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中语文复习指南:字词、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的要点

高中语文复习指南:字词、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的要点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要点展播一、字词1.字音中绳 槁暴(pù) 参省 须臾(yú) 舟楫(jí)跬(kuǐ)步 骐骥 锲(qiè)而不舍 驽(nú)马十驾2.通假字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同“又”,再一次。3.古今异义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代指广博地学习,现在指学识渊博。这里节选的三段,着重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和学习应持的态度。D.所选文段说理的突出特点是以喻代议,寓议于喻。

高中语文复习指南:字词、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的要点

要点展播

一、字词

1.字音

(zhòng)绳 槁(pù) 参(xǐng) 须(yú) 舟(jí)

(kuǐ)步 骐骥(qíjì) (qiè)而不舍 (nú)马十驾

2.通假字

(1)虽,不复挺者:有,同“又”,再一次。暴,同“曝”,晒干。

(2)使之然也: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3)则明而行无过矣:同“智”,智慧。

(4)君子非异也:同“性”,天赋,资质

3.古今异义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代指广博地学习,现在指学识渊博。

(2)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代指藏身,现在指托付或者把理想、感情、希望放在某人或某事物上。

二、文学常识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兼用“礼”治,重视教化,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讲的是学习的基本道理,从修身立德的角度出发,谈的更多的是个人的学习。

三、主题思想

《劝学》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目的、意义、态度和方法,是古代论述学习的重要文章。这里节选的三段,着重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和学习应持的态度。作者反复论证人的知识、才能、品德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过学习和积累取得的。即使是圣人的思想,也可以在不断地学习和积累中具备。所以,任何人都应持之以恒,脚踏实地,不断学习。

四、写作特色

本文运用了大量生活中常见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具体、生动,深入浅出,使读者容易接受。比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时用同类事物设喻,从相同的角度反复说明问题,强调作者的观点。例如: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积土成山、积水成渊。有时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让读者从中明白道理。

难点聚焦

1.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2.理解比喻的含义以及比喻与比喻之间的内在联系。

热点演练

一、基础练习

1.选出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

A. (zhōng)绳 槁 (pù)(róu)以为轮 金就 (lì)则利

B.参 (xǐng)乎己 须 (yú) (qí)而望 (yú)马

C. (guī)步 (liǎo)蓝 (xìng)非异也 骐 (jì)

D.(qiè)而不舍 (nú)马 金石(lòu) (jiāo)龙

2.下列加点词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不复者(直) ②以为轮(使……弯曲)

③吾尝而望矣(提起脚后跟) ④而千里(送别)

学(劝勉,鼓励) ⑥不积步(一步)

⑦金砺则利(接近,靠近) ⑧非水也,而绝江河(善,会)

⑨声非加也(这里指声音洪亮) ⑩而闻者(清楚)

A.①②⑤⑦⑨ B.①②③④⑨ C.③④⑤⑧⑩ D.⑥⑦⑧⑨⑩

3.下列”望”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向远处看)

B.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盼望)

C.先达德隆望尊 (希望)

D.适冬之望日前后 (农历每月十五日)

4.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5.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

A.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己 B.假舟楫者,非能也,而绝江河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食埃土 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6.与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www.xing528.com)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B.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

C.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D.唯利是图

7.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与“吾恂恂而起”的“而”相同的一组是 ( )

A.则知明行无过矣 B.吾尝终日思矣

C.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致千里 D.积善成德,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8.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假舆马者,非.足也 利:对……有利

B.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C.假舟楫者,非能.也 水:游水,游泳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也 一:专一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9—10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9.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物也 青,取之于蓝而青.蓝

B.假舟楫. ,非能水也 虽有槁暴,不复挺. ,使之然也

C.则知明.行无过矣 积善成德,.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D.积土成山,风雨兴积水成渊,蛟龙生

10.下列对所选文段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所选文段启发我们,说理并不排除生动性,方法之一就是运用比喻论证。

B.从所选文段可以看出,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加强思想品德修养。

C.从所选文段可以看出,荀子认为,对“学”来讲,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同样需要后天的努力。

D.所选文段说理的突出特点是以喻代议,寓议于喻。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1—14题。

甲文: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乙文: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xiǔ,污水),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而近中正也。

丙文: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11.下列各项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中的“乎”是介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于”,可以不译。

B.“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中的“美”是形容词用作动词,可译为“美化”。

C.“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中的“然”是代词,可译为“这样”。

D.“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中的“之”是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12.下列各项中对“一可以为法则”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

A.一定应该认为是准则 B.一方面能够当作准则

C.完全可以把它当作准则 D.一致认为可以当作准则

13.“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的正确译文是 ( )

A.若把它浸入臭水中,那么君子就不愿接近,平民就不愿佩戴。

B.若把它浸入臭水中,君子就不愿亲近,平民就不愿服用。

C.它浸在臭水中,君子就愿意靠近它,平民愿意佩戴它。

D.它浸在臭水中,君子就不靠近它,平民就不佩戴它。

14.下列各项中对乙文中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喻人本性无善无恶,唯在教育与学习,论证学习与教育的重要性。

B.喻人善恶无常,唯在学习,论证教育的重要性。

C.喻人是可塑的,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D.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同义,强调学习环境与内容的重要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