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崔其升:基础教育改革的盗火者

崔其升:基础教育改革的盗火者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盗火者”三个字的确是我思考了很久的选择,它也许无法精准概括真实的崔其升,但毫无疑问,它表达了我眼中的崔其升。这与杜郎口中学的首席崔其升有关。崔其升是典型的“改革派”。崔其升深知,走老路永远抵达不了新的地方。如果说希腊神话里的盗火者普罗米修斯给人类带来了光明,那么,崔其升堪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盗火者,是他点燃了现代课堂的文明之火。河南开封有一位吴校长,是崔其升的铁杆粉丝。

崔其升:基础教育改革的盗火者

试图用几个字来概括一个人显然是困难的。

但“盗火者”三个字的确是我思考了很久的选择,它也许无法精准概括真实的崔其升,但毫无疑问,它表达了我眼中的崔其升。

当年杜郎口中学的发现者李炳亭先生见面总是称崔校长“大哥”,他们一路走来,在岁月的深处不知积淀了多少情分在里面。这一声“大哥”道出了太多崔其升性格里的“值得信赖感”。与崔校长握手的时候,你会发现他的手力量很大,让人感觉到踏实——那是一种值得信任的感觉。

有人说,杜郎口中学是课改的首席。这与杜郎口中学的首席崔其升有关。今天在基础教育领域,不知道崔其升的人可能不多,但真正走近崔其升,进而读懂崔其升的人可能也不多。

1997年,崔其升调任杜郎口中学做校长,从此他的命运开始有新的转向。

崔其升是典型的“改革派”。当年,偏居一隅的杜郎口中学一穷二白,但穷则思变,开启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崔其升深知,走老路永远抵达不了新的地方。

于是,从拆迁开始,杜郎口中学拉开了改革的大幕。他们首先拆掉教室里的讲台,然后在教室四面墙壁挂起黑板,这“一拆一建”之间,杜郎口中学开启了一场堪称“伟大”的变革。“伟大”是后来媒体和专家赋予的。今天来看,的确是一次伟大的发端,从杜郎口中学开始,中小学的教学改革完成了一种课堂制度的重建,自主、合作、探究的课改理念有了具体的抓手,课堂教学从“教中心”走向“学中心”成为主流趋势;从杜郎口中学开始,审视好课堂有了新的视角、新的标准,而杜郎口中学课堂上“说的解放”,其价值贡献不仅仅体现在教学上、教育上,更体现在社会文化上。

如果说希腊神话里的盗火者普罗米修斯人类带来了光明,那么,崔其升堪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盗火者,是他点燃了现代课堂的文明之火。北京语言大学谢小庆教授曾撰文评价崔其升:“画家吴冠中先生曾经说,一百个齐白石也抵不上一个鲁迅。套用吴先生的格式,我想说,一百个院士也抵不上一个杜郎口中学校长崔其升。”“一百个院士也抵不上一个崔其升”,这是否有点夸张,不好评定,但的确道出了崔其升领导的这场改革价值之大。

平日里,崔其升总是惜字如金,少言寡语,甚至有点沉闷,而一旦站在讲台上,便会侃侃而谈,掷地有声。如果你不止一次听过崔其升的讲座,会发现他的演讲明显有如下特点,让人为之赞叹。

其一,讲故事的能力。崔其升的报告里很少谈具体的课堂技术,相反,讲故事的比重很大。每一位教师的故事他都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张代英、崔其同、徐利、徐立峰等杜郎口中学很多教师的名字是从崔校长的报告中知道的。

其二,大胆使用词语的能力。如果咬文嚼字的话,崔校长的不少表达可能都不符合语言逻辑,比如,他常说课堂的最高境界是“善良”!他会说,课堂是强志、练胆、开智的道场!他会说,工作即道德,表现是人品,贡献是人格。他如此大尺度地将似乎并不相关的词语放置在一起使用,有时候甚至觉得有点用词不当,但这并不妨碍他要表达的主题。更重要的是,大尺度表达的背后是真诚,真诚才是打动听众的核心。

