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刘老根》音乐分析:电视剧音乐艺术揭秘

《刘老根》音乐分析:电视剧音乐艺术揭秘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电视连续剧《刘老根》音乐分析片名:18集电视连续剧《刘老根》出品: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编剧:薛立业万捷导演:赵本山谢晓嵋主要演员:赵本山范伟高秀敏等词作者:何庆魁,1947年,出生于吉林扶余县。

《刘老根》音乐分析:电视剧音乐艺术揭秘

电视连续剧《刘老根音乐分析

片名:18集电视连续剧《刘老根》

出品: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

编剧:薛立业 万捷

导演:赵本山 谢晓嵋

主要演员:赵本山 范伟 高秀敏等

词作者:

何庆魁,1947年,出生于吉林扶余县。1966年参军。1992年开始小品创作。1997年何庆魁以小品《红高粱》开始和当时已经非常红的赵本山合作,从此更是一发不可收拾。1998年春节晚会又以小品《拜年》把赵本山、高秀敏和范伟的黄金组合首次介绍给了全国人民。此后,他们形成一个固定的合作团队,进而成为小品“铁三角”。后来何庆魁又创作了小品《昨天、今天、明天》、《钟点工》、《卖拐》、《卖车》、《心思》等,影视作品《男妇女主任》和在中央电视台热播的《刘老根Ⅰ》、《刘老根Ⅱ》等。何庆魁的作品几乎炮炮打响,屡获大奖。

曲作者:

杨柏森,1953年10月6日出生。吉林省松原市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满族音乐家协会理事,吉林省青年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作曲,松原市艺术创作研究所所长。

代表作:《大姑娘美、大姑娘浪》、《黑土地生死之吻》、《农家十二月》、《刘老根I》、《刘老根Ⅱ》、《马大帅》、《男妇女主任》、《小城交警》、《大山嫂》、《种啥得啥》等音乐作品和多部电视连续剧音乐。

剧情梗概:

本剧讲述的是东北长白山区普通农民刘老根带着“岁数不大,还想干点事”的简单意愿从省城回到家乡,利用天然的旅游资源在自己的家乡办起了民营企业“龙泉山庄”以及经营山庄的过程当中的辛酸苦辣的故事。

该剧通过对刘老根、丁香、药匣子等人物形象的塑造,描绘了东北农村生活画面。而其中二人转的大量使用,更是该剧主要特色之一,它通过人物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二人转演唱,展现了二人转艺术的多姿多彩,传播了二人转独特的文化魅力。

创业过程中,刘老根不断遭遇来自生活、观念、情感和内心的冲击,使这位在生活面前从容不迫的过来人,不得不一次次地重新审视自己……

如何推动事业,如何对待情感,如何把握内心平衡,似乎是刘老根永远做不完的课题……

音乐分析

一、电视剧《刘老根》的音乐创作

电视剧《刘老根》全剧音乐由片头曲《只求无愧过百年》、片尾曲《圆梦》、主题歌《会飞才叫龙》及若干段各种性格的配乐组成,全剧音乐个性鲜明,不仅具有浓郁的东北长白山区民族民间音乐风格,而且比较准确地把握了该剧主题,刻画了剧本所提供的各种人物形象,很好地烘托了剧情的发展,为完成全剧的最高任务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1.片头曲《只求无愧过百年》

该曲作为全剧的核心音乐,比较凝练地提供了剧本所要求的主题特征、地域风格、精神气质、时代背景等要素,为全剧音乐的设计与展开奠定了基础。

(1)曲式结构

片头曲《只求无愧过百年》的结构为“前奏———A———B”单二部曲式。A段是典型的起承转合式歌谣体四句单乐段结构,每句4小节,共16小节,按歌词看,它是5字句,也就是说A段应由两段构成,但曲作者在安排音乐段落时却把两个5字句的歌词变为一句,谱成了四个大句的单乐段。也许有人会分析为2小节一句,把A段分为2个乐段,可是从音乐上看“一撇一捺叫个人,活在天地间”这两句明显是上一句的承句,而决不是转句;“人间有正道,岁月有更迁”这两句恰恰构成了明确的转句,由此可以确定作者是以十字句进行分句谱写构成乐段的;B段为20小节,扩充了4小节,用非歌词的衬字把全曲推向高潮。该段的写法是以5字句为基本句型结构的,“好钢宁折也不弯”作为B段的最后一句谱成阻碍终止,为调式的二级音,和声为“属”方向,这样才使得第二次的重复来得必然顺畅。

