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翁达杰小说在中国的翻译:三语石的鸣响

翁达杰小说在中国的翻译:三语石的鸣响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翁达杰10多本诗集和数本小说作品中,真正成就翁达杰并使其成为世界知名小说家的当属《英国病人》,这部小说使其荣获1992年布克奖由此书改编成的同名电影更是成为1996年奥斯卡奖的大赢家,独得9项大奖,也使这部小说在全世界畅销至今。2004年5月,翁达杰的《阿尼尔的幽灵》也有了中译本,中译名非常符合小说的内容与精神,叫作《菩萨凝视的岛屿》,由陈建铭翻译,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翁达杰小说在中国的翻译:三语石的鸣响

在翁达杰10多本诗集和数本小说作品中,真正成就翁达杰并使其成为世界知名小说家的当属《英国病人》,这部小说使其荣获1992年布克奖由此书改编成的同名电影更是成为1996年奥斯卡奖的大赢家,独得9项大奖,也使这部小说在全世界畅销至今。据有关统计,这本小说从199年至今,全世界共出现了30余种语言的270余个版本。

《英国病人》从一次坠机画面开始描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有个伤心人在意大利一幢废弃的别墅中的因缘际会。战争结束了,他们的梦魇却并没有结束,在周围世外桃源般的风景中,他们没有感到真正的和平与安宁。4个伤心人分别是在战争中失去父亲和孩子,身心俱疲的安娜固执地照顾着自己的最后一个病人;因偷窃技能成为战争英雄,也因此失去了双手拇指的卡拉瓦乔,在吗啡带给他的片刻亢奋中想象着过去的自己;聪明、机警但对任何东西都不放心,时刻感到危险如影随形的、缺乏安全感的印度排雷士兵基普;只能终日躺在床上,深陷回忆与幻觉的英国病人,他全身被烧焦了。《英国病人》的重点不在书写战争本身,而在书写战后人们如何摆脱战争带来的伤害,因此,这主要是一部关于战争的疗伤的小说。

该小说现有三个中文译本:其一是章辛等人的合译本,于1997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其二是袁鑫、王溪竹的合译本,于2009年由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出版;其三是丁骏的译本,于2012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其中前两个版本受到许多读者的批评。经过斟酌,出版方决定寻找新译作,出版全新译本,于是便出现了2012年的丁骏的译本。丁骏是《英汉大词典》编纂者陆谷孙教授的得意门生,曾翻译过塞林格的《弗兰妮与祖伊》《抬高房梁,木匠们》等作品,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有评论者认为,丁骏的译本,既准确传达了原文的意思,又照顾中文的文法,保留了英文的诗意风格。

2000年,侯萍、闻炜和姚媛等翻译的翁达杰的两部小说的合集《经过斯洛特/世代相传》,由译林出版社出版,这两部作品放在一起出版,确实也比较合适,前者是一部带有纪实性的个人史小说,后者则是带有自传性的家族史小说。《经过斯洛特》的主人公是一位爵士乐短号演奏家巴迪·博尔登。在这部小说中,我们看到的是零零落落的事实,看到的是由这些事实演绎的小说主人公经历尘事的过程和他的生存状态。小说本身带有一些侦探小说的特色,以警察韦布寻找失踪的博尔登为主线,这种寻找本身极具象征意味,既是对失踪的人进行寻找,又是对失踪者过去生活的寻找,更是对失踪者内在世界的寻找。作者通过这样的“寻找”以证实他对生活的认识:“钻石必须热爱一路上经过的泥土,必须热爱泥土有过的瑕疵,因为钻石原来也是泥土。”[2]《世代相传》写了作者两次回到斯里兰卡。在该国北部港口贾夫纳城堡里,在一个已有250年历史的一个叫洛克山望的地方,回忆翁达杰家的一个坏家伙的生平,这个人“被他自己的马撕成碎块”。虽然是一部纪实性很强的小说,小说中存在大量作者在多伦多与哥哥谈论家族历史的内容以及几十位受访者提供的资料。他本人为写作这部作品也确实分别于1978年和1980年两次回到斯里兰卡,但是,小说中的公人主,那个“被自己的马撕成碎块”的坏家伙并不是特定所指的人物,而是一种泛指。“他以充满神奇魅力的文字,让我们顺着他的笔触去追寻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种我们无法认知却又不能回避的主宰我们命运而不可抗拒的力量。这是什么力量呢?我以为仍然如《经过斯洛特》所揭示的那样,作者在这里还是寻求提示死亡的神秘与不可测性。也许,他认为人生最不可怕的是诞生,最可怕的是死亡,它的出现是不可知的,是人所不能控制的。与生相比,生若‘重’,死则‘轻’。人在某种境界里,追求的正是对这种‘轻’的逃脱,但你又无法逃脱,更不能回避,因此才有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的说法。与《经过斯洛特》的开卷一样,借作者第一人称的嘴说出与韦布一样的‘寻找’,只是在技巧上完全是另一种罢了。”[3]

