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电影新力量导演研究:风格化尝试与国际营销策略

中国电影新力量导演研究:风格化尝试与国际营销策略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陈思诚的创作中,地域元素和城市空间的选择都具有相当的重要性。[35]对导演来讲,异域取景的意义并不单纯是为了规避意识形态风险,而更像是一种风格化尝试和有预谋的营销策划。最后,对异域场地的选择和风格化的形式追求也是基于导演特定的营销策略。从商业策略来看,这无疑也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国际市场营销。对于国内很多同质化的喜剧电影类型来说,这种国际化的眼光和营销策略颇有傲立潮头的表率作用。

中国电影新力量导演研究:风格化尝试与国际营销策略

陈思诚的创作中,地域元素和城市空间的选择都具有相当的重要性。从《北爱》里的北京,到“唐探”系列里的曼谷纽约和东京,地域性元素和城市格调的风格化呈现成为其作品的鲜明标识。如果说,在电影处女作《北爱》中,这种考量尚非高度自觉的话,那么到了“唐探”,对异域情调和城市景观的风格化营造就成了一种刻意和执着追求。

以“唐探”系列为例,导演将故事发生地设定在曼谷唐人街(China Town),因为在他看来,“泰国唐人街那种气质要比内地很多地方都要更中国、更本土。泰国的唐人街特别旧,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到现在还有很多很古老的建筑,都是中华文化和当地文化的一种交融。它既是中华的、又是泰国的。”[35]对导演来讲,异域取景的意义并不单纯是为了规避意识形态风险,而更像是一种风格化尝试和有预谋的营销策划。“那天我突然想到这个点子,写一个唐人街的故事,这不仅可以规避意识形态的东西,而且可以把演员全部放到华人的环境里。从更大的产业格局角度来讲,中国电影需要中国的文化符号,唐人街恰恰是中国最前沿的各种文化形象在全世界各地的展示场所。”[36]

首先,对异域格调的追求有利于形成文化的陌生化效果,营造视觉奇观,强化观影快感和愉悦体验。在第一部《唐人街探案》里,导演一再强调影片风格一定要凸显出泰国独特的异域色彩,使观众获得身临其境的逼真感受。泰国是佛教之国,因而片中有关宗教的元素和视觉符号随处可见。如曼谷宏伟的佛教建筑、凶案现场的佛像、坤泰的传家宝和唐仁手上的佛珠等,都强化了影片的宗教元素和佛国文化色彩,且在暗里与罪案的人性伦理主题相契合,充满波谲云诡的地域性神秘色彩。

到了第二部,故事的发生地变成纽约,陈思诚同样要求“全纽约的实景拍摄”,而不惜成本与美国电影工会合作完成这种异域风格的再现。这次,陈思诚采用中国道教元素与纽约现代感十足的地域空间和流行文化相融合,将犯罪、竞技、特技、搞笑熔于一炉,打造出更加诡秘多彩的叙事空间。

其次,从影片“推理+喜剧”的类型来看,这种不断变换的地域场景正是导演有意为之的形式策略。

在曼谷、纽约、东京等异域取景,能借助异国风情中的神秘感和异域文化元素,使喜剧、恶搞与悬疑、惊悚等异质元素水乳交融,毫不违和地加以调和,形成类似印度宝莱坞“马萨拉”电影的混合效应。“唐探”系列中有着太多的异质元素,如耍宝式的奇葩二人组,山寨式语言的混杂和服饰装扮,无厘头的细节设计和情节反转,还有抽丝剥茧的本格推理和解谜一般的诡秘氛围。如何找一个合适的框架将这些异质元素熔于一炉,为故事的发生寻找合适的空间和合理依据?“唐人街”就是一个最为完美的选择。在这个非常特别的异域场景里,一切异质文化和无厘头桥段都可以合理存在,各种包袱桥段、无底线恶搞,杂糅了港台腔的普通话、川味普通话、西部牛仔装束、笨贼与警察博弈、迷案与严谨的推理等,不管形式如何夸张,都可以在其中得以包容和并存。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唐探”系列最后的广场狂欢,颇似宝莱坞的歌舞段落,这也是影片在形式表现上对异域情调和风格化的刻意追求。宏大的广场歌舞场面、节奏动感刺激的音乐,极大地释放了观众观影中的各类情绪,形成一种疏离解压情感释放效果。

最后,对异域场地的选择和风格化的形式追求也是基于导演特定的营销策略。

据导演的创作初衷,之所以把故事地点放在域外,其目的是获得更大的创作自由。因为要拍中国的警察和探案故事有着太多有形无形的限制,而选择曼谷或者纽约、东京,能够充分地发挥创意和故事线索,获得足够的类型效果。从商业策略来看,这无疑也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国际市场营销。陈思诚的“唐探宇宙”带有国际合作的鲜明性格和艺术气质,从演员搭配(如《唐探3》集结了日本演员妻夫木聪、三浦友和、长泽雅美,泰国演员托尼贾等明星加盟),到异域取景(曼谷、纽约、东京),再到文化元素(宗教、地域、民俗、时尚等),“唐探”系列充分做到兼容并包,形成了复杂、斑斓、多元的文化底色,而这恰恰是能够使这类电影形态最大限度地迎合海外市场的核心要素。影片的票房成绩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点。2018年,《唐人街探案2》在北美、欧洲等地电影市场均排在同期上映的华语片票房首位。对于国内很多同质化的喜剧电影类型来说,这种国际化的眼光和营销策略颇有傲立潮头的表率作用。

