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拾文博机构、礼仪场所和精神领地:二七塔

拾文博机构、礼仪场所和精神领地:二七塔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七塔建成时管理机构称作“郑州市二七纪念塔管理处”,1971年9月开始运行,首任管理处主任、支部书记吴天平,副主任贾文玉以及军代表郭品三等奉命在郑州郊区的下乡知青中挑选工作人员。一座二七塔,变成了郑州文化机构中坚力量的培训基地。2007年二七纪念堂和二七纪念塔两座同一主题的纪念设施并作一处统一管理,机构名称2008年正式确定为二七纪念馆。

拾文博机构、礼仪场所和精神领地:二七塔

二七纪念塔面南而立,正门朝向广场,大门为传统的卷棚歇山经典样式,红色实榻乳钉对开门扇,色彩温润华滋。门楣上方或大门边侧,不同历史时期悬挂过不同的机构名称牌匾。

二七塔建成时管理机构称作“郑州市二七纪念塔管理处”,1971年9月开始运行,首任管理处主任、支部书记吴天平,副主任贾文玉以及军代表郭品三等奉命在郑州郊区的下乡知青中挑选工作人员。选人标准是符合三好条件(政治表现好、家庭出身好、相貌个头好),另外市里明确交代,不能选录高干子弟。经过明察暗访反复比选,最终从郊区十来个农场优秀知青中选中32人,个个模样端正,青春靓丽;文化程度多为初中毕业,只有6人上过高中,平均年龄不足20岁,女孩子占了多数。这些年轻人接到通知,喜出望外兴奋不已,对自己的未来产生无限憧憬。他们兴致勃勃地完成集结,开始了同吃、同住、统一行动的军事化集体生活。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跑操,忙完一天,晚上10点多才回宿舍休息(集体宿舍安排在二七纪念堂)。白天的常规工作是负责接待、讲解、打扫卫生。他们刚刚开始入职到岗,尚未完成充分培训,便承担了高强度的工作任务——二七塔建成开放之初,塔内塔外,人如潮涌,川流不息。一天下来,做讲解的,累得口干舌燥,腿硬脚肿;打扫卫生的,鼻孔里脏得能抠出来两个煤球(当时的戏语)。但他们工作和生活在光环之中,有一种难以抑制的光荣与自豪——能够获得全民事业单位正式职工的身份,在那个城市就业十分困难的时期,无疑是被天降的幸运砸到了脑袋。他们的工作场所是明星建筑,宣传的是革命历史,代表的是郑州形象,市民、社会对他们无不高看一眼,敬慕三分。因此,他们只能以一种更高的标准自律,被一种更严的规矩约束。据曾任二七纪念馆馆长的薛学礼介绍(2004年12月29日,访谈者婴父、刘岩),当年这一批员工,不论男女,大家一律穿旅社服务员那种上白下蓝的工作服,天天学习“老三篇”,严防资产阶级思想侵蚀;坚持集体生活,一个星期回家一次;执行婚恋土政策:男不满26周岁,女不满24周岁,不能结婚,差一天都不行!天长日久,这个群体养成了讲政治、守纪律、爱学习、求上进、讲奉献的“家风”,大家的政治水平、文化素质和工作能力都得到较大提升。后来这些人的职业岗位大多数发生了变化,有的参军入伍,有的恢复高考制度后考上了大学,有的转行,有的调离……倏忽之间,物是人非。二七塔见证了一代人的朝晖晚霞,青丝白发,也培育了一批郑州市的文化精英。从32人的群体中,走出了《郑州晚报》的高级记者,走出了郑州大学的教授,走出了博物馆馆长、艺术创作研究院院长、美术馆馆长以及其他文博机构的领导……一座二七塔,变成了郑州文化机构中坚力量的培训基地。这恐怕是在建塔之初,无人能够预设的一种功能。“人们塑造了建筑,建筑反过来又塑造了人们”(丘吉尔,1943年在英国议会的讲演)。2015年1月,二七塔最早的32名工作人员中年龄最小的一位(刘肇春)光荣退休,自此,二七塔彻底完成了代际更替,新生代全面上位,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1972年12月,二七纪念塔管理处欢送本单位应征入伍青年 照片提供 贾文玉

