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明代散文的流变:李梦阳、何景明的改革与吴中四学士的影响

明代散文的流变:李梦阳、何景明的改革与吴中四学士的影响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时期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前七子”,以诗文复古相倡,有力地改变了文坛风气。该时期还有祝允明、文徵明为代表的“吴中四学士”。这是最具代表性的张扬个性的明代文学理论。这种强调自然个性、尊重主观精神的文学思想,对明代散文,尤其是小品文的写作,产生了重要影响。明代小品文也从而成为明代散文的代表。

明代散文的流变:李梦阳、何景明的改革与吴中四学士的影响

一、明代散文的流变

宋代散文确立了古文的体式,其成就也达到古代散文的一个高峰。到了明代,散文的发展经历了一些曲折之后,再次出现一个特点,这就是散文的个性化明显起来。

明朝的开国之君朱元璋,崇尚儒学。《明史·儒林一》称:“明太祖起布衣,定天下,当干戈扰攘之际,所至征召耆儒,讲论道德,修明治术,兴起教化,焕乎成一代之宏规。”明初散文,以“开国文臣之首”(《明史·宋濂传》)宋濂为代表。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今浙江义乌北)人,官至学士承旨知制诰。宋濂认为文学的功用就是“明道”、“立教”、“辅俗化民”(《文说赠王生黻》),这种看法与统治者的需要一致。立国之初,他写了不少“修饰润色”之文,为新朝歌功颂德。他的散文也有富有人性、充满情趣之作。如《王冕传》就写出一个“狂士”的读书生活及精神面貌: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颂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自述性的散文,写自己早年求学之艰苦,是明代初期的好文章之一。

明代的开国功臣刘基(1331—1375),字伯温,青田(今属浙江)人,官至御史中丞兼太史令,是一位儒者,也是一位散文高手,其代表作是寓言集《郁离子》。他的《卖柑者言》是这类散文的代表作。

中国历史上,一个新朝的初期总是较之前朝更有生机和活力,明朝也不例外。而在新朝,朝臣中的能文之士,面对比较有朝气的时局,总是会比较真诚的歌功颂德,明初文人也不例外。盛行于仁宗、宣宗两代(明永乐至成化年间)的“台阁体”,就是这种背景下出现和一种文学现象。

“台阁体”的代表人物“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与后期的李东阳等,都是身居台阁的重臣。“三杨”无宰相之名,而有宰相之实,更重要的是他们参与了文化决策。《明史·杨士奇传》载:“帝励精图治,士奇等同心辅佐,海内号为治平。帝乃仿古君臣豫游事,每岁首,赐百官旬休,车驾亦时幸西苑万岁山,诸学士皆从,赋诗赓和。从容问民间疾苦,有所论奏,帝皆虚怀听纳。”他们的文学思想基础是程朱理学,作品多应制。《四库全书总目·杨文敏集提要》对杨荣的评论可视为对“台阁体”诸人的概括:“甚有富贵福泽之气。应制诸作,沨沨雅音。其他诗文,要皆雍容平易,肖其为人。虽无深湛幽眇之思,纵横驰骋之才,足以振耀一世,而逶迤有度,淳实无疵,台阁之文所由与山林枯槁者异也。与杨士奇国主一代之柄,亦有由矣。”(www.xing528.com)

三杨之后是李东阳主持政柄和文柄。李东阳是“茶陵派”诗歌的代表,但文章的主要倾向,是“雍容台阁”。其风格正如他在《倪文僖公文集序》中对馆阁之文的评论:“馆阁之文,辅典章,裨道化,其体盖典则正大,明而不晦,达而不滞,而惟适用。”

明代中期(1488—1572),文学的独立品格被大多文人重视。其背景是思想界突破了儒学传统。“理学之变而师心”,“时文之变而师古”(董其昌《合刻罗文庄公集序》)。“台阁体”受到批评,不同流派的作家涌现,不同风格的作品问世。这时期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前七子”,以诗文复古相倡,有力地改变了文坛风气。不久,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的多为嘉靖年间进士的“后七子”,也大力提倡复古。《明史·文苑传》载:“诸人多年少,才高气锐,互相标榜,视当世无人。七子之名播天下。”前后七子文学思想基本一致,但诗文理论和文学成就各不相同。

与前后七子同时,嘉靖年间还有一个文学主张鲜明的“唐宋派”,代表人物是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等。史称“慎中为文,初主秦汉”,后又师法“欧、曾”。他们在散文创作上摹唐仿宋,反对七子的“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唐顺之有《文编》,茅坤在此基础上选《八大家文钞》,唐宋古文八大家之称也由此确定。

该时期还有祝允明、文徵明为代表的“吴中四学士”。他们的文学思想解放,才华横溢。

商品经济发达是晚明社会的主要特点。明代后期社会生活随之发生了较大变化。主要表现为道德观念、价值观念不再受儒学统治,程朱性理之学在明代后期受到广大士人的鄙弃,“异端”思想空前活跃。“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文学思想影响很大。代表人物是“公安派”的袁宏道。此后又有“竟陵派”的钟惺、谭元春等,其文学主张与公安派相近,但又有自己的特色。公安派的散文,多是与日常生活有关的题材,作者借此抒写闲情逸志。由于篇幅短小,文笔轻快,风格诙谐,时人称为“小品”。晚明小品,正是公安派的一大特色。相比之下,竟陵派也写小品,但由于在结构、文字、意境等方面比较讲究,追求“幽深孤峭”与“别理奇趣”,与公安派小品有着不同的韵味。

晚明学理论中,影响最大的是李贽的“童心说”。这是最具代表性的张扬个性的明代文学理论。他认为“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者也”(《童心说》)。什么是“童心”?“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童心即出自人的本性的不假雕饰的情感。这是文学的一种理想境界。其思想性在于以此批判正统儒学的虚伪,并进而攻击统治思想。在此之后,袁宏道提出“性灵说”,发展了“童心说”,袁宏道认为:“出自性灵者为真诗。”(袁宏道《敝箧集》江盈科《叙》引)“世人所难得者唯趣。……夫趣得之自然者真,得之学问者浅。当其为童子也,不知有趣,然无往而非趣也。……(此)趣之正等正觉最上乘也。……迨夫年渐长,官渐高,品渐大,有身如梏,有心如棘,毛孔骨节俱为闻见知识所缚,入理愈深,然去其趣愈远矣。”(《叙陈正甫会心集》)这种强调自然个性、尊重主观精神的文学思想,对明代散文,尤其是小品文的写作,产生了重要影响。明代小品文也从而成为明代散文的代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