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徽商程诰的诗歌创作:与明清文学相关

徽商程诰的诗歌创作:与明清文学相关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嘉靖年间,河南的开封、商城一带,是徽商的经营之地。其实,与他有交往的徽商中,有一位留下了诗集,他的名字叫程诰。在程诰诗集《霞城集》卷首,有东嘉侯一麟撰于“嘉靖癸丑夏五月至日”的《霞城山人传》,记载了程诰的生平经历:山人姓程氏,新安歙人也,世家临河之上。李公称山人诗华山公案是已。海内如黄省曾辈,争序论山人诗,而山人亦益纵横作者之场,自反而缩。

徽商程诰的诗歌创作:与明清文学相关

嘉靖年间,河南的开封商城一带,是徽商的经营之地。徽商不仅活跃于那里的商界,也活跃于文坛。当大名士李梦阳谪居河南时,一部分深受徽州文化传统浸润的徽商很自然地向他求教,希望得到他的指点和提携,在李梦阳的文集里,就记载有鲍弼(梅山)、佘修、佘育、郑作等和他交往且有诗歌创作的徽商,可惜这些被李梦阳传载的“文学徽商”都没有诗集流传。其实,与他有交往的徽商中,有一位留下了诗集,他的名字叫程诰。

(一)商游:程诰的生平经历

程诰,字自邑,号霞城。南直隶歙县人,有《霞城集》。

在程诰诗集《霞城集》卷首,有东嘉侯一麟撰于“嘉靖癸丑(1553)夏五月至日”的《霞城山人传》,记载了程诰的生平经历:

山人姓程氏,新安歙人也,世家临河之上。名诰,字自邑。幼负奇气,不肯从诸生后,曰:“今仕道如吾身,吾焉用是百骸臣妾我也。”去,读古书,慨然曰:“适吾,适自足,且吾宁能万斛之舟而浮乎江海?不能也!然则并木之泭以乘乎溪渚之间,行且歌曰:‘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真吾所宜。”人相从称泭溪子云。

山人既自许,顾念虑距跃无闻,以为昔贤远游,其文力乃肆,常寓诸山川。于是泛钱塘,道吴门,趋淮南,以历鲁宋之都。返棹荆、郢,泝沅、湘,横截广、闽以归。卧山中,久之适沛而西,抵秦晋,登太华,赋太华诗若干篇,出大梁,持谒空同李公。李公称山人诗华山公案是已。一日从容对山人曰:子之诗神境融会,异时以散置名家,子不后矣!海内如黄省曾辈,争序论山人诗,而山人亦益纵横作者之场,自反而缩。

又二年,山人游武当,出汉、襄。汉襄枣阳王贤下士,山人乃奉书踵门曰:“江左布衣某窃闻大王之高谊,善文章,且夫南面称孤,而不挟贵以卑天下之士,乃天下之士莫不愿摳衣秉篲大王之门。某服膺久矣,以为男子生,弧矢悬门,示志四方,故每闻奇山水,辄不远万里命驾,天下九州历六。乃其间文学之士,必造讨究指归,况躬际风云之会乎!伏谒待罪殿下。昔梁孝于邹、枚,陈思之仪、粲,赋咏宴语,犹足耀当时、骇后世,大王盛德越梁、陈,倘不以长揖拒,某或其人也。王大贤之,延山人,虚左。山人谢不敢当。王乃三让山人,曰:“子文出侯生,顾视予魏公子下耶?”山人于是客上客之礼。

明年,山人游蜀,泸士王愈、李庭坚礼敬山人。有飞霞子韩懋者,泸之奇士也,适自邛雅归,闻王、李善山人,喜曰:“程山人海内才也,非二子识之,人其谓吾属为主者何?”乃致书山人为恭。而山人答其书,略曰:“某不羁人也,放游名山,今二十稔,自惟小局于管窥,大拙乎瓠用,计乃在选长林,卧大壑,撰一家之言以托不朽。则是隐聃穷卿,不使绝美于前,乃区区素抱也。蜀中人乃益奇山人,而益礼重之。

