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罗马与中国:古代世界帝国的比较视角

罗马与中国:古代世界帝国的比较视角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宦官又被称作寺人。大多数关于中国宫廷太监的故事来自23个正史。宫廷太监和受过儒家训练的官员共同左右了皇宫的政治影响。该机构的唯一目的在于管理数目不断增加的宫廷宦官。赵高被提升为宦官管理机构中常侍的首领。赵高这个中国史上首位当权宦官,最终成为这场冲突的牺牲品。但官僚和宫廷宦官之间发生的生动的竞争同样形成了历史学家对赵高的看法。

罗马与中国:古代世界帝国的比较视角

正如乌里克·荣格(Ulrike Jungel)所示,汉语提供了大量关于宫廷太监的非常详细的表达式。[32]一般来说,宦官这个词可一般性地指任何“阉人”,或特指在皇宫中的特殊阉人。[33]事实上,宦官是用来描述那些被阉割,被朝廷聘用为公务员的确切的和官方的术语。“官”是一般意义的“offcial”在汉语中的表达。即使皇帝的仆人也是公职人员,即某种类型的官。这为我们说明了他们的社会身份。宦官又被称作寺人。在“寺人”这个词中,“寺”意味着服务,而“人”始终代表人类。一般而言,寺人指的是那些服务于其他人的群体,但在我们的上下文中则专指宦官,他们是因受阉割而能够为皇家服务的群体。太监的书面语叫作阉人。但是意思表示阉割的“阉”很少使用,除了试图诽谤的情况。例如,官员在与宦官的纠纷中可能使用阉贼(被阉割了的窃贼)这个词。我们可以看到,这个词的现代内涵,反映了主体的历史

宦官能够对天子发生强有力的影响的原因之一在于,太监和皇帝之间的亲密关系早在童年已经建立。当长大至离开保姆身边时,帝国的王子会被要求在太监的陪伴下学习言语、餐桌礼仪、仪态、礼仪和常识[34]此外,太监也会对自然科学和技术感兴趣。公元105年发明造纸术的就是一位宦官。[35]王子从师受教期间,太监是他的伴从。甚至他的第一次性经历也经常是与太监共享的。[36]宫廷太监参与了皇帝生活最私密的时刻。帝国的王子(或幼年皇帝)被太监和妇女所包围,主要是他的母亲和外戚,几乎没有机会接触其他独立的男人,特别是宫廷外的人。即使行政长官也被排除在密切接触的范围之外。理论上,皇帝应是至高无上的,不过在实践中,由于他的深居简出,天子的生活几乎完全依靠他的太监和皇后,或更通常是摄政太后的亲戚。[37]

即便是强势的皇帝也会受到宦官的影响,尤其是在涉及性方面活动的时候。就像大多数的中国皇帝一样,著名的武帝这个把汉王朝带至巅峰的帝王,也是个双性恋;在他最宠信的妃子死后,他的兴趣转向了一个名叫春陀的英俊太监,这个人熟悉魔术技法。在提升他的等级并授权他前所未有的荣誉和威望之后(包括让他获得降侯爵并食邑于数以百计的家庭),武帝还送给他一座宫殿,好马车和无数的奴隶。他甚至给了他女儿作为新娘,给他一个正式的题名“天道将军”的玉印章。后来,让武帝略有失望的是,这个太监胆大到尝试欺骗天子。(www.xing528.com)

大多数关于中国宫廷太监的故事来自23个正史。[38]但是史学为占据中国官场的儒家学者所垄断。宫廷太监和受过儒家训练的官员共同左右了皇宫的政治影响。作为君主的个人助理,太监又总是在他耳边的好位置,甚至比最有权势的官长有更大的影响力,也更便于积累财富。史官的观点深受掌权的统治阶级对自己轻视的对手的怨恨的影响。加之,皇帝经常用宦官来平衡儒家官僚的权力。结果就造成了对宦官普遍地否定性的看法。有一个重要的故事,即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权倾朝野的宦官赵高的传说,为上述的见解提供了非常完美的例证。

秦王朝(公元前221—前206年)有很多的宦官役使于雄心勃勃的秦始皇,这位皇帝被认为在皇宫中保有超过三千嫔妃,他还设立了一个全新的名为中常侍的机构。该机构的唯一目的在于管理数目不断增加的宫廷宦官。公元前210年,始皇帝死于巡狩途中。旋即,关于谁是他王位的继承人的担忧开始出现,而随行宦官赵高建议对公众甚至皇帝的长子,也就是合法继承人扶苏隐瞒皇帝驾崩的消息,直到军队能够安全地开赴至咸阳。赵高诱使秦始皇的幼子胡亥一起,偷偷地下令建造一个特殊的棺材来减缓皇帝的尸体分解,并且掩盖它的气味。就像皇帝还活着一样,他们支搭帐棚,享用带来的饭菜。与此同时,太监赵高和丞相李斯成功诱使秦始皇的幼子密谋杀死原本的继承人扶苏,以便并使秦朝归于胡亥。赵高被提升为宦官管理机构中常侍的首领。在他的建议下,年轻的皇帝下令让先帝的所有未生子嗣的妃子殉葬,并采用同样的方法对待修治兵马俑工匠。在获得了新君的信任之后,赵高感觉到丞相李斯知晓了太多有关他的秘密,以至于成为新朝廷最大的威胁。有年轻皇帝站在他一边,赵高无情地替代了李斯,又有条不紊地清除了李斯的助手们。然而,仅仅在几个月内,民众的不满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叛乱。公元前206年初秋,当叛军开始进军渭河流域,赵高谋杀了秦二世胡亥。但在一个月之后,汉朝的建立者刘邦所领导的军队击溃了秦朝的防御。赵高这个中国史上首位当权宦官,最终成为这场冲突的牺牲品。[39]一位安设了傀儡皇帝的宦官势必成为所有官员的梦魇。赵高永远与篡夺、政治阴谋和谋杀联系在一起。这段故事主要由汉代史学家司马迁贾谊提供记述,二者都生活在公元前2世纪。作为儒家后学,他们都反对作为秦朝官方意识形态,为集权化提供理念支撑的法家学说。[40]因此他们将秦始皇描绘成未能以人道和正义实行统治的谋杀者和暴君。但官僚和宫廷宦官之间发生的生动的竞争同样形成了历史学家对赵高的看法。他们的叙述中的证人以定型化的角色出现,其中宦官在中国史学(在其他帝国的历史中也一样[41])中扮演皇帝替罪羊的角色。当时替秦始皇承担了很多激进政策实施的赵高,也为皇帝背负了很多骂名。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他的名字被用作对中国皇帝的一个可怕的警告,以此反对给予太监任何权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