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近古期文学集团与派别的涌现及巅峰作品

近古期文学集团与派别的涌现及巅峰作品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近古期的第一段,文学集团和派别的大量涌现以及它们之间的论争,是一种值得注意的现象。近古期的第一段也是白话长篇小说的丰收期,吴承恩的《西游记》、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和曹雪芹的《红楼梦》,是这个阶段的巅峰之作。短篇小说则以反映市民阶层生活为重心,以小人物做大文章,出现了冯梦龙编写的“三言”、凌濛初的“二拍”等话本、拟话本小说集。五四运动爆发的1919年是近古期的终结。

近古期文学集团与派别的涌现及巅峰作品

在近古期的第一段,文学集团和派别的大量涌现以及它们之间的论争,是一种值得注意的现象。在诗文方面,有“公安派”“竟陵派”“神韵派”“格调派”“性灵派”“桐城派”等,在词方面,有“阳羡词派”“浙西词派”“常州词派”等,甚至在戏曲方面,也有以“临川派”和“吴江派”为主的两大群体的论争。在不同流派的相互激荡中,涌现出一些杰出的作家,清诗、清词更取得不可忽视的成就。值得特别注意的还有戏曲、小说方面的收获。汤显祖的《牡丹亭》、洪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共同达到传奇的顶峰。近古期的第一段也是白话长篇小说的丰收期,吴承恩的《西游记》、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和曹雪芹的《红楼梦》,是这个阶段的巅峰之作。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则是中国文言小说的一座高峰。

明代文学的主要成就是小说和戏曲。明代无论长篇小说还是短篇小说都呈现出了空前繁荣的局面。产生于元末明初的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开辟了章回小说的先河,与英雄传奇小说《水浒传》一道总结历史,反映深刻现实。神魔小说以《西游记》为代表,成功塑造的孙悟空猪八戒、唐僧、众妖等形象深入人心,代表性强,充满时代特色。《金瓶梅》则是我国第一部以家庭生活为内容的长篇小说,反映出封建社会种种丑陋的罪恶和超乎常理的淫乱生活,揭露和批判性强。短篇小说则以反映市民阶层生活为重心,以小人物做大文章,出现了冯梦龙编写的“三言”、凌濛初的“二拍”等话本、拟话本小说集。元代戏曲也取得一定的成就。杂剧作家徐渭的《四声猿》通过历史题材抨击社会黑暗和丑恶,在形式上也有创新。魏良辅改革昆腔,标志着戏曲进入一个新阶段,产生了大批有特色的传奇作品,出现了以汤显祖为代表的文采派和以沈璟为代表的格律派。其中汤显祖的《牡丹亭》以“情”与“理”的矛盾为焦点,体现了反对封建礼教,要求个性解放的思想,在当时影响很大。沈璟一派则注重格律,与舞台演出联系紧密。相比小说和戏曲的辉煌,明代诗文虽有前后七子和“台阁体”“公安派”、茶陵诗派等的创作,但成就与唐、宋两代相比相去甚远。

明嘉靖以后文学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随着商业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壮大、印刷术的普及,文人的市民化和文学创作的商品化成为一种新的趋势。为适应市民这一新的群体的需要,文学作品的内容、题材、趣味,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同时,在表现正统思想的士大夫文学之外,反映市民生活和思想趣味的文学占据了重要的地位,《金瓶梅》的出现就是这种种现象的综合反映。第二,在王学左派的影响下,创作主体的个性高扬,并在作品中以更加强烈的色彩表现出来;文学作品中对人的情欲有了更多肯定的描述,理学禁欲主义遭到强烈的冲击。汤显祖的《牡丹亭》中所写的那种“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的爱情,便是一种新的呼声。而晚明诗文中所表现出来的重视个人性情、追求生活趣味、模仿市井俗调的倾向,也透露出一种新的气息。第三,诗文等传统的文体虽然仍有发展,但形式已难以创新,而通俗文体显得生机勃勃,其中又以小说最富于生命力。这些通俗文学借助日益廉价的印刷出版媒体,渗入社会的各个阶层,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综上看来,明代中叶的确是一个文学新时代的开端。

清代文学是中国封建社会总结时期的文学。这一时期的文学样式繁多,各具特色,以小说成就最大。作者们着意对社会现实、人生命运及其走向等作周密而又全面的剖析和反思,有着强烈的社会影响力。其中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文言小说的总结,深刻而又全面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吴敬梓的《儒林外史》通过对士林群丑的细致描写和深入剖析,把古代讽刺小说推向了高峰,并影响了近现代作家的创作。曹雪芹的《红楼梦》,依托作者身世,选取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大观园为舞台,把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悲欢作为中心线索,从多角度、立体交叉式地反映了行将就木的社会现实,无论是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李汝珍的《镜花缘》写海外传说,很有创意漫画式的夸张运用得较好。此外,清代的英雄传奇小说、历史小说、才子佳人小说等在中国小说史上也有一定地位。在戏曲方面,这一时期出现了“南洪北孔”,即当时有名的传奇作家洪升和孔尚任。他们分别创作的《长生殿》和《桃花扇》是传世的佳作,充满时代感。在诗文词方面,清代出现了众多有影响的流派,诗文有王士祯为代表的“神韵派”,沈德潜的“格律派”,翁方刚的“肌理派”等,词则有朱彝尊的“浙西词派”和张惠言的“常州词派”。散文方面,以“桐城派”影响最大,恽敬的“阳湖派”是其旁支。他们各有自己的主张和创作特色,影响一时。(www.xing528.com)

近古期的第二段是从鸦片战争开始的。与明清易代相比,鸦片战争的炮声是更大的一次震动。鸦片战争带来千年未有之变局,从此中国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文化开始涌入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而中国许多有识之士在向西方寻求新的富国强兵之路的同时,也寻找到新的文学灵感,成为一代新的作家,龚自珍黄遵宪梁启超便是这批新人的代表。与社会的变化相适应,文学创作也发生了变化,救亡图存的意识和求新变于异邦的观念,成为当时文学的基调。与此同时,文学观念也发生了变化,文学被视为社会改良的工具,在国民中最易产生影响的小说的地位得到充分肯定。随着外国翻译作品的逐渐增多,文学的叙事技巧也得到更新。报刊这种新的媒体出现后,一批新的报人兼而具有作家的身份,他们以报刊传播其作品,写作方法也因适应报刊的形式需要而有所变化。如在古文领域内出现了通俗化的报刊文体,在诗歌领域里则提出了“我手写我口”这样的口号。

五四运动爆发的1919年是近古期的终结。五四运动作为一次新文化运动,不仅在社会史上开启了一个新的时期,也在文学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五四运动合上了在中国延续数千年的古典文学之门,同时开创了一片文学的崭新天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