山人素饶,游既久,尽散其囊金,卧黄山中,赀落而寠也。山人顾益怡,所善郑玄抚十五人结社天都峰下,咏益豪。天都,黄山最高峰也,有霞萦焉,则又称霞城山人。居十六年,而安平故人朱比部曰蕃投书,愿割田资山人,使耕射阳墟山中。山人叹曰:“吾比者乃慵出户,而使我求田射阳墟!”至则延之泾上之园。居九月,会淮涨,田半湛溺。或曰害于耕。曰:“吾志盖如是也!”决谢去黄山中云。

人性敦方,与人语务自得,不甚为伪让座,是寡偶,独深乎知。山人与交,山人乃为之尽游,尽海内仅数人可称是而已。集凡若干卷。

这篇传记的撰写者侯一麟,字舜昭,号“四谷山人”,浙江乐清人。其生卒年志、传未见记载,明王叔杲《玉介园存稿》卷七《和侯四谷社兄来韵》称:“与君同年生丁丑春,两人共为一百六十六”,丁丑为正德十二年(1517),当为其生年;他和王叔杲同年生,两人的岁数相加为166,则王写此诗时两人均为83岁此年应为万历二十七年(1599)。侯氏有诗文集《龙门集》二十卷,附录一卷。卷十九《程山人传》即《霞城山人传》,然文字颇多异。[1]《龙门集》有隆庆刻本,《哈佛燕京图书馆藏中文善本汇刊》影印,被收入《温州文献丛书》。[2]

侯一麟的传记不像墓志铭、行状之类的体式,述说其家世,甚至连传主的生卒年也没有提及,而是从人的“贵”和“贱”的论说出发,写程诰有些奇异色彩的人生经历。在传记的第一段,侯一麟论说道:“昔士而为隐显者,何尝不并列天壤云。隐者排下而显者进上也。排亦一无已,进亦一无已也。吾若此役役何哉!是皆不贵其身而贵其物,驰其志而不尽志者也。楩楠中规矩,樗栎弃绳墨,中也者,贵也;弃也者,贱也。世之所谓贵者,其不受寻尺者鲜矣,而贱者以全。虽然,犹为一之见也。苟循其本,显则大行,不显则龙潜升。榱栋之乡而不异老,广莫之野,伏嵁岩之下,而不异处庙堂之上,则奚贵奚贱哉!以余所睹程山人,则隐而贵乎?身尽其志者也,有以自见于后世,岂同乎枯槁沉冥无闻哉!”这段话的意思是,“显者”虽贵但被劳役,“隐者”虽贱却可以“身尽其志”,不仅获得自由,而且能够“有以自见于后世”。正是从这一看法出发,侯一麟对程诰的生平给予了赞扬性的传述:

他“幼负奇气”,不肯像其他读书人那样走科举仕途的道路,认为如果入仕做官,那是被人“臣妾”自己,所以只是读书,觉得这样的生活很闲适。他学着古人乘浮浮于海,也做了个木筏子,在徽州的河溪里漂行,而且边行边咏叹着《诗经·周南·汉广》的诗句。

他又想到,古代的贤人文章之美妙往往来自于游历,于是开始远游,从东边的钱塘、吴门,到北边的鲁宋,再到南边的沅、湘以至广东、福建。在回来呆了一段时间后,他又继续出游,这次他到了西边的秦晋,登了华山,写了不少的诗作,然后到大梁拜谒李梦阳。李梦阳对他的登华山诗作很是欣赏,称之为“华山公案”,有一天对他说:你的诗“神境融会”,他时散置名家之作中,不会落后。得到李梦阳的肯定和赞赏后,他的声名也大为提高,在文人圈内有了影响。

或许是李梦阳的鼓励让他提振了自信心。他跑到汉襄间的枣阳王那里时,做派已经相当的老到。他奉书一封,先是称赞枣阳王礼贤下士之盛名,然后陈说自己游历四方,广结天下之士,言下之意是自己不是凡庸之辈。最后提起汉景弟时候梁孝王对邹阳、枚乘等人的礼遇,曹植对丁仪、王粲的器重,说:大王的盛德超过了梁孝王和陈思王,你不会将我拒之门外的。这封书信果然让枣阳王将他延为上宾。

过了一年,程诰又游历蜀中。泸州的名士王愈、李庭坚对他都礼敬有加,号称“飞霞子”的名医韩懋得知后,主动致书给他,他回书说自己是“不羁人”,称自己“计乃在选长林,卧大壑,撰一家之言以托不朽”。这些话语让他给人以高人的感觉,也让蜀人更觉得他高深莫测。

