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古代礼仪教育的基本内容

中国古代礼仪教育的基本内容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中国古代社会里,礼仪的核心是“敬”。乡学中的“六礼”与“七教”十分有机地融汇了礼仪教育的内容。“三礼”为中国以后历朝历代的礼仪实践提供了丰厚的理论基础,它深刻而且精辟地阐述了许许多多的礼仪之道。在中国的阶级社会统治中,统治者往往把养老与视学结合起来进行,往往都要举行盛大的仪式,让学生们前去观看和学习,并将养老与视学的典礼作为学生礼仪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中国古代礼仪教育的基本内容

在中国古代社会里,礼仪的核心是“敬”。被封建统治者尊称为“亚圣”的孟子曾经说过:“尊敬之心,礼也。”在原始社会里,让人们重视养老的思想始终是礼仪教育的中心内容。

随着社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经济活动的深入,随着社会物质生活资料的不断丰富,礼仪教育的内容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西周时代的学校有“国学”与“乡学”之分,国学是专门为奴隶主贵族子弟而设立的;乡学是按照当时的地方行政区域而划分的,一般奴隶主和部分庶民子弟在乡学中读书。国学已十分明确地将“六仪”作为重点科目来对待。“六仪”指的是祭祀之容,宾客之容、朝廷之容,丧纪之容,军旅之容和车马之容。乡学中的“六礼”与“七教”十分有机地融汇了礼仪教育的内容。“六礼”主要教育学生懂得穿衣戴帽、婚嫁、丧仪、祭祖、会面交谈、共同进餐方面的礼节;“七教”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明确父子、兄弟、夫妇、君臣、长幼、朋友、宾客之间的交往关系与交往尺度。西周时代不仅在学校教育的教学实践中体现了礼仪教育的内涵,而且在许多的书籍著作中也涵盖了礼仪教育的内容,合称为“三礼”的《仪礼》、《周礼》与《礼记》是我国最早的礼仪论著,也是最重要的礼仪教育读本。“三礼”为中国以后历朝历代的礼仪实践提供了丰厚的理论基础,它深刻而且精辟地阐述了许许多多的礼仪之道。例如,《礼记》一书在论述语言美的时候,强调指出语言之美不在于华丽的辞章,而应该在于表达言语的态度——谦恭、和气、文雅,从而达到“穆穆皇皇”。在论述人际交往的时候,《礼记》规定人与人在交往之时,不能够在行动上出格,不能够在表现上失态,不能够在语言上失礼。从而真正做到“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www.xing528.com)

汉代从幼儿教育开始就特别重视礼仪训练。汉代统治者认为儿童不仅仅要学习识字、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更要学习如何做人、如何立身处世。幼儿从刚刚学会说话的时候起,就强调男女有别,各有各的礼节。幼儿的言行举止与穿戴装束就应该有所讲究。等到儿童走进校门以后,《孝经》、《论语》是他们的必读教材。

在中国的阶级社会统治中,统治者往往把养老与视学结合起来进行,往往都要举行盛大的仪式,让学生们前去观看和学习,并将养老与视学的典礼作为学生礼仪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养老与视学是统治阶级尊重老人和重视教育的具体体现(老人的知识经验十分丰富,往往都要承担着教育年轻人的任务)。每当天子视学之时,当天清晨,敲鼓集合众人,天子行一个祭奠之礼。第二天行养老礼,同时宴请各位老人,自己找好自己的席次,作乐歌诗,舞文舞武,共同商讨父子、君臣、长幼之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