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中国际课程实践:视野与行动

高中国际课程实践:视野与行动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是专设科目,或者在常规学科内加强渗透,如英国专门新增公民学习科目,美国则在全球化背景下加强外语教学。

高中国际课程实践:视野与行动

1.国际教育与国际课程

有学者通过梳理世界各国,尤其是美国和日本两国关于国际教育的理念和丰富多彩的国际教育形式,指出国际教育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并明确界定国际教育的含义:国际教育是将教育置身于世界性的大背景中,用全球性的眼光进行观察,是把教育同整个国际社会联系起来的教育思想。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开展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国际合作;国际意识教育;教育的国际理解、了解国际差异,理解他人的立场和观点。[1]广义的国际教育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政党及相关组织与机构为加强教育国际化,促进教育国际交流合作而制定的政策、发展战略和计划活动。它主要包括一国教师、学生到他国教育机构学习或研究的国际流动;国内大中小学课程内的对其他社会的客观学习与研究,以及一些国家吸引国际学生而开发国际化的课程;政府部门与相关机构与组织旨在促进国际理解与交流的所有教育努力。[2]它既是一个国家教育政策与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一种跨国、文化的教育实践,具体包括拓展学生国际视野,增强学生国际理解,提高学生国际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国际合作与交流能力的教育活动。狭义的国际教育是指引进国际组织或非办学主体所在国家的课程而开展的教育活动,其课程包括学历教育课程和非学历教育课程。

可见,国际课程是国际教育的重要内容。从广义角度而言,目前中小学特别是北京、上海这样的国际城市,都在基础教育领域开展形式各异、程度不同的国际交流活动。从课程的角度,大量的国际交流活动也可看成是国际课程。当前中小学国际交流的形式主要有出国表演、参加国际比赛、访问或交流、短期游学或交换学生、缔结姊妹校关系、到国外“修学旅行”、接待来访学生或安置交换学生、利用信息技术与资源进行教室连接与互动学习等。除国际交流外,在正式课程中融入国际或全球意识与概念,开设融入国际教育概念的相关科目或双语课程等,在非正式课程、课外或社团活动中开展国际交流与国际服务,在正式或非正式课程上利用信息技术打造跨国课堂,在校园与教室里营造国际教育的学习情境与气氛等,都是实施国际教育的重要形式。从国际课程的角度,由于“国际化程度”的不同,在课程方面也有不同的做法,如渗透国际因素的国际理解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海内外交流活动为主的校本课程、国别课程和国外机构开发的体系化课程等。从狭义的国际教育角度而言,2000年前后一些学校正在积极探索引进各类国际课程的可能性,由于目前正处于摸索阶段而且国家层面政策尚未正式出台,不同学校与境外教育机构的合作、引入国际课程的种类和形式不同。

2.教育国际化与国际课程

教育国际化是世界各国和各地区教育的相互借鉴、相互渗透和相互对接,不仅包含留学生在国际范围内双向或多向流动,还体现为各国和各地区教育在办学理念、功能设定、运行机制、管理方式、教学内容与方法等方面的沟通、交汇、整合以及教学资源的共享等。教育国际化是教育发展的一种世界性趋势,既是一种教育的理想,也是一种正在发生的世界性教育实践。关于教育国际化的内涵,有学者总结了四种界定的方法[3],即教育国际化是一种特定的:(1)教育活动,包括课程的国际性内容、培训和研究有关学者和学生的国际流动、国际技术援助和合作计划;(2)教育能力,这是从发展师生的技能、态度和知识的角度来界定的;(3)文化过程,强调树立全球意识并形成国际化的精神气质与氛围;(4)教育发展过程,将国际维度和观念融入学校或教育的各种主要功能之中。有学者提出教育国际化的八大判断标准,即由低到高分别是:静态对外、单向交流、双向交流、国际参与、国际课程、国际团队、国际融合、国际校园。[4]可见,这些对教育国际化概念的分析,主要从内容列举来指代概念的内涵,培养国际人才的基本素养(知识、能力和态度)、课程内容融入国际化内容、人员交流成为大多数学者认同的教育国际化的最主要表现形式。教育国际化的核心是国际理解教育,其目的在于增进国家间的相互理解,从而促进世界和平。而国际理解的基础是认同某些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具有超越民族、文化、宗教的普遍约束力;承认文化的独特性和差异性是人类共同的财富,通过形成对普遍文化价值的建构,指导全球化进程中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以此实现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和平共存。[5]