(2)节奏上

该曲在节奏方面比较多地采用了流行歌曲所惯用的“切分”节奏,如“岁月有更迁”、“只求过百年”、“好钢宁折也不弯”等句的尾字落音,打破了传统的强拍强位落音规律所产生的呆板、单调、过于方正的感觉,使该曲更有流行色和通俗感,从而更贴近观众、更贴近时尚。

(3)调式、调性及旋法特点

该曲为七声性E宫系统的E宫调式。宫调式有着完整的属、下属两个大三和弦的支持,主音十分明确稳定,大调色彩非常鲜明,从而使该曲总体上表现了开朗、明快、有力的曲调性格。该曲属于七声调式,调式中的“7”音的存在属于以下三种情况:

·大多情况属于东北语言音调“去”声字的习惯演唱修饰方法。如第一句的“脚踏黑土地”的“踏”字;“头顶一片天”的“一”字等,如果唱成纯粹的“7”音就不是东北民歌了,它实质是“2”到“7”的下滑装饰性旋法。

·是“变宫为角”的暂时离调。如“人间有正道,岁月有更迁”这两句,

实质是它的属方向:

·调式偏音。如“好马不吃回头草,好钢宁折也不弯”、“老鹰剩下一口气,它也要钻一把天”处都属于偏音。

在旋法写作的特点方面值得一提的是作者有意突出了调式的6级音“La”,(即经常处于“强拍、强位、长节奏”)其旋律经常出现“6321”、“2761”、“61316”、“6561”等进行,给音乐铺上了一层“羽”调色彩,难怪我们在聆听或哼唱该曲之后总觉得有些柔情、有些苦涩的小调的味道,有些说不出的感觉在里面。具有这种功能的音乐,恐怕也正是表达刘老根这个特定的时代、特定的背景、特定的人物形象、人物心理和独特的思想感情所必需的吧。

东北民歌大多以“徽”、“羽”、“商”调式为多见,“宫”、“角”调式比较少,作者也正是为了求得新鲜,回避雷同,同时考虑调式特性,才独巨匠心地采用了比较少用的“宫”调式的。我们可以看以下谱例:

它是不是与《只求无愧过百年》的味道有些不同呢?该曲是一首传统的东北民歌,是明确的“宫”调式。它的6级音的出现频率和该音所处的强弱位置与《只求无愧过百年》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4)音乐素材(主题)

曲作者没有沿用传统的以整首民歌作为基调进行改编或套曲装词的民间“编曲”法,而是以东北民间音乐、东北说唱音乐、东北民歌的典型音调和具有典型意义的曲调作为动机或核心素材,在遵循东北语言调值特色的基础上,采用理论作曲的方法,对“核心素材”加以发展变化,形成了主题音乐即片头曲《只求无愧过百年》。它是全剧音乐的核心,是全剧音乐的源头。其选用的原始音乐素材为以下三首东北民歌:

只要把《只求无愧过百年》与以上三例原始的东北民歌仔细对照,就可以明显看出作者采用了哪些材料作为“核心素材”的了。

2.片尾曲《圆梦》

该曲的结构是“引子———A———B”,即单二部曲式加引子。引子前面两小节前奏后开始男女声齐唱,风趣调侃、诙谐幽默的引子部分。紧接是一个7小节的间奏,也可以说是下面单二部曲式的前奏。

男女声齐唱的引子部分素材取自东北民歌“双十比”和“盼五更”,反复段是第一段的上方四度非严格模仿,引子部分的调性也与原民歌相同,即“徽”调式:

主体部分的A段是一个起承转合式四句结构单乐段,因句式的变化,乐句也有所变化,但总体是遵循“起承转合”原则的。

曲调来源是从片头曲《只求无愧过百年》中提炼出来的。请看片头曲的“脚踏黑土地”、“活在天地间”、“人间有正道”等句,仔细哼唱片尾曲《圆梦》的旋律的来处也就清楚了。另外一首“盼五更”:

3.主题歌《会飞才叫龙》

该曲的结构同样是起承转合四句式单二部曲式。素材取自“光棍哭妻”和“寡妇难”两首东北民歌:

