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明代文学与文化:公安派的散文创作成就

明代文学与文化:公安派的散文创作成就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公安派的创作公安派在诗文创作方面的成就,主要在于散文,特别是游记、尺牍以及阐明文学主张的某些序文。无论是记叙山林风景、描绘人情物态,或论述诗文的创作主张、评论诗文集的特色,写来都非常自然,如同行云流水,舒卷自如。公安派的散文,是晚明最有代表性的“小品文”。这里主要论述公安派主将袁宏道的游记,通过具体分析,领略其散文特色。

明代文学与文化:公安派的散文创作成就

(三)公安派的创作

公安派在诗文创作方面的成就,主要在于散文,特别是游记、尺牍以及阐明文学主张的某些序文。根据这些散文所具有的某些共同特色,称之为“小品文”。最鲜明的特色是:

第一,信手写来,深入浅出。在他们的文章中,很少引经据典,也很少板着脸孔说大道理。多半是以抒情的笔调来写眼前事物,说家常话,叙朋友情谊,却含有生活哲理情趣,读起来轻松愉快。

第二,风格明朗流丽,活泼自然,给人以清新之感。无论是记叙山林风景、描绘人情物态,或论述诗文的创作主张、评论诗文集的特色,写来都非常自然,如同行云流水,舒卷自如。没有装腔作势、矫揉造作、晦涩难懂之处。

第三,很少使用陈词滥调,语言庄谐杂作,饶有风趣,雅俗共赏,又不流于油滑庸俗。

公安派的散文,是晚明最有代表性的“小品文”。所谓“小品文”,就是善于将眼前事物、家常道理,画出一个境界,富有生活气息,有诗情画意之美。说话入情入理,纯用作者自己的语言,具有个性色彩;有时显得很工整,偶或带有戏谑笔调,色调给人和谐、清秀的美感。其基本特征是:玲珑剔透,自然意趣,不假人工雕饰;有时也很通俗朴素,给人以清新隽永之感。

这里主要论述公安派主将袁宏道的游记,通过具体分析,领略其散文特色。如前所述,“三袁”喜欢游山玩水,寄兴托情于自然风光,以自然景物之美反衬现实生活的丑。因而,他们游览自然景色,或在游记中对自然美的描述记叙,都表现出对个性解放、精神自由、确认人生价值的要求与愿望。

在游记中写自然景物之美,作者的审美意识和表现审美客体的艺术技巧,起着重要作用。袁宏道很善于发现不同景物美的特色,予以准确、生动、形象化的描写,使自然美转化为艺术美,供读者审美享受。例如《虎丘》,“其山无高岩邃壑”,要描写它的自然山水之美,就会缺乏艺术魅力。于是作者着重表现中秋这一天,游人之盛所形成的千姿百态的景象,写来历历在目:

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衣冠士女,下迨蔀屋,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罍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无得而状。

游人之盛非但没有给人熙攘烦乱之感,反而增添无穷的生机,感受到欢快愉悦的气氛。色彩鲜明,远近高低,错落有致。对中秋之夜游虎丘热闹场面的描写,也选择最有特色的景象,从时、空各个角度去描绘,逐渐构成美的意境:

布席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分曹部署,竞以歌喉相斗,雅俗既陈,妍媸自别。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竹肉相发,清声亮彻,听者魂销。比至夜深,月影横斜,荇藻凌乱,则箫板亦不复用。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每度一字,几尽一刻,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

渐次描述歌唱艺术的各个层次,不同的艺术效果,从听者由众而寡,时序由傍晚至夜深,美的意境逐渐进入最高层次,从客观效果的递进过程中,表现了作者所追求的正是最高层次的美——人所创造的艺术美与自然景色之美,融为一体的意境。

有山无水,或有水无山,都会显得单调,缺乏自然美的韵致。袁宏道就最欣赏山水相得之美。例如描写游览浙江诸暨五泄山瀑布雄奇壮丽之美的一段记叙文字,就运用各种艺术手法,从多侧面、多视角来表现这种山水相得益彰的奇妙美景:

五泄水石俱奇绝,别后三日,梦中犹作飞涛声……石壁青削似绿芙蕖,高百余仞,周围若城,石色如水浣净,插地而生,不容寸土。飞瀑从岩颠挂下,雷奔海立,声闻数里,大若十围之玉,宇宙间一大奇观也。

高峻青削的石壁与从岩颠挂下的飞瀑相映衬,更突出瀑布雄奇壮丽之姿;而以绿芙蕖比喻青石壁,以大若十围之玉比喻飞瀑,更显出宇宙间一大奇观的壮美。并运用夸张的手法,描写富有色泽的石“插地而生”,瀑布之声如“雷奔海立”。把石壁瀑布雄伟壮观的气势,极其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来,具有强烈的艺术美感,使读者如置身其境。