随着教育国际化步伐的加快,在基础教育阶段已经出现多种形式的教育国际化实践,如师资的国际交流与培训、学生国际交流、国际部和国际班形式的办学改革、国际课程项目的引进与整合、国际学校的设立等。有学者提出基础教育国际化应重点把握以下几点[6]:理念,开展区域国际化探索,基础教育国际化改革应该是全方位的,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把提高教师的国际化素养放在核心地位。就其具体内容看,教育内容的国际化是增进国际理解的最有效途径,而国际课程是教育国际化的重要载体和助力。课程是国际教育的核心和最有特色的组成部分,它体现了国际教育的基本指导思想,同时也是国际学校达到预定教育目标的根本途径。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是专设科目,或者在常规学科内加强渗透,如英国专门新增公民学习科目,美国则在全球化背景下加强外语教学。就高中阶段而言,机构合作、课程融入、人员交流是主要形式。如北京景山学校践行“三个面向”基本精神,逐渐认识到基础教育国际化应该有三个层次[7]:一是交流,主要是与国外师生的交流互访、建立兄弟学校、组织学生海外游学等;二是理解,是指通过活动和课程,让学生理解世界上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制度、不同的宗教、不同的价值观,并意识到各国需要在这种不同的背景下共同发展;三是融合,特别是课程的融合,在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应该适应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需求。可见,随着国际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及各地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国际化教育的模式和课程体系必将随之而发生深刻的变化,国际化课程的具体实施管理过程必将在丰富国际化教育的多样性、多元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课程国际化与国际课程

课程国际化是教育国际化和国际教育的重要内容,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研究课程国际化的学者J.Knight教授甚至提出课程是教育国际化进程中的支柱[8]。什么是课程国际化?有论者指出理解课程国际化的特征,首先要从理论上回答课程国际化的三个本原问题[9]:一是课程国际化为了什么,即课程国际化的任务是什么;二是课程国际化为了谁,是为了少数学生,还是为了学校每一个学生,让全体学生都能在学习成长中拥有国际水准的课程体系;三是课程国际化从哪里来,是完全移植西方课程体系,还是整合中西课程的精华,营造文化集成优势。

199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经合组织)在对其成员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情况进行分析的报告中指出,课程的国际化是课程发展或者变化的过程,目标是将国际因素整合到正式课程和课程操作中。所谓“正式”是指课程的内容和资料,而“操作”是指教和学的手段、学生群体、课程的时间地点等。也有国外学者从方法论角度定义课程国际化,Williams教授总结了三种加拿大高等教育课程国际化的方法[10]:第一种是增加法(Add-on Approach),是在不改变原有课程结构和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国际化或者跨文化的内容或主题;第二种是融合法(Infusion Approach),强调国际化课程应该充分融合多元文化的内容,展现给学生多元文化视角,促进学生的跨文化理解;第三种是变形法(Transformation Approach),该方法是在批判教育学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认为学校给学生传授的理论和知识都是带有文化偏见的,通过变形法发展起来的国际课程旨在培养了解文化差异,具有批判思维、意识以及技能的全球公民。(www.xing528.com)

有学者对课程国际化的内涵进行归纳,主要有三种观点[11]:第一,课程国际化指教育内容的国际化,主要表现在更新知识、汲取当今世界科学文化最新成果等方面。第二,课程国际化指学科普遍化的过程,即不仅包含外语训练和国际区域研究学科的发展过程,而且还包含将全球眼界引入一般学科的学科普遍化的过程。第三,课程国际化是学习进程的国际化,即不但包括内容的国际化,还包括过程的国际化。2000年澳大利亚全国课程会议(基础教育会议)的一大亮点是提出了“课程国际化”的理念[12],课程国际化首先强调的是课程的全球观;其次是一种崭新的课程理念,一种新的课程系统设计思想;最后强调课程各要素的国际化。随着课程国际化的进程,课程内容和实施的国际因素逐步增多,出现了因合作、引入、输出等多方途径形成的课程的国际形态。如课程内容的国际化,开设专门的国际教育课程,开设关注国际主题的新课程、在已有的课程中增加一些国际方面的内容或是当前最新研究成果、引进原版教材突出外语教学;在教材上,或采用国外教材,或在自编教材中大量吸收国外同类教材中的内容,或指定相当数量的国外教材和有关论著作为教学参考书目,推进国际上普遍关注的重大课题的研究,如环境科学航天科学、能源科学、宇宙科学、生命科学等;课程实施的国际化如互认文凭和学分,学生跨国选修课程;建立校际联系与合作,互派学生学习本校课程,或互派教师讲授本校课程;通过某些学科的比较研究实现课程的国际化等。

4.国际学校、国际高中、国际班与国际课程

如果说教育国际化和课程国际化目前在高等教育实践和研究比较深入的话,那么国际学校、国际高中、国际班等名称在高中阶段就是备受关注的热点,而这三个术语都与国际课程密切相关。目前国际学校、国际高中、国际班等一系列的称呼比较混乱,因为一所学校将其自身描述为“国际学校”的缘由有很多,如学生的国籍、提供的课程、在某个区域内与其他的学校市场竞争,以及学校整体的精神特质或者使命等[13]。故有必要区分国际学校、国际高中、国际班等办学形式的侧重点。