其三,通俗易懂的解释力。什么叫教学?在崔其升看来,就是让学生自已去学,在学中开窍。他常举外孙的例子,两岁的外孙在外边玩得很投入,外婆叫他回家,他就哭着闹着不愿回。这个时候崔校长出来了,问他:“姥爷忘了咱家在哪里了,你知道不?”孩子一下子不哭了,说:“我知道,我领着你回家。”“这就是教学,我们要善于在孩子面前示弱,你弱下来了问题就解决了。”崔其升说。

杜郎口中学从走进公众视野那天起,就始终伴随着此起彼伏的争议。而崔其升却不争不辩,“我无意和任何人争辩孰是孰非,我也根本不是什么教育家,我只是踏踏实实地做点事,不违良知、不辱使命”。

走到聚光灯下的改革者可以赢得无数鲜花和掌声,杜郎口中学曾先后迎来了众多领导和专家学者。时任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来了,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顾明远来了,日本教育专家佐藤学来了……但鲜花和掌声背后也有很多不为人知的苦痛和不易。改革之初,学校的境况糟糕,甚至险恶,但崔其升挺过来了!我一直在想,改革者常常面临另一种挣扎,那是局外人看不见的艰难,别人无法感知,更无法触摸,而这些连同光环一起都深深埋在崔其升的记忆里,很少被提及。

河南开封有一位吴校长,是崔其升的铁杆粉丝。五年前,他曾托人给崔校长送去了两句话:“名人都是苦人,好事都是难事。”这句话道出了改革者的不易。

历史中的某个细节一样,若干年后,崔其升和他创造的经验,也会被淹没在故纸堆里,但他为人做事的精神会比他创造的经验更能穿越时空,历久而弥新。如何描述这种精神呢?在与崔其升相识六年后,这一描述似乎可以更清晰了——做人至诚、至善,做事至精、至优!

课改的深处是育人

褚清源:谈到当下中国课改的发展历程,杜郎口中学无疑是一个绕不开的课改符号。那么,如果将杜郎口中学置于更长的历史时空下进行自我评定,杜郎口中学所体现的核心价值在哪里呢?

崔其升:我认为,杜郎口中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为教师如何对待工作;二是教学改革如何由书到人。

教师该如何对待工作?是尊重,还是轻慢;是竭心尽力,还是应酬对付;工作是其生命价值的体现,还是养家糊口的饭碗;是历练自我,还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是“一事不优不做二事”,还是马马虎虎,无关紧要?

近几年来,我们经过深刻反思,清晰地认识到教学问题是教师问题,教师问题是敬业问题,敬业问题是教师修养问题。

在杜郎口中学,领导班子所有成员都承担正常工作量,都做班主任,工作业绩以学科教学为单位来衡量都能名列前三。教师请假,领导主动承担相关工作。十年来,我们取消考勤,没有人迟到、早退、旷工,主动性、自觉性蔚然成风。我们坚持十年如一日的每天两反思,谓之早午反思会,尽心竭力者说经验,谈体会,众人学习;不足者自我批评,向自己“开刀”。工作本身并不难,难的是自我的全神贯注,心向自己身上的不足想,眼向自己身上的缺点看,力向自己的短板上用。

所谓教学改革,简单地说,就是课堂教学要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课堂是一种渠道,是平台,是载体,培养磨砺学生的各种能力才是目的。而教师的最大作用就是尊重、保护学生的天性,启迪学生因受打击而泯灭的好奇心,唤醒沉睡的巨人,让其产生强大的自信心

杜郎口中学最初之所以改革,就是因为认识到:课堂不是看教师讲得多精彩,而是看学生表现得是否主动;学生学习的天敌是依赖,教师教学的最大悲哀是包办。因此,我们在课堂上相信学生,发动学生,依靠学生,发挥学生,发展学生,让课堂成为唤醒学生进取心和斗志的地方。

这样的课堂教学,还必须有智慧的生成。具体而言,要具备这样几个特征:

其一,教师有真才实学,有“硬功夫”。杜郎口中学的课堂,讲究的是有深度、有广度、有厚度、有宽度、有高度。比如说,教师带学生学化学方程式,可能五节课只学了一页,慢吗?不慢,因为学生学的不是知识,而是规律。要把课堂与孩子的一生接轨,把课堂一招一式、一点一滴、一横一竖,跟孩子的未来接轨。