作者选用了以上两首民歌中最有代表性的乐汇,作为主题曲《会飞才叫龙》的“主题”进行发展变化,另外还借鉴了东北二人转曲牌“靠山调”的旋法及个别落音,使得主题曲《会飞才叫龙》与剧中主人公的形象十分贴切。

4.电视剧配乐

电视剧《刘老根》的音乐,除了片头、片尾及主题曲外,还有一定数量的配乐,比较独立使用的共有11段,其取材一般分为三种情况:

(1)以片头曲的素材为“主题”进行发展的(此类为大部分)。

(2)采用合适的民歌及其他民间音乐的典型乐汇。

(3)根据剧情自由编写。

这十几段配乐就音乐的表情、性格大致可分为以下情况:(www.xing528.com)

朴实明快、红火热情、略带调侃。代表主人公刘老根形象,或比较正面形象的配乐如配乐1、配乐2、配乐10、配乐8。此类配乐的特点是:一般速度为中速或中速稍快;配器稍浓,织体也稍微复杂,乐器大多选用板胡、二胡柳琴扬琴唢呐、竹笛等。

比较抒情的、安静的、甜美的配乐。如配乐11、配乐6、配乐3、配乐4。此类配乐的特点是:速度一般为中速稍慢;配器较清淡,织体也比较简单,乐器常为二胡、琵琶、扬琴、曲笛及电子音色等。

幽默诙谐、相对于第一类配乐稍带负面色彩和形象的配乐。如配乐5、配乐7。此类配乐的特点是:速度一般为中速,配器较淡但比较注意色彩,音色选用很注意对比,乐器一般为具有特色的三弦、板胡及合成电子音色等。

还有一类就是纯描写性音乐,如描写紧张富有动感场景的配乐,如:配乐九。

从配乐的素材,有以下几种情况:

(1)片头曲的素材为“主题”进行发展的。如:

这部分配乐典型的是“配乐一”,它的第一段即“A”段是“片头曲”的“B”段的变奏;小提琴部分即“B”段的前奏,是“片头曲”前奏的简化变奏;板胡部分即“B”段是“片头曲”的“A”段的变奏,所以说电视剧音乐的片头曲是十分重要的,只要把它写好,全剧音乐也就有了着落。

(2)采用合适的民歌及其他民间音乐的典型乐汇进行发展的。

“配乐8”是取材于东北民歌《官司叹》,和一首更有名的新民歌《生产忙》

的典型乐句,最典型的、也是我们大家经常听到的就是:“img127”这一乐汇典型的六度上行大跳和下行的五声音阶级进,最后落到调式主音“2”上的旋律,代表着东北音乐的主要特色,几乎存在于所有描写东北风格的歌曲及音乐之中。

“配乐7”取材于东北民歌《鸳鸯扣对口》,这首民歌以其调式骨干音四五度跳进为其旋法特点,在东北二人转中被经常使用于梗直憨厚、诙谐幽默的描写之中。

“配乐9”的音乐素材取材于东北秧歌曲牌《柳青娘》。

而这段音乐的节奏与整段音乐的写法则是借鉴了传统戏曲行弦的风格。

本剧还有以下配乐:

通过以上的分析与解剖,对该剧全部音乐的来龙去脉已经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之后,就全剧音乐呈现给我们的总体感觉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非常凝练地广泛采用了最具地方特色的音乐材料(民歌、民间音乐、戏曲音乐等)。

•以简练的、比较通俗、比较民间化、大众化的手法,采用适当的作曲手段,写出了普通观众都容易听懂的“农民化”的音乐。

•大量采用了具有特色的民族乐器,辅以具有时尚特色的电声乐队伴奏。

•在充分理解和掌握“剧本主题与基本情调”、“全剧人物个性”、“全剧戏剧情节、结构、节奏与高潮”等重要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结构,细致合理地设计和铺衬每一段音乐。

以上四点是该剧音乐的主要特色,应该说《刘老根》音乐是电视剧音乐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与剧中的人物、语言、地方戏、风土人情、剧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与电视剧融为一体。

二、电视剧《刘老根》音乐与电视剧剧情的契合

1.原汁原味的“二人转”成为电视剧的一大看点

最原始的生产劳动,总能激发人们的创作欲望,使人们创造出最质朴、最深情、最绚烂的旋律和舞蹈。正如宽阔繁密的棉花田中产生的黑人灵歌、一望无垠的西部荒原上出现的乡村民谣、布达拉宫前抖落一地阳光的锅庄、青海湖畔冲破清冽空气的“花儿”,中国东北部的黑土地上,也盛开出独具特色的艺术花朵———二人转。