国际学校本义是指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即是指跟随外国侨民母国的教育制度,为外国侨民提供其母语教育的学校。后又发展为一种主要存在于中等教育阶段内,以国际理解和思考问题的全球视角为价值取向,以多元化的课程为特色,以双语或多语教学为途径,以世界范围流动人员为主要服务对象,以培养学生在全球化进程中所必需的语言、知识、能力和态度的学校。[14]近年来又发展成为同时可以为本国学生提供国外教育模式的学校。故此,目前国际学校的内涵已不断扩大,一所学校被认定为国际学校主要是因为其本身具有一定的国际化特征,或是在办学理念、办学主体等方面,或是在学生构成、课程结构、教师队伍、管理体制等方面。国际学校一般具备以下特征[15]:第一,国际学校的办学主体一般来自政府、国家或政府驻外机构、国际组织机构、社会团体或基金会、跨国公司、商业模式的教育集团、慈善家或个人等。第二,国际学校的学生一般来自境内的不同国籍、人种、宗教和文化背景的学生,是否招收所在国学生视学校性质与所在国的法律而定。第三,国际学校的学制涵盖幼儿园、小学、中学及大学预科阶段的教育。第四,国际学校大多数是独立国民教育体系之外的学校,所有权和管理权一般是独立的,少数的国际学校属于公立教育体系。第五,国际学校通常以国际教育为己任,以培养国际公民为教育目标。第六,国际学校一般获得权威国际学校组织的认证,可加入成为成员校,或者授权开设课程、取得文凭等。第七,国际学校一般把英语作为第一语言,通常采用双语或多语进行教学。

广义上的国际高中是指“依法合规通过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并在教育部备案的涉外办学高中学校”。教育市场上把对具有一定国际化特征的高中教育机构和相应的项目或项目班级都称为国际高中。从办学主体而言,既有官方举办的,也有私立机构举办的;从招生对象上看,既可招收外籍学生也可招收本国学生,根据学校定位不同有所差异;从学校规模而言,既包括为全体学生提供国际化程度较高的高中教育,也包括为部分学生提供国际课程的国际班。

国际班即普通高中国际课程班(不少学校亦称之为国际部、国际课程班、海外课程班),是我国高中(包括公办和民办高中)的部分年级或班级同国外教育机构在课程、教学和管理等方面进行合作,以中国公民为招收对象,在中方教学地点进行主要教学活动的一种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其引入国际课程主要以本国学生为招生对象,一般单独招生和单独编班。根据招生计划,可以将高中国际班分为普通高中计划外招生的国际班和普通高中计划内招生的国际班。计划外招生的国际班学生,不通过中考招生,不占用普通高中的招生计划,学生修完国家政策规定的高中课程,一般不参加高考,主要通过学习海外课程,参加海外学术评估能力测试、语言能力测试等一系列考试,申请到国外大学就读;计划内招生的国际班需要通过教育行政部门审批,额定招生计划,学校根据学生的中考成绩,加上自行组织的加试(主要是语言、数学、科学等科目)选拔学生,学生既可参加我国高考,也可以选择参加“海外高考”。目前各地高中国际班的办学主体主要有:一是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如北京中加学校等开设的国际班;二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班,即中国教育机构与外国教育机构以不设立教育机构的方式,在学科、专业、课程等方面,合作开展的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教学活动[16],这是当前高中国际班的主流形式;三是国际交流机构与普通高中联合举办的国际班,如江苏省教育国际交流服务中心(简称“苏教国际”)与江苏省部分四星级高中联合举办的“苏教国际班”。

就国际课程在国际学校、国际高中和国际班的实施而言,国际学校因为采用的是国外的学制和课程内容,其课程可以说是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国际课程;国际高中因其办学模式的不同,所谓的国际课程差别很大,如国外机构特许国内办学模式、国外机构主办学校模式、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以课程为核心的项目引进模式、“校中校”模式、普通高中加境外预科模式、境外教育机构认证模式等,国际课程的类别、科目数量以及课程衔接、考试认证、国际认可度等需要具体分析。而国际班所引入的国际课程,也可根据国际化程度的不同分为几种模式:一是与国外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合作,引进高中语言课程和学术课程,与国内普通高中课程对接融合,按照国外大学录取标准设计中西融合的高中课程以及学分体系,得到国内外教育主管部门认可并备案,修满学分后由中外双方同时颁发高中毕业证书,并可直接申请国外大学;二是引入国际组织或某国第三方组织开发的国际认可度较高的课程,该课程可以获得学分或参加相应的认证和考试,学生获得中方高中毕业证书,加上国外高中语言课程和学术课程学分,可以申请国外大学;三是引进国外学校开发的语言课程、学术课程或部分特色课程,以中方课程为主兼修国外课程,学分得到外方合作学校认可,成为中国学生申请国外大学的重要学习经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