其二,要懂得延伸拓展,千万不要以为教材就是唯一。教师讲课的时候要把教学内容内化,进而延伸拓展,多讲一些与课本知识接轨和有联系的内容。要知道,经历比学识更重要。

其三,要懂得学以致用。学生学到的知识一定要与生活中的热点、焦点相联系。

但仅做到这些,还不够。课改的深处,其实是育人。

我们学校没有专门分管学生、纪律、德育工作的副校长,也没有学生处、政教处。为什么呢?仔细观察分析,问题多的学生大多都不爱学习,学习成绩差,或者根本就不学习,也就是学习没进入状态。如果我们不去深入研究,一味地从管的角度去解决,便是治标不治本,摁下葫芦起来瓢。说到底,这些学生是在学习的动力上出了问题,对学习不感兴趣。因此,如何引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是解决当下学生德育管理问题的关键。一旦学生进入学习的活动中,要学、愿学、乐学,陶醉其中、乐此不疲,教育也就成功了。

教育的最高原则是善良

褚清源:最可贵的一点是,这几年,无论面对外界什么样的声音,杜郎口中学始终保持着一种平和的态度,按照自己的节奏发展着,前进着。近几年,杜郎口中学有了哪些突破和发展?

崔其升:我认为,杜郎口中学最难得的一点突破是教师进入了自主自觉的工作状态。近几年,杜郎口中学的教师更加明白了工作和人生的真谛:做好工作是本分。生命的意义就是贡献大、付出多,因自己的存在让更多人受益。自主自发自觉地干才会有真正的动力。我们坚持每天反思,尤其是对工作失误、成效不佳进行自我批评,自省自律。成绩让他人讲,不足让自己找!人人是校长,个个做主人,这在杜郎口中学已蔚然成风。

我们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更加清晰。学习是载体,学生通过学习锻炼,更加用心,做学问做事更加专注、扎实、惜时;遇到麻烦更加深入研究、思考、论证,培养自身的耐力;通过交流借鉴,团结合作,相互帮助,形成友爱和谐人际关系;以课本为基础,举一反三;具有责任感,传承独立、自主、担当的品质,形成强大的创新意识。

教师的品位在提升。我们在教育中更加关注细节,力争点滴不漏,事事讲规矩,处处上档次。用眼睛思考,用脑子做事,教师从能做事到会操心,形成了“本职工作优秀只属于合格,分外事能涉及,并因自己的加入而精彩才算杰出”的意识;工作中精打细算,对盲点有高度的敏感性;发扬“钉子入木”精神,对问题有彻底的整改性。

杜郎口中学的课改也取得了一些新成效。一方面,教师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课堂已经由关注知识、内容、任务、目标向育人发展,认识到培养学生的学习责任心,学生的思考、研究、分析能力,学生的展示表达能力,学生的气质、品味、形象,学生的竞争意识,学生的自信、勇敢、胆量,学生的批判质疑精神,融合兼容并蓄的民族性格,等等,才是教育的目的。另一方面,教育质量显著提升。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得到落实,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培养,尤其是学生的自制能力、文明礼貌、自学探究能力、问题意识、进取精神、精益求精的态度等,都与日俱进。

分析这些成效,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在课改中,人是最根本的,教师、学生的素养是第一位的。

教师教育教学的最高原则是善良,“乐人之乐者,人也乐其乐;忧人之忧者,人也忧其忧”。善待学生,就是把课堂的机会让每个学生最大化地占有,说、讲、析、评、写、改等由学生完成。把时间、空间还给学生,便是对学生最大的尊重。课堂的目的,就是使每个学生愿学习、乐学习、会学习,达到自主、自发、自觉。教师是学习的首席,或课上自我展示,背、诵、联、作、写、编;或接受学生提问检查,让学生由衷地欣赏,佩服,“亲其师,信其道”。

为此,从课堂内到课堂外,我们都重视学生的言行举止和行为规范,让教育不留死角。吃饭、行走、站队、做操、上课、睡觉等,讲规矩,讲规格,讲品位。这些细节便是做人的素质。学生们心想身做,皆为正途,没有杂念,没有歪意,正当的、有价值的都积极作为,如此,何愁学生不成才?

