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创新语文教学方法:自学指导法与情境教学法的实践与探索

创新语文教学方法:自学指导法与情境教学法的实践与探索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创新是改变语文教学方法的重要途径。广大语文教师把握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充分施展自己的创造才华,推出了一批语文教学的新方法。(一)自学指导法自学指导法也称自学法,自学辅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自学获取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已在全国各地逐步推开。运用情境教学法,关键是创设一个语文教学的生动情境,主要方式有以下两种。

创新语文教学方法:自学指导法与情境教学法的实践与探索

创新是改变语文教学方法的重要途径。广大语文教师把握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充分施展自己的创造才华,推出了一批语文教学的新方法。下面择要介绍其中几种。

(一)自学指导法

自学指导法也称自学法,自学辅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自学获取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推行,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思想的重要体现。学生根据教师规定的教材或自学材料、指定的作业,自己阅读或做习题,教师适当指导、答疑和小结。这种方法适用于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学生。优点是,以学生自学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有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弱点是,基础差的学生常常力不胜任,如果指导不力则容易使教学放任自流。

自学指导法有各种不同的方式:一是划块式,即在一节课以内,划出一块时间,用于学生自学和教师指导自学;二是整堂式,即用整整一堂课的时间,专门用于学生自学和教师指导自学;三是课外式,即在正课结束后,规定一个时间,指导学生自学,一般以学习吃力的学生为对象,也有全体学生都参加的。

运用自学指导法,必须注意:一要明确学习的目的和要求,结合自学内容提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思考题和练习题,让学生心中有数,带着问题自学;二要指出自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指明自学的步骤和方法;三要给学生提示或提供参读材料或自学手段,帮助他们自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四要进行巡视指导,对于自学吃力的学生还要有重点地进行个别辅导,细致观察和掌握学生自学情况,及时解决需要教师指导的问题;五要创设良好的自学环境和条件,让学生专心自学,提高自学效率;六要检查总结自学情况,肯定学生自学的成果,解决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质量。而关键在于教给学生自学的步骤和方法。例如:有老师总结了“四遍八步读书法”:一遍跳读(记梗概、记主要人物),二遍速读(复述内容、厘清思路),三遍细读(掌握字词句、圈点摘要、归纳中心),四遍深读(分析写作特点)。自学指导法正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行,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读写结合法

读写结合法就是从读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实现读写水乳交融、齐步发展目标的教学方法。影响最大并自成体系的要数广东省潮州市小学特级教师丁有宽。他经过八轮教改实验,逐步创设了“以记叙文为主体的读写结合五步系列训练法”。针对过去语文教学模模糊糊一大片的弊端,提出“杂中求精,打好基础,乱中求序,分步训练,华中求实,突出重点,死中求活,教给规律”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运用心理学工程学系统论等科学理论,指导学生读写结合,反复训练,开设“15分钟观察口头表达课”“寻美作文课”等多种特殊训练课程;在四、五年级学生中提倡自学自得、自拟标题、自改作文,甚至取消传统的专门的作文课,而把大量的写作片段训练和综合训练糅合在阅读教学之中。

(三)比较教学法

比较教学法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文因素集中起来,进行比较、分析,探寻法律,加深理解的一种教学方法。我国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将它用于幼儿教育,将两种相近的物体让孩子进行区别,分清其特征属性,使孩子对所学事物认识正确,印象深刻,记忆持久,在幼儿园的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运用比较法进行语文教学,可以使学生明了知识构成规律,系统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自学能力。

比较的方式主要有四种:一是横比,即两个或两个以上同类的语文因素相比,比如字词句篇,主题、题材、手法,人物、事物各自之间的相互比较。二是纵比,即同一语文因素的前后发展变化相比,比如词的本义与引申义,古今语法特点,课文修改前后的比较。像教《藤野先生》,用原句“从此就看见许多新的先生,听到许多新的讲义”比较改定句“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就发现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精当。三是对比,即将相对或相反的语文因素进行比较,比如同义词与反义词、对偶句、对立人物形象、相对写作方法之间的比较。四是类比,即用同类的两个语文因素中的通俗易懂的一个来与另一个相比,实际上是进行类比推理