二人转,产生并盛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东北三省,是纯粹的东北农民艺术,受到东北群众特别是东北农民的喜爱。它是一种有说有唱、载歌载舞、生动活泼的走唱类曲艺形式。二人转的语言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生活气息浓厚、富有很浓郁的地方特色。据资料载,二人转的音乐唱腔是以东北民歌、大秧歌为基础,吸收了东北大鼓、莲花落、评戏、河北梆子等曲调而构成,高亢火爆,亲切动听。它的舞蹈是来自东北大秧歌,并吸收了民间舞蹈及武打成分,以及耍扇子、耍手绢等技巧。总之,二人转的表演特点最能体现劳动人民对艺术美的追求。

二人转的演出形式大致可分为3种。最主要的一种是二人化装成一丑一旦的对唱形式,称为“一副架”,边说边唱,边唱边舞。一种是一人且唱且舞,称为“单出头”。一种是演员以角色出现在舞台上唱戏,这种形式称“拉场戏”。

说到“二人转”,不能不提到赵本山,也不能不提到这部红极一时的电视连续剧《刘老根》,它让“二人转”火爆神州,更让东北文化传播全国。

比如第7集中,刘老根带着龙泉山庄的员工们在马路上扭秧歌。不熟悉的人可能只觉得这秧歌挺“喜兴”的,听着热闹,然而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听起来,肯定还会有一种别样的亲切感油然而生:这个旋律在东北的许多地方流传,不只在乡村里,只要有秧歌队,这支曲子一定会伴随着人们舞动。甚至它还会让我们想到傍晚时分在临街的广场上穿红着绿的大爷大娘们欢乐的舞动,想到走在回家路上看到街边的秧歌队那种悠闲的心情:

《刘老根》的意义不只是一部电视剧,它中间很多与人物活动分不开的二人转表演也极富色彩,甚至抛开电视剧,把这些段落单独拿出来看都很有意思,服饰艳丽、唱腔动听、形式活泼新奇,比如第7集中,山庄晚上照例有二人转演出,但人凑不齐,只有山杏一个人,一个人没法唱二人转,于是,她唱了一出“单出头”———老汉背妻。这一段可大大出乎我们的想象,表演时,山杏把自己套在一个大大的布偶里,前面探出个老汉的脑袋,后面伸出一截女人的衣服,看起来就像是一个老汉背着山杏一样,加上山杏演唱得生动、活泼,这一处的表演非常具有吸引力

第15集中,龙泉山庄的小剧团招演员,村里的老翟头来应征,他微笑着说,演《雷劈刘一》中间老太太被儿子虐待、趴到坟上跟老头诉委屈这一段儿。“我去……老太太。”于是他戴上假头套,带扮相地表演了一段老太太的哭诉,传神而且极具生活气息,引人入胜。

二人转在剧中还有一个作用:激发爱情。第13集,与山杏搭档的赵三不告而别,把山杏一个人晾在了舞台上。因为深爱山杏而特地去学唱二人转的二柱子及时站在台上,说:“我不能让山杏晾在台上……咱们给大家来一段‘小帽儿’,小拜年儿———”二人舞起来,二人转的传统曲目“小拜年”在他们两人的扇子手绢舞动中,热热闹闹地上场了。二柱子救场,从这一集开始,逐渐赢回了山杏的芳心。第15集中,山青水秀的美景环绕着,山杏在小桥上压腿,练习二人转,她唱的是单出头《洪月娥做梦》:“绣楼闷坐洪月娥,思想起罗章……”,突然一个男声的歌唱接上去:“俏皮小哥哥呀———啊”原来是一直深爱着山杏的二柱子,他接了这么一句,便躲在山后面,山杏转了转大眼睛,绕到山后把二柱子拉出来:“出来吧你,我一猜就是你,(别)掉下去。”竹笛的配乐适时地响起:

二柱子说:“没事儿。”山杏说:“你不在家编唱词儿,上这儿来找我干啥呀?”二柱子说:“我在家呆不住呀,我来看看你我就走。”山杏嗔怪地说:“刚离开多咱一会儿呀,你就不能在家多坐一会儿呀?”“还坐呀?我现在都得大病了。”山杏奇怪地问:“啥病呀?”二柱子说:“心脏病。一会儿看不见你我就心难受。”山杏嫣然一笑:“你那是花花病……”