在游历了东西南北以后,他回到家乡黄山,与友人结社天都峰下,号称“紫霞山人”。大约是在游历途中,他还结识了嘉靖年间的进士、官至南兵部员外郎的朱曰蕃,后者邀请他到射阳耕种。他虽然不想去,但碍于情面,还是去了。结果碰上淮河洪涝,于是他又回到黄山。

侯一麟与程诰交往时间不短,[3]在他的传述中,程诰的确是有个性的人。他的人生态度与许多追求科举仕途的人不同。他追求自由自在的适意人生,同时也期望“撰一家之言以托不朽”。为此,他游历各地,形诸诗篇。他又以自己的诗作,获得了包括李梦阳在内的文士们的赞许;甚至他的人生态度也让诸多的士人对他刮目相看。

关于程诰的生卒年,可以从其诗作中寻觅到一些线索。《己酉生日》云:

丛桂孤云见在身,苍崖翠璧媚芳辰。已多白发难辞老,可化丹砂未信贫。二岁再加迈甲子,几宵独坐守庚申。不惊神鬼搜奇句,肯骛尘埃逐众人。[4]

由此诗可知,程诰出生于壬子年,即弘治五年(1492)。《十二辰诗呈蓝半村先生》中有“从来不杀鼠,吾生值子年”[5]亦可佐证。晚年曾受之邀请,耕于射阳墟山中。其《自寿》(时寓泾上园)诗云:“两鬓蓬飞飒已秋,时间甲子已过周。苦吟捻髭意已得,自随荷身何忧。楚畹幽兰足纫佩,淮南桂树聊淹留。闻道有田堪养鹤,卜居吾爱射阳丘。”[6]此时的程诰已年登六十,有于此安度晚年之意。但刚居九个月,“会淮涨,田半湛溺。或曰害于耕。曰:吾志盖如是也。决谢去黄山中云。”

《霞城集》中有时间线索的诗中,最晚的一首《漕运》:

漕运东南岁万艘,涉江踰济不曾休。尽知奔走供臣职,敢谓疮痍切主忧。近报田租增户额,遥闻河决断淮流。(壬子秋河决,邳蔡之间水遂散漫,淮涸而浅,由是漕运艰阻。)挽输北上三千里,借问何时达帝州。[7]

诗中的自注亦可与侯一麟《霞城山人传》相印证。程诰由泾上园归黄山后的情况尚未见有资料记载。那么,程诰的生卒年可确定为(1492—1552后)。

程诰的生平经历中,还有两点值得关注:

一是他的商人身份。侯一麟的传记说他“素饶,游既久,尽散其囊金,卧黄山中,赀落而窭也”。似乎他只是出身于商人家庭。但他的同乡王寅却记载他曾“商寓大梁”[8]。传记只说到他的登华山诗受到李梦阳的夸赞,其实他曾经“及门受业”,且与李“策杖游华山”,“酬和于繁吹两台之间”。[9]在其《霞城集》中,有《酬空同先生》一诗,其中有“缅怀义利言,颓风激千古”[10]之句,所谓“义利”之言,显然是针对其经商活动的。又朱彝尊《静志居诗话》:“明以贾客而称诗者众矣。若歙州之郑作、程诰,龙游之童佩,皆贾也。然郑、程皆受学于李空同,童执经于归太仆,则不得以贾人目之。故录杂流自谷淮以下,而兼从之能诗者附焉。”[11]

二是他的交游。由于他游历各地,交往面很宽。除了前面所提及的李梦阳、朱曰蕃等地位高的文士以外,他在各地都结交了一些朋友,例如为他写传记的侯一麟,还有在登华山时遇见并一同攀登的武夷陈汝贤等。《霞城集》中,也列有“投赠”、“送别”、“会遇”、“酬答”、“寄遗”等类别,自是交往酬答之作,也显示了他的交往面之宽。卷四收录有《十子咏》,前有“叙”:“穷者士之常,君子斯固之矣!是十人者负振世之才,皆弗登庸于时,仆窃有感焉。岁月如流,存亡殆半,怀贤怆别,申臆撰文。”所列10人包括:“江陵蓝半村纯,字一之”;“金华方寒溪太古,字贵夫”;“邑人汪雪林道隆,字文侣”;“关中太白一元,字太初”;“尉氏左中川国玑,字舜齐”;“邑人郑方作,宜述”;“常山徐自痴萱,字柏主”;“闽中陈武夷汝贤,字子齐”;“三原王渭滨承祚,字天宠”等。

