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桂学研究-挖掘广西特殊地理位置的影响与贡献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桂学研究-挖掘广西特殊地理位置的影响与贡献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2年11月18日,由广西师范大学胡大雷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桂学研究”开题报告会在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中心学术报告厅举行。但进入近代以来,受边境战争等因素的影响,广西逐渐落后于全国的发展,这已经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为了促进广西的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战略举措。桂学研究,将充分挖掘广西这一特殊地理位置所起的特殊作用,为今日中华文化的传播做出更大的贡献。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桂学研究-挖掘广西特殊地理位置的影响与贡献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桂学研究”举行开题报告会

“桂学研究”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广西壮族自治区领导与群众都十分重视,自治区副主席李康同志批示:“‘桂学研究’项目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可喜可贺,这是广西文化建设的重要事情。望课题组发奋努力,确保高质量完成任务。我们将给予热情的支持与服务。”

2012年11月18日,由广西师范大学胡大雷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桂学研究”(批准号:12&zd164)开题报告会在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中心学术报告厅举行。原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广西文联主席、广西桂学研究会会长潘琦同志任开题评议组组长。国家图书馆党委书记、副馆长詹福瑞教授,暨南大学党委书记、副校长蒋述卓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张国星编审,广西桂学研究会副会长、广西社会科学院文史研究所所长李建平研究员,广西桂学研究会副会长、深圳大学彭鹏教授等担任开题评议专家。

首席专家胡大雷教授就项目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总体设计、研究内容、重点难点与创新点、研究思路与方法、成果形式等做了详细汇报。胡大雷教授着重论述本课题独到的社会意义和研究目标,认为:1.通过桂学研究,传承该区域最具有时代价值的和谐文化精神。广西是多民族地区,除汉族外,还有壮族、瑶族侗族等11个少数民族,这是一个民族大家庭。虽然无论是唐宋还是元明清时期,广西境内的民族冲突从未间断,但到了近现代,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各民族和谐相处,民族矛盾降到了最低。在某种程度上,广西是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民族和谐相处的典范。研究如今作为民族地区的广西如何成为全国民族冲突最少、关系最和谐的地区,无论是将其放在当今国内背景还是复杂的国际背景下观照考察,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桂学研究不仅要传承和谐文化精神,更要防止破坏和谐的各种思潮的滋生与蔓延,这是桂学研究首先要承担的社会责任。2.通过桂学研究,为广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更广阔的人文空间。历史上的广西并非长期落后于全国,许多领域也有领先于全国的事例。但进入近代以来,受边境战争等因素的影响,广西逐渐落后于全国的发展,这已经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为了促进广西的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战略举措。近十年来,广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但文化软实力的发展远落后于经济硬实力。所以,对无论是落后还是领先的文化现象,都要从桂学传统中找到某些缘由的一贯性,找到规避或借鉴的内容。更为重要的是破除长期以来对广西的偏见,从广西文化资源的丰富性方面开展桂学研究,对于重整广西文化资源,重树广西文化形象,重拾广西文化自信,为中国这个重要区域的发展提供人文支撑,促进广西区域的科学发展,具有很强的社会现实意义。3.通过桂学研究,确立桂学在中华文化发展传播中的地位与作用,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提供文化智力支持。广西虽然是多民族区域,但历史上很少有分割独立的倾向,中华文化的向心力很强;广西的地缘条件又决定了广西是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前沿,至少自汉代起,北海湾就成为中国通向南洋或者说通向海外的通道之一了。桂学研究,将充分挖掘广西这一特殊地理位置所起的特殊作用,为今日中华文化的传播做出更大的贡献。总之,建立、建设桂学,研究桂学的社会意义主要在于“传承文化,服务社会”。围绕上述三大目标,项目设计了六个子课题开展研究:1.桂学理论研究;2.桂学文献研究;3.桂学学术史研究;4.桂学与古代知识分子研究;5.多民族文化共存中的桂学精神研究;6.桂学文化资源应用研究。

评议专家组充分肯定并高度评价了项目的研究意义及设想、研究基础、研究方案,开题评议组组长潘琦同志说:桂学研究以历史、地理为载体和基础,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造就一方文化”。广西地域广阔,山川秀美,历史源远流长,民族众多,文化积淀丰富。桂学作为巨大复杂的地域文化,所呈现的文化性格、文化内涵有着与其他地域文化不同的品质与风格;它是中华文化大系统中的子系统,是塑造和培育广西各族人民民族精神的不竭源泉,是广西主流优秀文化的人文结晶。桂学研究大有可为。