代际更替新旧交接的过程中也伴随了血脉传承,二七塔工作人员中子承父业、母退女继的案例并不鲜见。根据已掌握的信息,截至目前至少先后有16位子女追随父母或在其父母退休之后进入二七纪念塔工作——在事业单位选录人员按规定由人事部门统一实行面向社会、“逢进必考”政策之前,这种“接班”现象在社会上相当普遍,也是正当合理符合政策规定的。这些“塔二代”们对二七塔具有异于常人的感情,他们孩提时代即生活在双塔光影之中,在阅台上嬉戏,在楼梯间攀爬,在父母的工作场所完成在学校没有写完的作业……他们心中铭刻着塔身的每个细节,熟悉塔内空间的边边角角,受父母影响先人一步知晓郑州现代历史、了解塔中展陈文物,和二七塔之间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切感。他们在这里从业,不只是填充工作岗位,完成规定职责,他们接续的是父母对双塔的依依不舍之情,他们承担的是新一代理当接力守护者的使命。这些“塔二代”现在差不多都是二七纪念馆的中坚、骨干、先进工作者,他们年幼的孩子在电视和影像作品中看到二七塔的身姿时也会自豪地高喊:看!这是爸爸(妈妈)上班的地方!感情这东西,真的可以代代相传,顺着血缘往下流淌……

2007年二七纪念堂和二七纪念塔两座同一主题的纪念设施并作一处统一管理,机构名称2008年正式确定为二七纪念馆。据时任郑州市政府市长助理、郑州市文化局(文物局)局长齐岸青回忆(2021年4月6日,访谈者婴父、李海燕、李建梅),二七纪念堂和二七纪念塔合合分分,2007年以前很多年都归属郑州市总工会管辖,部门分割,不利于文物单位、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市政府决定整合两座纪念设施,理顺体制,统一由文物部门管理,并解决了工作经费的财政全额供应问题,这是完全必要的。在这之前郑州铁路职工学校(中共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先生曾在此视察指导郑州工人运动,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日本国驻郑州领事馆(日本战前在中国设立的最后一个领事馆,也是日本在中原腹地的唯一外交机构)等文物单位也交由二七纪念馆管理,由此,一个全市近现代历史文物管理、保护、研究和开发利用中心的框架初步形成。这个管理体制也反映了二七工运在郑州现代史上的核心地位。

近年来,二七纪念馆的职能和管理范围又进一步得到拓展,据现任二七纪念馆馆长张江山介绍(2021年3月30日,访谈者婴父、李建伟),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二七纪念馆的现有职责是:建立郑州市红色文化和近现代文化主题博物馆体系,研究保护近现代革命文物,传承弘扬红色革命文化。二七纪念馆管理保护的博物馆实体,除了前述二七纪念塔、二七纪念堂、铁路职工学校和日本领事馆外,正在建设北伐战争博物馆、纺织工业遗址博物馆以及今后建设的现代文物文化展示博览区,均交由二七纪念馆统一负责。郑州现当代文物史迹的保护管理,出现了以二七工运为主轴,整合一体、全面覆盖、相互联动的格局。二七纪念馆的内部机构设置和人员构成也今非昔比,发生了巨大变化——纪念馆下设11个部室,包括资料保管部、学术研究部、参观接待部、社会教育部、陈列展览部、产业发展部、策划宣传部等,分工明确,形成整饬的工作体系。现有工作人员7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数占单位总人数的65%,具有高级职称者7人、中级职称者20人、初级职称者19人。现有硕士研究生18人,专业涵盖中国近现代史、文物与博物馆、播音与主持艺术、民俗学、设计艺术学等,可谓精英荟萃,人才济济。作为一家国家二级博物馆,这是一个较强阵容。