不过在他的交游圈中,他的徽州同乡占据的比例更大,例如郑作,在其《霞城集》中就有《过丰县悼郑宜述》(卷八)、《同郑宜述过左舜斋宅》(卷十二)、《汴上别郑宜述》(卷二十一)、《汴上闻郑宜述讣》(卷二十一)等诗作。前引《十子咏》咏郑作道:“双桥固多士,郑子独杰出。驰声梁宋间,雄豪古无匹。弓惭羿徒名,剑惜轲无术。才高天实忌,中岁遽婴疾。”其对同乡郑作的推崇和惋惜不难读出。其所赠答、酬和者中,多程姓、汪姓、鲍姓、方姓友朋,他们大多是徽州人。

(二)《霞城集》:程诰的诗歌创作概貌

《霞城集》,今存明天启二年(1622)程于廷刻本,原藏安徽图书馆,收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59册。

该集卷首除了侯一麟所撰《霞城山人传》之外,还有程诰族侄程于廷撰写的序言,称“其板向藏方皇父先生家,残阙不全,今岁予始购归,复搜遗书,补其阙略。楚人失弓,楚人得之,毋亦先生有灵呵护此宝,故而不容没没耶?抑珠还璧合信自有期耶?”末署时间为壬戌,当为天启二年(1622)。

该集凡二十四卷,各卷内容大体如下:

卷一,收赋11首、辞10首;

卷二,收乐府84首,包括“杂曲歌辞”、“相和歌辞瑟调曲”、“相和歌辞相和曲”、“相和歌辞平调曲”、“相和歌辞清调曲”、“相和歌辞楚调曲”、“相和歌辞吟叹曲”、“横吹曲歌辞”、“清商去歌辞西曲”、“清商曲歌辞江南弄”、“清商曲歌辞吴声歌”、“琴曲歌辞”;

卷三,收古诗五言87首,分为“投赠”、“酬答”、“怀思”、“寄遗”四类;

卷四,收古诗五言63首,分为“送别”、“寻访”、“会遇”三类;

卷五,收古诗五言66首,均为“登揽”类;

卷六,收古诗五言66首,均为“登揽”类;

卷七,收古诗五言69首,分为“游泛”、“感述”、“宴集”、“行旅”四类;

卷八,收古诗五言67首,分为“闲适”、“杂咏”、“怀古”、“哀悼”四类;

卷九,收古诗七言43首,分为“投赠”、“酬答”、“游宴”、“登揽”、“杂咏”五类;

卷十,收古诗七言46首,分为包括“寄遗”、“行旅”、“感述”、“送别”四类;

卷十一,收律诗五言77首,分为“登揽”、“游泛”、“怀古”三类;

卷十二,收律诗五言97首,分为“感述”、“寻访”两类;

卷十三,收律诗五言94首,分为“送别”、“会遇”两类;(www.xing528.com)

卷十四,收律诗五言85首,分为“行旅”、“闲适”两类;

卷十五,收律诗五言84首,分为“投赠”、“酬答”、“宴集”三类;

卷十六,收律诗五言93首,分为“寄遗”、“怀思”两类;

卷十七,收律诗五言62首,分为“咏物”、“杂咏”、“时序”、“哀悼”四类;

卷十八,收排律五言56首,分为“登揽”、“宴集”、“投赠”、“酬答”、“怀思”、“寻访”、“送别”、“行旅”、“感述”、“怀古”、“题咏”、“哀悼”十二类;又收律诗五言六句13首,分“感述”、“杂咏”、“行旅”、“闲适”、“寻访”四类;

卷十九,收律诗七言81首,分为“登揽”、“游泛”、“闲适”、“游宴”、“感述”、“怀古”、“时序”、“行旅”八类;

卷二十,收律诗七言80首,分为“投赠”、“酬答”、“会遇”、“寄遗”、“怀思”五类;