柳琴将旋律发展得更加甜蜜而快乐,跳跃如人的心情:

除了原汁原味的二人转,剧中也有很多以二人转为基础的配乐,配合着剧情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表达情绪、推动情节的作用。

2.电视剧配乐是剧中人物情感表达的最好手段

第12集中,丁香被乡里的大夫检查说得了癌症,这一段用音乐和音响表现每个人的心理状态,极其细腻、准确,并且表现出了画面传递不出、语言无法表达的更深层次的内在语。这里主要使用的是配乐10,每一段使用的乐器都不太相同。夜晚,刘老根听到隔壁二儿媳哭声,就把二奎叫过来质问,二奎情急之下,说:“爸,这事儿本来不想告诉你,你知道了别上火……我老姨……说是癌症……”说完,二奎就出去了。音乐响起,二胡的诉说感极强:

屋子里只剩下刘老根一个人,他愣了一下,然后地找烟,找到后,“啪”地按了一下打火机,但是因为手颤抖得厉害,没有打着,于是又打了一下,又没有打着,第三次才将烟点燃,之后他用力地吸了一口,“咝”地喷出一口烟。

以刘老根与丁香之间多年的感情,肯定听说这个消息会非常非常难过,但是,刘老根平时行动中从不肯把自己对丁香的感情表现出来,让一个农村退休了的村长用现在年轻人的语言来表达爱情又是不可能的,让这个年近半百的男人听了消息便拍着床号啕大哭也不现实,于是这里便使用动作和音乐音响:他一句话也没有说,我们却已经明白他心里有多么难受。

接着,乐器变成了唢呐,画面闪过从前丁香对老根的关心,很多细节一一展现:

音乐声音突然变大,如同人的情绪的起伏。音乐转成了琵琶:

随着琵琶声,刘老根的眼泪终于流了下来。

刘老根去看望丁香,在这个时候,在曲笛婉转深情的伴随下,二人终于能够坦诚相对地说出心中的情感。丁香问刘老根:“你疼我不?”刘老根顿了一顿, 说:“疼。”这个字一出,音乐随即响起。

丁香哭了:“从你嘴里说出这个字,我就知足了。”

第17集中,药匣子和老婆大辣椒吵架后,大辣椒生气地回娘家了。于是,药匣子一个人在家中,灶是凉的,炕是冷的。箫和二胡奏着比较哀怨的音乐,画面中始终不出现药匣子的脸,只用胸前眼镜的移动来表示药匣子的动作:找到泡面,放在杯中……最后才把镜头移到药匣子满是愁苦的脸上,让人不由得笑出来。

另外一个镜头也很有意思。药匣子把自己裹在红色的被子里,盘坐在炕上,突然门响,胆小的药匣子哆哆嗦嗦地裹紧了被子:“谁呀?我告诉你这屋里不少人哪!”音乐是如下的旋律:

门推开,丁香拉着大辣椒进来,对药匣子说:“媳妇给你送回来啦。”药匣子和大辣椒抱头痛哭,完全把丁香撂在了一边。药匣子的憨憨的样子配合上这样一种哀怨的音乐,非常有喜剧效果。

第17集中,龙泉山庄被封了,刘老根得知消息,赶到山庄,看到眼前的景象,他一屁股坐下,泪流了下来。他无法接受自己全部的心血变成眼前的一片凌乱。二胡拉出的“配乐10”更加渲染了这样一种沉重的心情。

丁香走过来扶着他,二人相扶回家了,看着两个人孤单的相互偎依的背影,众人心中都很不是滋味,唢呐的音色更添加了悲伤甚至有点悲壮的色彩。

历尽艰辛,刘老根总算使龙泉山庄重新开张。但这时候,丁香已经因为屡次被刘老根伤害而伤心离开,去了女儿家。夜晚,山庄全体员工在举行晚会庆祝,老根却一个人悄悄走出晚会礼堂,唢呐声中,他想念着丁香,凄凉孤独之感油然而生。

第二天,山庄正式重新营业了,刘老根吹响了第一声唢呐。创业的艰辛、生活的坎坷、情感的积蓄,都在这一刻,在唢呐声中打开了一个出口,悄悄地宣泄出来,让人感觉到了刘老根创业之路无尽的悲悲喜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