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红楼梦》电视剧音乐分析

《红楼梦》电视剧音乐分析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电视连续剧《红楼梦》音乐分析片名:36集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出品: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导演:王扶林编剧:周雷、刘耕路、周岭主要演员:陈晓旭、张莉、欧阳奋强、邓婕、郭霄珍、张蕾、东方闻樱(饰探春)、张静林(饰晴雯)、袁玫(饰袭人)。《红楼梦》中共有12首主要的歌曲,于是也有了12个音乐主题,随着人物的出场、情节的推进,逐一出场,贯穿始终。

《红楼梦》电视剧音乐分析

电视连续剧红楼梦》音乐分析

片名:36集电视连续剧《红楼梦》

出品: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

导演:王扶林

编剧:周雷、刘耕路、周岭

主要演员:陈晓旭(饰林黛玉)、张莉(饰薛宝钗)、欧阳奋强(饰贾宝玉)、邓婕(饰王熙凤)、郭霄珍(饰史湘云)、张蕾(饰秦可卿)、东方闻樱(饰探春)、张静林(饰晴雯)、袁玫(饰袭人)。

词作者:

曹雪芹,(1715~1763)清代小说家,代表作《红楼梦》。字梦阮,号雪芹。曹雪芹在南京出生,曾在少年时代拥有过一段富贵荣华的生活雍正五年(1727),受政治斗争的牵连,曹雪芹之父被人参奏,革职抄家。晚年的曹雪芹流落到北京西郊,生活十分穷困,靠朋友接济和卖画维持生计。

曹雪芹性格豪放,喜欢饮酒,多才多艺,工诗善画。他在困苦与贫穷的生活中,坚持写作《红楼梦》。有诗评价《红楼梦》说: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经曹雪芹披阅十载,死后遗留下的《红楼梦》前80回的稿子,成为中华民族乃至世界文化的宝贵财富。

曲作者:

王立平,满族,吉林长春人,1941年8月生。著名作曲家,1965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现为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委。1968年至1979年到天津葛沽八一农场劳动,后在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北京电影乐团从事作曲创作。1985年任中国电影乐团团长。1993年后历任中国电影乐团艺术指导、一级作曲,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主席,中国电影音乐学会会长,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书记处书记。1995年8月加入民进。历任民进中央委员、第9届中央常委。1997年12月当选为民进第10届中央副主席。是第8届全国人大代表,第9届全国政协常委。多次在全国、市级音乐创作歌曲评选会上获奖。

王立平20多年来创作了大量影视音乐作品,作品中大多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个性。王立平是一位词曲兼长的歌曲作家,所创作的许多歌曲不但优美动听、情深意切,而且富于哲理和文化品位,雅俗共赏,广为流传。主要作品有:

纪录片音乐:《潜海姑娘》、《鸽子》、《海港之歌》、《周恩来总理永垂不朽》(合作)、《扬眉剑出鞘》等。

故事片音乐:《戴手铐的旅客》、《少林寺》、《潜网》、《夕照街》、《武林志》、《琴思》、《黑太阳731》、《她从台北来》、《晚清风云》、《第三个被谋杀者》、《诱捕以后》、《苏鲁国王与中国皇帝》、《残月》、《见习律师》、《来了个男子汉》、《人生没有单行道》、《黑色狂人》、《荧屏奇遇》、《香魂女》等。

电视片音乐:《哈尔滨的夏天》、《太行丰碑》、《万里长城》、《力挽狂澜》、《生命科学探索》、《中华文化之光》等。

电视连续剧音乐:《红楼梦》、《聊斋》、《徐悲鸿》、《李大钊》、《阅微惊魂》、《花木兰》、《火烧阿房宫》等。

话剧广播剧音乐:《未来在召唤》、《红楼梦》、《绿色克隆马》等。

歌曲:《太阳岛上》、《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驼铃》、《少林寺》、《牧羊曲》、《大海故乡》、《太行颂》、《飞吧,鸽子》、《大连好》、《江河万古流》、《红叶情》、《枉凝眉》、《红豆曲》、《葬花吟》、《说聊斋》、《血缘》、《世界在歌声中听到了你》等。

获奖情况:

第5届大众电视金鹰奖优秀连续剧奖

第5届大众电视金鹰奖最佳女配角奖(邓婕,饰王熙凤)

第7届(1987年)全国优秀电视剧“飞天奖”电视剧特别奖、优秀女配角奖(邓婕)、优秀美术奖、优秀剪辑奖(傅正义)

剧情梗概:

该剧以清代著名小说家曹雪芹的同名小说《红楼梦》为依据,以贾宝玉、林黛玉二人的爱情为线索,围绕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层层展开,以仅仅36集的篇幅生动、丰满地再现了封建贵族家庭中的喜怒哀乐和奢靡华丽的生活细节。该电视剧在情节上也别具匠心,前29集基本忠实于曹雪芹原著,后7集没有使用高鹗的续写,而是集中众多红学专家的智慧,结合红学研究的成果,照应前八十回的预照与暗示,重新组织剧情,使情节更为合理,更加忠实于作者的本意。

音乐分析

《红楼梦》的曲作者王立平曾说:“《红楼梦》音乐不是我凭空想象的,而是在书中苦寻而得,在我心里,曹雪芹如果是作曲家也会这么写。”的确,这里的音乐堪称经典,不仅仅是因为它动听,更因为它带有浓厚的传统音乐特点,听来仿佛就是从书中、从那个时代中流淌出来的,自然而真切。王立平只有把整部《红楼梦》烂熟于胸、把中国传统音乐了如指掌之后,才谱得出如此恰切和感人的旋律。那丝竹,那管弦,将乱世红尘之甚嚣、厚地高天之空寂活生生推到你的面前。《红楼梦》中共有12首主要的歌曲,于是也有了12个音乐主题,随着人物的出场、情节的推进,逐一出场,贯穿始终。在不同的情绪和场景中,这12个主题常会以不断的发展变化交替出现。

一、主题歌《枉凝眉》

曹雪芹原书中曾交待,当日神瑛侍者时常浇灌一株绛珠草,后来那株绛珠草得了灵气,投胎为人之前对神瑛侍者道谢说:“我会用一世的眼泪来报答你。”

这林黛玉,便是绛珠草降世为人,否则,又怎么会为宝玉抛洒这数不尽的泪珠儿?人人都说,黛玉心思太过细密,不够开朗和宽容,才惹出一身病来。殊不知,这眼泪不是凭白无故地流下,而是有因缘的。然而这因缘却又不够多,使两人只能相遇相知,无法使心事延续。于是便有了一曲《枉凝眉》,于是便有了“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这样的诘问。

《枉凝眉》是以宝黛二人的情感为主要内容的。旋律在《引子》的基础上扩展、丰富,形成回环曲折的曲调,宛如一腔心事,剪不断,理还乱,缠缠绕绕,挥之不去。剧中以这个旋律为主题的无人声乐曲先后在第1集黛玉首次露面时、第11集宝黛二人默默相对时等共出现了5处,女声独唱在第10集宝黛二人共同捧读《西厢记》及第32集宝玉与黛玉在园中共坐一条石凳时共出现了两次。

用作器乐伴奏时,作者把这首曲子掰成了两部分,曲子的前半段比较柔和,因此常放在表白、倾诉、伤情的抒情段落里,用于表现“愁”,曲调也较婉转:

比如第1集中,借贾雨村之口叙述了林黛玉的身份家世,而林黛玉其人却一直没有露面。到了第1集的中段,情节发展到了黛玉别京都,观众仍没有看到这美丽飘逸不沾一丝人间烟火气的林黛玉究竟是何样人物。此时笛子吹出主题音乐:

这是该段主题音乐第一次在剧中出现,起转场和引出下一情节的作用,基本上可以说,这段音乐是林黛玉的主题,是她的象征,果然,下一个镜头淡入,林黛玉双眉微蹙,眼含泪光若有所思地坐在船舱窗前,这一个正面出场,看似平平淡淡,实则由音乐为其造足了声势。

而这首《枉凝眉》的后半段高潮部分更加辽远空灵和凄楚:

这几句用于表现“悲”。在中国的古典文学中,“悲苦愁怨”都不是一样的,各有各的细微之处。而曲作者也同样在音乐中对细腻的感情加以区分,配合着情节和画面,与之浑然一体。比如第11集中,一大群姐妹说笑之后起身要走,宝玉在后面叫了一声:“林妹妹,你先站一站,我有话要说。”众人开着宝黛的玩笑散去了,屋子里只剩下宝黛二人默默相对,此时二胡和琵琶,拨动了善解人意的弦:

让这样的旋律流水般淌出,在两人都满心是话却无从说出时,音乐如泣如诉,将宝黛心中的情愫一一倾吐。

用人声歌唱的歌曲《枉凝眉》共出现了两次,在第10集中,宝黛共同捧读《西厢记》,两人同样孤高傲世,同样超然物外,有着共同的爱好,视彼此为知己。在落英缤纷的水边,女声独唱毫不掩饰地将二人的情意直白袒露。