卷二十一,收律诗七言39首、绝句七言75首。律诗分为“送别”、“寻访”、“咏物”、“哀悼”四类;绝句分为“怀古”、“赠答”、“酬答”、“会遇”、“登揽”、“游泛”六类;

卷二十二,收绝句七言122首,分为“感述”、“寻访”、“送别”、“行旅”、“寄遗”、“怀思”、“游宴”、“杂咏”、“哀悼”九类;

卷二十三,收绝句五言131首,分为“感述”、“行旅”、“闲适”、“时序”、“怀古”、“投赠”、“会遇”、“登揽”、“游泛”、“咏物”、“寻访”、“怀思”、“送别”、“杂咏”、“哀悼”十五类;

卷二十四,收绝句六言10首、诗余50首。诗余亦分“游宴”、“行旅”、“怀思”、“送别”、“闲适”、“咏物”、“怀古”、“赠答”、“杂咏”、“哀悼”十类。

《霞城集》总计收录作品近1700首(篇)。其编排兼顾体裁与题材两个方面,各卷目录下均标明体裁和篇数,同时又分为若干题材类别。卷二十三所列题材类别最多,达15种之多,其中有些类别之间界限不清楚,或者重合,例如“宴集”与“游宴”、“登揽”与“游泛”、“投赠”与“赠答”、“酬答”等。

不过这样的编排也显示了程诰在体裁上的优长——五言诗的创作。从各卷所收作品看,他的创作体裁涉及辞、赋乃至词(诗余),但最多的还是五言诗,达十五卷,占卷数的一多半。七言诗则只占五卷,在数量上远远比不上五言诗。所以朱彝尊才评其诗作道:“自邑好为汗漫之游,山川郡邑,凡所经历,必纪以诗。气格专学空同,第才情稍钝,色泽未鲜,五言庶称具体。”[12]而在题材上,也显示了程诰的创作特色——游历,如“登揽”占去两整卷,在其他各卷中也有同类之作,其他如“行旅”、“游泛”、“寻访”、“投赠”等,均为游历题材或与游历相关。

按照该集的题材分类,其实程诰的有些思想和个性、情感被遮蔽了。

尽管他是商人,但仍然关心民生疾苦,卷八《邻叟三首》之一写道:“府帖已下县,县牌将下乡。点夫运皇木,差拨随丁粮。忆昨九庙灾,民心久彷徨。一身无弟侄,行矣早趣装。”,另外一首写道:“田园十余亩,邻舍四五家。耕获幸有托,安得长叹嗟。稚子废读书,荆妻罢绩麻。胥吏早已至,张威肆喧哗。”诗作中所写的老叟的生活虽然不乏农家风味,却又见出其生活的艰涩。

他也关注倭寇的侵犯,如卷十九《金陵闻贼陷上海县》:“十二都门晓不开,堠烽何处报倭来。江天风雨貂裘入,海邑兵戈羽檄催。负郭苏生无厚产,悲愁楚客漫多才。传闻百里空庐舍,谁暇凄凄恋草来。”

尽管他更多地读书创作,似乎是个文人,但其性格中有着豪侠、仗义的一面。

卷二《少年行》:“白马谁家子,纨绔绮秀裳。解鞍垂杨下,调笑当垆倡。手提碧玉壶,索酒临街尝。自言卖珠儿,承恩埒诸王。杀人闹市中,结客游侠场。廷尉不敢捕,天子借辉光。出入掖庭内,意气何扬扬。”作品虽然从古题而来,但还是流露出程诰内心的豪气。卷八《杂咏》之一:“杖剑千里道,报士来韩城。许身与刺面,大义存死生。尝读侠客传,久钦聂政名。人生感意气,宁论金重轻。”该作与前一首相同,都表达了对侠客的向往之情。

程诰也是有情感的人。卷十二《蜀中得家书三首》之一:“久客依江邑,书传故国新。欢腾檐雀晓,愁破砌花春。未白亲双鬓,俱安族百人。万金真自慰,醉酒肯辞频。”诗写他在蜀中得到家书的欣喜之情,仿佛屋檐间的鸟雀都在为他欢腾,他所有的忧愁也都一扫而光,台阶下面都是春天的景象。卷十九《小孙》:“小孙半岁解呼爷,趁食初惊出齿牙。学人调舌如鹦鹉,翻墨涂书似老鸦。夜听鼓声知踊跃,晓看花朵竞纷拿。愿言黠慧长如此,不负家藏有五车。”该作大约是其老年之笔,看到半岁的小孙子喊他爷爷,又忽然发现小孙子长出了牙齿,听他咿呀学语、在书上涂鸦,这些情景让他感到亲切,觉得人生有趣。

