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提升学生活动的思维品质的有效方法

提升学生活动的思维品质的有效方法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思维对话”型课堂教学就是以思维为主线,以对话为思维载体的阅读教学新课型,充分体现了“提高学生活动的思维品质”这一教学策略。如何科学、有效地利用这个过程,使之“和谐高效”,真正提高学生活动的思维品质呢?这样做不仅能提高思维的广阔性,还能提高思维的创造性、深刻性。(三)在写作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的思维品质写作是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整个过程无不依赖于创作个体的思维品质。

提升学生活动的思维品质的有效方法

需要强调的是,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需要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每一个细节做起。让学生养成勤思考的习惯,使学生能动脑、爱动脑,形成敢于质疑、乐于探究的习惯,以思维习惯的养成促进思维能力的提高。提高学生活动的思维品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态度和习惯

良好的思维习惯、态度是提高思维品质的前提,所以必须在教学中及时发现并帮助学生排除不利于积极思维的一些心理障碍。如习惯于教师讲,不爱发言,形成惰性心理;有了问题完全依赖教师、同学和参考书,张口就问,翻开书就抄答案,依赖心理严重;人云亦云,有从众心理;自卑胆小,怕人笑话,有畏难心理;机械记忆,学而不思,有守旧心理;“热闹是他们的”,没兴趣,心理封闭。这些心理障碍,都直接导致学生不愿思考,不爱思考。“学而不思则罔”,关注并纠正不良的思维态度,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语言背后隐藏着思维品质。培养良好的交际习惯,即是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如讨论时要悉心倾听,边听边想,不能“有耳无心”,自顾自言;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表达前要默默地想一想,整理思路,组织语言,培养思维的条理性;讨论时要避免互相嘲讽、攻击,以学习的态度交流思想,以合作的精神进行知识探究;对于爱表现的学生,一方面肯定他们善于思考的行为;另一方面也引导他们给别人留下表现机会,避免一枝独秀式的发言,实现全员参与。这样的指导“磨刀不误砍柴工”,有利于思维对话的有效开展。

(二)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存在于学生大脑中的思维,对于教师来说,是看不见、摸不着、没法掌控的,教师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训练它,就需要找到一个载体,一条“传输带”。语言是思维工具和交际工具,它同思维有密切的联系,是思维的载体、物质外壳和表现形式。课堂思维的训练,通常要通过语言“对话”的形式来完成。依据思维规律,有目的地反复训练,不断矫正学生不良的思维习惯,使思维主体逐渐形成主动探究知识以及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维对话”型课堂教学就是以思维为主线,以对话为思维载体的阅读教学新课型,充分体现了“提高学生活动的思维品质”这一教学策略。这里的“对话”是多方位的,正如《课程标准》指出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如何科学、有效地利用这个过程,使之“和谐高效”,真正提高学生活动的思维品质呢?首要的一点在于精选、优化对话方法,这样才能保证“思维对话”的扎实有效。[2]

1.自主阅读法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与文本对话的第一步就是要把阅读文本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自主阅读,在读中去感受情、领悟意、把握文本思想。“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充分的阅读才能为思维品质的发展提供足够的沃土。

(1)多种形式阅读

具体应根据教材的内容、难易度和教学目标等来定,如语言优美的文章宜朗读;情感深沉的文章宜范读;人物描写众多的文章宜分角色朗读;为扩大知识面宜浏览;为搜索信息宜速读;为强化积累宜诵读。于读中,学生的思维得以丰富。

(2)多种角度阅读

可从题材、体裁、人物、结构、思想、语言等角度入手阅读文本。“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阅读中进行多角度思考,可训练发散思维,培养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独创性。

(3)圈点勾画法辅助阅读

即运用圈、点、勾、画等方式,将阅读中遇到的好词好句、关键点、一闪而过的见解感悟、难点、疑问随时记下来。此法可随时敦促学生仔细读书、时刻用脑,避免阅读懈怠,提高阅读效率,从而在阅读中保持良好的思维状态。

2.问题阅读法

学生课堂表现活跃,能举一反三地解决问题,是思维敏捷和灵活的结果。恰当的问题可以激发兴趣,训练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1)连环发问

连环发问如击鼓传花,目的就是通过激励,促使学生全员紧张、兴奋起来,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2)精当提问

“一石激起千层浪”,提纲挈领的问题可以把教学的重点难点带动起来,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设计问题时,要准确分析学生的思维现状,找准问题的切入点,设计难易适度。让学生的思维有路可循,能较快开展逻辑性思维活动,并促使思维向纵深发展。(www.xing528.com)