取消导学案是学习成熟的标志

褚清源:导学案的编制曾是杜郎口中学的重要经验之一,也是许多人从杜郎口中学学到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杜郎口中学却又提出取消导学案,从研发导学案到取消导学案,这背后体现了杜郎口人什么样的思考?

崔其升:导学案的出现,有其积极意义。教师把编写好的导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按照导学案上的路线图自学,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做题的步骤。在此过程中,学生思考问题,搜集信息,整合资源,查阅有关学习资料,解答疑难问题,积累学业基础,厘清做题思路,把握做题规律,这无疑比教师满堂灌、一言堂、学生被动听讲前进了一大步。

但是,这样的导学案也是有局限性的,对于学生的自主能力、质疑能力、联想能力、探索能力、辨析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尤其是自我突破能力、自主求索能力,对事物辨伪存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等,有可能形成阻碍。

现在,我对课堂的理解有以下三点:

一是通过转变教的方式,变师教为生学,变“师控”为“生主”。一个学生最大的期盼就是在课堂上被师生认可,这种认可是通过自己的表现、表达,或写、或吟、或唱、或论、或辩、或创、或争来实现的。教师的最大作用就是营造一种气氛,提供更多机会,相信学生、发动学生,让每个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学习过程中最大的动力,一是参与,是知情者;二是展示,是释放者。导学案虽有一定的益处,但如果此举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并且是长期的,就会暴露出局限性。在学生还没有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愿望、学习需求前,它可以提供一种学习的样板,但不能长期使用,因为有导学案是为无导学案作基础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尽早唤醒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自愿、自主、自觉的学习习惯,形成一种学习的能力。这就是叶圣陶老先生讲的“教是为了不教”的道理。

二是文本内容的开放性、广博性、联系性。导学案只能是知识中的一部分,作为一种参照、参考无可非议。如果让学生比照葫芦画瓢,以为只要把导学案做完就是完成任务,则大错特错。

三是教育是一种塑造人的过程,教学是一种完善人格的过程。如果长期使用导学案,会使学生的学习形成路径依赖,不能真正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身。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达到自我上进、勇于担当的人生境界,也只有开放、民主的学习过程才能实现这一愿望。只有让学生把思维的触角完全伸向知识的海洋任其驰骋,才可能把学生潜在的智慧激发张扬。因此,我们认为,导学案是学生自主能力形成前的一种预备、一根拐杖,一旦学生的自主能力形成,它就完成了使命。(www.xing528.com)

在起始阶段,为让学生掌握学情,厘清知识脉络,明白知识的框架结构,给学生使用教师编写好的导学案是必要的,是有价值的。但教师心中一定要知道,这只是过渡、是磨合、是准备、是储备。导学案由有到无,是学生学习成熟的一种标志。当学生从愿学习、乐学习到会学习时,就意味着真正从“让我学”到“我要学”,然后到“要学我”。从心理上讲,导学案是让学生完成的一种学习任务,是学习的路线图。随着课改的深入,学生的学习走向了一种追求,一种心灵的解放,一种神情的愉悦,导学案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无师课堂”是对教师的更高要求

褚清源:除了取消导学案以外,近几年,杜郎口中学颇受关注的另一点,就是提出了“无师课堂”,有些人对此很不理解。为什么要强调“无师课堂”?其背后的深意是什么呢?

崔其升:我首先要强调的是,这里的“无师”是一种特殊称谓,绝不是没有教师、取消教师、否定教师、轻视教师的意思,而是有特殊所指、从某种层面上而言的。

教师不能仅仅把自己定义为课堂上的主宰或主持。在课改背景下,教师的角色注定要发生改变。有些教师总认为自己是知识的灌输者,仿佛离开教师的讲、解、析、评,学生什么也解决不了。

当下教育教学最大的弊端就是把教师的作用扩大化,把学生的自我学习、思考、辨析缩小化,甚至归零。其实,“无师课堂”的本意是要把教师的权威作用降降温,从根本上改变“眼中有书,目中无人”的教学,彻底打破“教师不讲,教师不说,教师不支配,学生就不明白,就不会”的状况。

