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提升乡村孩子的优质教育机会:我的实践之路

提升乡村孩子的优质教育机会:我的实践之路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自己能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我抓住每一个机会锻炼自己。城乡教育有很多的不一样,在我的求学生涯中,能够体验它们的差别,不失为一种幸运。就这样,我们通过教师个人能力,在没有校门、围墙、操坪的村小,践行着素质教育,让乡村孩子也能享受优质教育。

提升乡村孩子的优质教育机会:我的实践之路

一颗有生命力的种子,在遇到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一定水分等适宜的环境时,就会发芽吐绿、枝繁叶茂。儿时,环顾这偏僻、贫瘠的山村,我最佩服的是村子里的谭老师。在我眼里他什么都会,拿起毛笔就能洒脱地写对联,张开口就能唱出动听的小曲,谁家有个红白喜事都得请他。德高望重、才智兼备的谭老师受到村子里每个人的敬重。那时候的我总梦想着自己也能够成为一名老师。于是,老师上课时的轻吟低唱、举手投足,我都学习着。玩得最高兴的游戏是跑回家里扮演老师,有模有样地教自己的两个妹妹。初中毕业,在别人面临着选择读高中还是读师范的时候,我自己竟毫不犹豫地报考了攸县师范,为寻找儿时的梦,我决定成为一名教师。

渴望成为一名教师的我,1991年如愿考入了湖南攸县师范,这是一所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学校,为湘东地区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教师。为了自己能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我抓住每一个机会锻炼自己。在读师范的三年里,我当过团支部书记、班长、学生会纪律部部长;参加过美术兴趣小组、书法兴趣小组、校级篮球队、校级舞蹈队。如同海绵一样尽情地吸收着水分,当时我并不知道这些学习对我今后有什么用,我只记得爷爷说过的一句话:“这个世界上,有本事的人,到了哪里都有饭吃!”

1994年,我师范毕业了,渴望择优分配到株洲市教书的我,却因为指标的匮乏,被分配到了茶陵县平水镇中心小学。满怀教育理想、渴望育人成才的我,面对被分配到的学校——破旧不堪的学校宿舍、陈旧落后的教学设备、沉闷压抑的教学环境,我不禁打了个寒战:这就是我梦想的摇篮吗?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让我如同掉进了冬日里寒冷的冰窟。在歇斯底里的哭声中,我开始了我的教育生涯……

我是一个在农村读完小学再到城区读初中的学生,亲身经历过乡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的不同。在县城读书时,我遇到了很多优秀的学科教师,他们在文化学习上给予了我莫大的帮助,让我爱上了学习、学会了学习,懂得了读书是农村孩子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但是,每当聊起教育,我最怀念的还是在湖口镇小潭村村小读书的那段时光。记忆中,村小段观佑校长带领我们下河游泳,让我体会到了运动的乐趣;班主任经常带我们野炊,让我学会了不少生活技能;有一次,老师因为我爬拖拉机而严厉地批评了我,让我懂得了生命的珍贵。城乡教育有很多的不一样,在我的求学生涯中,能够体验它们的差别,不失为一种幸运。