3.联想、想象阅读法

阅读中联想和想象,可从眼前事物发散到其他事物,联系起相关的不同知识和实践领域,或者再造全新的形象,从而使阅读体验更丰富。这样做不仅能提高思维的广阔性,还能提高思维的创造性、深刻性。

在阅读过程中启发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的常见方法如下:①通过创设情境、联系情节、结合体验、角色扮演等方法展开想象。②迅速浏览文章,把握思路和情感,运用联想进行突出要点的复述。③注重新旧知识的链接和对比,运用联想使知识系统化,形成思维链。

4.质疑阅读法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阅读中质疑,学生将逐渐树立“不唯书、不唯上”的精神,锤炼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创造性。

在质疑能力的训练上,可指导学生采取以下做法:①从自己有疑处起疑。②从遣词造句谋篇等方面质疑。③从个性情感体验等方面质疑。④不拘泥于已有的模式或他人见解,深入思考,大胆质疑。教材中的作品,即使是名家作品也会有知识、思想等方面的局限性,要敢于辩证地评判作家作品。

(三)在写作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的思维品质

写作是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整个过程无不依赖于创作个体的思维品质。一般来说,思维的敏捷性表现为选题立意的快速,思维的广阔性表现为文章内容的丰富,思维的条理性表现为结构层次的清晰,思维的形象性表现为遣词造句的生动,思维的批判性表现为作品的创新,思维的深刻性表现为立意的深度。但是,目前学生作文问题很多,如结构模式化、材料大众化、语言空洞化、思想简单化等,更严重的是,学生惧怕写作,很多学生提起笔就感到无话可写,即常说的没有材料。初中学生已有十几年的生活经历,光读课本也读了成百上千篇文章,怎能说没有见闻、没有积累、没有材料呢?其实很多问题都出在思维方面,是学生思路狭窄、思维混乱、思维定式造成的。

反观我们的作文教学,通常侧重教的是就题论题的技巧,如如何审题、如何立意、如何构思、如何行文等,在急于求成的思想影响下,甚至进行开头结尾等速成训练,忽视了对学生思维品质与写作之间关系的研究,忽视了学生作文思维品质的培养和训练。乌申斯基曾指出:“谁要想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首先要发展他的思维能力,离开了思维,单独发展语言是不可能的。”因此,作文教学抓住思维训练这个环节,才是抓住了问题的关键。教师只有在写作教学的过程中扎扎实实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指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思维的特点、规律及作用,并自觉运用到写作中,才能培养学生有个性、有创意地写作,才能真正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1.运用联想和想象思维,解决无话可写的问题

无话可写的主要原因不是真的没有材料,而是不善于联想和想象,所以不能及时调动已有的思维储备。写作时运用联想与想象,能激活沉睡在学生大脑中的生活、情感积累,调动学生的个性化体验,把众多材料汇集起来。联想跨度的加大又会进一步促进语言的丰富、立意的深刻,这样,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就不会空洞无物、虚情假意了。坚持这样的训练,有利于培养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广阔性,逐步到达文思泉涌的理想写作状态。

2.运用正向思维,解决立意慢、简的问题

正向思维也叫求同思维,即异中求同,去异求同,透过现象寻找事物的本质和一般规律。写作时运用正向思维,犹如手握点石成金的妙笔,能较快地立意谋篇,提高写作效率,提高思维的敏捷性与深刻性。

3.运用逆向思维与创造思维,解决千人一面的问题

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即打破常规,突破思维定式,从相反的角度看问题。创造思维有两层含义:一是发现生活中存在而未被发现的现象和本质;二是创造出生活中尚未存在的事物。写作中运用逆向思维和创造思维,能跳出俗套,使作文新颖、独特,富于想象。

4.运用多向思维,也是培养独创性思维品质的重要方法

多向思维也叫发散思维,即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是一种广辟蹊径、开阔思路、寻求多种答案的思维方式。写作中运用多向思维,就会最大限度地拓展思路,以便拓宽立意的范围,从所给素材中提炼新意,得出新颖而别具一格的立意。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也应重视对话的形成,通过创设赏识、激励的课堂氛围,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让自信充溢课堂,让思想飞得更远,让思维充分对话。

综上所述,思维品质的发展就是思维能力的提高。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博学并不能使人智慧。”只有在学习和生活中善于思考,才能开出智慧的奇葩。语文教师应当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在构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的实践中探索思维规律,开拓训练新路,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