因此,提出“无师课堂”,我们是希望教师在课堂上真正实现角色转换。

教师要成为幕后的策划者。我们始终相信,每个学生学习教材、学习资料、读书看报、感悟文本、推理归纳、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创编生成等诸多能力与生俱来。因此,只有教师自身知识丰富、思路清晰、思维敏捷、思想深刻、智慧涌现,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逐渐成为思考型、研究型、专家型的高素质人才。

教师要成为高超的展示者。在课堂中,教师处处以身示范。教师板书既训练自己书写的规范、思路的清晰、记忆的熟练,同时又对学生起到互相比较、互相评价、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共同提高的目的。教师的朗读有自己的风度、风格,学生才能在教师的感召下变得声情并茂,肢体语言丰富。教师的言传身教应潜移默化,自然无痕,教师自己的学习感受和成果反馈,更应该有引领作用,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学会欣赏,懂得领悟。所以,无师就是让教师与学生同角色、同身份、同感知,只有这样,才能产生更多的教育思考,激荡更多的教育智慧,才能走向课堂灵魂深处,贴近教学真谛。

教师应成为平等的交流者。学生在学习中,自己的领悟理解、思考分析时常达不到高度。这时候,教师就可以站出来通过交流互动,激发学生的思维,或者适时地把自己的独到见解,或真知灼见奉上,让学生由表层到深层、由局部到全部、由近及远达到顿悟,正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只有在学生最需要帮助时,教师才“该出手时就出手”。

基于这样的认识,提出“无师课堂”,我们是希望解决这样三个问题:

一是理念层面上的问题。教育教学最根本的任务是让学生经过学习,成为有责任心、有自控力、有向上进取的精神的人。如果教育不改变“一言堂”的教学现状,后果非常可怕!

二是追求平等、民主、友好的师生关系。教育教学是人与人以诚相待、相互磨砺、相互激发、共同成长的工作,教师要把自己定位于与学生平等的学习者、朋友、伙伴,这样教育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大半。

三是激励教师勤奋学习、认真思考,实现终身发展。许多教师往往“吃老本”,备课时东拼西凑,没有自己的硬功夫。但在“无师课堂”中,这些问题将不会发生。

“无师课堂”的真谛,就是通过教师的角色转化,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健全人格。也因此,“无师课堂”不是不要教师,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眼里必须有学生,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要改变师生相处的方式,师生之间不存在地位悬殊,应该作为伙伴、挚友、成长的共同体。只有这样,学生的终身发展才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

师生自觉是最好的管理

褚清源:看得出,这些年,杜郎口中学一直遵循着学校自身的发展轨迹,坚定而自信地朝前行走着。对更多的课改学校来说,这种行走的姿态,就是一种莫大的激励。那么,下一步,杜郎口中学要朝哪里走?

崔其升:我想,课改也好,教育也罢,都是没有终点的。杜郎口中学想做的事情还有很多,首先,无论是我还是整个教师队伍,都要继续提升个人素养,适应教育不断发展的需要。

我常常对教师讲,要转换认识,把工作的过程当作提升自己、做人做事做学问的一种激励。观念转换不了,做了工作就会抱怨,总是拿自己的亮点比对方的不足,这个心态是非常消极的。我们学校提倡反其道而行之。一个人拿着自己的弱点和别人的优点比,这就叫修养。逐渐摒弃、修复人的劣根性即修养,要把这一点当作我们工作的指针。

多干能使自己受益,使自己修心,干得优干得好,能使自己的能力得到强化。这个事想不通,你在工作上一定是困惑的、消极的、落伍的、被淘汰的。我们学校的成功,不是成在教学改革上,而是成在人心的逐渐净化和纯真上。教师必须有这样的觉悟,忘利、忘名、忘我才会有利、有名、有我。在杜郎口中学,凡是这样兢兢业业、辛辛苦苦、扎扎实实、忘名忘我的人,都做了领导,并且真正享受到了优劳优酬。