第32集中,音乐的出现更是水到渠成。宝玉外出,在外面就听说南安太妃要到府中来,又听说南安太妃要在贾府中认一个干女儿送她赴藩和亲,心中就已忐忑不安,回到府中不见林妹妹,此时心中更加焦急:“是不是南安太妃,她……”生怕黛玉被选去和亲致使二人从此永远分开,宝玉的痛苦和焦急全都写在脸上。待后来知道不是黛玉,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也因此强烈地感受到了自己对黛玉的不舍,在这种情况下,宝黛二人走到树丛中时,停下脚步,宝玉脱下自己的袍子铺在石凳上,让黛玉坐上去,宝玉试探着抓住黛玉的手,黛玉抽了回来。二人默默坐了一会儿,宝玉再一次握住了黛玉的手,这一次,黛玉没有再躲避,而是终于和他紧握在一起。两个人都不善表达,或者说,是层层的束缚不允许他们表达,只有诗,只有歌,才能最隐秘而又最确切地传情达意,于是,此时那首只有两个人懂的歌曲适时地出现:(www.xing528.com)

《枉凝眉》作为主题歌首先展现了剧中主人公的爱情主线,其次预示了大悲剧的结局。这首主题歌得到了导演、编剧和观众的认可,做到了雅俗共赏。“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通过这首幽怨缠绵的乐曲,中国最怜人的古典爱情故事《红楼梦》再度感动着中国人的心。

二、《紫菱洲歌》

迎春是众多姐妹中最懦弱的一个,懦弱得连一个老奶妈都可以公然不经同意就拿走迎春的东西。同样是因为府里丢了东西,王熙凤带着家奴挨屋搜丫头们的物品,搜到探春屋里时,探春因觉受了侮辱便气得大骂。老妈子谄媚地碰了一碰探春,探春一巴掌打过去:“你是什么东西,也敢来搜我的身?”而迎春呢?不但任由下人们乱翻乱动,而且当自己的丫头司棋被查出违禁的东西时,迎春还胆小怕事,眼看着司棋受罪却只能暗自垂泪,不敢出言相救,生怕惹火上身。连贾政的大太太王夫人都忍不住数落迎春:“你和探丫头都是姨娘生的,你娘比赵姨娘强百倍,你也该比探春强才是呀,怎么反不如她!”这样的一个娇弱小姐,不免让人替她担心,在自己家里尚且处处忍让,处处受气。一旦出嫁,在夫家若遇人不淑,岂不更加要忍气吞声了!

然而你却只能眼睁睁看着她一步一步地走下去,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性格决定命运,果然不错。第30集中,迎春将遵父母之命嫁人了,一首女声独唱《紫菱洲歌》借宝玉之口,将迎春出嫁时手足分离、无依无靠的伤心愁怨唱出。

这首歌以旋律下行开始,压抑而沉重,像迎春的性格。这首歌与其他歌不同的是,虽然用的是女声合唱,但却是以宝玉的口吻来叙述心情的。

可怜懦弱的迎春,白生在豪门望族,连离愁都是别人替她倾诉!可恨胆小的的迎春,白养在绣户金闺,连出言理论的勇气都不敢拿出!

三、《分骨肉》

《分骨肉》是12支曲子中,最为荡气回肠的,也最为悲壮。比较起来,其他曲子更偏重女子的细密心思,喃喃絮语;而《分骨肉》却添了男子的豪气,正像探春的性格,柔中带刚,坚强果断。探春远嫁,也是一场伤心离别的戏,从探春踏上船,牛角号和海风的音响开始营造出海边辽远而空旷的环境,使人为探春难过:此去茫茫,何日能归?然而如果在这里配上“眼空蓄泪”未免与探春的坚毅和背景的空阔不协调;同时,探春不是迎春,不须别人来替她慨叹“池塘一夜秋风冷”。探春不是一个唯唯诺诺、忍气吞声的女子,她敢说敢做,于是,一腔去家怀乡、赴藩和亲的伤心全化作一曲《分骨肉》,撕心裂肺地从心底喷发而出。

歌声从低音区开始,如同探春努力压抑着的悲伤:

待说到“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后终于压制不住,大放悲声:

