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传统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人事管理制度阶段,它在用人上主要以“事”为主导,重事轻人。因此,为了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推动高校教育不断向前发展,满足广大师生对知识、信息的需求,必须加强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使馆员的自我实现需要和图书馆事业的高效、快速、恒久地向前发展。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国内著名学者赵曙明曾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国际比较研究》中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阐释:所谓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指的是对人力这一特殊资源进行的有效开发、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这一界定比较深入、全面,将人力资源的活动过程一一贯穿其中。

综合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人力资源管理概念的不同认识,人们普遍认为:人力资源管理是依据组织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建立高效的机制和合理的流程,并采用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方法对组织中的人力这一特殊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合理利用与科学管理。这一观点在企业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对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的管理同样具有重大的意义。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传统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和现代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

传统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人事管理制度阶段,它在用人上主要以“事”为主导,重事轻人。在人员配置上,大多不是从图书馆的整体需要和未来发展出发,更多是受上级领导的行政干预,以员工本身为出发点,不太考虑其管理作用和发展空间。在管理问题上,高校领导重点解决的是眼前问题,而没有将目光放在图书馆未来的发展上。这样的管理特征属于强权管理模式,管理理念陈旧落后,不再适合现代高校图书馆的管理,逐渐被淘汰或边缘化

20世纪90年代末,人力资源管理思想逐渐渗透国内各大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中,主要侧重于变革管理和人性管理,注重人这一资源,管理上主要采用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理念。其具有以下新的管理特征。

(一)知识性

高校图书馆是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服务的,是传播文化知识的集散地。高校图书馆自身这一特征,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向知识型、学术型和导航型方向发展。在信息快速发展的今天,数字图书馆的建立和计算机应用的普及,高校图书馆面临着信息化管理和知识管理这一新课题。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是实现组织的长远发展、提高整体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这要求图书馆要建立一个学习型组织,通过创建良好的学习机制,创造温馨的学习环境,培养浓郁的学习氛围,积极提高馆员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以取得最佳的工作效果,更好地为高校图书馆的工作服务。(www.xing528.com)

(二)时代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高校图书馆也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必要的调整和适当的改变。比如,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建立,就需要一批高素质人才,要求他们不但要熟悉图情知识,更要对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掌握熟练精深。在这种情况下,作为高校发展战略主管部门之一的高校图书馆,就要根据图书馆发展的特点做出科学结构调整和优化资源配置,聘用一些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满足图书馆不断发展的需求。

(三)服务性

高校图书馆本身是学校的教学辅助部门,即专门为高校师生的学习和科研配置的部门。为了学校更好的发展,做好教学辅助工作是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师生,使图书馆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应有作用,这就需要高校管理者以及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领导者去做好各项工作。目前,在我们所接触到的资源中,“人力资源”是最活跃,最具能动性、创造性和想象力的资源,只有提高馆员的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本着“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理念,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才能更好地为广大师生、读者以及图书馆服务,进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在高校教学、科研等工作中高校图书馆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推动高校教育不断向前发展,满足广大师生对知识、信息的需求,必须加强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使馆员的自我实现需要和图书馆事业的高效、快速、恒久地向前发展。同时,高校图书馆被称为“学生的第二课堂”,是为高校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担负着重大的使命。进一步加强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的管理,不但能提高馆员自身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同时也能提高图书馆的综合实力和服务质量,促进相应的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亦同步提升。对目前和未来高校的发展、图书馆的发展以及馆员自身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