1987年,翁达杰推出了他的另一部小说《身着狮皮》,这部小说与《英国病人》一起被看作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小说依据真实的故事底本书写而成。翁达杰在翻阅历史资料时发现1920年,有一个加拿大百万富翁名叫安布罗斯·斯莫尔,有一天他莫名地失踪了,从此杳无音信。这激发了翁达杰的文学想象力,出于对这个失踪的百万富翁的兴趣,他查阅了大量历史资料,并发现,官方的历史记载都是关于那些有钱人和有权者的历史,他要写一部关于身处边缘的移民们的历史,这些人在官方历史中是不被记述的,属于默默无闻的一群人。于是在小说中,他虚构了一个和失踪的百万富翁多少有些联系的边缘人群体。小说主人公是一个从加拿大乡村来到多伦多谋生的新移民帕特里克·刘易斯,他接受了委托去寻找失踪的百万富翁,同时他又以挖掘安大略湖底隧道来谋生。在寻找失踪富翁的过程中,刘易斯先后爱上了两个女人,一个是富翁的情妇,另一个则是她的闺中密友。这两个女人身上都有着奇特的神秘特质,吸引着刘易斯,让他痴迷,也给他力量,他原本平凡的人生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其间,另一些人物纷纷登场,由此“演绎出一出非官方书写的历史和人生的大戏”。刘易斯与这两个女人之间的关系成了这部小说书写的重点,“在遭遇了两个女人的爱情之后,也准备披着狮子皮独自走向加拿大蛮荒之地,去迎接自己的命运。爱情、激情、愤怒和贫穷以及革命,这些东西在小说那片段式样的描绘中,成为不断闪烁的主题,每个人都在寻找,都是历史琥珀中的蠓虫,都在寻找着人生的意义,并与时代的溃疡战斗”[4]

2000年,译林出版社推出了《身着狮皮》的中译本,小说中译名为《一轮月亮与六颗星星》,译者为张琰;2003年1月,译林出版社出版新译本,直译名为《身着狮皮》,译者是中国最重要的翁达杰研究者姚媛。(www.xing528.com)

2004年5月,翁达杰的《阿尼尔的幽灵》也有了中译本,中译名非常符合小说的内容与精神,叫作《菩萨凝视的岛屿》,由陈建铭翻译,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菩萨凝视的岛屿》写女主角安霓儿离开斯里兰卡多年后,作为人权组织的法医,回到故国调查一连串的神秘失踪案件。在调查中,安霓儿亲眼见到了时时发生的杀戮与死亡,秘密、误解与伤痛交纵于人心。正如小说的中译名暗示的那样——在这座菩萨凝视的岛屿上,悲剧不断在上演着。在这样的现实处境中,人应如何自处,人的出路在哪里?小说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思考,于是,小说在侦探悬疑小说的外表下隐藏的是作者对人物心灵世界的探寻。