岁月如水,在平水镇静静地流淌了14年,在14年的教学生涯里,我在五个村级小学留下了足迹,当过村小校长,中心校校长,身在其中时,无不感到艰辛。然而,蓦然回首时,又觉得选择去平水镇教书是一个多么正确的选择。当时,在谭东和主任的支持下,21岁的我开启了村小校长之路,去的第一个村小是谭主任老家的龙兴小学,这是一所只有3个教师,105个学生,却有4个年级的学校。借这个在别人眼里并不绚丽的舞台,我诠释着我对教育的理解、放飞着我的教育梦想!在那个编制紧张的时期,我当校长,欧阳兰桂当教导主任和后勤主任,我们两个人管一个快退休的陈老师。我在这所没有围墙的龙兴小学开启了复式教学,我和欧阳兰桂老师教三、四年级的复式班,也就是那两年的历练,练就了我什么课都敢上的胆识,同时积累了很多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经验。在那个小小的学校里,我将在师范学到的舞蹈和美术特长发挥得淋漓尽致,欧阳兰桂也是师范生,且是名副其实的舞蹈特长生。这个时期,龙兴村小的孩子们,在尘土飞扬的小操场上,享受着全县最好的舞蹈教学,我们带着一群从来没练过舞蹈基本功的学生,连续两年摘下了全县文艺调演第一名;我们带着平水镇9名青年教师,连续三年获得全县文艺汇演比赛第一名。当然,村小的生活是寂寞的,为了打发时间,我开始画国画,学校不大,办公室却很大,我画画的时候,很多孩子都围过来,看着我画画,他们的眼神是充满着崇拜的。于是,我带着16个从来不知道什么是美术的孩子画画,播下美的种子。多年后,那一群学生中,谭超考取了中央美院,如今成了城市规划设计领域的顶尖人才;雷谭刚考取了湖南师大美术系,如今成了茶陵县最有名的美术教师之一;还有几个读了与美术相关的中专,从事了与美术相关的职业。我一次不经意的播种,让山里的孩子们拥有了一片灿烂的天空,让孩子们的生命之花得以绽放。就这样,我们通过教师个人能力,在没有校门、围墙、操坪的村小,践行着素质教育,让乡村孩子也能享受优质教育。

2008年,命运之神再次向我抛出橄榄枝,教育局调我到解放学校分管教学工作。解放学校是省示范校,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永不言败的精神在这所学校得以践行。130多位教师,大部分是经过招聘考试进来的优秀教师,学生将近4000人。怎样让这所优秀的学校更加优秀?我从阅读抓起,希望为建设书香校园添砖加瓦。于是,我们有了班级图书角,有了每日诵读,有了作家进校园。那个时期,“书香校园”还是一个新鲜的词语。抓好阅读,自己要做先行者,于是我开始了系列化的阅读:斯霞的母爱教育;窦桂梅的主题语文;王崧舟的诗意语文;朱永新的新实验教育;李镇西的民主教育;刘良华的教师专业发展;等等。读陶继新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让我懂得了做一个幸福的老师需要在专业发展中找到突破、需要在阅读中积淀、需要豁达宽容的胸怀。在这里,一个个有教育思想、教育特色的人开始走进了我的生活,一个个教育理念开始丰盈着我的心灵。读写结合才能更好。2008年10月23日我用自己的名字注册博客,到今天已发表文章近360篇,博客的点击率达到20多万次。用我朋友的话说,我的文章如同我的思想从青涩走向成熟。当然,其中有很多东西是不成熟的,甚至显得幼稚。但我不会把它们删除,因为它们是我成长的见证,能促进我不断地学习与思考,博客能记录教师的个人成长历程。只有教育做得精彩,才能写得精彩,只要坚持反思,就肯定能够成长!我在自己写博文的同时也发动身边的教师善思博学,我们共同创建了“茶陵教育联盟”博客圈,博客圈里面有356名师生,4000多篇文章,点击率达到了36万次。为了让阅读与写作没有围墙,我们建立师生区域学习共同体,以扩大学习交流的范围。全县最优秀的小学教师聚在一起交流与探讨,共同进步。我们的博客圈成了教研沙龙,帮助我们建立起了真正平等、合作、开放的教研关系,也为每位普通教师提供了解决教育问题的一个平台。只是很可惜,六年后,新浪博客圈逐渐退出了视野,但是在这六年的探索与实践中,我们收获满满。三年的书香校园建设,让优秀的城区学校更加优秀,三年的网上教研让优秀的城区老师更加优秀。城区学校不仅有良好的硬件,还有一群优秀的老师和高素质的学生与家长,而且还有那属于解放学校的独特文化。在这三年时间里,我更加切身感受到城区学校优质教育的魅力,也知道了城区教育优在哪里。

