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传统书面文学发展历史

中国传统书面文学发展历史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文学的口头形式自文字诞生以前就已产生,书面文学只是文字产生以后的产物。因此,追溯中国古代书面文学的历史渊源,就要从文字产生为伊始。中国古代书面文学的产生,伴随着文字的出现与发展,走过了几千年的发展历程,形成了辉煌灿烂的书面文学,是中国古代文明辉煌的见证者和体现者。如果将先秦时期视为中国古代书面文学的起始阶段,那么远古时期的口头文学无疑为其提供了充足的养料。

中国传统书面文学发展历史

中国文学的口头形式自文字诞生以前就已产生,书面文学只是文字产生以后的产物。因此,追溯中国古代书面文学的历史渊源,就要从文字产生为伊始。只有文字出现以后,中国文学才走出了所谓的口述阶段。中国古代书面文学的产生,伴随着文字的出现与发展,走过了几千年的发展历程,形成了辉煌灿烂的书面文学,是中国古代文明辉煌的见证者和体现者。

(一)古代诗歌

诗歌是最为古老的文学样式之一,从中国古代书面文学发生学的角度看,毋庸置疑,中国古代书面文学是建立在口头文学的基础上的。如果将先秦时期视为中国古代书面文学的起始阶段,那么远古时期的口头文学无疑为其提供了充足的养料。在文字产生以后,当职业化的文字使用者开始创造早期文学时,他们以文字为载体整理民间口头文学,这也成为早期中国古代书面文学的雏形。

如果将《诗经》作为中国文学的起点,我们能够看到在中国书面文学的产生中口头文学所起的作用。《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是通过文字收集整理民间口头文学的产物。《诗经》有风、雅、颂三种类型。“风”指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指朝廷正乐,“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诗经》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的文学作品,其中的诗歌有来自民间的口传,亦有周代贵族的文字作品。这些作品中有一大部分创作于民间,是以无文字的形式存在的,在民间大众中世代相传。《诗经》开辟了用文字记录和收集古代民间诗歌的传统,也使得文学创作和记录诗歌的风气盛行起来。需要指出的是,在先秦时期,诗歌、音乐、舞蹈等是结合在一起的。《礼记·乐记》云:“诗言志也;歌,咏其声也。”《诗经》中的作品都是乐歌,是诗与歌的结合体。约在春秋以后,诗歌与乐舞逐渐分离,开始走向一个新阶段。

继《诗经》之后,南方地区出现了楚辞,这也代表了南方早期文学的基本形态。楚辞是一种诗歌体裁,是以南方民歌为基础,由战国时期南方文人采用楚国方言而创作。屈原的《离骚》就是其中的名篇,因其所具有的代表性,楚辞又有“骚体”之称。楚辞是古代南方文学的代表,其在语言和表现手法等方面与《诗经》大为不同,《诗经》是现实主义作品,而楚辞却是典型的浪漫主义文学。

到了汉代,随着五言诗七言诗的兴起,及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不断发展,中国诗歌开始以新的面貌呈现。到了唐代,随着五言和七言诗歌创作艺术的成熟,唐诗以其崭新的面貌呈现着诗歌的新风貌。唐朝以后,中国诗歌又出现了宋词元曲等形式,但是唐诗的基本风格却被时代保留并传承,深受中国古代诗人们的青睐。

(二)古代散文

中国古代散文的起源则更为遥远,以文字书写的散文体裁文学的产生,有学者将其渊源追溯至商代的甲骨卜辞与青铜铭文,这是散文以文字形式的最早呈现。及至西周时期,随着国家机构中史官角色的出现,这种以专门记录周王室言论和国家发生的大事件的职业者,其真实记述的历史成为中国散文的早期存在形式。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诸子散文成为各家表达思想和理论观点的主要载体。此时的散文基于各家理论观点的阐释,主要以历史记述、观点论说和辩理为其特征,留下了大量特色鲜明的先秦散文。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论语》《孟子》《庄子》《尚书》《国语》《左传》《战国策》等。(www.xing528.com)

秦汉以来,中国散文有了新的发展,尤其是司马迁的史传文学巨著《史记》,把传记散文推到了一定的文学高度。同时散文也开始出现书、记、碑、铭、论、序等多种形式。唐宋时期,韩愈柳宗元等人发起的古文运动,以复古为旗帜,反对六朝以来盛行的骈文,提倡两汉时期的古文,由此古文逐渐确立了在散文体裁中的主导地位,其形式更加多样,出现了空前的辉煌,“唐宋八大家”则为此时期古代散文辉煌的表征。明清散文各有特色,其中以桐城派为代表的清代散文,以注重“义理”为其特点。及至中华民国时期,随着白话文的兴起,中国古代散文开始在变化中实现现代转型。

(三)古代小说

古代小说是我国传统文学的重要样式,其以远古时期的民间神话传说为雏形,也奠定了书面形式的古代小说的最终出现,在时间上相对较晚,一般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小说创作为标志。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以文字的形式开辟中国小说创作的开端,此时期社会上出现了大量的志怪、轶事小说,如三国时的《笑林》、东晋时的《语林》《世说新语》《搜神记》等。中国小说为何以志怪、轶事小说为开端?这与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密不可分,尤其是中国古代深厚的神仙鬼怪文化传统的影响,以及古代文人自觉利用这一资源进行文学创作。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道:“中国本信巫,秦汉以来,神仙之说盛行,汉末又大畅巫风,而鬼道愈炽;会小乘佛教亦入中土,渐见流传。凡此,皆张皇鬼神,称道灵异,故自晋讫隋,特多鬼神志怪之书。”《世说新语》是魏晋小说的代表,是一部由多篇小故事汇集起来的故事集。

唐代古代小说又有新变化,随着传奇体小说的出现,古代小说开始脱离历史领域而成为文学创作形式。唐代小说具有富于想象虚构的特征,这与魏晋时期的志怪类小说有所不同。如《莺莺传》《柳毅传》《南柯太守传》《长恨歌传》等,都是带有传奇色彩的小说类型。唐传奇已是相对成熟的短篇小说,结构完整,故事情节曲折动人,人物性格鲜明,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水准。

宋代白话文叙述故事的兴起,为明清白话文小说的出现奠定了基础。话本是民间“说话”艺术的底本,它是经过说书艺术的千锤百炼才产生、流传的。宋代的小说类型“话本”适应了当时的市井文化,符合普通大众的精神消费诉求。

明清时期的文人们开始自觉对宋代话本予以加工和再创造,于是便出现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一大批演义小说。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小说创作开始出现高峰,小说创作颇受推崇,成为一些文人热衷和从事创作的主要文学样式,一大批有影响力的长篇章回体小说被创作出来,如《金瓶梅》《官场现形记》《老残游记》《孽海花》《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此时中国小说所具有的现实主义特色基本形成,并出现了空前的辉煌。尤其是随着清代曹雪芹所著小说《红楼梦》的问世,中国古代现实主义古典小说达到了辉煌的顶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