五度的大跳如人的突然爆发的哭声,尖利而揪心。画面语言无力传达的感情此刻通过音乐淋漓尽致地深入观众的心中。观众被音乐打动,已不仅仅是陪着剧中人落泪而已。

四、《葬花吟》

《红楼梦》的12首歌,多半都是女声或男声独唱为主,或至少由独唱起头,惟独《葬花吟》一首,由女声齐唱开始,富有群体感,使人仿佛置身于空旷辽远的仙界花前,云间仙子们歌唱着花儿的艳骨芳魂。“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短短的间奏过后,女声独唱如一个司花女神从众仙子中徐徐现出,“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什么是风刀?何物为霜剑?这两件事物一定不是没来由的。是什么对她严酷相逼呢?剧中没有答案,然而,若细细听去、看去,处处是答案。《葬花吟》的主旋律及前奏以乐曲的形式在剧中多次出现。

第4集中,秦可卿身染沉疴,二胡拉出《葬花吟》的前奏:

第5集中,秦可卿重病卧床,琵琶奏出《葬花吟》的主题:

对于秦可卿来说,重病是风刀,而贾珍的引诱、尤氏及舆论的压力是霜剑,刀剑紧紧相逼,终于将艳丽明媚的秦可卿逼回天香楼,魂归离恨天。

第8集元妃省亲中,将外眷和仪仗宫娥屏退后,刚刚还母仪天下接受自己家人朝拜的元妃上前一步,颤抖地带着隐隐的哭泣叫了一声:“老祖母……”便哽咽了。家中姐妹姑嫂全都哭作一团。琵琶声音响起《葬花吟》的旋律,对于元妃来说,父母家人整个贾府的依仗是风刀,皇宫深院争权邀宠是霜剑,风刀霜剑不仅严相逼,而且横七竖八搭成一个牢笼,将三春不及、灿烂明媚的初春关景深锁其中,在严寒之下,逐渐黯淡、凋零,直至消亡。

第18集中,贾母的丫环鸳鸯被大老爷看中,将要被迫成为大老爷的姨娘,鸳鸯不愿意屈从,于是跑到园中流泪,串串泪水中,《葬花吟》的旋律再次在琶琵弦上响起。对于鸳鸯来说,主子的贪欲与权势的压迫是风刀,下人的身份和不幸的命运是霜剑,在看似春光洋溢的大观园中悄无声息地对准了她的咽喉。虽然鸳鸯以自杀作为威胁暂时逃脱了大老爷的强迫,但是,对准她的刀剑一刻也没有离开,命运已经注定。鸳鸯终于在老太太去世后,将自己交与一尺白绫,带着对这个世界的失望、恐惧与痛恨永远地离开。

当然,最先吟出这首词的,还是黛玉。芒种时节,花落满地,黛玉荷锄携锦囊来到树林中,将落在地上的花瓣尽收锦囊之中,然后埋在土里。在水边,意外地遇见了宝玉,真是一对痴人———宝玉也在惜花,他惜花的方式是把花瓣抖落水中,让它们随水流走,免得被人任意践踏。黛玉对他说,若是流到什么污浊的地方,反倒把花给糟蹋了。“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芳魂。”于是,二人一同以土葬花,音乐起,女声合唱《葬花吟》为黛玉唱出花的命运,也唱出黛玉她自己的命运。

五、《晴雯歌》

每逢家宴酒席、佳节欢庆之时,《晴雯歌》的旋律必会以欢快的节奏衬着人物的欢声笑语,这个旋律与“喜庆”紧紧相连,密不可分。全剧分别在第1集林黛玉初进贾府时、第2集薛宝钗进贾府的晚宴上、第7集贾宝玉随贾政游大观园时、第8集贾元春省亲进入荣国府的过程中、第19集众姐妹烤鹿肉赏雪景时等共出现11处欢庆场面,于是也随之出现了11次以二胡、琵琶为主的这段音乐旋律。若少了这段音乐,则画面人声将冷清不少,喜气不足;若另加些别的音乐,则整体音乐样式太多,杂乱无章。其实在欢宴之上,少了王熙凤都可以,惟独少不了这段音乐。不知道是否有人注意过,第28集的家宴中,贾家败落,众人散去,王熙凤也没有参加,于是无人说笑,贾母备感冷清。而事实上,仔细数来,并没有少几个人,也有人在讲笑话,少的,只是《晴雯歌》。只一段旋律,就使全部情绪一落千丈,冷清寂寞了。

其实,这《晴雯歌》却是一首最痛心不过的挽歌,在长长的故事中,一直做着喜庆的欢声笑语,只在故事快结束时才显露出它本来的哀痛音调。如晴雯短短的一生,风流灵巧,永远嘻笑喧哗着,谁承望,去时却那样悲凉可怜。在第29集中,晴雯将死,走入宝玉的梦中与他诀别。宝玉在心事重重的梦里,远远望着晴雯的身影飘近,《引子》中的旋律出现了一句,更加让人如坠云中。宝玉从梦中惊醒,哭叫着:“晴雯死了……晴雯死了……”