程诰的诗歌题材其实相当的丰富。他四处游历的山川景物,他广泛的交游和对朋友的挂念和情谊,他独特的人生态度,等等,都值得分析和品味。

(三)游历与田园:程诰诗歌的特色

就程诰诗歌创作的特色而言,体裁上以五言居多,题材内容则以游历与田园闲适为特色。

如侯一麟的传记所载,程诰游历了很多地方,他曾经“登太华,赋太华诗若干篇,出大梁,持谒空同李公。李公称山人诗华山公案是已。一日从容对山人曰:子之诗神境融会,异时以散置名家,子不后矣”。他拜谒李梦阳时所写的华山诗,就是收在卷五的《游华山四十首》。它们既写华山之景,也写登山的经过,如第一首《七月十八日始入山,遇武夷陈山人汝贤,遂与攀陟》:

尝观西岳图,梦寐莲花峰。今来履兹麓,踊跃孤云踪。独往予信勇,岂期君与逢。颐言凌绝顶,容与金帝宫。[13]

诗中写了西峰、南峰、玉女峰、毛女峰、朝元洞、水帘洞乃至洗头盆、仙掌等景色,如写南峰“天横浮云去,影落龙门松。秋旷气易爽,山深翠多重”,算得上是好句。但大部分还是以陈述为主,如《孙真师山房二首》、《下山及青柯平》之类,至于《希夷睡洞与陈山人谈武夷之胜》更非写华山之作。这四十首华山之诗,其实重心在诗题中的“游”。从第一首《七月十八日始入山,遇武夷陈山人汝贤,遂与攀陟》到最后一首《舟中望岳》,完整地记录了作者游华山的经历。《游华山四十首》诗前有小序称:

夫游情贵适乎兴,发兴必藉乎言,宣言在止乎义,三者具张,万象森著。予登太华之峰,赋诗而哦。评者谓其词罗邈旷,神境融会,可为兹山公案,同存永久。因而录之,以藏于家。

他在将这些诗作呈送给李梦阳的时候,当然还没有编刻成集。将这些诗作编入集子里时,他在前面加了小序予以说明,其中所谓的“评者”,从侯一麟的传记可知就是李梦阳。读过这些诗作,我们多少能感觉到空同先生的评价有些溢美,说这些诗“神境融会”,大约它们重在记游踪,故而处处有作者的身影存在。称它们为“兹山公案”,大约是因为它们是组诗,体量很大。如果从山水诗的审美看,这些诗作并不出色。

不过,随着不断的游历,又受到李梦阳的鼓励和指点,程诰以游历为题材的诗歌的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其长诗《发蜀中东归黄山乃述南北游历留别云巢王子》可说当时的一篇规模最巨的漫游长卷:

夙抱山水志,八极驰神游。闲栖五岳云,渴饮四渎流。历览遍遐旷,岂云迹九州。冲年弄篇翰,经史事校雠。诗礼闻庭训,素业承箕裘。下笔惊哲匠,耻为禄仕谋。清秋抱琴剑,首泛钱塘舟。溟濛冲海气,奔腾骇潮头。苏台眺震泽,茂苑趋长洲。阖闾铸剑所,烟树环荒丘。骑驴入建业,双阙红云浮。地壮龙虎势,天高鳷鹊楼。簪缨二族尽,颜谢诗名留。回桡遡歙浦,高卧黄山幽。躬耕拟郑谷,丘壑娱藏修。草木我为伍,著书非穷愁。大昧海鳖乐,多为井蛙羞。缅怀汉太史,探奇禹穴里。标明赤诚霞,影弄耶溪水。岸拂荷花香,湖深櫂歌起。草清藏书地,樵风暮帆驶。闽区访仙山,幔亭九曲涘。怅忆武夷君,曾孙会宴此。踰岭蹑罗浮,丹丘寻葛子。竹叶留仙符,鼎空泥色紫。山登蔚佗台,石识五羊址。炎岭腾瘴烟,蜃气嘘海市。庾岭度梅关,沿流放舸还。滩深章贡水,城峙郁孤山。帆趁南风便,洪都路不艰。缅怀赤松子,想像松门间。湖波冒彭蠡,庐阜跻孱颜。云开石镜净,藓积屏风斑。书院白鹿古,御碑天池劖。桥经三笑处,高风邈难攀。反棹向沅湘,庐溪越萍乡。五峰挹岳秀,九井餐灵浆。竹痕妃泪紫,兰气楚骚香。褚公洗笔水,池色犹辉光。却载篮舆去,秋风上都梁。金声击石磬,草衣谒珉王。丰宴醉一月,词笔叨擅场。扬舲过洞庭,九月下巴陵。范老先忧处,登楼见仪刑。水天遥不辨,风度鱼龙腥。轩辕张乐地,渔歌中夜听,七泽惊云梦,遥遥至南荆。鼓枻霜月白,濯缨沧浪清。闲寻绛帐台,坰草霜自荣。迟回庄冩吟,谁见登楼情。花光渚宫丽,柳色章华轻。忽忆中原游,枉道淮南城。淹留攀桂枝,刘安有贤名。重湖越甓社,射阳趁宵征。一饭德漂母,犹说胯下生。观海陟孔望,一槎泛澄瀛。夜涛翻火光,岛风振鲸声。圯上怀一编,下邳屡经行。壑窥吕梁险,郊历中都平。二陵瞻王气,帝业壮生成。驱车适徐沛,翩然向邹鲁。郁郁礼乐区,光焰烛万古。回首芒砀山,浮云霭烟莽。三山陟宋岳,废苑登梁台。授简忆司马,延召邹与枚。唯见金明池,禾黍青长垓。尘沙日暮起,万里长风来。时无赴死者,谁贵抱关才。涉洛度崤函,二华倚云开。携诗问青天,足底吼风雷。秦宫接汉畴,霜色森嵩莱。怅望三阁峰,终南但崔嵬。攀跻积雨阻,归梦停云催。黄河沿积凌,挂席踰江淮。除夕拜家庆,绕膝儿女偕。把酒赋新诗,行山办青鞋。荏苒岁时换,远兴萦幽怀。盛暑遡清汉,飞霜过郢门。楚王宫殿尽,霸业余荒原。盘空陟人岳,峭壁垂锁援。金阙閟紫城,披霞扣天阍。郊平俯邓苑,城远见襄樊。宾馆食有鱼,弹铗非徒喧。(时枣阳王殿下馆予于右文堂)青阳入三峡,花鸟双崖繁。攒峰蔽天日,绝壁啼哀猿。危滩断石积,亘古禹迹存。江流一万里,雨涨桃花浑。蜀道岂不险,渝歌断人魂。五月抵泸阳,侨居北岩麓。石磴延松门,川华照云木。三伏失炎蒸,清风午枕足。行将陟大峨,踏遍烟树绿。遥怜佛现光,五色堕吾目。雷洞即须叩,凤歌会当续。更有名山兴,青城有瓦屋。此时遇夫子,□□契投幽。君抱丘壑姿,晶晶荆山玉。纸裹或无钱,瓶储仅有粟。荣辱非所惊,毁誉信流俗。栖身屋数椽,漉酒巾一幅。有时得佳句,往往似皮陆。我本不羁人,怜君如骨肉。鸣桡发汶东,征途值上冬。青天出菡萏,碧迓西来峰。草堂浣溪曲,名城接芙蓉。去去江水远,飘飘转飞蓬。重来宝山麓,握手桃花红。遽尔一判袂,离忧无终穷。逝将适恒岱,大荒惊鸿蒙。归来天都下,霞城问葱茏。选松构云巢,为桥驾星虹。翩翩引鹤驭,来往浮丘公。舍精炼金液,玩世容成宫。严城下荆鄂,趣装倘君同。我为东道主,并作采芝翁。[14]

