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明星制视域下的演员成功转型

明星制视域下的演员成功转型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4]徐峥既导又参演,明星光环之于电影所带来的潜在价值增量是巨大的。徐峥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加之其话剧演员出身,舞台表现力和感染力都属上乘。作为演员多年累积的表演经验、空间想象能力、视觉构图能力以及创意(策划)思维、现场的组织协调能力,都为徐峥转型导演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明星制视域下的演员成功转型

明星形象是经由一系列媒介和文化实践生产出来的一个互文性构造物,同时也是欲望经济作用下的产物。徐峥跨界的优势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是明星光环。“在好莱坞电影经济学中,明星们被珍视成抵御风险的票房保障。在明星身上,符号、文化和经济、商业形影不离,紧密相关。明星制是工业化的文化生产的产品,是多元、高度组织化投入与行动的结果。”[14]徐峥既导又参演,明星光环之于电影所带来的潜在价值增量是巨大的。其次,粉丝经济成为当下电影消费的重要推动力,明星自带话题以及粉丝基础为电影未播先火提供可能性,也成为重要的票房保证。再者,明星具有很强号召力,集合了业内丰富的人脉资源,与新人导演相比已经赢在了起跑线上。在跨界转型为导演时,演员更具优势,多年演艺生涯的磨砺使他们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悟力、表达力和角色塑造力。1998年,徐峥因出演《股票的颜色》获得第10届白玉兰戏剧奖最佳男主角奖,后来参演的几部喜剧电影《爱情呼叫转移》《人在囧途》《疯狂的石头》等都获得了不错的口碑和不俗的票房成绩。徐峥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加之其话剧演员出身,舞台表现力和感染力都属上乘。“‘好的’表演给予某种意向性观念,甚至是作者身份(authorship)。人们想当然地认定演员在指意过程中的参与,应该是一种有意识的、构成性的表演控制的结果。”[15]某种程度上,表演创作赋予了徐峥一种作者意识,经过多年的舞台磨炼和影视化作品呈现,其自成体系的表演理念和成熟的经验在潜移默化中助力其能完成好导演的工作。在拍摄《爱情呼叫转移》时,“徐峥毫无顾虑地跟前辈提建议,在展现主角的主观情绪时,可以用一个变焦仰角镜头来夸大,很能说明他作为演员的主动性和视觉想象力。音效上他也跟录音师建议,用贝多芬《命运》里最著名的‘棒棒棒棒’旋律来制造男主角遭遇尴尬事的黑色情境,进而设计以此制作彩铃,‘体现了一种典型的创意(策划)思维’。”[16]香港导演叶伟民北上拍摄《人在囧途》,由于对内地拍摄条件等水土不服,徐峥在拍摄现场承担起了副导演的职责。作为演员多年累积的表演经验、空间想象能力、视觉构图能力以及创意(策划)思维、现场的组织协调能力,都为徐峥转型导演提供了强大的支撑。明星转型做导演本质上是资源的整合和再配置,是基于商业利益最大化前提下的艺术转场。

同时,徐峥对自己有着清楚的定位:“电影行业完善的明星类型化机制建立的前提就是明星通过某种渗透其所有银幕角色的个性特质而被大众接受。成功的明星都拥有一种可以被归纳的一系列特质、联想和习性的魅力。”[17]从形象上来说,他在多次采访中都提到自己具有城市精英的气质,能够驾驭城市题材的各类角色,如中年成功商人、律师心理医生社会精英,也可以驾驭花花公子、猎艳高手。徐峥的电影执着于展现当下中产阶级生活之囧:事业发展之囧,情感生活之囧,家庭生活之囧,直视现代人生活百态,召唤回归初心的情感守望。有论者称:“徐峥一面演绎着男性身上最被主流认同的那部分‘现实价值’——对成功的追逐,一面又演着他们身上最被主流不屑的那部分‘边缘价值’——对纯真的保留。就是当下小有成就的男性生活的现实写照,在双重夹击之下的疲倦感。这种写照真实而又直达内心。”[18]徐峥清晰自己所擅长的领域,曾自评道:“我做不到大导演们在电影中那种对文化的承载,我只能做类型片。因为我自己就是影迷,同时演了很多喜剧,喜剧片演员也有自己的思考。”[19]徐峥不需要处理面对平衡商业性和作者性的复杂矛盾,这是他与其他初出茅庐的导演的不同之处。(www.xing528.com)

徐峥极具互联网思维。21世纪以来,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引领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全面转型。互联网的网状分布、异质链接以及去中心化等特征深刻影响了人类的思维方式,同时,块茎式非树状的“去层级”“去辖域”的思维方式也影响着人们的社交方式。社交媒体的崛起和流行、微时代传媒艺术话语呈现出强社交化[20]、受众强烈的社交聚焦需求,使得电影等艺术作品除了具有商业性和艺术性之外,又呈现出社交功能。一部电影艺术价值的高低评判考验的不仅是电影主创的创作能力,也考验着制作团队在电影之外的运营能力。在自媒体时代,如果一部电影没有话题,不能引发关注、热议,即没有社交连接点,则不会通过交叉、链接、重组生成新的网状结构,将会淹没在快速更迭、瞬息万变的互联网信息黑幕之中。而互联网大数据,则“解决了观众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数据库的分析来关注观众的意愿和思路,实现电影内容的‘跳转’及表达方式的转换,对以后电影的生产机制起到引导作用。对于电影生产者来说投其所好,制造出符合人们观看习惯、观看方式的电影才能达到最后的目标,使电影越来越满足观众个性化需求,最大限度地满足观众对电影的期待”。[21]新时期导演们的竞技场不仅局限于电影文本内部,也延伸到了电影之外的媒介互联网领域。相较于第五代、第六代导演群体,作为新力量导演的徐峥可说是互联网大潮中的弄潮儿:《泰囧》的“末日营销”、《港囧》的“道歉发布会”“维秘内衣秀”、《囧妈》的抖音网红大V合作拍视频病毒营销……可见,徐峥深谙电影工业的运行法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