1970年秋,薛学礼在照相馆二七木塔背景画布前留影

1971年末,薛学礼在新建成的二七双塔前留影。当时的他怎么会想到,自己后来会当上二七纪念馆馆长,专职以塔为业、与塔为伴(www.xing528.com)

多年来,郑州二七纪念馆利用二七纪念塔举办展览《千秋二七》面向全社会免费开放。展览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详尽展示京汉铁路工人运动的全过程,再现历史,追怀先烈;另一部分表现二七塔与郑州这座城市的紧密关联,解读二七塔在郑州城市文化中的多重意义。《百年郑州》展览则以二七纪念堂南配楼为展馆,以时间为主线,以郑州百年来的纵向发展为脉络,从20世纪初的京汉铁路建成通车开始,撷取郑州现当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叙述郑州跨世纪的沧桑巨变。《千秋二七》《百年郑州》作为郑州二七纪念馆的基本陈列,观者无数,备受好评,被誉为郑州文博精品。纪念馆培养了一大批优秀讲解员,他们通过技术比武和赛事活动先后荣获“郑州市优秀讲解员”“河南省十佳讲解员”称号,并多次获得全国性文博系统讲解员大赛的一、二等奖,他们以声情并茂的主题讲解、对答如流的知识储备和春风拂面的热情服务为自己赢得了“二七形象使者”的荣誉。

纪念馆每年结合时政和社会需求,精心选题,举办系列专题展览。为拓展受众,坚持开展“走出去”活动,将专题展览和演讲报告送进学校、企事业单位和城市广场,这种活动的频次达到年均40场以上。在传统的文化传播方式之外,纪念馆积极探索,利用网络实现弘扬“二七精神”的科技创新,先后建设了郑州二七纪念馆官网、数字博物馆、微信公众号,还在网易直播平台开通了直播内容,面向全国观众生动高效介绍二七纪念塔的前世今生和人文郑州的城市魅力。纪念馆不断深入“二七精神”的研究和阐释,自2011年起,创办馆刊《二七》,形成研究“二七精神”、郑州现当代历史和红色文化的阵地。全馆职工还表现了不俗的学术研究能力,发表了数十篇相关论文,出版多种专著。2013年,在二七工运九十周年之际,郑州二七纪念馆召开“京汉铁路工人运动九十周年学术研讨会”,邀请国内众多专家莅临会议,会后结集出版《京汉铁路工人运动九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郑州二七纪念馆正在努力成为全国性二七工运历史的研究中心和文化传播中心。

自文创概念火爆之后,郑州二七纪念馆不遑多让紧追时尚,开始了系列文创产品的研究开发,多次面向全国推出“二七”主题设计大赛,不断推动“二七精神”在艺术领域的精彩呈现。2015年的“二七布艺设计大赛”及其作品展,2019年的“百年郑州”及“二七纪念塔”文创产品设计大赛,表现亮眼,产生了全国性的影响。2021年3月10日,“郑州二七文创设计联盟”正式宣告成立——二七纪念馆与多所高校的设计学院、相关文化传播公司结盟,相约在资源开发利用、创新能力提升、人才培养、互通互融方面紧密合作,通过对“二七精神”的不断挖掘,提炼具有象征意义的文化元素、符号,完成对应的设计开发,实现二七文化传播的新突破。二七纪念馆在新的历史时期一刻也没有忽略、懈怠、轻慢它与生俱来的文化使命,始终以塔为旗,参与郑州市社会文化生活,参加城市文化嬗变、演进,并以推陈出新的方式对外讲述郑州故事,塑造郑州形象。二七塔的形象在充满想象力的文创活动中,将会变得更加可亲、可近、可爱,由现实空间的建筑形体,转化为炫目多姿的产品形态,由参观者可仰观可进出可登临的空间体验,幻化为可亲临现场可远程参与,可礼群贤可娱少长,可赏心、可悦目、可嗅闻、可品味、可爱抚、可穿戴、可歌之咏之舞之蹈之……的产品消费和生命体验。