全诗230句,历数自己的游历所到之处,以及各处的景色、历史、人物、风俗,大约是文学史上最长、涉及游历之地最丰富的旅游诗。全诗以“夙抱山水志,八极驰神游”开头,气势已自不凡,诗中写所到之处,多有精警之句,如钱塘江“溟濛冲海气,奔腾骇潮头”,洞庭湖“水天遥不辨,风度鱼龙腥”,华山“携诗问青天,足底吼风雷”,三峡“攒峰蔽天日,绝壁啼哀猿”,既有气势,也生动形象。像这样以本人亲身游历为素材并且有一定审美价值的诗作,在一般的文人那里反而很难觅见。

程诰的家乡徽州本是山水秀美的地方,侯一麟的传记写程诰在游历很长时间后回到黄山,尽管资财耗尽,但“山人顾益怡,所善郑玄抚十五人结社天都峰下,咏益豪。天都,黄山最高峰也,有霞萦焉,则又称霞城山人”。这个时候,程诰的生活由“游”改为“处”,故而他的诗歌题材中,又增加了不少田园诗的内容。这诗作在其诗集的分类里,集中在“闲适”一类。例如下面三首:

柴扉修竹里,犬吠出烟霞。借斧来樵客,提壶问酒家。藤萝依树暗,篱堑引溪斜。回看谷口路,夹岸失桃花。(《过山家》)[15]

谷口风烟丽上春,几家茅屋倚嶙峋。莺疑客过浑无语,蝶扑花香不避人。流水自随村径曲,卜邻预喜土风淳。王租输毕无喧吏,争似桃源故避秦。(《山中憩村家》)[16]

场麦已登农事隙,草堂樽酒对高天。驯除鸟雀时双下,映日葵榴午更妍。岂有邻翁来往数,喜于村墅起居偏。年丰幸自饶新酿,安用区区挂杖钱。(《夏日郊墅》)[17]

这些诗作所写的山家和农家都处在美丽的自然环境之中,柴扉修竹、谷口风烟,流水曲径,这是山水徽州的景象。在这样山水画卷的叠印之下,农家的生活是安宁的,不仅“王租输毕无喧吏”,甚至黄莺、蝴蝶也不怕人。农家的生活也是悠闲的,场麦收获之后,就是“草堂樽酒对高天”,有邻翁来往,可以起得很晚。这样的农家生活自然让作者感到“闲适”。

最后谈一谈程诰的词。程诰的词作见于《霞城集》卷二十四,共50首。《全明词》不录,周明初《全明词补编》辑出47首[18]。其词据题材排列,分为“游燕”、“行旅”、“怀思”、“送别”、“闲适”、“咏物”、“怀古”、“赠答”、“杂咏”九类。其词风格不拘,兼得豪放与婉约两体。豪放者如《满江红·忆关河旧游》:

回首关河,凝眸处,遥山一发。云淡淡,万里长空,望中鸟没。鑫词笔挥残梁苑雪,箫声吹彻秦台月。问别来,戎马遍中原,久流血。 铜驼陌,已荆棘。金谷燕,草青色。叹千年空复,马蹄车辙。鼎湖龙去鸟号堕,函谷牛西紫气歇。怅旧游,却忆少年时,徒悲切。

此词选韵与岳飞“怒发冲冠”一词相近,悲切之风凛然在目。程诰也有不少风格近于北宋之词,如《玉楼春·西湖春游》之“可怜翠袖歌金缕,年少抛人留不住。一声檀板羽觞飞,醉倒花前在何处”极似珠玉词。《浣溪沙·春思》也婉约缠绵。词云:

燕外飞花搅独愁,江干忆共木兰舟。楚云千里夜悠悠。 无可语时空懊恨,最难忘处是温柔。梦魂长绕水东楼。

其“行旅”、“送别”词风格多近沉厚苍凉,如《清平乐·旅次渭城》云:

垂杨几树,旧是销魂处。不识阳关多少路,何限离人西去。 客舍犹连古丘,荒城自枕清流。暮呜马刍投宿,天空宾雁横秋。

此词境界空阔苍凉,未写羁旅之愁,而愁苦之思自在意中。

文学史对于程诰的诗歌创作没有给予哪怕一点点的注意。这是合乎情理的事情,因为程诰是个商人,没有功名地位。但作为一个与文学相关的古人,程诰的生活道路和他的创作,的确有其独到之处。这大约是钱谦益、朱彝尊等人还对他的作品给予一定肯定的缘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