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秦腔与丝路文化的共同发展

秦腔与丝路文化的共同发展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秦瑞麟不认发妻,扔了图影,将孝莲赶出宫外。永乐王闻知此事,敕封孝莲为孝莲王,并赐“忠孝图”一卷,而赦免秦瑞麟之罪,夫妻大团圆结局。从又名《孝莲卷》可推测,其故事来源于说唱艺术的宝卷,秦腔戏本中诸如《目连卷》《白犬卷》《牧羊卷》《药王卷》等,大概都具有影戏渊源的特征,也可以说隶属于变文系统。国家将亡,必生妖孽。笔者认为所谓“溜溜工尺”,应当是关中地区流传的一个俗曲的名称。

秦腔与丝路文化的共同发展

在敦煌出土文献中,还有一类文书卷子,基本属于俗赋(如《燕子赋》《韩朋赋》等)、话本(如《庐山远公话》《韩擒虎话本》)、词文(如《大汉三年季布骂阵词文》)等形式的俗文学作品。“虽然它们在题材上与佛教大体无关,但在表现方式上与变文有相互影响则是肯定的。”“当变文在宋初被禁令所消灭时,庙宇不会有了,但民间却在瓦子里出现了诸宫调、小说讲史等的东西。”

也就是说进入宋代,变文衰落下去,代之而起的是讲史的话本。但郑振铎先生认为,宝卷是变文的嫡系子孙,是宋话本中“谈经”的别名。话本中的“谈经”“说话”“说参请”等都与俗讲有直接关系。话本的体制也与变文一脉相承,如开头的“得胜头回”即“入话”,就是俗讲中的押座文。话本格式也韵散结合,这表明了话本与变文的联系。

实际上,与图画结合也是存在的,正如梅维恒揭示的那样,只不过这种形式已发展成独立的影戏形式了,因而人们往往以为它“是不是消失”了?实际上,它是沿着另一轨道而前行而去。所以,这也就是民间文化人类学田野调查才可以逐渐揭示的。后来的民间文学路径中,变文成为宝卷的直接渊源,进而又扩展、影响至弹词、鼓书、琴书等民间说唱样式。

西府秦腔有一出《忠孝图》(艺人强堆口述本)的剧目,显然包含了上述传扬佛法和忠孝的观念以及影戏向大戏发展的痕迹。仔细分析,这出戏甚至与南戏《赵贞女》故事颇有关联。

此剧又叫《薛参征西》《孝莲卷》《刮肉奉母》《女忠孝》等,其中《女审》一折常演不衰。故事简述如下:

明永乐年间,四川重庆有学子秦瑞麟考中状元后,被招为驸马,可是他却将其母与妻抛于脑后不顾。其妻薛孝莲在家侍奉婆母,十分辛苦,饥荒年刮肉奉母,婆母仍嫌不足,以为孝莲偷吃,严罚孝莲跪在庭前受罚。瑞麟叔父秦三让告知真相后,婆母见伤,一痛而绝。孝莲乃身背婆母图影,上京寻夫。秦瑞麟不认发妻,扔了图影,将孝莲赶出宫外。孝莲夜宿关帝庙,周仓显圣传授兵法武艺,并赐神箭,嘱咐孝莲前去投军。此时,正好西地木昌王造反,朝廷命薛参为帅征讨。但番将飞刀术极强,薛战不胜。孝莲投到薛参军前,以神箭破了西番飞刀,杀死木昌王。薛参班师回京,奏封孝莲为平西侯,镇守三关。适逢秦瑞麟奉旨到三关赏军,孝莲乃高悬母像,当堂审讯,痛打瑞麟,幸秦三让及时赶到,瑞麟才与孝莲和好,仍为夫妻。永乐王闻知此事,敕封孝莲为孝莲王,并赐“忠孝图”一卷,而赦免秦瑞麟之罪,夫妻大团圆结局。

从又名《孝莲卷》可推测,其故事来源于说唱艺术的宝卷,秦腔戏本中诸如《目连卷》《白犬卷》《牧羊卷》《药王卷》等,大概都具有影戏渊源的特征,也可以说隶属于变文系统。

国家图书馆收藏有原郑振铎先生藏本《目连宝卷》《生天宝卷》等孤本,并有彩绘插图,进一步说明宝卷源于唐佛寺中僧侣讲经说法、悟俗化众的俗讲,也就是变文。但是,宝卷文本的散说和韵文,仍然是以七、十言唱词为主,而且部分有根据内容使用长短句,也就是一些特殊的歌赞,但却在词曲中找不到相应格律的曲牌,因此,车锡伦先生判断宝卷尚没有整齐划一的格式,宝卷中在保持变文的五七言形式上加入了长短句和散曲,显然是受宋元词、曲影响,从而也可以看出它的时代印迹。不过,陕西东府皮影华阴老腔中似有一例,也可说明车氏看法。迄今发现老腔剧本年代最早的为乾隆十年(1745)手抄本《空城计》,内有司马懿围城后,在城下迟迟不敢进攻,面对大兵压境,诸葛亮应对自如,城头抚琴,有两段诸葛亮唱词。

其一:

孔明:(唱)天道何知,茫茫礼数,难窥夭寿无期。

天道何知,茫茫礼数,难窥夭寿无期。

冥冥气化吹迁命也!言词其促也!何疾。

冥冥气化吹迁命也!言词其促也!何疾。

其久言也!何迟?噫,天丧斯文兮!(www.xing528.com)

其久言也!何迟?噫,天丧斯文兮!

何故无人兮!前摧嗟尔魂兮!

何故无人兮!前摧嗟尔魂兮!

稠衣嗟尔魂兮!安国悲哉!悲哉!

有痛乎非妇人之痛而难为?

其二:

孔明:(唱)陈成子弑简公,告言不顺事不成。愠于戾枭,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至期谓之贼。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秋之与?”国家将亡,必生妖孽。思无邪,圣人天伦之至也。三家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人而不仁,如礼何?三子者,必敬必戒,克明德。

这两段唱词在老腔中极为罕见,甚至不符合其唱词格式,究竟怎么唱出来?一直是一个谜。笔者走访当地一些著名的老腔艺人,均不知如何演唱。

由于老腔剧本为私人所藏,一般不轻易示人,加之此本由于年代更久,弥足珍贵,当地文化部门已将其定为重要文物。收藏者张新民更不肯示人。此本为已故老腔艺人张全生藏本(张新民之父),笔者不胜其烦,多次走访张新民。终于,有一次,他和另一位老艺人张四季共同琢磨,张新民才努力想起父亲当年的唱法,即第一段唱词的唱法,他们称之为“溜溜工尺”,张四季现场还用月琴把这段曲子弹出来,张新民小声哼唱一节。张新民告诉笔者:“虽然本子上写的是唱,但也不完全是唱,而是用这个曲谱【溜溜工尺】,好像唱一样的念出来。”笔者认为所谓“溜溜工尺”,应当是关中地区流传的一个俗曲的名称。正是车锡伦所谓受宋元词曲的影响痕迹。

老腔剧本《空城计》封面(老腔艺人张全生藏本)

老腔剧本《空城计》“孔明唱词”页起(老腔艺人张全生藏本)

老腔剧本《空城计》封面(老腔艺人张全生藏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