教师工作还要追求并践行自我价值最大化,把自己价值的最大化作为内心的一种追求,并在行动中得以践行。杜郎口中学现在开了个好头,已经不再分这个班是谁的班、这个课是谁的课。能做大不做小,能做多不做少,能做优不做劣,这就是工作的最大化。

杜郎口中学的课改走到今天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未来我想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突破:

一是对教育本质的认识。对这个问题,我们教师中还有三分之一的人根本没有把握、理解。有些教师只是迫于制度的约束而无奈地接受,甚至有的教师说,同学们,最近课堂上站出来表达的时候,一定要带上肢体语言,否则让级部主任、校长发现的话如何如何……做工作凡是觉得是为了领导做的,永远没有效果。

教育本质是什么呢?是人,是学生素质!这也是我们不断地反复抓课堂中学生表达精彩性的原因。课堂首先就是能“动人”。只有把这个理念坚持、固守下来,孩子的内心深处才会得到滋润,学生今后做事才会认真。学生外显出来的气质、品位在我看来比学历重要得多。

在杜郎口中学,我们看课堂是看学生的情绪,是不是有激情,能否让人感动。如果谁再围绕知识、考试做文章,就会落聘,这是底线、红线。倡导十次,不如真抓一次。

二是关注潜能生。考查潜能生的水平是以后学校的重点工作。如果问最后一名学生愿意学好吗,愿意进步吗,他都高喊愿意,那么,就要高标准、严要求,做不好坚决不让过关,这样坚持一周、一个月,才能真正实现我说的越彻底越轻松,越高标准越自觉。一个人在学校学习的时期就是性格完善的过程,改掉原来的松懈、满不在乎、马马虎虎的陋习,形成扎实惜时、言行一致、讲诚信的习惯。最后一名学生都如此高标准了,本来优秀的学生还需要担心吗?这是杜郎口中学以后学科、年级内部考查教师最基本的标准。

三是提高板书标准。八九年级每节课每个学生至少要板书三次,上不封顶。对七年级新生开始不做硬性规定,主要训练他们的书写质量,开学一个月后再作规定。其实,板书三次不是做不到,而是教师要求不到位。

四是建立学情档案。未来,我希望这能成为杜郎口中学教师本职工作的一部分,甚至我们要把学情档案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学情档案,我们可以轻易地找到最末位的学生,着力提升培养。

五是对学生的培养要全时空。尤其是七年级新生刚入学的时候,不能认为用守则、制度来约束学生就可以了,只有我们付出心血和代价才能管理到位。教室上课、宿舍就寝自不用说,课间、卫生间也要有教师监管。七年级新生到餐厅,先观摩八九年级学生如何排队、打饭、就座、就餐,然后再回到自己位置上吃。用现场教育人,用事实说话。最好的管理是人员到位,没有空当。学校对教师的要求就是吃苦下力、用心敬业,杜郎口中学成功的经验也是这个。

褚清源:杜郎口中学的经验备受关注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声音,你如何看待这些舆论?

崔其升:一种新生事物的出现,不可避免会有不同声音,我们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态度,对于支持者表示感谢,因为那是对我们的鼓励,我们会更加努力扎实地探索践行教育规律;对于反对者,我们怀着感恩的心,因为他们大多是为纠正杜郎口中学的过失而提出不同见解。人无完人,对于行进时出现的认识偏差、行动失误,我们会真诚面对,绝不争辩;对于有待商榷的问题,我们秉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毕竟是探索。“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崔其升语录

课堂不是模式,而是寻求一种道理。

课堂只是外显,最终需要的是培养性格。

一事不优,不做二事。

我的人生哲学是唯有无名无利无我,方能有名有利有我。

严格是最大的关爱,批评是最大的福利。

最大的为公就是为私。

做教育就是做精神、做人品,做学问只是做教育的一小部分。

用眼睛思考,用脑子做事。

成绩让别人说,不足让自己找。

永远在自查自省中反思自己的工作,改进自己的工作,优化提升自己的工作。

做优不做劣,做事不功利。

人活着就要有一种精神,要告别平庸。

教育改革最大的制约就是不信任,不信任就意味着不尊重。

做好自己,自己正了,教育就正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