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上古期文学发展及先秦、汉代重要作品

中国传统文化:上古期文学发展及先秦、汉代重要作品

时间:2023-09-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上古时期是中国文学的发生期,也是中国文学的源头。(一)先秦文学先秦文学是上古文学之始。而这首《候人歌》也被后人誉为中国最古老的情诗。继上古歌谣之后,《诗经》和“楚辞”出现。而在诗歌创作领域,汉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汉乐府民歌以清新的姿态登上诗坛,《孔雀东南飞》《上邪》等成为传颂名篇,而五言、七言古体诗也在汉代出现。

中国传统文化:上古期文学发展及先秦、汉代重要作品

上古时期是中国文学的发生期,也是中国文学的源头。

(一)先秦文学

先秦文学是上古文学之始。伴随着中国历史进入原始社会,又发展为夏商周以及春秋战国之世,先秦文学也随之经历了从原始社会文学走向奴隶社会文学再到封建社会早期文学的漫长发展过程。

诗歌神话是原始社会的两大文学样式。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极为低下,人类的思维还处于发展初期,所以,面对变幻莫测的世间万物,原始人群迷惑、恐惧,进而产生了自然神的模糊观念。后来,原始部落之间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各部族人群将自己的首领加以神化。最终,借助自身有限的生活体验,原始人在幻想和想象中创作出了上古神话,希望借此来解释和征服世界。《女娲造人》《盘古开天辟地》《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等均为其中的代表作。另外,诗歌是文学史上最早产生的文学样式。原始先民在劳动和祭祀的过程中创作出了诗歌最源头的样式——上古歌谣,但由于当时没有文字记载,上古歌谣只是人们的口头创作,因此,被保存下来的屈指可数。现存的上古歌谣都与当时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真诚地表达着他们的喜怒哀乐。如《吕氏春秋·音初》载有《候人歌》一首:“候人兮猗。”歌谣内容简单,却直接表达了男女之间深挚、纯真的爱情。而这首《候人歌》也被后人誉为中国最古老的情诗。继上古歌谣之后,《诗经》和“楚辞”出现。《诗经》奠定了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楚辞”则为积极浪漫主义文学创作树立了楷模。它们为我国文学创作关注现实、观照人生的优良传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另外,我国自古就有重史的传统,这一传统的形成在甲骨卜辞以及《尚书》《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散文中便可窥见一二。与此同时,春秋战国之世,天子失权,诸侯争雄,士阶层兴起,他们代表不同的阶层和集团大兴私人讲学、著述之风,他们主张各异,互相辩难,形成了诸子百家争鸣的局面。《论语》《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著作纷纷问世。

(二)两汉文学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以法家治国,在文化上采取专制之策,焚书坑儒等一系列举措对文化造成极大摧残,在此背景下,文学并未取得耀眼成就。

及至汉代,大一统政治局面逐渐形成,文学创作崇尚以大为美,讲求铺张扬厉。赋成为汉代的代表性文学样式。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相适应,散文创作已不复春秋战国之时的百家争鸣之态,走向凝重与格式化。而在诗歌创作领域,汉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汉乐府民歌以清新的姿态登上诗坛,《孔雀东南飞》《上邪》等成为传颂名篇,而五言、七言古体诗也在汉代出现。(www.xing528.com)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其中,《古诗十九首》由文人汲取汉乐府民歌的营养开创而成。作为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主要抒写了东汉末年士人的彷徨失意、夫妇朋友间的离愁别绪及其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迢迢牵牛星》一诗想象丰富,意境深厚,情思缠绵。诗歌借助牛郎、织女的传说,表达了人间的离别相思之苦。《古诗十九首》意蕴丰厚,格调深远,浑然天成,成为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后人更誉其为“五言之冠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