陈思诚在一次访谈中表示,自己将不再执导《唐探4》,但这并不意味着“唐探宇宙”的终结。“唐探”系列会一直走下去,而他将退至幕后,以编剧和监制的身份介入,继续打造和推广“唐探”这样具备延续性、工业性的系列电影。“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市场环境好,但是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我们面临的竞争前所未有的激烈;而且这种竞争有来自纵向的,还有横向的,像我们的影片已经跟《星球大战》同期了,包括我从小看到的一些偶像们,他们也还在拍。机遇跟挑战是双重的。”[37]以陈思诚为代表的新力量导演确属务实的一代,不管是专职编剧,还是监制、执导拍摄,他们都清醒地认识到国际电影格局与应该努力的方向,在电影艺术性和商业性的不断调和中,创造出别开生面的作品,助力中国电影“走出去”,让世界更多观众感受到中国电影和文化的魅力,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注释】

[1]饶曙光、尹鹏飞:《当下中国喜剧电影创作演变及其发展》,《艺术评论》2013年第4期。

[2]大熊:《专访〈泰囧〉编剧束焕——尊重喜剧类型片创作》,影视工业网,2012年12月31日。

[3][美]悉德·菲尔德:《电影剧作问题攻略(修订版)》,钟大丰、鲍玉珩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年版,第65页。

[4][美]克莉斯汀·汤普森:《好莱坞怎样讲故事:新好莱坞叙事技巧探索》,李燕、李慧译,新星出版社,2009年版,第10页。

[5]《〈港囧〉一边搞笑一边煽情,你准备好了吗》,搜狐网,2015年9月24日。

[6]束焕:《编〈泰囧〉〈港囧〉下的是笨功夫》,《天津日报》2015年10月8日。

[7][美]爱德华·W.索亚:《第三空间:去往洛杉矶和其他真实和想象地方的旅程》,陆扬译,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8页。

[8][美]爱德华·W.索亚:《第三空间:去往洛杉矶和其他真实和想象地方的旅程》,陆扬译,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77页。

[9]邵培仁等:《华莱坞电影理论:多学科的立体研究视维》,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142页。

[10]周宪:《视觉文化的转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08页。

[11][澳]理查德·麦特白:《好莱坞电影——1891年以来的美国电影工业发展史》,华夏出版社,2005年版,第12页。

[12]罗建波、龚琪峰:《祛魅与复魅:香港文化身份的解构与重建——以〈港囧〉为例》,《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3期。

[13][法]波德里亚:《消费社会》,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68页。

[14][英]保罗·麦克唐纳:《好莱坞明星制》,王平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4年版,第4页。(www.xing528.com)

[15][英]克莉丝汀·格莱德希尔主编:《明星制:欲望的产业》,杨玲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第206页。

[16]导演公园:第73期《对话徐峥:大赢家的规则刺破文艺青年的幻梦》,腾讯娱乐。

[17][英]克莉丝汀·格莱德希尔主编:《明星制:欲望的产业》,杨玲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第59页。

[18]唐令:《别让喜剧定义了徐峥,这部新片带你重新认识他》,虹膜公众号,2018年3月20日。

[19]《徐峥谈为何当导演:张艺谋陈凯歌不找我拍戏》,中国新闻网,2013年6月19日。

[20]黄英侠主编:《最清新的声音——首届全国电影学青年学者论坛论文集》,中国电影出版社,2015年版,第7页。

[21]同上,第13页。

[22]网剧《唐人街探案》于2020年1月1日在爱奇艺播出,陈思诚担任监制和总编剧,柯汶利、来牧宽、姚文逸、戴墨等联合执导,主要演员有邱泽、张钧甯、王真儿、陈哲远、程潇等,基本延续了电影版“唐探”喜剧加推理的风格。

[23]齐晓轩:《专访陈思诚:〈唐人街探案〉创造了一个新IP——一对人物》,《电影》2016年第1期。

[24]陈思诚、李金秋、冯斯亮:《“我一直想拍一部侦探电影”——〈唐人街·探案〉导演陈思诚访谈》,《当代电影》2016年第2期。

[25]陈思诚、李金秋、冯斯亮:《“我一直想拍一部侦探电影”——〈唐人街·探案〉导演陈思诚访谈》,《当代电影》2016年第2期。

[26]郝建:《影视类型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94页。

[27][苏]A.特罗申:《侦探片:技巧与素材》,石南征译,《世界电影》1989年第3期。

[28]陈思诚、李金秋、冯斯亮:《“我一直想拍一部侦探电影”——〈唐人街·探案〉导演陈思诚访谈》,《当代电影》2016年第2期。

[29]郝建:《影视类型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84页。

[30]郝建:《影视类型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93页。

[31]陈旭光、李雨谏:《当下喜剧电影创作的类型化与寓言性》,《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期。

[32]齐晓轩:《专访陈思诚:〈唐人街探案〉创造了一个新IP——一对人物》,《电影》2016年第1期。

[33]王莉:《陈思诚:“唐探宇宙”才刚刚开始》,《羊城晚报》2018年2月20日。

[34]倪自放:《华语片构建“电影宇宙”初尝试——以〈唐人街探案〉系列电影为例》,《青年记者》2018年第15期。

[35]陈思诚、李金秋、冯斯亮:《“我一直想拍一部侦探电影”——〈唐人街·探案〉导演陈思诚访谈》,《当代电影》2016年第2期。

[36]陈思诚、谭政、马喆:《做有智慧的喜剧探案电影——陈思诚访谈》,《电影艺术》2016年第2期。

[37]陈思诚、谭政、马喆:《做有智慧的喜剧探案电影——陈思诚访谈》,《电影艺术》2016年第2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