开题评议组并就课题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以下建设性意见。

第一,关于“桂学”研究的界定问题。大家对“桂学”的区域范围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就“桂”而言,自然是以广西区域为主,而就“桂学”而言,它是“岭南学”的组成部分,与中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影响到东南亚文化;作为“学”来说,它所涵盖的区域应该比广西地域范围要大。大家提出,“桂学研究”一定要扩大视野,切不可画地为牢、作茧自缚,就广西论广西,做成广西地方文化研究,那样的话,其意义就小多了。尤其是詹福瑞教授提出,桂学不应该只属于地方文化,更是区域性文化,范围的设定要开放,突破地方文化的局限,突出桂学与岭南文化的密切联系,突出桂学与东南亚文化的密切关系。张国星指出,桂学之所以能成为中华文化个性鲜明的组成部分,还在于它和其他地区文化的互相影响,共融共存,研究不能仅限于广西之内,要从全国的视角,多角度、多方面进行研究,建构起桂学在中华文化中的坐标。

第二,关于桂学特质的问题。蒋述卓提出,桂学怎样区别于其他地域学尤其是“岭南学”,有着自己怎样的特色,理论和文献资料同样很重要。詹福瑞教授提出:要特别重视理论研究部分,现在的桂学不是康有为最初提出的桂学了,是新桂学,核心、内涵、外延都要讲清楚;在稳步推进历史性进程的基础上,探索桂学发展的基本规律,建构系统化、普遍性的知识体系与理论体系。李建平研究员提出:构建学术体系,注重解决桂学研究要解决的重大问题,确立比较恰当的理论与实践应用的关系,保证研究的时代性。(www.xing528.com)

第三,关于桂学文献的问题。重视文献的搜集和整理。要做一个书目,有可能的话,重要文献要做一个数据库,工程很大,但是功德无量,对于后人来说研究意义十分重大。还要注意搜集与整理分散在世界各地的桂学文献资料,为桂学的建设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四,关于多民族文化问题。评议专家认为,要深入探讨多民族文化融合形成的共同价值观问题,民间艺术方面可适当加大研究力度。张国星提出:一方水土养一方之文、一方之学,以广西的地理地貌、生活方式,各少数民族如何形成文化性格特征?我们的研究建立在具体的人的生活空间的基础上,要立体化。

第五,评议组期望,加强与岭南学研究的合作,各子课题之间也要建立经常有效的联络方式,要在“桂学”当代文化价值的研究上下功夫,要做成“活”的研究。潘琦同志代表广西桂学研究会对课题组提出五个希望:“桂学研究”要立得住:地基要打得牢,楼房才能起得高。要有影响:“桂学研究”要有辐射作用,要对广西的文化建设起带头作用。“桂学研究”要成权威:有些研究结论要能一锤定音,要具有权威性。“桂学研究”要重影响,要以自己的研究取得社会承认。“桂学研究”要重推广,把研究成果转化成文化资源以供社会应用。

课题组认真听取了评议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并与评审专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交流。最后,胡大雷教授代表课题组全体成员向评议专家致谢,并表示将认真领会并吸取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做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完善课题的研究设计,力求在“桂学”本质、建构、构成、应用诸方面有综合考虑,力求在现代区域文化体系建设的理论创新与制度建设方面取得预期成果,服务于区域文化建设,为区域文化发展做出贡献。

广西师范大学副校长钟瑞添在开题报告会上致辞,他指出,国家重大招标课题“桂学研究”是在广西文科中心培育涵养的“桂学研究”团队的基础上获得的重大突破,该项目强调与国家战略、广西区域发展需要相结合,突出问题导向,重点关注、研究、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富民强桂”新跨越进程中亟须解决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

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主任徐高潮,广西桂学研究会副会长、《南国早报》总编辑蒋钦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何林夏及自治区文联、自治区社科规划办、广西桂学研究会、广西民族大学等有关部门和兄弟院校领导;广西师范大学副校长钟瑞添,广西师范大学社科处、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文学院等部门负责人以及本校专家、学者和相关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共一百多人出席了本次活动。会议由广西师范大学社科处负责人主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