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与个性发展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与个性发展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我意识是个性的核心内容及其形成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二)通过思想品德课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发展1.让教师的个性化教学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表率教师教育力量的源泉在于教师的个性。在思想品德课程中,一定要克服应试教育抹杀学生个性的缺点,要关注学生个性全面与和谐的发展,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成为创新人才。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与个性发展

(一)思想品德课对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意义

思想品德新课标以人为本,以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基本理念,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就要求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尊重、欣赏并发展学生的个性。可见,从学生的个性出发,坚持教育内容与形式的多样化、灵活性与个别化,反对教育的整齐划一与僵化,以维护个体的尊严,实现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是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要求。

学校德育有利于强化学生的自我意识。个性是指个人具有的稳定的、综合的心理特征,是一个人基本的精神面貌。自我意识是个性的核心内容及其形成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自我意识尽管是主体内心世界的体现,但却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通过主体与他人的相互作用形成的。德育教育正是使学生从注重个人的形象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和作用出发,让自在行为转化为自觉行为,而使其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强化自尊、自爱、自重、自主、自强、自信,使自我意识走向成熟。

学校德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完整独立的人格。人格是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是个体的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内化、沉淀和凝结。人格的完整性实质上是一个人的内心世界诸因素协调平衡的发展问题。德育可使人的气质变得温和,敬重别人,和别人合得来。因此,德育是一种独立完满人格的教育。

人是需要发展情感的。当今社会出现了一种不正常的个性现象:一方面,对别人给予自己的情感值期望过高,出现“情感饥渴症”;另一方面,给予别人的情感值过低,出现“情感冷漠症”,对别人戒备、不信任,所谓无感动之心,无体谅之心,情感的理解力、感受力下降,实在令人忧虑。而德育教育则使人的外在行为和内心世界完整,使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协调,使之发展健康的情感,优化个性。

学校德育有利于发展人的个性才能。才能是一个人潜于内、表于外的个性心理特征,是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才能的结构是复杂多维的:在思维能力上表现为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在认识能力上表现为理解力、判断力、辨别力、选择力等;在情感能力上表现为感受力、调控力、表现力等;在意志能力上表现为自控力、承受力、耐挫力、持恒力、毅力等;在社会生活中又表现为组织力、协调力、交往沟通力等。德育教育有利于培养人的美好心灵和良好气质、风度,有利于促进人的交往和沟通,开阔视野,提升境界,而上述的才能正是在这美好愉快的交往和眼界的开阔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二)通过思想品德课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1.让教师的个性化教学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表率

教师教育力量的源泉在于教师的个性。常言道,“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教师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引导者、激励者。思想品德课教师应改变以往把教师当作道德权威、道德说教者的枯燥乏味的形象,在引导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也要不断完善自己。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要结合学生生活的实际和思想品德课时政性的学科特点,开展个性化的教学,为学生个性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使教师的个性化教学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表率。

2.让探究活动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平台

新版思想品德教材在每一个单元的标题之下均设有主题探究活动,其目的在于以主题统领整个单元的主要内容,安排任务型、课题式的作业,使之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实现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化。这种探究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在目标明确的情况下有针对性地对某一主题进行探究。在探究活动中,学生可以尽情舒展生命力,尽快动起来(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积极思考,展现自我,明辨是非,提高智慧,掌握独特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展现自我、培养和塑造个性的过程。通过探究活动,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探求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的知识得以深化,思想得以升华,个性得以形成。

3.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创设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在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对学生要有高度的信任,相信他们对问题有自己的认识和见解,对学生要有适度宽容。这样,学生在思想品德课上可以摆脱压力和束缚,不必担心主动学习会招致批评或嘲笑,也不必担心失败带来的压力。像赞科夫主张的那样,“让儿童在课堂上过一种积极的沸腾的精神生活”,为学生主体性发展创设良好的氛围和条件。

4.建立以发展性为目标的评价方法

在思想品德课程中要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避免按照原有的文化课程只重视考试分数的评价模式。发展性评价突出了每个学生起始水平的差异,不是把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同预定目标相比,而是与各自的起始水平相比,看进步情况如何。思想品德课程的评价不再仅仅是甄别和选拔学生,而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核心是重视过程的总评价。多种形式结合的评价方式、评价手段,使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既反映学生全程学习结果,又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

