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外学前教育简史》:陈鹤琴论学前教育意义及其重要性

《中外学前教育简史》:陈鹤琴论学前教育意义及其重要性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使幼儿教育更加广泛地、科学地发展,陈鹤琴仍然不断地利用可能的机会向社会呼吁,进一步改革幼儿教育,强调幼儿教育在整个教育事业发展中的意义。陈鹤琴从儿童自身的发展、从国家经济力的增殖、从国家众多教育层次的发展与特殊儿童的养护等多方面地阐述了学前教育的重大意义。

《中外学前教育简史》:陈鹤琴论学前教育意义及其重要性

陈鹤琴为改造和建立中国的学前教育事业,奋斗了68个春秋,这是他热爱孩子,要使他们健康成长的真实写照;他的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也是建立在对学前教育意义的深刻认识的基础之上的。陈鹤琴深信,学前教育不仅关系到一个人的成长,而且也影响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兴衰。

(一)幼稚期是人生可塑性最大的时期,需要有适当的环境与优良的养育

他指出:“我们知道幼稚期(自出生至七岁)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言语,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下一个基础,若基础打得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建造了。”

人的培养,要从小开始,要“小”字、“早”字当头,幼稚教育是一生教育的关键。这体现了他的教育价值观,说明教育一个人如果能早开始,从小开始,便可以省力;反之,如果孩子教育迟了,或者开始没学好,要纠正过来,便要花费很大的力气,有时还徒劳无功。他曾举例说:有一位风琴师出了一张招生广告说未学过琴的,学费一元,学过琴的二元。这很引起人们的奇怪,而琴师解释说:未曾学过的,只不过不会踏琴罢了,没什么病根的。至于已经学过琴的,不但不会踏琴,而且学了许多弊病,要教好他,非先把他的病除去不可。既要除去他的病根,又要教好他,比较未学过琴的已经多一层困难了,所以学费也应当贵一倍。此例说明,小孩子对于各种东西,必须从小学好,做父母的教育小孩子,尤应当特别谨慎。因为,幼小儿童,意志薄弱,可塑性大,很容易接受教育的影响。施以良好的教育,将来可以成为好国民,倘施以恶劣的教育,那么将来成为恶劣的青年,再去教育,就太困难了。所以孔子有言:“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可见,抓住幼稚期,给孩子良好的养育是多么重要。

(二)学前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对各种教育要发生深刻的影响

陈鹤琴不仅仅是幼儿教育专家,而且对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师范教育,职业教育都有广泛的研究和实践活动,他深深感到,国家要发展教育事业,幼稚教育是基础,不能忽视。1947年他曾公开批评政府忽视幼教事业的政策,对政府将仅有的国立幼师、幼专及上海幼师,采取的裁并政策十分不满,强烈要求政府提倡幼稚教育,正式规定幼稚教育、幼稚师范教育在学制体系上的独立地位。

新中国成立以后,学前教育的地位提高了,1950年颁布的第一个学制,就确定了幼儿教育在学制体系中的地位,幼儿教育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为使幼儿教育更加广泛地、科学地发展,陈鹤琴仍然不断地利用可能的机会向社会呼吁,进一步改革幼儿教育,强调幼儿教育在整个教育事业发展中的意义。(www.xing528.com)

(三)为了减轻工作妇女养育子女的负担,迫切需要幼稚教育

陈鹤琴认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要求得进步,必须发展幼稚教育。他指出,人们总有一种错觉,认为托儿所、幼稚园是为贵妇们减少照养子女的责任而已。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必须把劳动妇女从养育子女的负担中解放出来,这是中国改善生产,发展经济,求得进步,摆脱落后状况所必需的条件。而解放妇女,就必须发展幼教事业,尤其是举办农村托儿所和工厂托儿所,是刻不容缓的工作。因此,他为幼教事业奋斗,这是因为他把发展幼教事业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结合起来了,成为他献身祖国劳苦民众的具体体现。

(四)为使特殊儿童能得到社会的养护

一些特殊儿童,包括盲、聋、哑等残疾儿童和旧社会贫童、难童,还有一些弃儿,他们比一般孩子的处境困难,有的得不到家庭的培育,有的家庭没有能力教养他们。对于这些孩子,就更加需要由社会幼儿教育机构收养和教育。

陈鹤琴从儿童自身的发展、从国家经济力的增殖、从国家众多教育层次的发展与特殊儿童的养护等多方面地阐述了学前教育的重大意义。这种“早”教育的思想,本来是我国古代教育很好的传统,近些年又为教育科学研究进一步证实,婴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理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