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创意兴国:北京文创产业蓬勃发展

创意兴国:北京文创产业蓬勃发展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也是全国重要的创意文化产业基地。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北京的创意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据北京市统计局199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统计,全市当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607亿元,其中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18亿元,超出了第一、第二产业③,这个数字充分说明了包括创意文化产业在内的第三产业在北京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创意兴国:北京文创产业蓬勃发展

作为东方文明古国的首都,北京市政府现已充分意识到发展创意文化产业的重要意义,正计划在搬迁类似首钢这样产值虽高却污染严重,有损首都文化形象的大工业企业的同时,充分发挥首都文化人才层次高、行业全,高等文化教育产业最密集,集中了全国科技和文化资源之精华的最大优势,以花费5年左右的时间,使首都创意文化产业的产值超过工业产值。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首,以及全国的政治文化、科教文化、艺术文化、出版文化、旅游文化的中心,北京是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与中国加强文化交流的首选之地。也是全国重要的创意文化产业基地。早在1988年,北京就提出过发展创意文化产业的问题。近几年来,北京市委、市政府在“首都文化发展战略研讨会”上,一致达成了要“重新认识创意文化产业的巨大潜力,迅速壮大北京的创意文化产业,为首都的文化建设与发展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的共识,并于1996年出台了《关于加快北京文化发展的若干意见》,决心“要充分利用北京文化资源和人才资源,大力发展北京创意文化产业,使其成为北京的支柱产业之一,使北京成为全国重要的创意文化产业基地”,并于次年两度召开了“北京文化产业专题汇报会”,把文化产业的发展列入了北京“十五”规划和城市发展规划中,作为第三产业的经济增长点之一

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北京的创意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据北京市统计局1996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统计,全市当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607亿元,其中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18亿元,超出了第一、第二产业,这个数字充分说明了包括创意文化产业在内的第三产业在北京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另据有关方面提供的资料统计,1997年,北京市文化产业全年总产值为9.55亿元,高于广东省文化产业全年总产值8.36亿元的水平,以及占全国各省市近1/3的文化产业年总产值在8亿以上省市的水平。

在教育业,北京大学的方正,清华大学同方等高科技高智力的文化产业,年总产值已达数亿元以上,成为中国文化产业中的知名企业,其名优产品也正在积极进军世界文化市场。如“北大方正”,就是北京大学利用自己的人才资源优势,兴办的高科技文化产业,其激光照排已占国内市场的80%,并已广泛打入国际市场,取得年产值几十亿人民币的经济效益,不但对国家做出重要贡献,同时对学校自身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支持。

在文娱演出业方面,北京以现代化的国家大剧院的建设为号召,以精心组织,接连推出的大大小小的艺术节,作为吸引首都观众的法宝,突现出大北京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国际经典文化中心的地位。如在音乐市场上,北京就极力突出皇家紫禁城的文化氛围,被媒体称之为“古典热过流行”:仅1999年一年间,就有第二届北京国际音乐节、第二届亚洲艺术节、北京国际爵士音乐节、北京国际电子多媒体音乐节、北京金秋国际音乐节、99中国国际民族歌舞年等大型演出活动,连续在首都古典音乐市场上演。(www.xing528.com)

在这些艺术节的红火气氛下,一直以京剧著称于世,芭蕾舞、歌剧兼备,各国和和全国各地文艺团体时常赴京献艺的北京市,演艺收入自然也颇为可观。中国对外演出公司和北京市演出公司,向来是首都文艺演出市场的龙头,它们通过承办国内外文艺演出,既活跃了首都剧场,也创收了巨大产值。其中仅北京市演出公司1994年至1996年就演出了971场次,总收入376万元。而另一些著名剧场的收入就更可观了。如长安大戏院1996年演戏800场,平均2天演3场,票房营业额达到了600万元。1997年海淀区兴建的锡华俱乐部,仅开业一年就接待了40万人次观众,收入在税后达到2000余万元,每年除给区体委捐款100万元外,还为海淀区文化体育事业经赞提供400多万元。而北京音乐厅自采取国营单位与民营公司合作,以承办、协办、联合制作等灵活方式,走上产业化道路后,通过利用电脑“今日艺术”网络售票,不定期举办“中国爱乐交响音乐会”等方式,也保证了每月40多场的演出,并且因观众场场爆满,而不得不加售一两百张站票,获利自然丰厚。此外,设立于北京的国家级文化艺术团体,也在走向世界各大城市的商业性演出中,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人文文化深厚的首都,古典芭蕾舞等经典艺术的市场也一直很好,常常在北京掀起观赏的热潮。如由我国、德国、美国、俄罗斯等国艺术团体演出的《睡美人》、《天鹅湖》、《罗密欧与朱丽叶》、《胡桃夹子》等舞剧,均受到了北京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

在广播影视生产方面,北京地区拥有北京电影制片厂、八一电影制片厂、儿童电影制片厂、青年电影制片厂和中央电视台、电台,北京电视台、电台等多家实力雄厚,代表国家喉舌和一流水平的广播影视制作播映队伍,其文化产业的实力和实绩是首屈一指的。如北京人民广播电台1996年的收入已达到了7000万元。再从电视剧生产看,北京全市现已有分属影视制作、电视传媒、音像出版、广告传播等系统的电视剧生产单位七八家,年生产能力达到五六百部集,居全国前列。其中专业的电视剧生产单位,包括了前身是北京电视制片厂,功能齐全,技术装备、产品开发、出版发行等部门成龙配套,年生产能力可达200多部集的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刚从其中分出的中北电视艺术中心,以及 新组建的北京紫禁城影业公司等三家。此外,直属北京的北京电视台、有线电视台和一些音像出版单位,也有自己的电视剧生产部门。如北京文化艺术音像出版社、北京音像公司、北京青少年音像出版社等。这些音像出版社创作力量虽然薄弱,但经营的电视剧往往比较注意成本核算与市场需要,兼有影视作品出版发行方便,和文化界关系密切的优势,故也出品了不少电视小精品。

在上述这些影视制作机构中,由北京市委宣传部作为试点,由市文化局和市广电局的各两家单位,即新影联公司、北京文化音像艺术出版社及北京电视台、北京电视中心等四家共同出资组建的北京紫禁城影业公司,占有运作机制,影视合流、人才队伍、管理制作、经营经验方面的明显优势,加上狠抓“项目策划、剧本创作、影片定位、拍摄班底、资金支持、后勤宣传”这些与文化产品质量和市场推出紧密相关的六大环节,连续推出了《离开雷锋的日子》、《背起爸爸去上学》、《甲方乙方》等影片,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和票房。但其在政府支持下的垄断性经营体制,也使一些民营文化实体承受了过大压力,有待进一步调整。

从北京大都市及其国家级文化产业的总体布局和宏观展望看,关键是要确立自己在当今“一球两制”世界文化格局中,居于社会主义“一制”的大国首都的文化中心地位,以大华北黄河流域文化、黑龙江流域文化为立足点,以沪粤文化产业群为呼应,以博大悠久的民族传统文化和雄厚坚实的学术文化为根基,聚全国文化精英而用之,形成大北方京派文化的独特风格和主旋律文化魅力,幅射全国和全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