比较的类型有两种:一是求同比较,对相同或相似的语文因素,通过横比或类比寻找共同的规律;二是求异比较,对同类而不同特点的语文因素,通过对比或纵比,区分差异。

比较教学法运用的途径主要有四条:一是新旧联系。学习新知识,启发学生联系旧知识,从旧知识中寻找比较对象。二是设问求比。教师根据教学需要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围绕问题去收集课内外语文材料,寻找比较点。三是单元教学。一次学习几篇同类课文,启发学生认识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确定比较点。四是对比讲评。学生作文之后,以学生作文为例,展示同一题目不同写法,引导学生比较分析。

(四)得得教学法

得得教学法简称“得得法”,也称“一课一得,得得相连”。“得”是指教学必须使学生有所得,不仅要使学生学懂,而且要学生学会。整个教学过程是教一点,学一点,懂一点,会一点;只有懂了、会了,才算是“得”了。一篇课文在为训练点服务时,教学全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自学预习阶段。先由教师做自学启发,然后由学生自学,再由教师着重提示课本中作为例子的部分,为突出训练点的要求做准备。二是逐点落实阶段。教师突出训练点的具体要求,引导学生精读、深入钻研并解剖范例,进行单项训练,落实一“得”。三是读写结合阶段,学生在剖析范例后进行写作的模仿和创造。上述三个阶段形成一条“综合(课文)—单一(举例训练)—综合(作文)”的完整的思维链。得得法本是一种教学体系,并非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但是,这种“一课一得,积小得为大得”的语文教改精神,贯彻到广大的面上,不少教师已将“一课一得”作为一种独立使用的具体教学方法。

(五)情境教学法

根据课文内容和教学要求,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适合于学生学习语文的生动情境,使学生入境会意,触景生情,从而加深理解,学习语言,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已在全国各地逐步推开。

运用情境教学法,关键是创设一个语文教学的生动情境,主要方式有以下两种。(www.xing528.com)

第一,模拟情境。一般是通过图画、照片、音乐文学语言、电化教具等教学手段,再现教材提供的情境。根据儿童思维与注意的特点,模拟的情境要具有形象性和生动性,可以通过五种途径模拟情境,即以生活显示情境、以图画再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以语言描述情境、以扮演角色体会情境五种途径,可以从中选用一种,也可综合使用几种,最终都要落实到语言学习上。

第二,选取情境。阅读教学,可以借助电教手段配合课堂教学,比如结合课文放映有关的幻灯、投影、录像和教学电影,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作文教学,可以带学生走出课堂,实地观察,开阔视野,丰富素材

运用情境法,一要因文设境,不同文体、不同课文创设不同的情境;二要随机取境,尽量做到因陋就简,就地取材;三要情智交融,创设情境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更好地完成语文教学的任务,通过情境教学要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而不是为情境而情境,走向趣味主义。

要进入学习情境,必须进行情境诱导,情境教学法就是使学生在教师的作用下完成学习过程。因此,教师教学中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施教的趣味性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兴趣的主要职能就是使学生把学习化作自己的动力和需要。“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古代教育家的经验之谈;“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这是“现代心理学之父”皮亚杰的著名论断。教学实践证明,激发学生在思考探索的过程中体验到乐趣,感受到兴奋和激动,是提高教学成果的捷径。而要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教师就要把课讲得情感横溢,趣味盎然,生动活泼。趣味性,是情境教学法的重要内涵之一。语文教师要千方百计把课上得有味,讲得有趣,让学生在活泼的气氛中,在愉悦的心境里,在轻松的环境下去学习,去探索,品味到语文课的甘甜与芬芳。如要求背诵古典诗词,每次早读一首,日积月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兴趣,每堂课设计引人入胜的导语,一开始就紧紧吸引住学生。有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常用的有直观演示、开拓想象、抓点拎线、形成悬念、展现意境、激发情感、讨论答辩等。这样的方法克服了学生厌倦消极的心理状态,促使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语文学习的天地,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求知的兴趣。

