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与中外学前教育的影响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与中外学前教育的影响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柏拉图的著作较多,其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理想国》和《法律篇》中。因此在认识论上,柏拉图主张认识不是对万物存在的现象世界的感知,而是对理念世界的回忆。并且,柏拉图认为,人死后灵魂离开肉体又回到理念世界中,即灵魂不死。柏拉图的这些思想,对后世宗教学影响很大。关于学前教育的任务,柏拉图认为主要是着重于道德行为的熏陶,以形成良好的品质。柏拉图非常注重给儿童讲故事,认为这是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与中外学前教育的影响

柏拉图是西方学前教育思想的重要奠基人,他在其代表作《理想国》中提出一个围绕培养“哲学王”的教育计划,其中涉及到的学前教育问题对后世的教育思想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一)生平和代表作

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公元前347年)是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他出身于雅典的一个贵族家庭。母亲是政治家梭伦的后裔,父亲也出身于显贵家庭。柏拉图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青少年时师从苏格拉底8年时间,在政治上与其老师一样,反对当时盛极而衰的民主政治而拥护贵族专政,是苏格拉底最得意的弟子之一。苏格拉底被判死刑后,他被迫流亡国外,游说各国,希望能实现其政治理想,但是屡遭挫折,后来又回到雅典并致力于教育事业。公元前387年,他创办了一个学园,取名阿卡德米学园。从此,他在这里讲学达四十年,一直到去世。阿卡德米学园的创建不仅为柏拉图提供了著书立说、进行教育活动的场所,而且成为欧洲学术思想交流的中心。学园中先后涌现出许多著名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如亚里士多德、阿里斯托尼谟等。

柏拉图的著作较多,其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理想国》和《法律篇》中。柏拉图把世界分为现象世界和理念世界。现象世界就是现实世界中可感知到的事物,即自然界;理念世界是精神世界。理念世界是现象世界的原型,理念是万物的本原。为此,他认为,现象世界是不可靠的、不真实的,只有理念世界才是真实的、永恒的。现象世界是理念世界的映像,理念世界是真理的化身,是宇宙精神,而神是宇宙万物的本质,主宰一切。人是神所创造的万物中最优者;人由肉体和灵魂构成,人的灵魂先于肉体存在于理念世界中。当灵魂和肉体相结合“投胎”为人时,就暂时失去了对最高理念的认识和记忆;然而在现象世界万物的刺激下,又可以把忘掉的记忆捡回来。因此在认识论上,柏拉图主张认识不是对万物存在的现象世界的感知,而是对理念世界的回忆。他力图从具体、个别的事物中追求事物的规律,因而是人类认识发展史上的一个进步。但是他的理念论把事物的一般概念绝对化,把它们变成脱离事物并先于事物而独立存在的精神实体,从而割裂了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具体到教育上,他认为学习就是回忆,即:人的灵魂因为先于肉体而存在于理念世界中,所以灵魂本来就认识理念。但是当灵魂再次投生人体后,由于惊吓等原因,就暂时忘却了原有的理念知识。以后通过学习就能逐渐回忆起原来所掌握的知识。并且,柏拉图认为,人死后灵魂离开肉体又回到理念世界中,即灵魂不死。柏拉图的这些思想,对后世宗教学影响很大。柏拉图在社会观上很推崇斯巴达的社会制度——原始的共产主义,因此,写了专著《理想国》阐述了自己的主张。在柏拉图理想的国家中,将神的最优创造物——人分为3个等级:哲学家、军人和劳动者。其中,哲学家是奴隶主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神用金子做成的,拥有智慧和理性。军人是奴隶主国家的保卫者、社会秩序的维持者,是神用银子做成的,拥有勇敢和意志的品质。劳动者包括手工业者和农民,是神用铜铁做成的,具有节制的品质。处于社会最下层的奴隶不属于以上3个等级,只是一种会说话的工具而已。3个等级的人应各司其职,各尽其才,做好自己分内的事,不可越级行事,这样国家才能维护正常的运转;反之社会就会处于混乱不堪的境地。显然,这是为奴隶主贵族专制制造的理论依据。柏拉图的哲学和社会学思想反映在教育上,就是教育应为国家培养哲学家和军人。在教育的组织管理上,他主张国家控制教育,采取公养公育的方法培养人才。可以说,《理想国》是最早的乌托邦思想的集中反映。

但在柏拉图的晚期作品《法律篇》中,他承认了私有财产和家庭的功能,同时也对斯巴达式的教育训练有了更加理性的分析:斯巴达教育制度只强调要教会人们勇敢地面对痛苦和危险,但没有教给他们面对快乐和享受的诱惑而不屈服,这只是培养了人们最低层面的德性,而缺乏智慧、节制等美德的培养。为此,他在《法律篇》中提出,在社会或者个人灵魂的各部分之间的最佳状态是和平而非战争,并由此提出了立法的重要性。也就是说,柏拉图的思想在晚年表现得更加贴近现实生活

(二)学前教育思想

1.学前教育的任务(www.xing528.com)

