思想与价值观对工业革命的促进作用不可小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