2.求学的主动性

语文教学应该把立足点“从教出发转移到从学出发”。教学过程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发展变化过程,教学的对象是充满情感和个性各异的人,教学的目的只有通过学习者本身的积极参与、内化、吸收才能实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能否主动参与,成为教学成败的关键。情境教学法的目标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学生思维之门,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多在新课导入时进行。此时或确定学习重点,让学生有一个目标;或者介绍学习方法,使学生前进有路;或导入有术,令学生进入情境。情境教学法十分讲究和重视这一环节的设计。根据不同的教材,针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导语。常用的方式有问题悬念式、诗词曲赋式、格言警句式、故事传说式、温故知新式、解题式、练习式、知识式等。学生的学习动机被激起后,无论是好奇、新鲜,还是情感、关注的需求,都形成一种努力探求的力量,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是教学民主的具体体现,它能给学生尊重感、信任感、理解感。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内驱力推动下,为求知而乐,为探求而兴奋、激动,到达了一个比教学预期目标还要广阔的境界,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得到一种精神的享受。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习成为一种自我需要,使学习动机更为稳定和强化。情境教学法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情境中产生学习动机,教师全力创造适于学生潜力发挥的条件,让学生全体参与、主动参与。

3.情知的对称性

语文教学的过程既是一个认识过程,即智力因素活动过程,还伴有一个意向过程,即非智力因素活动过程。语文是培养学生优美的情感素质与优秀的智慧素质的重要课程。在这门课程中,既有一个完整的认识结构,还有一个极丰富的情感世界。情境教学法就是把这两个方面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不仅仅把语文作为工具性的学科,只追求知性目标,还让它成为培养品格与智能双向发展的载体。情境教学法要在循文、析像、悟理的过程中领情、注情、传情,充分运用情感在认知过程中的特殊功能,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根据教学目的创设教学情境,提供具体的场景或氛围。当学生置身其中,“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所以“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在教学情境中,学生与情境之间发生种种信息交流,加强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努力使语感训练、文感训练、情感训练、智能训练协同发展,全面完成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陶冶性情的教学任务。情知对称,经过长期的探寻和实验,“每个情感目标都伴随着一个认识目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石二鸟,一举两得,达到了理性(认识)与非理性(情感)的高度默契,实现了教书育人的统一。

情境教学法建构起以“情境”为主体,以“情感”为中心的教学框架,以“趣味”动其心,以“情知”移其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以发展智能为终极目标。在“爱”的氛围中,在“美”的情境里,在“情”的感染下,活化学习动机,开启心智,陶冶情操,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快乐,对于提高教学效率,进行审美教育都具有重要作用。

(六)思路教学法

思路就是作者写作时的思维过程,它外化为文章的结构线索。教师根据作者的思维过程和文章的结构线索,指导学生分清段落层次,把握文章结构,概括思想内容,体会作者思维逻辑性,进而学会独立阅读、分析的教学方法,就是思路教学法。

思路不同,思想境界就不同。“思想境界”是指文章中作者立意所达到的高度(指中心思想或主题思想),具有阶级性和思想倾向性,而思路则是作者的逻辑思维通过一定的语言文字的表达,体现思维的条理性。思路有别于语感。“语感”是读者对作品中具体的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的感受,并非对文章整体结构层次的理解。思路教学要注意思路“接通”,也就是把作者所写文章的思路、教师教学的思路和学生学习的思路三者统一起来,让学生能理解文章的思路。“接通”的关键在教师,教师的教学思路是联系其他两种思路的桥梁和纽带,所以教师教学时必须吃透两头,一头是文章思路,另一头是学生思路。通过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运用各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把两者“接通”,使学生正确理解文章结构和内容。

思路教学的具体做法很多。一是自读探思路,就是通过引导学生自读,探索文章条理;二是分段显思路,用划分段落层次,归纳段意、层意来显示文章思路;三是提纲理思路,即引导学生编写课文提纲,厘清文章结构;四是设疑引思路,教师按照文章线索设置一连串疑问,引导学生释疑解惑,认识文章思路;五是讲解析思路,主要凭借教师对课文的讲解分析,厘清思路;六是板书明思路,用板书设计来显示课文思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