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产业政策法立法模式 | 经济法

产业政策法立法模式 | 经济法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今世界,产业政策法的立法模式主要有两种:一为倾斜型产业政策立法模式,二为竞争型产业政策立法模式。(二)竞争型产业政策立法模式竞争型产业政策立法模式倾向于产业组织的法律调整,集中于调整竞争关系与防止垄断方向,多见于一些先行国家。知识链接我国产业政策法的立法现状我国比较明确和自觉地提出和实行产业政策从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开始。

产业政策法立法模式 | 经济法

当今世界,产业政策法的立法模式主要有两种:一为倾斜型产业政策立法模式,二为竞争型产业政策立法模式。前者以日本为代表,后者以美国为代表。

(一)倾斜型产业政策立法模式

倾斜型产业政策立法模式重视产业结构的法律调整,多用于一些后发国家。它往往在法律中规定,国家要集中必要的资源、资金和技术力量,实行倾斜型投入和扶持,以加快本国主导产业的超常发展,力求以最小的成本、最快的速度,达到缩短同发达国家差距或增强国际竞争力的目的。

(二)竞争型产业政策立法模式

竞争型产业政策立法模式倾向于产业组织的法律调整,集中于调整竞争关系与防止垄断方向,多见于一些先行国家。它强调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为各类产业创造出一种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使产业机构的调整顺应市场需求结构发展的趋势,让企业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自觉地进行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和更新换代,尽可能不采取强制性的行政手段。

中国既重视产业结构立法,也重视产业组织立法。其原因一是产业结构存在严重问题;二是产业组织上存在集中度低、企业规模小、规模不经济等。

知识链接

我国产业政策法的立法现状

我国比较明确和自觉地提出和实行产业政策从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开始。

1986年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中第一次正式使用了“产业政策”的概念,并对产业发展提出了系统、具体的规划和政策;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提出:“计划管理的重点应转向制定产业政策,通过综合运用各种经济杠杆,促进产业政策的实现”;1989年3月15日《国务院关于当前产业政策要点的决定》颁布,这是我国第一个正式的关于产业政策的规范性文件;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制定和实施产业政策作为政府管理国民经济的重要职能和调控手段”;1994年4月,国务院颁布了《90年代国家产业政策纲要》,作为今后制定各项产业政策的指导和依据;1996年4月第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产业政策。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陆续制定了一些包含或体现相关产业政策性质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www.xing528.com)

例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1992)、《科学技术进步法》(1993)、《汽车工业产业政策》(1994);《指导外商投资方向暂行规定》(1995,后被2002年《指导外商投资方向规定》所取代)、《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1995,后分别被1997年和2002年发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所取代)、《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1996)、《水利产业政策》(199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1999)、《关于当前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若干意见》(1999)、《鼓励软件业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2000)、《关于加快发展环保产业的意见》(2000)、《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2001)、《“十五”期间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2001)、《国家产业技术政策》(2002)、《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中小企业促进法》(2002)等。

案例8-3

中小企业促进法修订草案:进一步为企业减负

全国人大常委会2017年6月27日分组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修订草案)》。草案指出,将进一步明确中小企业促进工作的监管体制,并在税收优惠、促进融资、降低创办成本等方面,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

修订草案进一步明确政府有关部门对于中小企业发展和监督检查等方面的职责。草案中建议,将“中小企业促进工作综合协调部门”修改为“负责中小企业促进工作综合管理的部门”,同时增加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中小企业促进工作协调机制,明确相应地负责中小企业促进工作综合管理的部门。

在税收优惠方面,草案规定,国家对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型企业按照规定实行减征、免征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措施;高等学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创办小型、微型企业的,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税收优惠和收费减免;创业投资企业和个人投资者投资初创期科技创新企业的,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税收优惠;国家完善中小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融资难、融资贵是中小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对此,草案建议增加规定,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采取合理提高小型微型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等措施,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小型微型企业融资规模和比重;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应当设立专营机构,为小型微型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此外,草案还建议国家降低中小企业设立的制度成本;国家支持利用闲置商业用房、工业厂房、企业库房和物流设施等,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办公场所。

(以上资料来源:《经济参考报》)

请思考《中小企业促进法》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