袁宏道的游记,不是客观记叙山水景致,而是在记叙过程中渗透了作者主体的审美意识,作为审美客体的自然美景,与作者的情趣融合在一起,显得格外清新隽永,而回味无穷。如《天池》首段写仲春时节华山晚梅、翠竹,参差映衬,美景如画,而作者在梦境犹感余芬:

时方春仲,晚梅未尽谢,花片沾衣,香雾霏霏,弥漫十余里,一望皓白,若残雪在枝。奇石艳卉,间一点缀,青篁翠柏,参差而出,种种夺目,无暇记忆。……梦境恍惚,余芬犹在枕席间耳。

白梅、青竹、翠柏、奇石、艳卉,组合成一幅天然的优美图画。而作者的心神则全部倾注在大自然的美景之中。自然美的情趣,使他从尘世仕宦的繁剧苦恼中解脱出来:

……行数里始至山足,道旁青松,若老龙鳞,长林参天,苍岩蔽日,幽异不可名状。才至山腰,屏山献青,画峦滴翠,两年尘土面目,为之洗尽;低回片晷,宛尔秦余,马首红尘,恍若隔世事矣!

他原以做官为苦事,因此,当这位吴县知县一来到幽美的自然境界,就如同避秦之人来到世外桃源,洗尽面目尘土,烦恼顿消。在他的游记中,也写游人士女之盛,却只是一种映衬,烘托出他所特有的审美趣味——欣赏清幽雅静之美。如《晚游六桥待月记》,先写西湖断桥苏堤一带,景色秾艳、游人众多:“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从字里行间不难看出作者对凡俗艳冶的厌恶之情。于是笔锋一转,写出了不能为“俗士道”的另一种美的意境:“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很鲜明地表现了作者的审美意趣,具有高人雅士所特有的情调。

袁宏道对自然美具有卓异的感受力,不仅能写出西湖、天池、五泄等名胜风景的特色,而且能于平淡无奇中发现美的素质,以白描手法表现出朴素美的艺术魅力,如《满井游记》,描写作者初春京郊之游舒适欢快的心情,虽无明媚的春色作衬托,但是却能于平淡中表现出自然风物的生机,给人一种明朗愉快、喜气洋溢之感: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艳明媚,如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妆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人,对美也最敏感。作者很善于从大自然的细微变化中,发现初春的生机,也很善于从平凡的景象中发现颇具吸引力的自然美。雪消后的山峦,刚解冻的水色,才吐芽的柳梢,破土寸许的麦苗,都洋溢着初春的朝气,或白描,或比喻形容,素淡、鲜艳,错落有致;茗者、歌者、蹇者间杂出现,使画面更富有生活气息。袁宗道的《小西天》、袁中道的《西山十记》、《爽籁亭记》等游记,也都写得清新活泼、自然成趣,把写景记事与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具有淡雅清俊之美。

三袁的尺牍、传记,也是真性情的自然流露,在给亲朋好友的书信中,真可谓“信口信腕”、毫无拘束,抒发真情实感,摆脱任何俗套,字里行间洋溢着天然情趣。如袁宗道《陶编修石篑》,就是很有名士个性特色的书信:

吴越间名山胜水,禅侣诗朋,芳园精舍,新茗佳泉,被兄数月占尽,真不虚此一归。而弟也,踯躅一室之内,婆娑数树之间,得意无处可说,虽居闹世,似处绝崖断壑,耳目所遇,翻助愁叹。乃知世外朋俦,甚于衣食,断断不可一刻不会也。岑寂中,读家弟诸刻,如笼鸲鹆,忽闻林间鸣唤之音,恨不即掣绦裂锁,与之偕飞。……燕中求友,亦甚艰难,近又寻得一人,曰颜与朴,相遇无几,又别去矣。此君气和骨硬,心肠洁净,眼界亦宽,第学问稍有异同处,家弟亟口赞叹……

从对陶石篑南归数月游山玩水、无拘无束生活的羡慕,抒发了作者向往自然之情。特别是读袁宏道几种诗文集后的心情,更可看出他们兄弟之间文学主张的志同道合。而从对颜与朴的赞赏中,也表现了袁氏兄弟高雅脱俗的性情,文笔轻巧流畅,比喻生动形象。袁宏道的尺牍,更是庄谐杂作,意趣横生,从尺牍中可见其个性特点。如《龚惟长先生》这封信中“真乐有五”之论,《丘长孺》一信中极言作县令的丑态;《汤义仍》一信则纵谈“好适之心”,不愿为官作令受牢笼,所以特别赞赏《庄子·逍遥游》中的大鹏形象,因它自由,人们不可能笼络、束缚它:“鹏唯大,故垂天之翼,人不得而笼致之。若其可笼,必鹅鸭鸡犬之类,与夫负重致远之牛马耳。何也?为人用也。”要求人格自由、个性解放的思想,非常鲜明,因而他把汤显祖引为知己