在西方教育史上,柏拉图是最早提出学前儿童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他主张:儿童应该从出生就接受教育,因为“凡事开头最重要。特别是生物,在幼小柔嫩的阶段,最容易受到陶冶,你要把它塑成什么型式,就能塑成什么型式”,“一个人从小所受的教育把他往哪里引导,就能决定他后来往哪里走”。关于学前教育的任务,柏拉图认为主要是着重于道德行为的熏陶,以形成良好的品质。为此,他强调要利用儿童善于模仿的天性,从小就让他们模仿那些英雄伟人的言行举止;对于那些与传统的道德标准不相符合的言行,则要严禁儿童模仿。通过这些有意识的训练,就相当于把对于善与恶的认识的种子,播撒到儿童心灵上,从而引导他们爱其所应该爱的、恨其所应该恨的。对此,柏拉图强调:“先入为主,早年接受的见解总是根深蒂固不容易更改的”。

2.学前教育年龄阶段的划分和内容的选择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制定了一个从胎教开始直到50岁为止的长期的教育计划,并按照年龄阶段对各时期的教育内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他认为7岁以前儿童的教育是人生的奠基时期,为此他主张优生的观点。首先婚姻问题需要国家的统一管理,要在全国实行计划结婚和计划生育,以保持适当数量的人口繁殖。待产的妇女必须接受有利于孩子未来成长的专门知识的训练。其次,关于儿童出生后到7岁之前的教育,他又把这一阶段划分为两个时期:出生至3岁是第一时期。在其“儿童属于国家所有”观点的指导下,柏拉图认为儿童一出生就应该送到国家特设的育儿场,接受统一的照料和管理,由女仆专职负责饮食起居;教育则由国家最优秀的公民来监督实施,并用摇篮曲、儿歌等对婴儿施以教育。3~6岁是第二时期。此阶段的儿童要集中到神庙的儿童游戏场上,由国家选派公民监督教育,饮食起居由女奴负责。教育内容主要是讲故事、做游戏、学音乐等。

柏拉图非常注重给儿童讲故事,认为这是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但是主张讲给儿童的故事要经过挑选,选择那些能激发幼儿勇敢、正义和高尚品德的故事。除此之外,还要审查创作故事的人,以提前删除不利于儿童成长的故事内容。不但如此,柏拉图还对寓言诗歌等文学作品的内容加以严格挑选,主张要把真正振奋精神、鼓舞斗志、积极向上的作品奉献给儿童,而随时取缔那些神鬼离奇、死难恐怖的题材,防止儿童因受到感染而成长为残暴、凶狠的狂妄之人。

柏拉图同样重视游戏在儿童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游戏符合儿童的天性,应给予满足,但又提出游戏不仅仅是玩耍和娱乐,同时也是一种教育过程,为此要选派有经验的人去组织和管理,同时游戏的内容和方式要符合法律精神。“因为,如果游戏是不符合法律的游戏,孩子们也会成为违反法律的孩子,他们就不可能成为品行端正的守法公民了”。另外,他主张在组织游戏时,方式和内容要有精心的安排,不要经常变化,否则会影响其成人时对国家和法律的忠诚。在符合法律精神的基础上,游戏活动尽可能由孩子们自己发明,但是也要讲究一定的规则和秩序,否则就容易出现违反纪律的现象。由上可见,柏拉图一方面认为儿童游戏很重要,另一方面又给儿童的游戏以种种规则和法律的限制。这表现出一种他自己难以调和的自相矛盾的心态。

音乐也是柏拉图对儿童规定的教育内容。他认为合适的音乐可以使儿童的身心得到陶冶,但是要为儿童选择那些旋律优美、曲调和谐的乐曲,儿童在优美音乐的熏陶下会逐渐变得仪态优美、精神和谐。柏拉图还强调儿童的心灵教育应该和体育教育相结合,他认为和谐的教育应当是“用体操来训练身体,用音乐来陶冶心灵”,因为音乐和体操的结合能够使儿童的激情和理性两个方面更趋于和谐,而不至于偏废某一方面。柏拉图的体育思想因此在其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他主张儿童体育的目的是为了使其身体健康,为了使儿童更好地为国家奉献自己,而不至于因为体质虚弱而牵制心智的发展。因此,儿童的体育要简单而朴素,比如儿童的饮食要适当,生活要有规律,睡眠时间不能过多也不能太少,日常训练要量力而行,等等。

柏拉图是西方古代教育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家,他的幼儿教育思想更是具有开创性的历史意义。他首次提出了有关教育的许多重要问题,对后世各国教育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重视教育的政治意义,并提出教育是受教育个体和社会互相影响的互动过程的观点,进而提出儿童公育的思想。他是西方学前教育思想的奠基人,他重视优生优育;主张分阶段对儿童进行早期教育;他提出慎选故事内容、音乐素材和游戏内容,主张身心和谐发展。所有这些观点对后世学前教育思想的发展无不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然,作为奴隶主阶层出身的教育家、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观点同时带有诸多保守、落后的迷信色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