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单元导读:目标结合课标,实现学习提升与递进

单元导读:目标结合课标,实现学习提升与递进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乍一看,八个单元,各有各的任务。统编教材的单元导读中提出的目标,和《课标》是紧密结合的,是为了落实《课标》而设定的,且能实现不断提升与递进。我们特别选择“想象”这一要素来看单元导读中的目标关联。再到第八单元的“根据提示,展开想象,尝试编童话故事”。此外,仅统编三年级下册的单元导读中出现的目标,还能从“信息处理”“观察”“理解”等多个维度做分析,本文不再一一解构。

单元导读:目标结合课标,实现学习提升与递进

统编本的单元导读逻辑性、系统性都很强。目标,是前后关联,循序渐进的。目标的落实,是能辅助学生实现语文能力与素养的螺旋上升。很多教师拿到教材后,习惯“看一课教一课”,备课时“教到哪一课就备哪一课”。这样支离破碎的教材解读,真是辜负了教材编撰的良苦匠心。统编教材的编撰是有极其严密的内部逻辑的,建议教师拿到教材后,先整体浏览,关注各个单元的导读部分,看清目标,在意识中形成全学期的教学目标层级递增的心理图谱。

续 表

以统编三年级下册的八个单元为例(如上表),我们做一个梳理,分享这一前后关联的教学逻辑。先列出八个单元的目标。第一单元为“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与“试着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第二单元为“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与“把图画的意思写清楚”;第三单元为“了解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第四单元为“借助关键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与“观察事物的变化,把实验过程写清楚”;第五单元为“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与“发挥想象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第六单元为“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与“写一个熟悉的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第七单元为“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情写清楚的”与“初步学习整合信息,介绍一种事物”;第八单元为“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与“根据提示,展开想象,尝试编童话故事”。

乍一看,八个单元,各有各的任务。但统观八个单元,会发现几个有趣的教学逻辑关联。例如“写清楚”这一教学要素,在第一单元就提出“试着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这是初次的尝试,配合着自由观察,是起步阶段目标。之后在第三单元则升级为“了解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写清楚”从自由地处理信息,到理解段落结构,获取表达的基本样式,要求更高了。再看第四单元,则成为“观察事物的变化,把实验过程写清楚”。不仅对“观察”有了提升的要求,对“写清楚”也开始指向“正在进行中的实验过程”,从偏向静态的信息整理,到偏向动态的过程写作,“写清楚”不断提升难度。之后的第七单元提出“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情写清楚的”,很明显,从对单一段落结构的获取,开始涉及全篇幅,尝试整体地引导学生关注“写清楚”在整篇文章中的存在价值以及发挥的作用。(www.xing528.com)

再试着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在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目标中的“理解语句”目标的达成。《课标》提出第二学段阅读目标中有“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统编教材的单元导读中提出的目标,和《课标》是紧密结合的,是为了落实《课标》而设定的,且能实现不断提升与递进。最为明显的是第六单元提出的“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这一目标不仅在本单元执教时要注重落实,在之前的单元目标中也要有所顾及,且成为这一目标落实的前期储备。例如,第一单元提出“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这里的“体会”就是“多种方法”中的一种,而“生动的语句”也归属于“难懂”的一种类型。再如第二单元的“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寓言的道理,都隐含在重要的,相对而言是“难懂”的语句中。“读懂”就是理解的方法之一。而第三单元中的“了解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与第四单元中的“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让我们在一段话中找到关键语句,并用其概括段落大意。这就是一种有着明确、具体的实施路径的“方法”,这一方法能有效帮助学生把握一段话中最重要的语句。做到这一切,又为第八单元的“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做了准备。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这些句子构成了复述时的“关键节点”,有助于学生“了解故事主要内容”。可以说,抓住这些句子,复述的成功率就提高了。反过来看,复述也成了一种“学习难懂句子的方法”。

在写作方面,《课标》在第二学段提出对观察的重视,鼓励写开放型文章。如《课标》关于第二学段的习作教学目标就提出“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我们特别选择“想象”这一要素来看单元导读中的目标关联。从第一单元的“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到第五单元的“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与“发挥想象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再到第八单元的“根据提示,展开想象,尝试编童话故事”。对“想象”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升级。一开始,借助图像想象;之后是阅读文本,感受想象的魅力,学习想象的表达方式;最后,三年级下学期实现“编写童话故事”。对“想象”的教学支架越来越少,辅助与限制也同时削减。“落架”的同时,学生的自主能力增长了,实现在想象世界里的“我行我素”。

此外,仅统编三年级下册的单元导读中出现的目标,还能从“信息处理”“观察”“理解”等多个维度做分析,本文不再一一解构。总之,统编教材单元导读中的教学目标是前后关联,逐步变化与提升的。目标依据《课标》设定,拆分课标中笼统的阶段目标,化为一个个具体可见、可操作的小目标,为一线教师教学带来微观、具体、实实在在的指导。教学时,应特别重视单元导读,重视这些单元教学目标的落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