公安派的诗歌创作,正是他们文学理论的实践,一反复古之风,洗尽模拟习气,以清新自然的笔调,抒发真情实感。袁氏兄弟都曾涉足仕途,对社会的危机、政治的黑暗、官场的腐败、人民的苦难与愿望,都有所体察,也必然成为他们诗歌创作思想内容的一个重要方面。例如袁宗道《过黄河》,描写黄河波浪汹涌的情景:“一叶凌浩渺,沸波溅其上。鼓棹度中流,东西迷所向。雷车争砰,雪屋互排荡。”既是客观景物的描模,也是当时危机四伏的社会状况形象化的写照。袁宏道在任吴县令时,弊政民瘼有更具体的感受,《逋赋谣》就较深刻地反映了苏州地区人民繁重的赋税负担:

索逋赋,逋赋索不得。不是县家苦催征,朝廷新例除本色。东封西款边功多,江淮陆地生洪波。内库马价交垂尽,民固无力官奈何?苏州旧逋七十万,漕折金花居其半。安得普天尽雨金,上为明君舒宵旰。嗟乎!民日难,官日苦,竹开花,矿生土。

一个正直、同情人民疾苦的官吏,是有难言之苦的。既不愿残酷地剥削人民,又必须完成朝廷给予的剥削使命。无穷的边患、宫廷的奢侈挥霍,致使国库空虚,势必加重人民的负担。“安得普天尽雨金”两句,看似委婉,其实是非常辛辣的讽刺。诗的结尾几句,诗人从人民、官吏的情绪和各种反常现象中,意识到将要发生严重的社会变乱,终于发出愤怒的诅咒。正如他辞去吴县令后《答内》诗中所写:“我腕如绵面似纸,未得一钱先羞死,书生无才不解贪,不是将身比秋水。”在那黑暗腐朽的封建社会中,手软面薄、不愿贪赃枉法的书生,确实不是做官的材料,所以他干脆主动辞官,正说明官场的腐败。

晚明政治、经济的一大祸害,是朝廷派遣宦官充当矿监税使,“税官如虎如狼,与盗无异”[50],借机敲诈勒索,给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袁宏道《猛虎行》一诗,就是针对矿监税使的危害性而发的:

甲虫蠹太平,搜利及丘空。板卒附中官,钻簇如蜂踊。抚按不敢问,州县被呵斥。槌掠及平人,千里旱沙赤。兵卫与邮传,供亿不知几。即使沙沙金,官支已倍蓰。矿徒多剧盗,嗜利深无底。一不酬所欲,忿决如狼豕。三河及两浙,在在竭膏髓。焉知疥癣忧,不延为疮痏?

这首诗写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即在朝廷派遣宦官去各地充当矿监税使二年之后,正是“如虎如狼”的税官横行不法、到处作恶之际。地方行政长官对这些以皇帝为后台、有恃无恐的宦官都不敢过问。而诗人却敢于在诗中严厉斥责,予以尖锐的抨击,痛骂这伙搜刮民脂民膏的税官是“剧盗”,是“如狼豕”的猛兽,并提醒封建统治者;疥癣之忧也可能酿成难以治疗的大病。不出所料,临清、苏州、武昌等城市的矿工和手工业工人,为反抗矿监税使的压迫,先后发生暴动。公安派作家虽然寄情于自然山水,但是并不是不关心现实斗争,作为文学家、诗人,他们的历史使命感、忧患意识,还是比较强烈的。袁宏道《显灵宫集诸公,以城市山林为韵》四首之二,就是作家责任感的表白:

野花遮眼酒沾涕,塞耳愁听新朝事。(www.xing528.com)

邸报束作一筐灰,朝衣典与栽花市

新诗日日千余言,诗中无一忧民字。

旁人道我真聩聩,口不能答指山翠。

自从老杜得诗名,忧君爱国成儿戏。

言既无庸默不可,阮家那得不沉醉?

眼底浓浓一杯春,恸于洛阳年少泪!