2007年,翁达杰推出了他的另一部小说《遥望》,这是一部带有实验意味的小说,并没有一条贯穿始终的线索。小说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写一个家庭成员——安娜姐妹、她们的父亲和一个被收养的孤儿库柏——各自不同的命运和他们之间复杂的关系与纷争,困苦与暴力的阴影伴随着他们;第二部分则书写已成长为学者的安娜的研究生活及她的研究对象。她研究法国文学史上一个偏僻的作家,她自己的生活开始与这个作家发生关系,小说至此突然转向书写这个作家的生平,一直写到小说结束。我们几乎无从确定这样一部小说的主题,小说的名字“遥望”似乎暗示了我们什么,但又那么不明确。所有的人都会最终走向远方,无论他们曾经卑微地活着,还是为了某个宏伟的目标活着的,最终的结果都是一样——成为我们遥望的对象。小说似乎也在暗示我们人生的状态:每个人都是一位遥望者,命运可能让我们感到生命的无所适从,或停在原地,或狂奔前行,但无论怎样,我们都只能是一个遥望者,远方永远在前方,却永远是远方。2010年9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遥望》的中译本,译者为张芸。张芸在“译后记”中讲述了她对翁达杰和这部小说的看法以及她翻译这部小说的感受。在她看来,翁达杰不是一个叙述者,而一个用故事编织意境与情绪的诗人,而《遥望》也许是他写的最像诗歌的一部小说。其实以诗人身份登上文坛的翁达杰,其小说都带有非常强的诗化特点。之所以《遥望》给人更深刻的像诗歌的感觉与其内容和写作手法紧密相关,“在《遥望》里,既有讲述成长与爱情的青春物语‘安娜、克莱尔和库普’,残酷浪漫,令人心碎,又有宛若出自惊悚小说的‘红与黑’,紧张跌宕,扣人心弦。传统精彩的叙事,松散地组合在一起,挑战我们惯常对小说某些既定的期待。跳跃的不只是人物、情节,还有每个章节的风格与氛围。它像极了一幅抽象表现主义的绘画,纷乱的线条与色块,给人强烈的情感冲击,形成一种难以用文字来描述的沟通,因而也很容易让人陷入失望、不屑一顾,继而把它贬成不知所云。因此,阅读《遥望》需要的不仅是耐心,还要有一点开放的包容,接纳这种有点叛逆而与众不同的小说形式”[5]。翁达杰从小说创作尹始便不断进行着文体革新,从某种意义上说文体的革新是文学创作发展的巨大推动力,但对作家个人而言则意味着一种事业冒险——在作品的成功与失败,读者的接受与排斥的可能性中摇摆。翁达杰的文体革新应该说是成功的,而这种成功本身证明了翁达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他对文学事业的巨大贡献。

2011年10月,翁达杰出版了他的新著《猫桌》,小说带有一定程度的自传色彩,如作者本人所说,该小说里有更多关于斯里兰卡的元素1950年,一个11岁的小男孩迈克尔登上了从斯里兰卡驶往英格兰的船只母亲正在大洋对岸等着他。在船上的餐厅里,迈克尔被安排在离船长最远的桌子上就餐,在这个桌子上的人都是这艘船上最没地位的人。迈克尔与他同桌的两个同龄男孩子成了至交。在21天的海上航行中,迈克尔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冒险。小说的叙述在迈克尔当时的历险与成年后的生活点滴间往复穿梭,故事一个接一个地被讲述出来。正如有论者指出的那样,对海上航行的书写,是翁达杰童年生活经历的写照:“从微观上来说,父母离异、远距离搬家,对于11岁的翁达杰来说,很可能是两件非常大的创痛事件,成年后神秘的不安泉源可能就启程于那段漫长、颠簸的水路。”《猫桌》中的一句话也许很能说明这一点,“有些事件要花一辈子才会显露出它造成的伤害和影响”。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认为,迈克尔就是翁达杰本人,当然绝不是因为他们的名字一样,因为,至少从个人感受上二者是相同的。由是观之,这部书于翁达杰本人来说,就具有了“自我疗愈、自我释厄、找寻心魔”的意义。[6]2012年9月,台湾时报文化出版了《猫桌》的中译本,译者为李淑珺。中译本名字改为了《猫桌上的水手》。窃以为这一译名的改变,有削减小说的内涵之嫌,远不如直译成“猫桌”更合适。

至此,迈克尔·翁达杰重要的小说作品就都有了中译本,中国读者可以通过这些译本较全面地了解这位“无国界作家”的创作情况和作品风格,也为中国的翁达杰研究铺平了道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