第二天,一个小丫头见宝玉失魂落魄的样子,便对宝玉说,她去看过晴雯了,晴雯临死前,告诉她,自己不是死,是去天上做芙蓉花神了,此时,编钟一声两声地飘来,古筝流云似的声音再加上二胡在高音区的哼鸣,如梦如幻的声音营造出神异气氛,真像晴雯已经去做了花神一样。

宝玉设香坛做了一首诗悼念晴雯,敬献“芙蓉女儿”之前,《叹晴雯》的前奏音乐突然进入,笛子与古筝流水般涌入心里,接着,女声合唱开始吟咏一个伶俐娇媚的晴雯。

一切对晴雯的想念、为晴雯的惋惜、替晴雯的不平……千头万绪被歌声推到极致,在歌声里恣意挥洒。

六、《题帕三绝》

插曲《题帕三绝》的主旋律上下起伏,一唱三叹模仿人的悠长的叹息:

再用二胡等弦乐器来演奏,更增添忧怨伤感,让人愁肠百转。因此每到人物伤感落泪时,这段音乐便时常淡入,既像在劝慰人物,又像在替人物倾诉,弦弦掩抑,似诉平生缠绕不尽的悲伤命运。

嫁给贾琏做偏房之后,被王熙凤发现而接进贾府百般刁难的尤二姐,有苦难诉,整日枯坐,“眼空蓄泪泪空垂”,此时音乐悄然浮出,使尤二姐泪眼望花的形象越发让人怜惜。

而这段音乐在另一处的运用也是别有深意。第28集中黛玉和湘云月下联诗,湘云吟出一句“寒塘渡鹤影”,黛玉对了下句“冷月葬花魂”,湘云评价说,诗句虽好,只是太过凄清了。话音落下,如泪珠珠般颗颗滚落的琵琶声进入,俨然伫听过此话的黛玉,一腔愁怨涌上心头。这里,不论是音还是画的叙述似乎都与平常的愁思别绪不太一样,音色沉重,画面黯淡,仿佛预示着什么。到底是什么却又捉摸不着,这个悬念直到第36集大结局中才借湘云之口揭示出来,此时湘云已被卖到船上成为青楼歌女:“当日我和林姐姐在园中联诗,我的一句是‘寒塘渡鹤影’,她的一句是‘冷月葬花魂’。没想到竟一语成谶,我如今在水上漂泊,而她却已经……”

七、《好了歌》

第1集中,故事一开始,便是一个道人的中景。跛足道人哼唱着什么,在绿草红花间弥漫着一种散淡闲适的愉快,与这部电视剧开篇男声诵读诗句的沉重正好相反。由跛足道人口中,《好了歌》第一次出现,似乎开始便向人劝谕:忘了一切,放开一切。然而,尘世之所以为尘世,凡人之所以为凡人,恰恰是因为看不开这些,但也正因如此,才有了整个故事。所以道士用着一种超然的态度唱着,并不希望谁把这《好了歌》当真,只是在慨叹,只是在讲诉。

继而音乐一转,笛子、琵琶、丝竹之声,衬托出一片清平盛世:杂耍声,叫好声,金陵的繁华让人目不暇接,面对如此喧嚣热闹的万丈红尘,谁肯静下心来听一个跛足道人的胡言乱语呢?

林黛玉进荣府时,道士又出现了,《好了歌》第二次唱出,在歌声中,黛玉的轿子进入这个后来发生了无数故事的大宅子。

第2集中,甄士隐不慎把唯一的宝贝女儿英莲(即后来被卖到薛家给薛蟠做姨娘的香菱)在集市上弄丢了。遂万念俱灰,垂垂老矣时又听到《好了歌》,这曲调简单却直指人心的歌儿让甄士隐心中一凛,于是随道人飘然而去。这是在《红楼梦》中的第一场悲剧,然而却被一笔轻轻带过,在《好了歌》中淡淡地消逝。

此外,还有其他几首歌曲,如以人物为内容的:评王熙凤的《聪明累》,怜香菱的《叹香菱》;以情节为内容的如《红豆曲》;将黛玉咏菊花的诗入歌的《秋窗风雨夕》。曲曲恰切,首首动人。在剧中勾勒人物形象、概括人物性格、预示人物命运、交待背景、烘托气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