2011年下半年,我在肖建玲董事长的邀请下,来到了全县唯一的一所民办学校——世纪星学校。面对刚刚接手的小学部,我感觉压力很大,因为初中部成绩非常优秀,年年第一,而小学部成绩只有中下水平。教育教学质量是民办学校的生存线,如何短时间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小学部从一般跨越到优秀?我认为应重点抓教师的成长。民办学校教师最大的特点就是流动性大,年龄小,经验不足。为了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我们开设了世纪星教师论坛,举办了世纪星杯教学比武,以及世纪星实验学校师徒结对活动,并组织了教师的入门课和转正课。一系列的措施,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世纪星实验学校的学生两极分化严重,要不是县里面的富家子弟,就是贫寒子弟。对于这些学生的培养,我提出了“六年影响一生”的办学目标,为尽快让民办学校的孩子享受优质教育,我们从“体艺2+1”“快乐德育”“书香校园”“高效课堂”“校本课程”和“名师工程”这六个方面来培养学生,力求让孩子们快乐学习,全面发展。六年的时间,小学部学生的人数从700多升至1600多,后三年教学成绩连续获全县第一。在世纪星学校的六年,是我对优质教育思考最多的六年,也是我实践优质教育成效最好的六年。(www.xing528.com)

通过在三个不同类型学校的实践与探索,我发现优秀的教师是让孩子们享受优质教育的关键因素。要让教师成为优秀教师,我作为校长必须是一个优秀的教师。在2008年的时候,我决定朝思政教与研的方向发展。也就是在那一年,我被增补为株洲市第四届品德学科带头人。2009年,株洲市对学科带头人评审进行改革,统一在株洲市进行理论考试及现场上课,我一路过关斩将,最后被评为了株洲市第五届学科带头人。2011年6月,我带着通过解放学校团队打磨的一堂课“我们的历史朝代表”来到株洲赛课,很庆幸,我获得了株洲市的第一名。获得去省里面参赛的资格后,我继续认真打磨这堂课,可是临近比赛的前一个月,左梦飞主任来到我们学校说:“你去省里面赛课,必须要换一堂课,因为这次如果在省里面赛课比较好的话,可以去全国参加比赛。‘我们的历史朝代表’这堂课有争议,没有把握获得冠军。”于是,我忐忑不安地开始了新课“买食品 看什么”的设计与打磨。比赛前的第三天,最后一次试教,左梦飞主任说了一句:“我已经没有办法了,你只能自己救自己。”痛定思痛,比赛前两天,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面参悟。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我获得了省里的第一名。也就在那时,我经过层层选拔和考试,成为了株洲市首届小学品德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作为一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教育的幸福!2011年12月,我继续带着我的“我们的历史朝代表”一课,在南昌参加了全国品德课比赛,并如愿以偿地获得了全国一等奖。2014年,通过层层选拔,我当选为湖南省品德网络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同时,我借助这个工作室的平台,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教师。这些优秀教师在不同学校,为县里城乡教育一体化做着不同的贡献。

2017年下学期,我主动请缨到乡村学校去当校长,教育局党委最后给我安排到当时条件最差的舲舫中心小学。踏进校园,我仿佛回到1994年工作过的地方,教师没有专门的卫生间、浴室、餐厅,由此可见学校条件有多么差。但是我没有抱怨,我觉得我来到了一个最好的地方,假如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在这个地方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那不是人生最有意义的事情吗?于是,我们提出“让乡村孩子享受城市教育”的办学目标,围绕“红色舲舫,善行人生”的学校文化主题,开启了善美校园的建设;围绕“舲舫乡教育基金”,优化教育环境;围绕“乡村青年教师俱乐部”,通过“六个一”的活动,开启了善教的教师队伍建设;围绕“扬红善精神,育中国少年”的育人目标,开启了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之路。当然,实践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我遇到过无数阻力,来自家长的不配合,来自老师的不理解。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困难可想而知,但我深深知道,道路越泥泞,我们的脚印越深刻。

做一名思政教师我很幸运,作为一名校长我很幸福。我是一个自认为有教育理想的人,为让乡村孩子享受优质教育,我一直在路上。

谭自云

2020年4月10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