诗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非常沉痛,朝政日非而无从过问,不得不闭目塞听,以免引起内心的苦恼。这正所谓“抽刀断水水更流,以酒浇愁愁更愁”,忧国忧民之心是无法排遣的。“新诗日日千余言,诗中无一忧民字。”好像是自责,实为激愤至极之言,何况忧君爱国,不是诗句上的表面文字问题,而是诗人的思想精神和灵魂,要以杜甫为榜样。因为时政的腐败,直言既无济于事,沉默又不可能,于是只好像阮籍那样醉酒佯狂。面对眼下的美酒,其实心情比有志于改革而被排斥的贾谊还更加痛苦。这也正是公安派诗的本色。

从诗的数量和艺术风格而言,更能代表公安派特色的,是那些描写自然风光、反映风俗人情、闲适意趣的诗篇。例如袁宗道《归兴》:“家傍青山曲,门当绿水斜。长峦通畎浍,古木间桑麻。吾欲学为稼,将无遂及瓜。还因归里日,预已惜离家。”家乡青山绿水、古木桑麻,优美古朴的自然景色,使诗人感到故乡格外亲切,刚回到村里,却已有舍不得离家的惜别之情。这感情非常真挚,朴实而有新意,直抒胸臆,而独出机轴。他写的《食鱼笋》、《新野道中》、《春日闲居》三首等,也都流露了诗人的真性情,清新活泼。宗道诗的缺点,是过于平实。公安派最有代表性的诗人,当然是袁宏道。他既才华横溢,又善于向民歌学习,在他的诗中具有率真清新的民歌风味,正如他自己所说:“近来诗学大进,诗集大饶,诗肠大宽,诗眼大阔。世人以诗为诗,未免为诗苦,弟以《打草竿》、《劈破玉》为诗,故足乐也。”[51]万历三十年(1602),在家居住,有机会漫游楚地,途中写了《竹枝词》十二首,纪所见所闻、土俗风情,民间思想感情和生活气息特别浓厚:

雪里山茶取次红,白头商妇哭春风。

自从貂虎横行后,十室金银九室空。

龙洲江口水如空,龙洲女儿挟巨艟。

奔涛泼面郎惊否?看我船欹八尺风。

雪中鲜红的山茶花次第开放,自然景色清新优美,而白头商妇却在春风中哭泣:因为宦官税使横行作恶,商人财富被敲诈掠夺一空。作者把所见的景象描绘出来,不加一句评论,感情倾向却非常鲜明。另一首的画面是欢快喜悦的,龙洲女儿在长江奔腾的波涛中驾船行驶,还跟她的情人挑逗戏谑,显示在惊涛骇浪中驾船使帆的本领,充满自豪而欢乐的情趣。再如《櫂歌行》,原是乐府相和歌曲调名,袁宏道用这一曲调来写新诗,与复古派模拟古乐府之作截然不同:

妾家白 洲,随风作乡土。弄篙如弄针,不曾拈一缕。

四月鱼苗风,随君到巴东。十月洗河水,送君发扬子。

扬子波势恶,无风浪亦作。江深得鱼难,鸬鹚充糕臛。

生子若凫雏,穿江复入湖。长时剪荷叶,与儿作衣襦。

我们宛然听到这位渔妇的倾诉,话语声音历历在耳,而其诉说的苦难生活景象,有如一幅幅图画:辛酸劳苦的渔妇、在大江中与恶浪搏斗的渔夫,还有以荷叶做衣裳的孩儿,栩栩如生地展现在眼前。他写自然景色,笔调格外清新,色彩鲜明:

树老无花也自新,山茶红似女儿唇。

数茎白发春前长,一点青峦雨后真。

莺欲下枝先作语,鹊能占岁亦如人。

锦鞯金络纷纷去,飞尽晴郊十里尘。

——《闲居杂题》

当春回大地之时,不仅鲜红的山茶花,雨后的青山、歌唱的黄莺,报春的喜鹊,生机勃勃,春意盎然,连无花的老树也很自然地呈现出新春的活力。以女儿嘴唇形容山茶花之红艳、特写雨后青山的真切明净,再描绘莺鹊的喧语之声,使大自然更富有春天的魅力,因而诗的末尾两句流露出摆脱官职束缚、飞向广阔天地的愿望,也就显得非常自然。再如《初至绍兴》,写山阴风俗人情,使读者如亲临其境:

闻说山阴县,今来始一过。船方尖履小,士比鲫鱼多。

聚积山如市,交光水似罗。家家开老酒,只少唱吴歌。

以形象化的比喻,生动地再现了当地风光,是一幅有地方特色的风俗画。袁宏道的有些诗,意似诙谐调笑,却因过于鄙俚肤浅,缺乏诗味谐趣,他自己也是不满意的。

袁中道的诗,大都失于草率浅露,但是如《午日沙市看龙舟》、《夜泉》等诗,写得情趣动人,意境优美,不失公安派诗的特色,兹仅以《夜泉》为例:

山白鸟忽鸣,石冷霜欲结。

流泉得月光,化为一溪雪。

描写月夜山中幽静的境界,月光下泉水特有的景象、逼真传神,富有生气,颇有王维写景诗的神韵意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