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科技与金融的搜寻匹配及政策效果研究

科技与金融的搜寻匹配及政策效果研究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流”聚合的触点呈现网状交叉分布,极大降低了交易的边际成本,使得处于尾部的科技企业的微需求被满足成为可能。当前我国科创型小微企业的融资约束得到部分缓解,但融资难问题尚未彻底解决,头部效应仍占有很大的比例。

科技与金融的搜寻匹配及政策效果研究

长期以来传统的科技金融只关注具有巨大社会经济效益的科技型企业的“宏需求”,传统金融机构和政府平台过度的“母爱效应”导致资金的聚集度高、循环不畅、使用效率低下、中小科技企业对于金融服务的个性化“微需求”得不到有效关注,此为科技与金融在传统市场结合的短尾效应。互联网技术推动了企业和个人通过“融媒介”进行“自金融”和“互信息”,通过更强交互性和更多个性化的服务,促进了知识流、信息流(特别对于异质信息)和资金流的融合,利基市场的长尾效应得以显现。“三流”聚合的触点呈现网状交叉分布,极大降低了交易的边际成本,使得处于尾部的科技企业的微需求被满足成为可能。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的资本市场不断完善和成熟,目前已建立起支持创新创业发展的多层次金融体系,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持续推陈出新,各级政府积极推动产业链、创新链和资金链的融合发展,实体性生产要素和非实体性生产要素在区域经济体中的流动和匹配愈加顺畅,初步形成了金融机构协同支持实体企业创新发展的良好局面,科创型小微企业的融资约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有效缓解。

回顾我国科技金融的发展历程,起步于计划经济时期。早在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中,中央就高度强调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当时的科技金融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的行政计划拨款,各使用单位依照计划审批的方式获得相关款项,科技资金数量受限,且使用效率低下,成果转化率低。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的经济体制开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此时中央政府引入风险投资对我国的大型科技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并设立科学基金、科技信贷等方式扶持高科技企业的发展。1998年我国第一批高技术开发区企业债券开始发行。1999年首家高科技企业——有研半导体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上交所挂牌上市,同年,政策性风险基金——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成立。2004年创业板推出,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了上市融资的渠道。2006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开启了我国科技金融的快速发展期,科技金融服务创新明显加快,我国的科技金融体系开始逐步形成。同年,新三板启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资本市场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市场层次性增强。也是在这一年,科技部、保监会等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善高新技术企业保险服务有关问题的通知》,科技保险开始试点。2012年我国第一家拥有独立法人地位的科技银行——浦发硅谷银行在上海成立。2019年科创板设立并试点注册制,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得以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对科创企业的支持效果进一步提升。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已形成主板市场、中小板市场、创业板市场、科创板市场、新三板市场(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四板市场(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等多层次结构,对应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融资需求(见图3.1)。截至2019年8月31日,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科创板挂牌企业总数为3680家,总市值约60万亿元;全国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企业约3.3万家,总市值为5333亿元。从科创企业数量来看,其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科创板、新三板的占比分别为40.59%、54.05%、74.94%、85.71%、63.91%;从科创企业市值来看,其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科创板、新三板的占比分别为25.77%、53.18%、76.11%、89.59%、54.43%。此外,众创空间、孵化器等也在快速发展,对科创企业成长提供了有力支持。截至2017年底,全国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达50家;全国孵化器数量达到4069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988家;众创空间达到5739家,其中国家备案众创空间1976家。各类孵化载体内在孵的科技型创业团队和企业近60万个,培育出高新技术企业1.1万家,带动创业就业人数超过300万人,拥有有效知识产权达45万项[1]

上述成绩的取得只是初步的成果,推进各类科技金融平台和服务协同支持我国的创新发展,还需很长的路要走。当前我国科创型小微企业的融资约束得到部分缓解,但融资难问题尚未彻底解决,头部效应仍占有很大的比例。2018年清华大学公布的《中国社会融资环境报告》显示,从企业社会融资不同方式占比权重来看,目前银行贷款占比为54.84%,承兑汇票占比为11.26%,企业发债占比为16.5%,融资性信托占比为7.66%,融资租赁占比为3.95%,保理占比为0.44%,小贷公司占比为0.87%,互联网金融(网贷)占比为1.10%,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占比为3.39%。从图3.2可以看出,2019年底我国社会间接融资比重为72.3%,近十年始终在70%以上的高位,直接融资比例过低。中国人民银行《2018年中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报告》指出,目前我国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早期阶段的融资渠道主要有:(1)天使投资(私募股权投资);(2)商业银行创投机构合作的投贷联动;(3)商业银行创业担保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其中,科创企业的股权融资方式又主要分为三类:公司创业投资(Corporate Venture Capital,即CVC)、传统风险投资(Independent Venture Capital,即IVC)和股权众筹投资。

图3.1 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结构(www.xing528.com)

资料来源:黄琳等.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科创企业发展研究[J].金融纵横,2020(2):80.

基于以上,本部分主要对我国支持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发展的主要金融服务现状进行探讨,具体包括商业银行科技金融服务、私募股权投资、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科技小额贷款、众创空间、科技保险、科技担保、融资租赁、科创板等。

图3.2 2012—2019年社会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占比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