郑州二七纪念塔近几年平均每年接待250余家企事业单位在此安排入党宣誓及党员教育活动,接待30余所中小学和高等院校的师生在此举办入队、入团、入党宣誓仪式,许多人在这里完成重要的人生典礼,因而对塔内情境会萦怀不忘,铭记终身。因为二七双塔的存在,二七广场也成为郑州市极具号召力、凝聚力、亲和力的公共空间,无论官方还是民间,都把这里当作重要的礼仪场所,频繁组织各种社会活动,无论节庆狂欢还是日常状态,这里都会有各种名目的人群聚集,无论自发还是自觉,人们为了释放和宣泄激情,强烈地表达自己的主张和理念,常常会相约同行或不约而同、不谋而合、不邀而至地走到这里。1976年4月,这里曾经发生“二七广场事件”。清明节前后,成千上万的市民群众手捧花圈、挽联,臂缠黑纱,在这里自发举行仪式,用标语、传单、诗词、祭文悼念周恩来总理,呼应北京天安门广场的“四五”运动。在“四人帮”指使下,这次活动被定性为“反革命事件”,先后被逮捕、拘留、审查者多达300人以上。1979年,“二七广场事件”得到平反。20世纪90年代末郑州市民在这里喜迎香港回归,喜迎澳门回归,到21世纪初庆祝北京申奥成功,你在这里就如同进入天安门广场一样,可以感受到整个国家整个民族脉搏的律动和心声的共振。省市两级主办的各种主流文化广场主题活动这里常常是首选之地——国际旅游小姐冠军总决赛河南巡游入城仪式把这里当作进入河南进入郑州的城门,国际休闲旅游启动仪式把这里当作畅游天下的饯行场所,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开幕式火炬传递把这里当作跑完全程的凯旋之地……这一类政治色彩并不浓重的文旅活动体育活动也喜欢选定这里操办典礼仪式。没有人对二七广场的政治、文化功能和它在市民生活中的精神价值做出过专门规定,是社会生活对它的功能进行了二次重塑,这种重塑使二七塔和二七广场超越了一般的纪念性场所的意义,超越了二七工运的具体主题,使之成为一个城市最具崇高性的精神空间——精神住宅或称精神家园,成为像教堂那样的宗教场所。“宗教的和公共的建筑给社会提供了一个或多个中心。每个人通过把他们的住处与那个中心相联系,获得他们在历史中及社会中的位置感”(卡斯腾·哈里斯,《建筑的伦理功能》)。在我们生活其间的城市中,陈布了无数的建筑物,有太多的餐馆、酒吧、百货商场、超市、洗浴的SPA、健身房、美发屋、干洗店、菜市场、银行和售房中心,这些硬件设施无疑给我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充分的现实关怀,为我们的现代生活提供了社会和技术支撑,在无数的住宅和商业设施一片一片地在老城区与城市边缘成长起来的同时,我们注意到,我们的城市依然缺乏的是那些像“教堂”一类的建筑和场所,缺少为精神慰藉、为文化衍生、为历史追忆、为情感的储藏、为理想的收容而建造的建筑。这种建筑是每个城市不能或缺却又普遍稀缺的。如果一座城市能多有几处这样的建筑,那这座城市的生活就会是另外一个样子。

“建筑有一种伦理功能,它把我们从日常的平凡中召唤出来,使我们回想起那种支配我们作为社会成员的生活的价值观;它召唤我们向往一个更好的、有点更接近于理想的生活。建筑的任务之一是保留至少一点乌托邦,这点(乌托邦)必然会留下、并应该留下一根刺来,唤醒人们对乌托邦的渴望,使我们充满有关另一个更好的世界的梦想”(卡斯腾,《建筑的伦理功能》)。

二七塔就是这样的建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