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往事回忆》读后感:感受张凯华笔下的文心滇云

《往事回忆》读后感:感受张凯华笔下的文心滇云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往事回忆》的作者张凯华先生,堪称地地道道的“小人物”。然而,就是这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人物”,却因生活在波澜壮阔的历史时代而拥有大阅历、“大人生”。然而,“小人物”也有历史的主动性,有时还很根本。这是拥有“大人生”的“小人物”才能秉赋的从容、淡定与境界。我要说的是,文学因黄钟大吕而精彩,但也由于“小人物”的“大人生”而亮丽。

《往事回忆》读后感:感受张凯华笔下的文心滇云

《往事回忆》的作者张凯华先生,堪称地地道道的“小人物”。小就小在他出身贫苦,在旧社会被抓过壮丁,在参加起义后当过普通士兵、卫生员,复员回乡后任过扫盲班教员、乡村郎中,最大官职不过江川县老河咀围海造田工委会委员,主要“负责1400多名民工的身体健康,管理食堂卫生、个人卫生,给民工看病”。如此而已。

然而,就是这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人物”,却因生活在波澜壮阔的历史时代而拥有大阅历、“大人生”。就是这个生于20世纪初叶的高埂村、前后只读过四年书的农家子弟,先后参加过赴越受降、海城起义、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解放大西南、广西剿匪抗美援朝等重大军事斗争,见证了土地革命、合作化、“大跃进”、“四清”、“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以及香港、澳门回归等新中国成长的风雨历程,从中让我们感受到华夏儿女的大情怀、中华民族的大命运、中国历史的大巨变。诚可谓“滴水知大海”“一叶著春秋”。

“小人物”在总趋势上一般都难以抗拒历史潮流,不易把握自己的命运,就像秋风里的一片叶,往往“高者挂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就像骇浪惊涛中的一扁舟,“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决定他们命运的只能是,也永远只能是社会运动的性质、规模,以及主导社会运动的力量。且看:在半封建社会,张凯华先生的人生必须从忍受阶级压迫,仅16岁就被抓当兵开启;在半殖民地社会,他只能面对日军已逼近云南东南、入侵腾冲的民族危难而抗争。而在党的领导下、在革命队伍中、在社会主义社会,他获得翻身解放、尽享改革开放的成果,也饱经“左倾”、右倾错误路线的创伤。被决定、被安排、被左右,随波逐浪,上下浮沉,具有适应性以求生存——这就是“小人物”的历史被动性。

然而,“小人物”也有历史的主动性,有时还很根本。否则,我们就无法回答同处一个时代背景下的人们为何会有不同的际遇,即使同为“小人物”其命运也为何会不尽相同,甚至大相径庭。这种主动性取决于一个人的道德、智慧、才情,以及主动追求、积极进取、自觉探索。在《往事回忆》中,由于生长于一个传统深厚、文化荟萃、人杰地灵的小山村且接受过初级教育,张凯华先生自小饱受青山绿水的陶冶、乡村文化的熏染、孔孟之道的塑造、杰出人物的感召,后来又受到党的教育,以及革命战争的锤炼、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洗礼,从而养成了仁义、厚道、乐观、忠诚、灵慧的品质,并直到晚年持续永守。从而,不论是行医还是务农,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不论是当“国军”还是成为共产党军队的一员,不论在旧社会还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不论是参与反法西斯战争还是投身国内革命战争,张凯华先生都能固守善本、真诚坦荡、勤勤恳恳、服务社会,同时通过参加起义、精研医术、救死扶伤、申请入党、立功受奖等挑战命运、升华人生,最终成为“大时代”离不开的“小人物”。如果说他在旧军队的染缸中能够“出淤泥而不染”是一种被动条件下的坚守,那么他在共产党领导下于人民军队、社会主义新农村所从事的一切,则可称之为与历史精神相契合的自觉选择,是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积极作为。

在中国历史上,“小人物”历来微不足道,但又存在,且须臾不可缺少。无数张凯华们虽与帝王将相、英雄豪杰共同创造了历史,却在“言必三代、述祖文武”的话语霸权下,被尽行隐略、掩盖去种种忍辱负重、精彩人生、美好追求、闪光智慧、发明创造。但令我们欣慰的是,《往事回忆》终于让我们照见这些“小人物”的平凡人生、普通生活中所跃动着的生命本真、道德操守、情感力量、无私奉献,以及毛泽东同志“卑贱者最伟大”,“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这一唯物史观的耀眼光芒。(www.xing528.com)

《往事回忆》并非出自高人韵士手笔,只是作者在耋耄之年回首如烟往事的平淡自述。它没有散文的笔调、没有史诗的结构、没有小说的情节、更没有戏剧的冲突,仅仅用一个“小人物”之口,讲述了自己的人生沧桑。只是由于始终将自己的思想、情感、命运与中华民族最苦难、最跌宕、最辉煌的历史事件联系起来叙述,普通人物就具有了典型性的意义,一般事迹亦凸显出特殊的品相,从而同样具有感人的力量,同样具有审美的情趣。于斯,可以让我们坚信的是:“小人物”可以因大时代而演绎“大人生”,“小人物”的“大人生”又是大时代的助推力;描写“小人物”的小作品,自有它不可取代的存在意义。

张凯华先生说:“我这一辈子经历了新旧两个社会,走过千山万水,尝过人生的酸、甜、苦、辣,度过了八十三个春、夏、秋、冬。人生是短暂的,只有青山、河流与天地长在。现在我虽然年纪大了,但身心却是健康的!”这是拥有“大人生”的“小人物”才能秉赋的从容、淡定与境界。

我要说的是,文学因黄钟大吕而精彩,但也由于“小人物”的“大人生”而亮丽。

2011年10月18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