现在的思想品德课对学生来讲是比较枯燥的,而且在考试制度的规定中,思想品德课为开卷考试,学生对思想品德课不够重视。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开放课堂,将课堂主动权交还学生,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开放、积极的态度。而对于课堂上学生的回答,不论对错都要积极做出评价,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要扩大多媒体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的广泛运用,可以采用活泼的教学背景和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来更好地引导学生投入课堂学习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教师对学生的积极反馈,多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与行为进行肯定性的、激励性的评价。可以说,学生将来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正确评价、积极鼓励和正面引导。因此,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肯定性的、鼓励性的评价,对学生个性的可持续发展作用极大。在思想品德课程中,一定要克服应试教育抹杀学生个性的缺点,要关注学生个性全面与和谐的发展,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成为创新人才。

【习题与测试】

一、名词解释

社会性发展;养成教育;人伦教育;公民教育;个性发展

二、简答题

1.简述社会性发展的内容。

2.简述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

3.简述养成教育的内容。

4.简述个性发展的内容。

三、论述题

1.试述个性发展与社会性发展的关系。

2.试论述如何通过思想品德课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扩展阅读书目

1.班华.现代德育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

2.王希尧.教育学[M].北京: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03.

3.肖伟,曹晖.学习不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及促进策略[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4.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1.

5.王康.社会学词典[Z].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

6.辛自强,俞国良.学习不良儿童的界定与操作化定义[J].心理学动态,1999:7(2).

7.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www.xing528.com)

8.时蓉华.社会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9.陈佑清.交往学习:一种新的学习类型[J].中国教育报,2011(2).

【“习题与测试”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社会性发展:是指个体社会生活适应性心理特征的发展。社会生活适应性心理特征的发展,表现在群体意识、社会交往能力、社会规范性行为等方面。

养成教育:是使个体通过“示范—模仿”的方式,在早期发展中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稳定的行为方式的过程。

人伦教育:是关于基本人际关系的情感与规范教育。

公民教育:是社会个体成长为国家政治社会生活的成员过程的教育。

个性发展:个性是个性心理的简称,在西方又称人格。个性发展是指人类个体出生后直到青少年期个性(即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二、简答题

1.简述社会性发展的内容。

第一,发展群体意识。

第二,发展社会交往能力。

第三,发展社会规范性行为。

2.简述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

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社会文化和社会形态、家庭、学校教育四个方面。

3.简述养成教育的内容。

养成教育主要包括学生的起居饮食、卫生习惯、学习习惯、劳动习惯、交往习惯等的养成,结合时代特点,可以加强孩子的心理素质、创新精神、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培养。

4.简述个性发展的内容。

自我意识的发展;道德意识和道德判断的发展;儿童性格的发展;儿童兴趣的发展;儿童能力的发展。

三、论述题

1.试述个性发展与社会性发展的关系。

儿童的个性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社会化过程中实现的。社会化的过程就是儿童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的过程。关于个性发展与社会性发展的教育价值取向方面,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中,对两者的发展各有所偏重。主张个人本位的理论认为,人的价值高于社会价值,把人作为教育目的的根本所在。个人本位论者主张教育目的的提出应当根据受教育者的本性,而不是从社会需要出发。主张社会本位的理论认为,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教育的根本价值是满足社会需要。社会本位论者主张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个人的存在与发展从属于社会,他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教育的目的就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使受教育者社会化,保证社会生活的稳定和延续。

2.试论述如何通过思想品德课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让教师的个性化教学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表率;让探究活动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平台;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创设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建立以发展性为目标的评价方法。

【注释】

[1]王希尧.教育学[M].北京: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03:195.

[2]陈佑清.交往学习:一种新的学习类型[N].中国教育报,2011-02-01(1).

[3]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43-44.

[4]时蓉华.社会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108-109.

[5]王康.社会学词典[Z].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35.

[6]辛自强,俞国良.学习不良儿童的界定与操作化定义[J].心理学动态,1999,7(2):52-57.

[7]肖伟,曹晖.学习不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及促进策略[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8]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大学章句序[M].北京:中华书局,2011: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